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重甲

    孟塬镇东,宽阔的土塬上兵甲蔽野,阵线上满是夺目的红色。

    一个个整齐的方阵在号鼓声中令行禁止,整齐的踏步让地面都发出微微的震动,靖南军各师在旗号鼓点的指挥下缓缓向前推进。

    靖南军的大阵分为三线展开。

    第一线一共堆迭了三个师,合计六万人,作为前军。

    从孟塬镇东的土塬北面,一直蔓延到南面,依次为河南镇第七师,河南镇第五师,河南镇第六师。

    河南镇第五师是线列步兵师,已经全面完成了换装。

    中央是由李定国统带的河南镇第五步兵师,作为前锋主将因为地势开阔,所以以部为单位,每千人为一阵,组成了呈线形的大阵。

    两翼的河南镇第七、第六两师,因为处于土塬坡地,所以是以司为单位,每五百人左右为一阵,同样组成了一个线形的大阵。

    分别由艾能奇、刘文秀两将统管。

    三师的大阵亦是作两线部署,一半在前,一半在后。

    前后间隔五十步,每司两连左右间隔为十五步,互相可以用侧射火力支援。

    各营编制中的哨骑等骑兵编制,则是被安排在三师相联的地方部署。

    大阵的第二线,则是作为前军后援的三师。

    从北到南分别是,汉中镇第一师、汉中镇近卫师、汉中镇第二师

    三师合计军兵三万六千人。

    河南镇第一师原有军兵两万,分去了八千军兵,填补到了李定国统领的河南镇第五师下,凑齐了两万之数。

    两线的军兵,全部陈列于孟塬镇东部的塬坡地带。

    而第三线,则是靖南军的中军大阵所在,作为全军的预备部队。

    由河南镇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四师,湖广镇第三、第四两师,共计六师近八万余人。

    因兵力雄厚,中军大阵呈三线梯次排布,列于孟塬镇的塬坡之下广阔地域,整体构成一个向前突出的凸形大阵,既利于防守,也便于随时向前投入反击。

    作为凸阵的最前方,是左良玉所领的湖广镇第三步兵师。

    同时,这里也是靖南军的中军大纛所在地。

    赤红色的中军大纛之下,胡知义乘马肃立。

    胡知义头戴三旗日月明铁盔,盔檐下的目光沉静而锐利。

    身上内着绣有麒麟补子的绯色官袍,外罩一件打造精良的鱼鳞齐腰甲,甲片在稀薄的日光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

    胡知义所穿戴的甲胄,形象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身为一军之主将,麾下统管着将近二十万的大军。

    如果还需要胡知义亲身上阵的话,那么战局已经是到了不可逆转的程度,他就是穿着再坚固的盔甲对于大局也是无用。

    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大军主帅,都不会穿戴太过于厚实的盔甲。

    身侧作为此战随军的参谋主官,正向着胡知义禀报着顺军的具体部署情况。

    “孟塬镇中大多棱堡皆以损毁,顺军在镇西留下了十座低矮的棱堡,每堡有守军千人,皆为顺军老营精锐。”

    昨日日落之前,率先攻入了孟塬镇内的是尤世威所统领的汉中镇第五步兵师。

    整个孟塬镇的营地建筑堡垒,全都已经被李自成付之一炬,毁坏完全,想要重新建立,非是一朝一夕之功。

    正面的孟塬镇广度在四里左右,也就是两千多米的距离,十座西面的棱堡如同一条横卧在黄土高原上的巨蟒。

    冬日的寒风卷起细碎的雪沫,在空旷的塬上打着旋儿,掠过枯黄的草茎。

    ”顺军十座低矮的棱堡设立于西部边缘的地带,每座棱堡间距约在百步左右,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呼应,互为奥援,总兵力在万人左右。”

    顺军的棱堡是以黄土夯实的堡垒不过丈许高,墙体上布满深浅不一的沟壑。

    堡顶插着的闯字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隐约可见垛口后闪动的身影。

    “塬西的坡地之上顺军同样排布三线,呈线列位于坡地之上,不过中军的位置,李自成将其按插在了坡地的中央,共计兵马六万。”

    “孟塬镇的两翼,则是有军兵七万余人。”

    “无论是中央,还是两翼,都可以支援到中央的孟塬镇平台。”

    顺军的部署在锦衣卫的渗透之下犹如筛子一般。

    而且在攻陷了孟塬镇东外一众山麓的顺军大营之中。

    胡知义又派遣了一部份斥候前往山岭之上,在山岭之间部署观测台,借以窥探顺军的排兵布阵。

    这些斥候几乎都是六大宣慰司中常年在山岭丘地之间的土民猎户,很多寻常人难以攀援的险地,在他们的脚下和平地几乎没有多少的区别。

    现在参谋主官所禀报的消息,正是汇总多方面的消息整理出来,最贴近实际的具体数据。

    “顺军棱堡之中,各处棱堡部署有佛朗机……”

    参谋主官的汇报事无巨细,顺军的情报几乎已经被他们完全掌握。

    顺军左右两翼,顺军的中军,棱堡之内,有多少门火炮,有多少骑兵,有多少步兵,全都不是秘密。

    胡知义气定神闲,这些情报甚至还是囊括了顺军之中有多少的蒙羌骑兵,甚至各部的台吉和头人性命都被探查的一清二楚。

    这已经是到了一个恐怖的程度。

    随着参谋主官的禀报,一众跟随在胡知义身侧的各级将校神色也是越发的严肃。

    作为靖南军的嫡系将校,他们自然都是听说过情报司的厉害。

    也知晓江南推行的新政,掀起了多大的风浪,前不久传来的消息,如今连坐已经达到了近两万人。

    但是现在,透过参谋主官禀报的消息,他们才发现,他们还是低估了情报司的能力。

    众人眼神交换之中,也不免透露出忧虑。

    在开封停滞期间,众人也都接受了为期两到三月的武官培训,在开封新设立的开封军政大学学习。

    在学习的期间,除去学习军事技能之外,课堂之上也会教授一些历史政治课程。

    其中有一堂课,就是讲解论述锦衣卫、东西两厂设立的原因和作用,及其造成的影响。

    特务机关必须要有,但是若是不加以限制,只怕后患无穷。

    而现在的情报司势力庞大,在吞并了整个锦衣卫和收缴了原先东厂所有势力之后,情报司的势力得到了空前的加强。

    锦衣卫、东厂因为文官集团的打压,力量确实已经不同于往前,但是虎死不落架,那深埋于各地的耳目坐探全部在甄选之后得到了启用。

    大量的银钱撒下,不间断的投入之下,现在的锦衣卫,早已经是今非昔比。

    如今的军队之中,甚至也都有锦衣卫的人存在。

    这些时日,一些军将甚至因为锦衣卫递交的证据而被查处,有几名贪污受贿的将校甚至被军法处置,以正三军之风。

    虽然不是由锦衣卫拘捕,而是由军法司出面缉捕和审判。

    但是锦衣卫的插手,还是让一众靖南军的军将感到担忧和愤怒。

    现在确实是真有其事,那些人不至于同情,但是这个世间从不缺乏公报私仇,冤假错案也不在少数。

    往昔之时,他们是血浓于水的同袍,并肩作战的战友,但是现在他们之间已经逐渐走向了对立。

    无言的暗流在一众靖南军军将的心中涌动。

    只是这一切,并没有被胡知义所发现。

    作为三军的主帅,胡知义的注意力一直都放在了眼前的大战之中。

    当然,就算是发现了这其中涌动的暗流,胡知义也不会因此而分心战事。

    “击鼓。”

    在听完了参谋武官的禀报之后,胡知义没有下达多么繁复的作战指令,只是举起马鞭,向前轻轻一挥。

    “进军。”

    胡知义的语调平稳,甚至没有半分大战在即的紧迫感。

    他早就已经在战前做完了所有的部署,只要军队按照他的计划实行即可。

    只有当接战之后,战局开始发生变化的时候,才会需要他再度下达命令。

    “咚!咚!咚!”

    浑厚的战鼓声在孟塬镇的东面原野上炸响,每一声都像是从云层深处碾过的闷雷,甚至连空气似乎都随之震颤。

    “虎!”

    前锋六师的回应山崩地裂,士兵们喉结滚动,胸腔共鸣。

    无数双军靴踏碎了覆盖着薄雪的土塬,步伐整齐划一,在雪塬上碾出沉重的回响。

    靖南军各师在旗号与鼓点的精准指挥下,如臂使指,缓缓向前移动,宛若一片赤色的潮水在雪塬上稳步漫涌。

    高度组织的人潮在军旗指引下坚定的向前。

    最先爆发战斗的,是在孟塬镇的左右两翼。

    汉中镇第一、第二两师的步兵火炮率先开火。

    炮口焰光撕裂了战场朦胧的光线,浓烈的硝烟顷刻间弥漫开来。

    炮弹呼啸着划破寒冷的空气,砸向远方的塬坡。

    在连绵不绝的炮鸣声下,借助这火炮的掩护。

    两师将近四万的肩扛着铳刺步枪的线列步兵缓缓向前,在起伏不定的山塬上稳步前行。

    冷森森的刺刀倒映着清冷的晨辉,映照在一众靖南军军兵坚毅的面庞。

    但是这一次已经不在平野之上。

    顺军将队伍布置在每一道起伏塬坡的伏下去的地方。

    除去少部分准确落入塬坡之中的炮弹之外,激起一片混乱与惨叫外。

    其余的炮弹基本都没有收获多少的成效。

    隐藏在塬地之中的顺军因此士气恢复了不少,原本紧绷的神经也稍稍放松。

    不少的人甚至因此欢呼雀跃。

    在上官的宣讲之下,他们都认为靖南军完全是凭借着强大的火力才能压倒他们。

    一旦拉入近战之中,靖南军不过就是一群不堪一击的软脚虾罢了。

    靖南军军阵所汇聚而成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如同催命的鼓点,敲在每一名潜伏顺军的心头。

    而隐藏在塬地之中的一众顺军军将也是纷纷摩拳擦掌,眼中闪烁着混合了紧张与贪婪的光芒。

    他们的皇帝已经开出了赏格。

    杀一名靖南军的军兵,赏银起码都是纹银五十两!

    普通的军兵甚至可以凭此升官一到两级。

    这样丰厚的赏格,可是此前无有。

    他们的皇帝拉来了大量的马车,亲自开启众多马车之上的宝箱。

    白花花的银锭、金灿灿的金元宝几乎晃花了所有人的眼。

    财帛动人心,没有人不想要发财……

    密集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也越发的响亮。

    “近了!”

    有人惊呼一声,不过旋即又被将校们的呵斥声压下。

    一众埋藏在塬坡之下的顺军纷纷握紧了手中的武器。

    后排的顺军弓箭手们已经是站直了身躯,弯弓搭箭,只待那片赤色冒出塬坡,便是一波遮天蔽日的箭雨。

    号手已经将喇叭抵在自己的嘴唇之上,只等靖南军的军兵一到,便会吹响放箭的喇叭音。

    靖南军那一阵接着一阵的步鼓声伴随着密集的脚步声已经近在咫尺!

    一面高大的火红色旌旗率先突兀的出现在塬坡天际线上,旗面上的纹饰在风中狂舞。

    旗角掠过的气流带起一串飞舞的雪花。

    所有顺军瞳孔皆是猛然一缩,精神瞬间亢奋到了极点。

    紧接着,是第二面、第三面……

    无数面赤旗如同雨后春笋般接连不断的冒出,顷刻间几乎遮蔽了整个坡顶的天空,旗帜的边缘在强光和雪幕中模糊不清,模糊不清,仿佛一片燃烧的云层压境。

    站在阵中的顺军主将猛然拔出了腰间的雁翎刀,眼眸之中也随之浮现出了凶狠之色。

    先是一排红缨逐渐的上升,而后明晃晃的笠盔出现,露出了一双双坚毅的眼眸。

    前排所有的顺军皆是握紧了手中的接近四米的长枪,等待着冲锋的号音,便要一跃而上,想要夺取军功!

    高亢的喇叭声陡然响起,就在靖南军的军阵出现的刹那之间,千百支羽箭在弓弦的嗡嗡声中骤然破空而起,汇成风吹树林般的声响。

    箭矢升空,短暂地遮蔽了阳光和雪花,在地面投下飞速移动的斑驳阴影。

    三眼铳喷吐出火舌,大团大团的硝烟升腾而起,夹杂着射出的铅子。

    “五箭,急速射!”

    弓队的顺军将校猛然挥下手中的军刀,高声的发号施令着。

    更多箭矢被一轮一轮的射出,有如巨大的蝗群一般掠起,疯狂向着塬坡之上涌来的靖南军大阵飞袭而去。

    大量的箭矢攒射而去,一众顺军的目光全都集中在了塬坡之上,密密麻麻覆压而来的靖南军大阵之中。

    然而,接下来映入眼帘的景象,却让最前排所有顺军眼中的战意与贪婪,瞬间凝固,继而化为无尽的惊骇!

    但是,他们却并没有人看到预想之中大量的靖南军倒下的场面。

    顺军主将的握刀的手不断的颤抖着。

    他脸上的凶狠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无法置信,以及从心底最深处蔓延开来的刺骨寒意。

    他张了张嘴,想要下令冲锋,但是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而一众顺军也是同样眼神恐惧,面色恐怖。

    他们看到了人生之中最为恐怖的场景……

    漫长的塬坡之上,无数头戴明盔,身着明甲,周身几乎全部被铁甲覆盖,武装到牙齿的靖南军重甲步兵平静的站在塬坡之上。

    晨光清晰的勾勒出他们钢铁身躯的每一处轮廓,甲叶在强光下反射出大片大片令人窒息的金属光泽,仿佛一道突然升起的钢铁壁垒。

    他们就那样沉默的屹立在光晕之中,如同神话之中所描写的天兵一般。

    数以千计的箭矢噼里啪啦的落在他们身上,却大多徒劳的弹开,或被坚厚的甲叶挡住,无力的坠地。

    偶尔有几支劲箭侥幸卡入甲缝,却也难以造成致命的伤害。

    箭簇与铁甲碰撞的瞬间,甚至能看见几点飞溅的火星,在背光的阴影中格外醒目。

    那一片铁甲丛林,在箭雨的洗礼和阳光的镀烙下,岿然不动,沉默中散发着毁灭一切的气息。

    死寂,在顺军的阵地上蔓延……(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风起明末不错,请把《风起明末》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风起明末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