第三五二五章 楚人兴亡(求票票)

    盖先生!

    从咸阳辞离了。

    诸夏间,于一些人而言,应不是一个隐秘消息。

    盖先生出身鬼谷,多年来一直在秦廷,一直为秦国为事,亦不是什么秘密。

    早年间,盖先生在咸阳停留,后来,随着秦国兵出函谷,一天下大势,便是前往齐鲁坐镇。

    再后来,秦国一统天下,盖先生则是前往河西、西域了。

    盖先生将一身所学印证在天下间,那是盖先生的路。

    盖先生于自己很好,昔年自己在咸阳宫的时候,便是常有见到盖先生,得盖先生传授剑道,铸就根基。

    后来,遇到盖先生的次数就不多了。

    但。

    和盖先生之间并无生分。

    楚地,当前往镜湖医庄拜访。

    希望能够见到盖先生。

    至于端木先生,自然也是百家前辈,昔日待在兰陵城的时候,也曾受益不少。

    “食补之道,纳入饺子中?”

    “真难为天明师兄你想到那一点,那样的饺子还好吃吗?”

    “这片水域之下的鱼儿还真是不少,若是夏日间,水面这般动静,它们应该惊慌失措的四窜了。”

    “此刻,还老老实实的待在水底一动不动。”

    “……”

    召水嗔语的白了某人一眼。

    天明师兄现在是闲着没事就开始钻研饺子新的配料,真想要将天下间各种食材都试一试?

    有些饺子尝着还行,有些则是一般般。

    也许,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

    但……若是开一个饺子铺的话,包出来的饺子肯定要让大多数食客满意才好。

    一份份滋补的药材纳入饺子中,味道当奇怪。

    纵然有喜欢的,怕是也屈指可数吧?

    说笑间,脚下的楼船已经到了一处人声鼎沸之地,先前在远处一观,已经窥得这里的繁闹。

    近在眼前,又是一番景象。

    已经有不少船在这里停留,开始落下渔网,深入水域,各自捕捞了,灵觉之下,有些人的渔网位置还行。

    有些人则是空空的,也非空空,还是有些小鱼小虾的。

    “居巢水域的特产鱼获不少。”

    “无鳞透明的银白鱼儿,似乎……咱们的船底下就有一群。”

    “细嫩透明,无鳞无刺,在诸夏间的鱼儿中,还是颇为罕见的。”

    “味道也很好,只是以前吃的鲜少活物,要不咱们也来下一网,我亲自处理,当做傍晚的餐食?”

    渔网,租借的这艘渔船上有。

    环顾此方水域的一艘艘大小渔船,早早前来的已经在不住收获了,听着声音,都能觉察他们的快乐。

    也有一些唉声叹气之言,似乎是渔网无所得。

    居巢水域不为小,以自己行走诸夏多年的眼力来看,这片水域足可位列前十。

    这些年来,逐步热闹起来,再有一些年,估计会更加的繁华。

    只是……这里的地形地势寻常了一些,欲要有很大的城池出现,不太可能。

    “咱们也来一网?”

    “那……试一试?”

    召水意动。

    这些日子,沿着江水行走诸地,垂钓之事多有,渔网捕捞还真是不多,主要是觉得渔网捕鱼太无趣了。

    毕竟,在江水平缓之地,一网下去,只要运气不是特别差,都会或多或少有些收获。

    而今,看着周围那么多人都在用渔网捕捞,彼此一处,应是一件极其有趣之事。

    ******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再这样下去,整个楚地就要乱成一团了,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再继续下去,连我等都要被迫卷入其中了。”

    “如此,将来的大事还如何能成?”

    “数月之前,一切安好,一切多平静,也没有什么麻烦事出现,数月来,风波渐起,若说没有人故意为之,我是不相信的。”

    “诸位应该也不相信。”

    “今日,难得相聚于此,当好好的商量一下对策。”

    “其实,以我浅见,整个楚地,只要我等不乱,只要我等互相互信,那么,纵然有一二宵小之人,也不为大用。”

    “也不会生出很大的麻烦!”

    “诸位,意下如何?”

    “若是同意在下的看法,那么,接下来我等当一处商榷具体的法子和应对之策!”

    “……”

    楚地。

    风波起。

    风浪渐大!

    隐隐约,狂风暴雨夹杂其中,时而,其中还暗藏一二刀剑利刃的锋芒,甚是凌冽,甚是逼人!

    临近云梦地,山地丘陵交错,密林遍布,沼泽不尽,俯览之,冬日时节,还有云雾凝聚不散。

    不时。

    有点点响亮之音回旋。

    “楚地。”

    “现在的确乱了。”

    “乱了!”

    “好端端的楚地,怎么就乱了呢?”

    “以前好好的,现在乱了。”

    “景煜,我觉在商榷应对乱局的对策之前,还是先将乱象之源说道说道。”

    “先看看引得楚地乱象的人是谁?是我等?还是你等?还是外在之人?还是一些陌生的人?”

    “如何?”

    “我觉这件事还是很有必要的。”

    “……”

    “景煜,听你的意思,楚地数月来的风浪,和你家无关了?和我等有关?”

    “是我等掀起来的?”

    “是我等造成的?”

    “……”

    “唉,诸位……诸位,我等来这里是来应对楚地乱局的,不是来争吵的,喝茶,喝茶!”

    “眼下,楚地的外在麻烦不少,倘若我等自身喋喋不休,我等自身互相互谋,岂非平白的给别人机会。”

    “殊为不智,于我等也着实没有什么好处。”

    “我等自身乱了,只会给别人机会,只会让别人各个击破,期时,我等的大事,真要危险了。”

    “……”

    “姓宋的,你倒是惯会和稀泥!”

    “我等自身乱了?给别人机会?”

    “那也得看看是谁先不守规矩!”

    “景煜,你发来文书,相约我等前来这里商谈要事,商谈涉及我等生死的大事。”

    “我等来了。”

    “我觉……你应该有些诚意才是。”

    “……”

    “……”

    随着最初的那道声音落下。

    片刻,便是一阵略显嘈杂的声音交织一处,其音其绪,其意其情,各不相同。

    “诚意?”

    “屈黎兄,何意?”

    “……”

    “何意?”

    “景煜,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自箕子朝鲜那里的事情不成,楚地这里,你等很快就有动作了。”

    “暗地里搜罗大楚王族后裔,还派出人手,大举开辟商道,大肆在秦国官府难以有力统御的地方寻找矿藏之地。”

    “四个月前,竟陵之地,那里发现了一处矿藏,至今……都没有多少人知道那个地方有铁矿。”

    “景煜,你说为何数月时间过去,那个地方有铁矿的事情,一直无人知晓?”

    “我还记得,也是你等早早有言,楚地的各大家族通力合作,汇聚一力,以成大事。”

    “但!”

    “我手下有两个暗子因竟陵之地的矿藏身死。”

    “数月来,我一直没有提起那件事,就是想要看看你等会怎么做,看来……还是颇令人失望的。”

    “现在,你派人传递文书,相约相邀我等前来这里,商榷大事。”

    “我觉……颇为可笑!”

    “……”

    “屈黎兄之言,我……略有些不太明白。”

    “竟陵之地,的确……新发现了一处矿藏,是一座不算大的铁矿之地。”

    “想不到屈黎兄竟然知道。”

    “至于暗子之事,我是不清楚的。”

    “然……那处铁矿的消息,我的确派人封锁了,以免官府知晓,占据那里。”

    “数月时间,那处矿藏已经渐渐有所出了,接下来,诸位若是想要采买一些铁器,尽可言语,价格会很便宜!”

    “至于屈黎兄所言两个暗子之事,若是真有那件事,想来是手下之人做事没轻没重之故。”

    “我这里向屈黎兄赔罪了。”

    “这次相请诸位前来这里,确是心意之事,确是想要同诸位商议接下来的应对之策。”

    “……”

    “竟陵那处铁矿的事情,多说无益。”

    “另外一件事,你等应该无法辩解吧。”

    “自箕子朝鲜那里的事情结束后,楚地便是有人暗地里搜寻大楚王族后裔。”

    “当初所闻那件事,是多令人惊讶的。”

    “便是派人查了一下,似乎和你们脱不了什么干系。”

    “那样的事情,和我等都不商量一下,你等就暗地里搜寻大楚王族血脉,意欲何为?”

    “是想要占据先机?”

    “是想要得到一些别的好处?”

    “比如最近楚地流传甚广的一件事,大楚王族的一处宝藏之地,还有关联一柄神兵利刃赤霄剑。”

    “有传,需要大楚王族后裔的血才能开启那个宝藏,是真是假先不说,总之,你等好端端的搜寻大楚王族后裔做什么?”

    “……”

    “大楚王族血脉?”

    “我等率先找寻?”

    “屈黎兄,话不能乱说。”

    “那件事,我等也是后来才知道的,当初听闻那个消息的时候,也是有些疑惑不解。”

    “论起来,大楚王族的嫡系血脉,几乎……,虽有一些王族后裔,皆考烈王、顷襄王岁月之时的旁支血脉。”

    “虽然想不明白为何有人暗地里搜寻大楚王族后裔,但……,无论如何,不能让大楚王族后裔落于小人之手。”

    “我等便是也暗地里搜寻了。”

    “后来,在搜寻的时候,发觉你等也在搜寻。”

    “搜寻大楚王族后裔,并不为什么好处,只是为好好的庇护他们,论起来,数百年前,我等也是楚王的后裔!”

    “我等身上也流淌着楚国的血脉。”

    “屈黎兄,诸位。”

    “如今楚地乱象弥生,我等之间……或许有一些或大或小的芥蒂之事,我觉可以将那些问题暂行搁置。”

    “待将楚地安稳下来之后,再来慢慢解决为好。”

    “诸位觉得呢?”

    “若是我等揪着那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只会将精力分散于此,则无法很好的应对那些大事。”

    “诸位觉是否那个道理?”

    “……”

    “巧言令色。”

    “无论如何,我意……在商议应对楚地乱局之前,先将一些事情提前定下。”

    “就算不能解决,也得大致立下一个章程。”

    “诸位,在下并非小题大做。”

    “而是为楚国长远大局着想。”

    “秦国眼下愈发势大,单凭我等一家之力,是根本不足以对抗秦国的,更别说以谋大事,更是不能够。”

    “是以,我等欲要大事有成,非有汇合整个楚地的力量,方能有机会。”

    “中原,也该是那样的。”

    “可惜,中原诸地,眼下正陷入比我等还要大的乱象之中,只希望他们可以安然渡过去。”

    “若是渡不过去,将来我等就会少了一个大帮手。”

    “竟陵的矿藏之事!”

    “暗地里搜寻大楚王族后裔之事!”

    “彼此互相攻讦之事!”

    “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总归要有一个交代才好。”

    “要有一个态度才好。”

    “那些事情若是不解决,我觉……纵然咱们可以将楚地遇到的麻烦解决掉,回头,也是一桩桩麻烦事。”

    “诸位,意下如何?”

    “欲要齐力将楚地的麻烦解决,起码,诸位都要有一定的诚意才是,都要有一个共同遵守的章程才是。”

    “箕子朝鲜,我等之力之所以狼狈,便是因为没有一个共同遵守的章程。”

    “没有一个统一的约束。”

    “那样的约束,对我等是一个限制,也是对我等力量的一个整合,若是箕子朝鲜有那样的一个章程,事情当不至于那般。”

    “箕子朝鲜之事在前,不可不慎。”

    “诸位,意下如何?”

    “……”

    “屈黎兄所言,我觉不无道理。”

    “景煜老弟,我觉屈黎兄不是针对你,着实是一番诚意肺腑之言。”

    “楚国沦亡已经多年了,我等苟活到现在,日日夜夜,都想着可以复兴大楚,都想着可以重现大楚当年的恢弘霸业。”

    “奈何,秦国势大,我等这些年来一直受到压制。”

    “一身力量,也损耗不少。”

    “秦国,是我等的大敌。”

    “非一家一人可以应对,甚至于我等联起手来也非秦国对手,然……若是不联起手,机会就更小了。”

    “眼下楚地有乱,说来和我等之间的分歧也有不小关系。”

    “想来是因此被一些人钻了空子,再加上秦国一些人的干涉,以至于酿成眼下之局。”

    “非所愿看到。”

    “屈黎兄所言,可为。”

    “我等各有所属,又有着同一个目的,是以,可以暂行搁置一些问题,暂行定下一个大致的章程,以更好的应对大事。”

    “我等之力汇合起来,行动齐一起来,不说可以将秦国击败,起码……将眼下我等遇到的麻烦解决掉,是完全不成问题的。”

    “楚地安稳了,于我等而言,好处更多、更大。”

    “屈黎兄刚才提及的竟陵矿藏之事,我等皆可受益。”

    “商队的开拓,也会更好。”

    “至于大楚王族后裔的事情,也是可以解决的,毕竟,将来复国之后,总归要有身具大楚王族血脉的后裔承担大任!”

    “……”(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秦时小说家不错,请把《秦时小说家》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秦时小说家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