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重逢

    千千万万个婴灵化作千千万万尾怪鱼驱使千千万万具活尸,于深海之下掀起狂潮。

    激流震荡,泥尘高扬。

    狂怒着要将众人吞没。

    却奈何不得那薄薄一层无形壁障。

    甚至连那刺耳的、尖锐的、恼人的、逼人发狂的啼哭也被隔断、削减作微弱的呜咽。

    耳中只听:

    啊呃!

    啊呃!!

    啊呃!!!

    驴儿撒欢跑来,一脑门儿拱进怀里。

    李长安一不留神,险些被顶翻,才惊觉,这蠢驴几月不见,竟然气力大增,拉开来细细打量,连身板也大了一圈,它原本已是驴中肥壮,而今不仅肩高更高了一头,身躯也更修长,四肢更粗壮,若遮住脑袋,冒名一声传说中的神骏“盗骊”,也未尝不可。

    再挼它大脑袋,手掌有轻微的刺割感,扒开顶毛一瞧,皮上生出了一层细鳞。

    乖乖。

    驴别三月,就变了血统,成了龙驴,或者蛇驴?

    方才着急合斗龙子与大蛇,纵使海底故人重逢,万般疑惑都暂得且抛开,而今这层细鳞顿把道士一肚子疑问全给勾了出来。

    道士望着和尚,一时却不知从哪里问起。

    大伙儿看着他俩,也不晓得从何处开口。

    法严知其意,并不答,宣了声佛唱,示意众人随他向龙宫深处而去。

    一路前行,入目尽是坍塌荒弃的亭台楼阙,样式与人间相似,可规格大小却绝非凡人所用,大伙儿攀越高出人头的石阶,又跨过只掌可覆的庭院,来到又一片断壁残垣,眼前,高若擎天巨木的华柱之间,侧倚着一个庞然大物——一座仿佛山丘的蛇首。

    其额上生着短角,眸子好似琥珀中凝聚火焰,面部棱角锋利,鳞片光灿若新。

    相较于被龙子龙女蛀空、被海水侵朽的蛇躯,更狰狞,更伟岸,兼具着凶性与神性。

    仅仅静卧不动。

    便叫覃十三两膝软软,叫剑伯攥紧长剑,叫镜河默诵天尊。

    好在,它已是死物。

    其颌下,一枚巴掌大的浅白鳞片上破开一道长可三四寸的窄细伤口,一柄长剑半没其中,有似水似汽的鲜红之物沿着剑柄不住滴沥,在下方汇成一方深池。

    李长安凝望蛇与剑。

    一段本以为遗失的记忆再度浮现脑海:

    群山震响,白浪奔流。

    小舟在激流中翻腾若飞,驴儿惊得“啊啊”乱叫,李长安护住法严躯壳,望着其在与大蛇的搏斗中渐渐不支,或者说,大蛇主要精力在于行洪,要自蛇溪入钱塘江,再从钱塘江东流入海,褪蛇化龙,而法严,于它好比一条纠缠不去、需得时时抽空踹上一脚的野狗,至于李长安,更不过是嗡嗡叫唤的蚊虫。

    恰恰是不值一提的虫子,借法严的神通元神出窍,悄然潜近,以“驱神”之变催尽斩龙剑上神性,破开大蛇护体罡流,法严再以掷象之力短暂缚住蛇身,现出逆鳞,道士抓住刹那之机,以青白二气凿开鳞片,驱使飞剑贯鳞而入,终以刺穿蛇珠,斩灭魂魄!

    大蛇濒死发狂,长躯卷起巨浪,法严的肉身和女婴跌出小舟,李长安回身竭力护住二者。

    余下。

    唯记白浪滚滚,神魂颠倒。

    ……

    浓烈腥气袭人。

    把李长安自沉思中熏醒。

    原是自个儿不自觉间,踱步到了血池之旁。

    惊愕抬眼。

    对上一线琥珀里凝固的血光。

    下一刻。

    视线已被大张的蛇口与倒生的獠牙所占据。

    “当心。”

    泛着金光的臂膀及时探来,只听金石撞响。

    锵。

    法严已单掌擎住蛇口。

    “这孽畜元神所寄的骊珠虽已被道长所破,精华流泻成池,但其凶顽残存不散,犹可噬人。”

    接着,他就这么手撑蛇牙,脚踏蛇口,说起自己的境遇。

    大蛇成道千年,已到了化龙的边沿,神魂精魄都寄于颌下骊珠之中,李长安趁其不备,斩开逆鳞,再以飞剑刺穿骊珠,其实当时便已将其偷袭杀死,可寻常蛇类犹可死而不僵,又何况乎龙蛇?它登时便凶性大发,法严无暇他顾,只能护住舟上人和驴,勉强与之缠斗。

    大蛇神魂已灭,自也无法行洪,驱赶来的大水后继无力,待涌出群山已声势大减,而到流经钱塘时,只余夜里一股洪波,法严和大蛇藏在浊流下,亦不被大众察知,至于山中传出的只言片语,也被掩埋在乱世种种光怪陆离的消息中。

    彼时在山中如何浩大,待入海也不过一点微澜。

    或许神通广大的祖师们有所察觉,但还是那句话,乱世里怪事、怪人、怪物多如牛毛,只消不妨碍他们高卧经阁,视而不见又有何妨?如此,便任由大蛇将法严裹挟入海,辗转到了龙宫,再被法严利用龙宫结界,反过来铡断了蛇头,其身躯被一路尾随的龙子龙女夺去,成了它们最中意的大玩具。

    法严说得简单,道得平淡,但简单平淡又如何听不出惊心动魄?

    大伙儿感慨不已。

    “两位斩妖蛇定洪波,不知救下多少沿岸人家,钱塘竟半点不知!”镜河扼腕叹息,“庸碌之辈窃据高堂,豪杰之士却埋没草莽,世上真多咄咄怪事。”

    “不然。”

    铜虎却道。

    “大师韦驮降魔之力,岂无佛名?府君豪义过人,做鬼尚可搅动乾坤,做人时又怎会默默无闻?应是咱们僻居东南消息闭塞了。”

    “你们过誉了,法严大师诚然有除妖救命之功,而我只不过帮了一点小忙罢了。”

    李长安有所谦虚,但更多真诚。

    他是真真亲身感受过大蛇行洪时仿佛天灾一般不可抵御的伟力,若非法严遮护,自己早被大蛇随手一个浪头拍到不知哪里去了,又哪里会有近身的机会?

    更何况……

    “多谢大师护我躯壳。”

    道士郑重施礼。

    瞧得铜虎几个一怔,不待发出疑问,李长安已纵身投入血池。

    大伙儿惊呼聚来,扭头见法严面无异色,心中隐有猜想,不敢确定,便见池面冒出气泡。

    很快。

    李长安一跃而出。

    短短功夫,换了一身装束,脸颊消瘦些许,胡子拉碴,头发也长了一截。

    “府君……”

    大伙儿个个惊异。

    “你活啦?!”

    李长安本就没死,被五娘从河滩捡来时遗失部分记忆,不是因为新死懵懂,而是因在大蛇发狂时为保护女婴和法严躯壳元神受创。当然,生魂与死魂是有很大差异的,即便是在钱塘这个阴阳混淆的环境里,所以没被人察觉,大抵是因为“通幽”的缘故。

    稍稍活动四肢,没有想象中的虚弱,反而神清气爽,身躯更敏捷有力,静观自在,精气神三宝较先前大幅增长。

    他总算明白,大青驴一身蛇鳞从何而来了。

    想来也是,初到钱塘时,李长安为了吊住法严肉身不坏,是又沿街卖符,又和黄尾鼓捣什么“看葬”买卖,为攒钱抓药,费劲了心思,直到轮转寺上门“认亲”,才终得解决。可法严枯守深海之下,里面是断壁残垣,外头是恶鬼阴尸,要养活一人一驴,除了大蛇骊珠溢出的千年精粹,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李长安取来携之入海的长剑,乃是“信徒”所献珍藏,虽不及还于无尘那柄宝剑,但亦是名家锻制,足以吹毛断发。

    将剑刃贴在手臂,轻轻一划,竟不见皮开肉裂,只一道白痕。

    道士却苦起脸。

    用力再划,终于见血。

    他反复打量伤口,长长舒了口气。

    还好,还好,没长出一层蛇皮。

    又轻巧跃起丈余,拔出大蛇逆鳞上的长剑,横于眼前细观,剑尖崩缺一角,却也饮饱了龙蛇之血,显出些许神异,剑身冰寒,青光潋滟流转中泛着微蓝,仿若一泓秋水。

    李长安忽而想起燕行烈所赠《剑经》,《经》上记,欲炼飞剑,先要选用一柄凶气十足的宝剑,李长安便常在闲暇时,祭炼配剑,毕竟它也算陪着自己身经百战,而今刺死大蛇,又浸其精华……

    心思一动,长剑颤鸣呼应。

    ……已初见成效。

    收剑归鞘,又哐哐敲了两下蛇头,便听“嗡嗡”声回应。

    倒不是蛇头里孕育出了新怪物,却是飞剑驱赶了龙子龙女后,迫不及待地飞回了龙宫,投入蛇首,汲取大蛇血气,主人呼唤,也懒洋洋不舍出来,眼下没有剑匣,带在身上也割人,干脆暂且由它去了,可惜这蛇皮虽外表看来光华若新,内里实已渐渐朽败,不然,《剑经》中最后一步炼制剑匣就不需另寻材料了。

    又往怀里一摸索。

    毫不意外。

    掏出了一本平平无奇的小黄书。

    打开来。

    书页上几个显眼墨字。

    通幽、剑术、斩妖、御风、驱神、喷化。

    再一一翻页。

    画皮鬼、僵尸、山蜘蛛、尸佛、潇水一一过目,最终停留在一页半墨半彩的图画上:

    海天间,巨浪摩云蔽日,一道狰狞龙影盘踞在波涛之中,底下,零星散布着数十岛屿。仔细看,岛屿上俱有建筑人迹,落在纸上,人比米粒还小,却能让观者感受到他们的惊恐。

    “此书原来在池中么?”

    法严从墙后转出,拿着道士的帆布包,里面是月盏、祖师和玄坛元帅画像以及旁的杂物。

    “贫僧收拾了道长的行囊,一回头,却不见了此书,还以为不慎遗失,原来却是异宝认主。”

    “哪是什么异宝?”

    道士且笑且叹,揣进怀里。

    “一块牛皮癣罢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地煞七十二变不错,请把《地煞七十二变》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地煞七十二变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