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六章 臣礼失矩

    汴京,端王府。

    赵佶穿着一身道袍,盘坐在蒲团上,面前香案上供着老君金身,案上一炉香火,袅袅檀香升腾。

    屋外,王府的下人们都在忙碌,他们收拾行李,打包细软,端王喜爱的物件儿,尤其是多年来所作的字画,和四处搜购而来的奇石,全都打包装上马车,送进延福宫。

    先帝赵煦住的福宁殿,赵佶自然是不肯入住的,里面死过人,他嫌晦气。

    太后与他商议后,赵佶决定暂住延和殿,它本是皇帝散朝后休憩的地方,这几日经过改缮后,成了赵佶临时的寝宫。

    这座寝宫赵佶其实也是不满意的,但他马上要即位,总不能刚坐上那个位子就要求扩建延福宫,朝臣难免议论,只能等过几年,位子坐稳了再议。

    此刻端王府的下人打包行李物件,就是要提前送去延和殿。

    明日便是登基大典了,赵佶的心情很激动,他又想偷偷穿上黄袍,在铜镜前顾盼,可越是临近登基,越要注意言行,赵佶犹豫了很久,终究决定今日不穿黄袍了。

    明日他就能堂堂正正穿上黄袍,在延福宫大庆殿接受百官朝拜,不必急于今日一时之快。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赵佶简直度日如年,心情怎么也安定不下来。

    于是赵佶令人请来老君金身像,在老君前盘坐冥想,以求静心。

    长史周兴折悄悄走了进来,他似乎比赵佶更激动。

    明日他所侍奉的明主就要登基了,作为从龙之臣,赵佶对他是颇为信任的,将来进政事堂已是板上钉钉,再熬个几年,兴许能当上宰相,毕竟潜邸从龙之功的含金量,不是旁人能比的。

    走进屋内,见赵佶阖目冥思,但周兴折眼尖地发现,赵佶的眼皮在微微发颤,显然他根本没有冥思,只是闭着眼而已。

    明日就要登基了,赵佶怎么可能静下心,换了任何人都不可能淡定。

    于是周兴折走到赵佶面前,低声道:“殿下,汴京群臣皆上表,贺殿下明日登基,即皇帝位,包括政事堂的宰相们,还有枢密院和六部等官员……”

    赵佶双目未睁,只是淡淡地道:“楚王和成王父子可上表了?”

    周兴折笑道:“上了,父子分别已上表,里面的措辞大同小异,也是恭贺殿下登基。”

    “他们父子这几日在作甚?”赵佶又问道。

    “据王府的眼线说,父子俩好像整日都待在王府里,楚王纵情声色,终日与他的侍妾们歌舞饮宴,成王则在钻研吃食,他似乎对这方面颇感兴趣,偶尔也出门逛逛,最常去的是州桥的勾栏。”

    赵佶沉默不语,眉头却渐渐蹙了起来。

    见赵佶对父子俩如此在意,周兴折小心地道:“他们一切都很正常,明日就是殿下的登基大典,还怕他们掀起什么风浪不成?”

    赵佶却缓缓道:“我心中总有些不安,而且越来越强烈……”

    “就是因为他们太正常了,反而给我一种阴谋算计的感觉。”

    说着赵佶喃喃道:“赵孝骞难道真的认命了?他很清楚,我若即位,迟早会对付他的,燕云的兵权我也根本没想过给他,他已无凭仗,为何还能如此淡定?这很不正常……”

    周兴折冥思苦想,却终不得其解,苦笑道:“可他们父子真的很正常啊,赵孝骞手里唯有王府禁军数百,这点人马在汴京能掀起什么风浪?”

    面对毫无破绽的赵颢赵孝骞父子,赵佶也不知哪里值得怀疑,他只是心中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可做人做事总不能凭预感去做,于是只好暂时搁置。

    “其他的朝臣呢?他们真的如表奏所说,真心恭贺我登基即位吗?”

    周兴折笑了:“真不真心的,他们当然不如下官真心,放眼朝堂,唯有下官是实实在在真心希望殿下即位的……”

    赵佶瞥了他一眼,知道他这是趁机表忠心,也是在隐晦地提醒,当皇帝后不要忘了他这个从龙功臣。

    于是赵佶笑了笑:“我即位后,你可入政事堂,宰相章惇我是一定要罢黜的,但你在朝中尚无威望,不可能马上让你当宰相,再熬几年,资历攒够了,兴许能让你上去,只要能保证你的忠心。”

    周兴折大喜,急忙双膝跪拜下去:“臣,多谢陛下厚恩。”

    赵佶大悦,却谦逊地摆手:“叫早了,叫早了,明日才可这般称呼,君子当慎独,不可欺于暗室。”

    周兴折也笑:“是是,臣记住了,臣一时嘴快,明日再这般称呼陛下便是。”

    赵佶笑出了声,心情极为愉悦。

    明日就登基了,从此他的人生便是极贵至尊,此时除了心头隐隐的那点不安的预感,一切都很美好。

    …………

    与此同时,楚王赵颢正在庆寿殿内,与向太后谈笑闲聊。

    有了父子俩的支持,端王即位才如此顺利,向太后对赵颢再无防备,就算是接见赵颢,也屏退了宫人,收起了珠帘,以真颜相见。

    对太后来说,端王的位置想要做稳当,还是少不了赵颢父子的支持,尤其是赵孝骞的支持,太后早就看出来了,赵孝骞是大才,这样的人才必须要重用,至少赵佶即位后的前几年里要重用。

    倒不是太后多有政治远见,事实上她对政治军事并不太关注,也没资格参与,她的愿望很简单,那就是稳定。

    朝局稳定,边疆稳定,宫闱也稳定。

    她在后宫安安心心当她的太后,一直到终老,这辈子也算值了。

    所以对赵孝骞这种特别有能力的人,既要安抚,也要提防,同时还要重用,这才是为君之道。

    这些帝王之术,太后打算等赵佶登基后慢慢教给他。

    对待那些有本事但与帝王有恩怨的朝臣,打压或是杀掉,终归不是帝王该做的,这点容人的胸襟都没有,这个帝王无疑不称职。

    此刻太后屏退了宫人,收起了珠帘,以这般姿态招待楚王赵颢,用意就是安抚重臣,示以天家诚挚之心。

    “本宫看楚王的气色,比往日红润了几分,好像……身材还瘦了少许,是本宫的错觉吗?”太后笑吟吟的,甚至跟赵颢开起了玩笑。

    赵颢摸了摸肥胖的肚子,苦笑道:“臣的那个逆子,非要臣减肥,说什么胖子多病,必不长寿,臣若想多活几年,就必须戒掉口腹之欲。”

    “臣本不想答应,可那逆子坚持,每日三餐亲自监督,每日吃素,少油少盐少肉,臣没办法,这些日倒是莫名瘦了几分,大约是饿瘦的……”

    太后掩嘴笑道:“子安的一片孝心,到了楚王嘴里,怎就成了‘逆子’?他也是为了你的身子着想,希望你多福多寿,而且确实有了成效,看楚王现在的模样,岂不比往日精神多了?”

    “若这也是逆子的话,天下不知多少父母都渴望有这么个‘逆子’呢。”

    见太后发笑,赵颢两眼顿时一亮,那明媚成熟的笑容,实在勾在了他的心巴上,赵颢竟有些难以自持。

    而太后发笑时,见赵颢那一脸色眯眯的样子,心中赫然惊觉,发现自己的举止不妥,有失礼仪了,尤其还是当着这个满城皆知的风流老纨绔面前,也不知这老货此刻脑子里转着什么龌龊的念头。

    于是太后立马收起了笑容,变得端庄威严,神圣不可侵犯。

    赵颢的呼吸却更急促了。

    好生反差的寡妇,太勾魂了!无论哪种模样他都喜欢。

    “楚王,楚王!”太后的呼唤声令赵颢回了魂。

    “楚王为何发呆,是有什么事要办吗?倒也不必在此陪本宫闲聊,正事要紧。”太后关切地道,但话里的隐晦意思,其实已是在逐客了。

    赵颢急忙道:“臣无事,只是臣突然想到一件极为机密之事,此事关乎端王登基,所以臣欲密奏于太后当面。”

    太后一惊,神情顿时凝重起来,左右扫视一圈,宫人早已被屏退出去,殿内只剩了她和楚王二人。

    “殿内只有你我,楚王尽管道来。”太后坐直了身子道。

    赵颢露出迟疑之色,道:“此事极为机密,太后请恕臣冒犯之罪,臣想靠近太后一点,否则恐隔墙有耳,难免事泄。”

    此时二人的距离,是合乎宫闱礼制的,二人相隔至少数丈之远,说话都要不自觉地放大音量才能让对方听到。

    若赵颢真要面奏机密事,这个距离无疑是不妥的,几乎跟拿个大喇叭到处吆喝没有区别,那还能叫机密吗?

    太后蹙眉,有些犹豫,毕竟寡居多年,她向来注重名声,若是与男子太过接近,尤其对方还是她的小叔子,这要是传出去……

    然而赵颢说的机密事实在太勾人,说什么关乎端王即位,这件事是太后的利益所在,她总不能无视。

    犹豫良久,太后咬了咬牙,低声道:“你,你……可以靠近本宫一些。”

    赵颢支起肥胖的身子,颠颠儿地上前,脸上带着温和憨厚的笑,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

    到了太后跟前,按照规矩,赵颢只要坐在太后的对桌说话足矣,但赵颢却很无礼地绕过矮桌,一屁股坐在太后的身旁,与她肩并着肩,屁股挨着屁股。

    太后大吃一惊,顿时涨红了脸,惊怒道:“你,你这……太无礼了,楚王怎可如此……”

    赵颢却正色道:“机密大事,自然要附耳面奏,太后莫想歪了,臣是有口皆碑的正人君子。”

    羞愤的太后身子使劲地往后靠,试图与他拉开距离,而赵颢却屁屁紧逼,就是屁股随着太后的后靠,而一寸寸地挪近。

    太后终于勃然大怒:“赵颢,你放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世子稳重点不错,请把《世子稳重点》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世子稳重点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