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功不唐捐

    苏泰却瞪大圆圆的眼睛,一脸憨相道:“俺认识你?”

    “郝大哥,是我呀!你不认识我了?”那少女快步走到苏泰面前,脸上写满激动。

    “你是……”苏泰一脸迷茫地打量着少女,只见她穿一身色泽、花纹鲜艳的织金短襦,额间红宝石坠子随动作轻晃,更衬得她肤白胜雪、贵气逼人,令人不敢直视。

    “我是奢云珞啊!这下想起来了吧?”少女指着自己挺直的鼻梁。她朱唇上翘,双眸喜色满溢,娇嫩欲滴如初绽的山茶花。“我找得你们好苦啊!”

    “没呢……”苏泰却依然憨态可掬,摸摸后脑勺:“俺真想不起来了。”

    “啊这……”少女没想到,自己期待已久的重逢,居然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

    嗯,那时候有剃头匠。

    这时,管家从花厅出来,对苏泰笑道:“这位壮士,我家老爷有请。”

    “唉,是。”苏泰赶紧点头,朝那少女歉意道:“俺想你可能是认错人了吧。”

    说完便跟着管家进去花厅,只留奢云珞在风中凌乱。

    ~~

    花厅中。

    卢知县面色发白地招呼苏泰:“快来拜见兵宪大人。”

    苏泰也不含糊,啪叽跪下,哐哐磕头。

    “呵呵,壮士请起吧!”黄珂黄兵宪也已过天命之年,却依然腰杆笔挺,声音洪亮。他穿着居家的松江布道袍,是个样貌清癯的文人。但两道剑眉下,双目如鹰隼般锐利,透着足以震慑军头土司的威严。

    “是。”苏泰便爬起来,矗立在兵宪大人面前。

    黄珂饶有兴致地打量着他。这一年,家里生活条件改善了许多,苏泰不光能吃饱,肚里还有了油水,竟又窜了一截个子,宽厚的肩膀都要把半扇门都遮住了。

    “好好,果然雄壮!你就是生擒匪首齐三,把他双臂活活夹断的那位壮士?”黄珂笑问:“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

    “回大人,是俺。”苏泰点点头,瓮声瓮气道:“俺叫苏泰,过了年十七了。”

    “还不到十八?”黄珂小吃一惊,心说那长得可够着急的。旋即大笑道:“好好好,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其实……”苏泰却没法坦然受之,实话实说道:“俺都没打进寨子去,在外头捡了个漏而已。”

    “哈哈哈,真是个不贪功的好孩子!”黄珂闻言高兴道:“这一条在行伍中很重要,如果再不诿过,那就是一名好军官了。”

    顿一下,他又问苏泰道:“你家里可愿意让你从戎?”

    “愿意。”苏泰点点头道:“俺家里本就是军户,等俺大伯退伍了,俺就接他的班。”

    “你们是何世职?”黄珂问道。

    “世袭总旗,不过俺爷爷俺大伯都是从小旗官干起的。”苏泰道。

    “这也正常。”黄珂笑道:“要是世袭千户,直接从千户干起。世袭指挥,直接从指挥干起,那不乱套了?”

    “是。”苏泰点点头。

    “他大伯才四十三,且得等到猴年马月。”卢知县忙赔笑道:“到时候三十多了才入伍,白瞎了这么好的苗子。”

    “确实。”黄珂点点头,问道:“那依卢知县之见呢?”

    “回兵宪,下官以为应该送他进泸州武学,走武举这条路。”卢知县便拱手道:“这也是马十驾马千户,托下官请求兵宪的。”

    正如马千户所言,武学没有入学考试,直接就断绝了普通百姓入学的可能。除了袭职的舍人,只有卫所保送或地方官员举荐两条路。

    其实马千户和卢知县都写了荐书,差不多就够了,但卢知县还是专门拜托了黄兵宪。这样一是更保险,二是可以让苏泰入学之后得到些照顾。

    以及,在立功之后,跟上司提一点他举手之劳的小请求,可以让上司更舒服……何况这还是给上司,留下好印象的请求。

    所以说苏录想得一点没错,学吧,深着呢……

    “好,你是个称职的父母官。”果然,便听黄兵宪赞许道:“马千户也有担当不贪功,还爱惜人才,这样的带兵人不该早早就解甲归田呀。”黄珂感叹一声,吩咐从人记下‘马十驾’这个名字。

    “下官代马千户谢过兵宪大人!”卢知县忙拱手道。

    黄珂又问苏泰道:“你读过社学吗?识多少字?”

    “读了三年读不明白,十岁就下来干活了。”苏泰主打一个诚挚。“字的话俺认识大半,但只会写简单的。”

    “这样读武学可很吃力哟。”黄珂微微皱眉道:“武举可不止考察武艺,还需要文武兼优。”

    “是。”卢知县附和道:“武乡试同样考三场,首场就考笔试策论,除了《武经七书》,还要考四书义理,第二第三场才是武艺实操。”

    “而且弘治六年规定,‘先策略后弓马,策不中者不准试弓马’。”黄珂同情地看着苏泰道:“虽然不用作八股,但读不懂四书就过不了第一场,你满身的武艺也没地方施展。”

    “四书的话还好说……”却听苏泰闷声道:“俺兄弟给俺从头到尾讲过一遍,俺觉得脑壳壳比原先清爽多了。”

    “那还不错。”黄珂笑笑没当回事,只当是少年在尽量地补救。

    “兵宪有所不知,他兄弟叫苏录,是本县有名的神童,老先生们都说苏神童教得好!”卢知县赶忙给苏泰助攻,顺便推销一把自己的得意学生。

    “是吗?”黄珂终于来了兴趣。“那我得考校考校他。”

    “请兵宪出题。”卢知县忙道,又吩咐苏泰:“好生作答,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

    “是。”苏泰点点头,支棱起耳朵。

    “放心,不会问你太难的。”黄珂便笑道:“我恰巧当过武乡试的副主考,就按照出题的思路,简单问你几道……比如,‘三军可夺帅也’,下一句是什么?”

    “匹夫不可夺志也!”苏泰大声答道。

    “孟子说‘固国不以山溪之险’,那靠什么?”黄珂又问道。

    “靠人!因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苏泰毫不犹豫答道。

    “好。”黄珂赞许地点点头,看来卢知县没吹牛。便又问道:“《大学》讲‘正心诚意’,若你带十个兵,怎么让他们心齐?”

    “要自身先拿出诚意来。”苏泰理所当然道:“要求他们做什么自己先做到,答应的事一定办到,还要处事公正。就像牵牛得牵牛鼻子,自己歪了,队伍准走斜路。”

    “不错不错。”黄珂颔首又问道:“你这道理不只是听来的呀,像是身体力行过。”

    “俺在族里的酒坊里就管着十来个人。”苏泰忙解释道。

    “好好。”黄珂赞许道:“再问你最后一个问题,这题有点难……答不好也不要紧,本官依然会为你写荐书的。”

    “是。”苏泰忙沉声应道。

    “孔夫子说治国要‘足食足兵’,若让你守个村寨,先顾粮食还是先顾兵器?”便听黄珂笑问道。

    一旁的卢知县闻言暗叹,都说黄兵宪刁钻不好打交道,还真是这样……至于这么为难个,没怎么念过书的孩子吗?

    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带着陷阱,而且还有偷换概念之嫌。哪怕是找个读书人来,也未必能把道理讲扎实……

    果然,就见苏泰眉头紧皱,憋了半天才小声道:“俺记得苏录说,这段是子贡向孔子请教怎么治理国家。孔子说,只要有充足的粮食,充足的战备以及人民的信任就可以了。”苏泰挠挠后脑勺道:

    “所以不光是足兵足食,还有民信。”

    “哈哈,说得没错,但题就是这么出的……”黄珂笑道:“这其实是上次山东武乡试的一道题,你且答之。”

    “俺记得……子贡问,要是实在没办法,非得去掉一样呢?孔子说先去掉军备。”苏泰答道:

    “要是必须再去掉一项,便去掉粮食。因为失去了百姓的信任,国家也就亡了。”

    “但这是治国的道理,跟守村子不一样。因为国家太大,并不会因为一座城池陷落而灭亡。村子太小了,人没了,村子就没了。”说着,他的目光渐渐坚定起来道:

    “没有粮食会饿死,没有武器会被敌人杀死。所以,哪一样都不能丢,丢了哪一样都完了!”

    “哈哈哈,好好好!”黄珂抚掌大赞道:“答得太好了,当时好些中了武举的,答得都不如你!”

    黄兵宪说着站起身来,走到苏泰面前,拍着他的肩膀道:“苏泰,是我小看你了!你将来必为大将,本官很荣幸举荐你入武学!”

    “还不快谢过兵宪大人!”卢知县忙道。

    “多谢兵宪!”苏泰又要下拜,却被黄珂扶住道:“不必了,壮士还是要少折腰,以免消了英雄气。”

    说罢,他吩咐管家取来了一柄乌木鞘、铜吞口的腰刀。

    黄珂接过来,按绷簧抽刀出鞘,竟是一柄锻造精良的花纹钢刀,刀身如一泓秋水,晃得苏泰眼前一花。

    “这是本官离开山东时,当地一位著名刀匠所赠。”黄珂满意地点点头,还刀入鞘道:“他知道本官不喜欢花里胡哨,所以刀鞘十分简朴,但这刀可一点不简单,日后你一用便知!”

    说着把那柄腰刀递给苏泰道:“送给你了,到武学勤学苦练,早日用这把刀为国杀敌!”

    苏泰忙双手接过刀,重重点头道:“俺记住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状元郎不错,请把《状元郎》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状元郎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