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们……莫非真要开赴到孟塬镇内?”
左良玉沉吟了片刻,有些犹豫。
他的目光扫过舆图上孟塬镇周边密密麻麻的等高线,仿佛已看到那狭窄地形中暗藏的杀机。
顺军退至塬后,看似是敞开了大门,实则却是诱敌深入。
孟塬镇周遭地形狭窄,难以容纳大军的展开。
土塬联绵,顺军又广挖沟壕,正面进攻难之又难。
这赤裸裸的阳谋,他们若是真的开赴进了孟塬镇后,强攻,只怕是伤亡倍增。
战争的走向又重新将会变得扑朔迷离。
“我军占据山西,若要进取陕西,并非一定要走华阴潼关一线,绕道山西……”
左良玉斟酌着用词,劝谏道。
“如今并非是清军占据北国之时,不得不战的局面。”
“时间越长,反而对于我们越发的有利,绕道山西再行进攻,也非不可之事。
李自成只不过占据陕西、四川两省之地,财政困顿,粮草匮乏。
而他们如今已经是占据了几乎整个中国,各项的新政推行下去,国库也随之越发的充盈。
此时四川的战局也对于他们有利,按照这样拖延下去,时局只会对于他们越发的有利。
“不。”
胡知义目光灼灼,直接否决了左良玉的提议。
“你的提议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但是并不需要。”
胡知义直面着左良玉,豪迈的大笑起来。
“而且,你不觉得,这样的大战,才叫人酣畅淋漓,才叫人畅快无比吗?”
胡知义的笑声渐歇,但眼中炽热的光芒却愈发灼人,语气中带着一种遇见强敌的兴奋。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真乃是人生一大快事。”
“过去的战役,实在是太过于无趣,现在的一切,才是真正的快意。”
胡知义的眼神重新恢复深沉,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其中既有对局势的洞彻,也有一股被激发出的,毫不掩饰的争雄之心。
“李自成既然布下这等妙局,我胡知义岂能辜负他的好意?这一仗,便见个真章!”
胡知义一手按刀,另外一只手缓缓举起。
他锐利的眼神随着举起的手而动,手掌在升至胸前之时猛然攥紧成拳。
胡知义眼眸之中的厉色也在此刻攀升到了最锋。
“前锋三师,佯攻两阵,探明敌情虚实后,不必纠缠,立即撤军回返。”
“后援两师以为接应,严密监视敌军动向,阻敌任何趁势进击之企图!”
“中军大阵整体前移,前阵四师就地依托顺军遗弃之外围棱堡,迅速扎营,构筑防线,其余各部兵马,皆按我此前指定方位扎营固守,各营相连,结为寨垒。”
胡知义没有多少的犹豫,直接下达了撤军扎营的命令。
天色渐暮,此时若强行进攻,无疑极为不智。
他们已没有足够的时间在陌生的孟塬镇上修建起稳固的营地。
眼下,能利用这最后的天光,谨慎的前出侦察,试探出顺军在那反斜面之后布防的虚实与韧性,摸清其大致的兵力配置,是最为务实的决断。
左良玉立于一旁,嘴唇微动,神色间充满了犹豫,几次三番想要开口进言,到了嘴边的话语终究还是咽了回去。
“你放心。”
胡知义直视着左良玉忧虑的双眸。
他知道左良玉心中的所想。
赢取胜利,有很多的方式。
审时度势,避实击虚方为上策。
若单单为了追求战场上一时的畅快与意气,便轻易将麾下数万将士置于险境,乃至罔顾整支大军的安危,那绝非一名合格的将帅应为之事。
“我出身广宁,跟我大哥一起,自幼从军……”
胡知义的声音低沉了下来,脸上显露了出了追忆之色。
“我起于寒微,深知底层军卒征战之苦,风餐露宿,性命犹如飘萍。”
“我转战千里,更明白战火所及,民生之艰难,百姓之哀鸿。”
“我胡知义,绝非那等视人命如草芥,可以随意牺牲士卒的冷血之徒,也绝非那种为了个人功名官途,便能罔顾无数将士性命的利禄之辈。”
胡知义的神色郑重,坚定道。
“我在战场之上所作出的所有决断,无论进退攻守,皆是经过反复权衡,都是清醒而理智的。”
“我深知肩头重任,也明白脚下的征途。”
“我知道此刻应当如何去做,更清楚明日将要走向何方。”
胡知义的语气坚决,低沉而稳定的声音,似乎蕴含着一种能够抚平疑虑的奇特力量。
“明日……”
胡知义语声渐缓,目光徐徐抬起,越过了左良玉的肩头,向着更远处的战场之上眺望而去。
“便是终局……”
一直以来,他都追随在陈望左右,如影随形。
陈望不断向前驰骋,而他也从未停止向前的脚步。
那些应对危局、破敌制胜的方略,陈望早已倾囊相授,也在漫长的征战之中,化作他骨血中的本能。
左良玉眼中原本缭绕的忧虑,在触及胡知义那双沉静而决然的眼睛时,竟如晨雾见日般缓缓消散。
他凝视着这双眼,那双眼眸与陈望的眸子几乎如出一辙,甚至连陈功都不曾如此相像。
左良玉的目光缓缓的向下,向着胡知义腰间的玉带之上看去。
他也看到了那个他想要寻找的印记。
胡知义的腰间,和陈望一样别着一支乌木所制的筚篥。
每次战后,陈望都会站在伏尸的战场之上,吹响筚篥。
每一次的大战,靖南军是在隆隆的战鼓声与高亢的喇叭之下无畏而又坚定的向前。
而每一次的大战之后,靖南军的军兵们,也是在这如怨如慕的筚篥声中,魂去黄泉。
筚篥,早已成为靖南军中不言的哀乐,是铭记,也是告别。
他相信了胡知义的话。
左良玉放下了心中的忧绪,不再多言,只是默然转身,将目光投向了那片正逐渐被晚霞映红的远方战场。
……
日暮西山,万里烟霞如火。
河山塬地尽笼罩在这悲壮而瑰丽的光色之中。
伴随着刺耳的金声的响起,登上了孟塬镇的靖南军前锋三师宛若退潮的潮水一般,沿着进攻的坡道井然向下滑落而下。
顺军并没有追击,因为靖南军后援两师的阵列早已如铜墙铁壁般,牢牢扼守着战场各处交通咽喉与制高点。
其阵型严谨,枪戟如林,犹如不可撼动的磐石,阻断了顺军任何试图衔尾追击的企图与通道。
筚篥的声音在塬下缓缓响起,如泣如诉,穿透渐浓的暮色,幽幽回荡在刚刚平息了喊杀声的战场上空。
靖南军的乐手们,正为那些牺牲的军兵奏响最后的安魂之曲。
乐音飘向高处,仿佛在引导那些未远的英灵,踏上归途。
故乡万里,黄泉路远。
旌旗猎猎,绵延不绝。
孟塬镇东,一片灯火灿烂。
十数万靖南军的营寨依着地势层层分布在这片狭窄的平野之上。
万千营火如繁星倾泻,点亮了渐深的夜色,宛若银河的倒影。
而在孟塬镇的西面,顺军大营同样明火执仗,彻夜通明。
无数的火把与营火照亮了漆黑的夜空,也映红了整座土塬,整座山塬彷佛都在无声的燃烧一般。
从孟塬镇到华阴城的官道之上,是无数举着火把正在向孟塬镇行军的顺军甲兵。
队列蜿蜒十数里,火光连绵不绝,一眼几乎望不见尽头,犹如一条巨大的火龙在夜色中奔腾游走。
明月高悬,清冷的光辉默默洒遍原野。
在凛冽的寒风裹挟中,无可阻挡的渐往西斜。
时间如同一位冷酷的判官,步履不停的向前,从不因人间的悲欢,也不因战场的残酷而有片刻的迟疑与停滞。
天亮前约莫一个时辰,黑暗最为浓重之际,双方连绵的营盘几乎同时开始了躁动。
缕缕炊烟率先升起,随即各处灶火渐次点燃,孟塬镇东西两面,靖南军与顺军各自的营地迅速化作一片在深沉夜色中剧烈跳动的灯火海洋。
靖南军前锋五师的各处营垒陡然洞开。
一队队先遣斥候与前锋精锐已先于主力悄然出营,如同伸出的触角,默然隐入黎明前的黑暗,向着各自预定的进攻位置疾驰而去。
东方渐白,晨曦初绽。
随着靖南军中军大营数盏灯号在望台之上有节奏的挥动,最后一通低沉而震撼的聚将鼓声隆隆响起,穿透寒冷的空气。
刹那间,各营各寨此起彼伏的起床号音尖锐的划破寂静,营地中瞬间爆发出鼎沸的喧嚣声、军官的口令声、兵甲的碰撞声,彻底的交织成了一片。
沉睡的钢铁巨兽已然彻底苏醒。
连绵的号角声与隆隆的战鼓声在孟塬镇的东面缓缓响起。
决战之日。
已然到来……
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初五,雪。
入夜之后,天色骤变,细密的雪籽便簌簌落下,继而转为鹅毛般的雪片,纷纷扬扬自晦暗的高空飘洒而下。
待到天明时分,孟塬镇周遭的土塬、沟壑与枯寂的原野,已经尽数被覆上了一层银白色的薄衣。
辰初一刻(7:15)
孟塬镇东面的广阔塬地之上,景象已然大变。
宛若燎原烈火般的靖南军赤色旌旗,密密麻麻,迎风猎猎作响,几乎遮蔽了整个东面战线的正面视野。
凛冽寒风中,无数赤红色的旗幡翻卷,与天地间的素白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对比。
靖南军十七万兵马尽皆整装待发,全数抵达既定的阵线位置。
漫长的战线之上,无数靖南军将士肃立在纷扬的雪花中。
铁甲凝霜,枪戟如苇。
靖南军的各处军阵前方,各阵的主官皆是按刀而立,面向本阵军兵,面色凝重。
而在他们身前,站立着的则是各阵的训导官。
这些身穿着赤色棉服、头戴着鎏金笠盔的训导官们,手持铁皮制成的扩音喇叭,迎着风雪,开始了最后的战前动员。
“天亮了……”
训导官声音洪亮,压过了风雪的呼啸。
“同袍们。”
“今天,将是血腥的的一天,也将会是载入史册的一天。”
“我们站在这里,站在神州的土地上。”
“站在这块我们祖先用鲜血与尊严浇灌的土地上。”
训导官声如洪钟,目光扫过眼前一张张坚毅的面孔。
“是千百年来,我汉家列祖列宗筚路蓝缕、以血与火开拓、以尊严与骨气守卫的故土河山!”
训导官的声音低沉,手中的扩音喇叭微微颤抖,仿佛承载着千钧重担。
“数十年来,天灾绵延,兵祸连年,国家昏暗,苍生倒悬。”
“崇祯十五年初,百万流寇祸乱江南,金陵沦陷。“
“崇祯十六年初,建奴铁骑长驱直入,京师倾覆。“
“大厦将倾,狂澜既倒……”
“十数年舍身忘死,百万人同心死义,方铸就我华夏今日赫赫之势!”
训导官的声音在风雪中激荡,面前的将士们不自觉的挺直了腰杆。
阵中,无数军兵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扬州城下,四十万万贼军伏首,济宁城下,二十万八旗精锐横尸。”
“从破碎的山河到如今的大半个天下重归一统,这神州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靖南军儿郎的热血!”
训导官举起了手臂,握紧了拳头猛然挥动,而后拔高了声音,慷慨激昂道。
“而今,只剩下盘踞秦川的李闯残部,还在负隅顽抗!今天,就在这孟塬镇前,我们要为这统一大业画上最终的句号!”
“我们不要裂土分疆!我们要的是一个完整的华夏!从江南水乡到漠北草原,从东海之滨到西域大漠,这万里山河,必须重归一统!”
风雪似乎在这一刻为之凝滞。
站在阵前的训导官,环视着面前一张张坚毅的面孔,声音渐渐沉厚
“今日,便是吾等建功立业,声威远震之良机!”
“他日青史之上,必将浓墨重彩书写此战!后世百姓,每言及忠勇,必称我靖南军儿郎之名!”
训导官的声音高昂,几近嘶哑。
“吾等非是好战之师,吾等所求,乃是天下止戈,四海承平,重现我华夏之荣光!”
“然,贼寇挡道,社稷蒙尘,唯有用我等手中之刀剑,扫清妖氛,廓清寰宇!”
“通往胜利之路或有千万!”
“今日,吾等之路,便要以逆贼之尸骨铺就!”
训导官的怒吼声如洪钟般在风雪中回荡。
“在日落西山之前,此战必见分晓!”
“用敌人的鲜血,来染红这孟塬之雪!”
“能否克竟全功,能否早定天下,皆系于我等今日之奋战!”
“吾等奋进,则神州一统在望!”
“吾等勇毅,则华夏江山永固!”(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