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工早有准备,点开了一组数据图表:“我们用的是浩宇科技的超级锂电池,续航里程能达到60公里,满电状态下可以连续飞行45分钟。而且每个起降点都装了快充设备,飞行器补充电量只需要15分钟,相当于人喝杯咖啡的时间。另外,系统会实时监控每架飞行器的电量,一旦低于20%,就会自动调度到最近的起降点充电,绝对不会出现‘空中断电’的情况。”他顿了顿,又补充道,“灵湖测试时,我们模拟过极端情况——故意让一架飞行器在飞行中‘电量告急’,系统只用了8分钟就安排它降落到了附近的公园起降点,整个过程没有任何颠簸。”
王教授点点头,没再追问。吴浩坐在专家席上,手里的笔在笔记本上写了两个字:“稳妥”。他抬头时,正好对上李工的目光,李工悄悄松了口气,嘴角往上扬了扬。
接下来是技术演示环节。工作人员把一台缩小版的飞行器模型搬到了台上,模型大概有半米高,四个螺旋桨是透明的,通电后轻轻转动起来,发出细微的“嗡嗡”声。“大家可以看到,这台模型的螺旋桨用的是碳纤维材料,既轻又结实,就算遇到小鸟撞击,也不会轻易断裂。”李工一边说,一边用手轻轻碰了碰螺旋桨,模型稳稳地悬在空中,没有丝毫晃动,“而且我们的智能驾驶系统,能同时识别100米范围内的障碍物,包括飞鸟、风筝,甚至是飘落的树枝。”
这时,坐在后排的一位记者举手:“李工,我想问问老百姓最关心的价格问题。以后坐这种飞行器,大概要多少钱一次?会不会比打车还贵?”
这个问题问得很实在,台下顿时安静下来,不少人都竖起了耳朵。李工笑了笑,说:“我们做过测算,按照目前的成本,起步价大概是15元,每公里再加2元。比如从火车站到市政府,大概8公里,算下来也就31元,和打车差不多。而且等规模化运营后,成本还能降,到时候价格可能比打车还便宜。”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们还计划推出‘通勤套餐’,比如每月上下班通勤,包20次飞行,只需要500元,比地铁还划算。”
台下响起一阵小声的议论,听起来大多是赞同的声音。吴浩端起桌上的热茶喝了一口,茶是祁门红茶,醇厚的香气在嘴里散开。他看向窗外,雪已经小了,阳光透过云层,在雪地上洒下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忽然,他注意到宴会厅门口走进来几个人,是安西电视台的记者,扛着摄像机,正悄悄找位置架设设备——看来这个项目,已经引起了全城的关注。
中场休息时,吴浩走到走廊上透气。刚推开玻璃门,一股冷空气就扑面而来,带着雪的清新气息。李工跟了过来,递给他一根烟:“吴总,您觉得刚才的汇报怎么样?”
吴浩接过烟,却没点燃,夹在手指间:“挺好的,数据都很扎实,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也都说到了。就是有个细节,刚才王教授问续航的时候,你可以再提一提电池的安全性——比如我们用的是防穿刺的电池外壳,就算遇到碰撞,也不会起火。”
李工拍了下脑袋:“哎呀,我怎么忘了这个!下次汇报一定加上。”他看着远处的雪景,忽然感慨道,“说真的,从去年开始做灵湖测试,到现在要论证,我这心里就跟揣着个兔子似的,总怕哪里出问题。昨天晚上,我还去天桥起降点看了一眼,有个老大娘在那散步,问我这‘空中出租车’啥时候能坐,说她孙子在郊区上学,要是能飞过去,就不用早起赶公交了。”
吴浩心里也有点热乎,他想起上个月去灵湖测试基地,遇到一个家住附近的大爷,每天都来湖边看飞行器起降。大爷说,他年轻的时候是开拖拉机的,做梦都没想过,有一天能看到“会飞的出租车”。“咱们做这个项目,不就是为了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方便吗?”吴浩拍了拍李工的肩膀,“别紧张,咱们的技术没问题,老百姓也盼着,肯定能过。”
休息结束后,会议进入专家提问环节。这次第一个开口的是民航局的刘科长,他手里拿着一份文件,眉头微微皱着:“我想问问空域管理的问题。安西是省会城市,上空的航线本来就多,要是加上这些低空飞行器,怎么避免和民航客机冲突?还有,万一出现紧急情况,比如飞行器失控,怎么保证不会影响地面人员?”
这个问题很关键,台下瞬间安静下来。李工走到台前,点开了空域规划图:“我们和空管部门已经制定了专门的低空航线,高度都控制在100米以下,而民航客机的最低飞行高度是300米,中间有200米的安全距离,绝对不会冲突。另外,每架飞行器都装了‘紧急止损系统’,一旦出现故障,会自动触发降落伞,同时向地面指挥中心发送求救信号。灵湖测试时,我们做过10次故障模拟,每次都能安全迫降,没有一次出现意外。”
刘科长翻了翻手里的文件,又问:“那地面指挥中心的响应速度怎么样?如果同时有100架飞行器在飞,能不能保证每一架都能实时监控?”
“这个您放心。”李工的声音很笃定,“我们的指挥中心用的是吴总团队开发的智能调度系统,每秒能处理5000条数据,就算同时有200架飞行器在飞,也能精准监控每一架的位置、速度和电量。而且我们还和公安、消防部门联网,一旦出现紧急情况,能在3分钟内联系到最近的救援力量。”
吴浩坐在台下,听到这里,心里微微一动。这个智能调度系统,是他们团队花了半年时间研发的,光是调试就做了上百次。有一次,为了测试系统在极端天气下的稳定性,他们在灵湖边上守了三天三夜,直到遇到一场暴雨,看着系统稳稳地调度所有飞行器降落到安全区域,才敢松口气。
这时,王教授又开口了:“我还有个疑问,关于起降点的安全性。比如楼顶起降点,要是遇到地震或者大风,会不会出现坍塌的情况?还有,老人和小孩坐这种飞行器,会不会有安全隐患?”(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