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7【连棋牌室的老头老太太都知道陈贵良】

    报了北大的自主招生,陈贵良复习时反而更努力。

    万一高考失误,没达到一本线,最终无法被北大特招。那可就太丢人了,估计能搞得全国皆知!

    晚间。

    谢扬洗完澡溜达回宿舍,见陈贵良正戴着耳机,怀里还抱着一个复读机:“听什么歌呢?”

    复读机是找徐海波借的,他打算周末再去买,顺便也买一部手机。

    “英语听力。”陈贵良说。

    谢扬顿时无语,吐槽道:“我靠,你要不要这么拼!”

    陈贵良反问:“过了一本线就能读北大,换成是你拼不拼?”

    “也对啊。”谢扬挠挠头。

    李玉林笑道:“换成是我,老子说梦话都用英语。”

    陈贵良的英语一直很烂。

    农村孩子嘛,初一才接触这玩意儿。

    他那位初中英语老师,是个心地善良的大妈,经常送旧衣服给陈贵良穿。

    但老师的口语有多离谱?

    “duck”竟然能说成“对K”,还带着浓重的川蜀普通话口音!

    这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陈贵良看到鸭子就想起扑克牌。

    初中英语老师虽然教学不行,但有亲戚朋友在城里教书,经常能搞到好学校的练习卷。她刻印出来扔给学生,也不管学生是否做完,甚至都懒得讲解卷子,直接把参考答案发下去。

    陈贵良也没做那些练习卷,因为数量实在太多了,来自全市三所最好的初中。

    但是,陈贵良每次都对照答案把题看一遍。

    中考的时候,英语试卷有90%的题目,是陈贵良见过的原题或近似题。听力干脆直接就是原题,听力材料还没放到一半,陈贵良已经把答案写完了……

    他记忆力超强的!

    进了高中和大学,陈贵良对英语毫无兴趣,基本就没认真背过单词,听力和口语更是烂得一逼。四级考了好几次才过。

    二十年没怎么接触英语,现在得抓紧时间补一补。

    徐海波说道:“谢骚棒,你也该努力了。”

    “老子在努力。”

    谢扬有些不耐烦,拿起小镜子梳头发。

    刘志宏无情拆穿:“你努力个锤子,早中晚自习都在梦游。”

    谢扬不说话了。

    他确实静不下心来学习,越临近高考杂念就越多。

    但这学期盯得紧,谢扬已经无法去网吧,只能看小说打发时间。见同寝室的都在努力,他偶尔也认真学习一两天。

    陈贵良笑道:“要不咱们比比。看谁的一模成绩,比期末分数提升更多。”

    “赌全寝室一顿小炒!”谢扬当即应战,他认为自己必胜。

    因为陈贵良的期末成绩,已经超过一本线6分,再想大幅度提分是很难的。

    而谢扬呢?

    上期末考得稀烂,竟然没有过二本线,稍微认真复习他就能提二三十分。

    约好了赌局,谢扬也装模作样开始看书。

    ……

    3月1日,傍晚。

    陶雪跟同寝室的胖妹,无所事事在校园瞎逛。

    她感觉很无聊。

    高三年级现在抓得太紧,她都没机会跟陈贵良玩耍,就算见面也聊不了几分钟。

    出了校门,来到租书屋。

    胖妹直奔言情小说那排书架,租了一本《谁的爱情不上锁》。

    陶雪却顺手拿起《萌芽》杂志,瞬间惊喜道:“呀,封面就有陈贵良!”

    租书店老板得意笑道:“陈贵良就是本校学生,经常到我这里租书,郭小四也经常到我这里租书。这期《萌芽》你赶紧买,下午才送到的货,卖得都只剩三本了。”

    “卖得这么好?”陶雪比老板更得意。

    租书店老板说:“本校的肯定要支持噻。平时差不多十天卖完,这回一下午都快卖完了。”

    本校出了一个名人,还请来几十家媒体,阵仗搞得那么大,二中的学生自然格外关注。

    总有一些文学爱好者,尤其是高一女生,愿意掏钱买杂志支持。

    陶雪也买了一本,喜滋滋拿回教室。

    胖妹看言情小说的时候,陶雪瞅了瞅四周,转身问后排正在写作业的男生:“彭一凡,你看过陈贵良的文章吗?”

    “没有。”男生继续写作业。

    陶雪热情推销:“你看看嘛,这首诗和序写得多好啊,人家还拿了新概念一等奖。保送北大哦!”

    自主招生,降分录取,在二中已经传成了保送北大。

    男生听到“保送北大”四个字,终于放下作业去看杂志,而且还反复品味道:“那个陈……陈师兄,确实很牛逼!”

    “怎么样,厉害吧?”陶雪高兴道。

    男生哭笑不得:“厉害,你大侄子嘛,你都说很多次了。”

    等这男生看完,陶雪又找上隔壁桌:“薛诗瑶,你不是喜欢看小说吗?快看看陈贵良这两篇文章。”

    女生瞅了瞅:“居然还有注释,跟语文书里的古文一样。”

    “厉害吧?”陶雪笑道。

    “很厉害,难怪能保送北大。”女生附和道。

    这个时候的许多高中生,还真就喜欢看各种作文,每年《新概念大赛获奖作品选》能卖几百万册。

    还只是正版销量!

    直至晚自习结束,在陶雪的热情宣传下,这本《萌芽》已被二十多人看过。

    ……

    晚自习放学。

    郑锋和边关月依旧坐同一辆公交,不过他没有提前下车,更不会再送边关月进小巷子。

    边关月家的下一站,才是郑锋家。

    他掏钥匙开门进屋,母亲正在准备明天的食材——摆摊卖凉皮凉面狼牙土豆。

    父亲累了一整天,正躺在沙发看电视。

    “回来啦。”

    “回来了。”

    “桌上有凉面,还煮了个鸡蛋,你当夜宵吃嘛。”

    郑锋放下书包,过去吃凉面和鸡蛋。

    父亲随口问道:“陈贵良是不是你们班的?”

    郑锋说道:“你提他做什么?”

    “写作文保送北大。”父亲说道。

    郑锋极为惊讶:“你都知道了?”

    父亲说道:“今天下午,饭馆备菜的时候,几个墩子匠就在讲。说二中有学生保送北大,写篇文章凶得批爆。”

    “他们又是听谁说的?”郑锋好奇问。

    “昨晚上的《龙都新闻播报》。”

    陈贵良在龙都市的名气,已经进化到口口相传阶段。

    起因是上了本地电视新闻。

    这个节目,主要报道街坊邻里鸡毛蒜皮的事,甚至经常出现谩骂厮打镜头。偶尔还会反应一些老大难问题,呼吁有关部门赶紧派人解决。

    收视率高得吓人!

    老百姓就喜欢看那些内容。

    ……

    边关月家。

    外公甚至戴着老花镜在看《萌芽》。

    老两口隔三差五就去打麻将,一毛钱的番,小打小闹纯属娱乐。

    下午在棋牌室的时候,便有牌友在议论此事。老头老太太们,聊得如同亲眼所见,仿佛陈贵良是他们的孙子。

    陈贵良?

    外公外婆感觉很耳熟,不就是那个带外孙女去修电脑的吗?

    回家的时候,外公路过报摊,问有没有关于陈贵良的新闻报纸。

    摊主直接扔来一本《萌芽》。

    “还没看完?”外婆问道。

    外公说:“看完了,确实写得好。我年轻的时候,也给厂报投过稿,还刊登过两首现代诗。”

    “几十年前的事,又翻出来说,我耳朵都听起茧子了。”外婆吐槽。

    外公指着《萌芽》说:“这种诗,我就写不出来,绝对称得上才子。”

    “哪个跟你说这些?”外婆开始抓重点,“关关是不是在跟他早恋,要耽误学习的嘛!越是才子,越会哄女娃子,关关怕是被他哄得团团转。”

    外公笑道:“你很有亲身经验。”

    “你倒是一点都不着急。”外婆无奈道。

    外公说:“只要不是坏学生就可以了,早恋就早恋嘛。”

    钥匙开锁声响起。

    外公顺手把《萌芽》塞进沙发垫子下。

    外婆去厨房给边关月端夜宵,顺口问道:“你们学校,是不是有学生保送北大?”

    “是有一个。”

    边关月的表情有些不自然,生怕外公外婆看出什么,连忙坐下低头吃汤圆。

    老两口对视一眼,心里彻底有数了。

    “喵喵~~”

    小猫咪钻到桌下,围着边关月的脚打转,想要顺着裤腿爬上去。

    于是,边关月假装去逗猫。

    一碗汤圆吃完,边关月连忙逃回卧室,躺床上打开笔袋,取出秦始皇那块破石头。

    “他都要读北大了,我也要努力,争取考一个京城的好学校!”

    边关月把破石头小心放好,打开台灯开始做卷子。

    ……

    《萌芽》这期刊登陈贵良两篇文章,在全国中学生群体引起巨大反响。

    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很难想象《萌芽》在青少年群体当中的影响力。就连一些不喜爱文学的学生,偶尔也会因为无聊,随手拿同学买的《萌芽》翻翻。

    如果某篇文章特别精彩,就有像陶雪那样的自来水,主动向班上的其他同学宣传。

    《瀛海行》作为古诗文,有阅读门槛吗?

    前段时间连载完的《维以不永伤》,那才叫阅读门槛高。作者几乎用了他能想到的所有技法,用极为劝退的写作方式,讲述一个非常无聊的故事。

    这种纯粹炫技的纯文学小说,都能让无数中学生期期追读,而且一追就是大半年……热衷于刷抖音的00后估计难以理解。

    在21世纪的第一个五年,只要你的文章写得好,便不缺年轻人来追捧。

    杂志发售的当天,就有学生拿着《瀛海行》去请教语文老师。

    请教是假,炫耀是真。

    也不知道他们在炫耀什么。

    “老师,这是陈贵良的获奖作文,他因为这篇文章都保送北大了。”

    “拿过来我看看。”

    在全国各地,不止一个两个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说:“这篇文章写得很好,作者已经保送北大了。我们今天就赏析一下,看他为什么写得好。学是学不来的,你们平时要多多积累……还有作者的另一篇文章,质疑《滕王阁序》注解错误,我觉得也非常有道理。但你们考试的时候,还是要以教材为准……”

    与此同时,那几十家媒体,报道也相继出炉。

    侧重点五花八门,有围绕招生公平进行讨论的,有嘲讽陈贵良狂妄自大的,还有把一个亿小目标当笑话写的,亦有不吝笔墨疯狂赞扬陈贵良的。

    还有要求修改语文教材错误的,这种报道居然意外引起热烈讨论。

    当陈贵良即将参加一模考试时,华师大的刘永翔教授率先下场。

    他两年前就写文章指出教材错误,但没有引起任何关注,现在正好借机再提这件事。

    刘教授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陈贵良同学虽然还是高中生,但已经展现出搞学术研究的潜质。他如果今后来华师大读硕读博,我非常愿意做他的导师……”(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启人生不错,请把《重启人生》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启人生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