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章 女装攻城的传统风俗

    又过了一个月之后,埃及的瘟疫终于基本结束了。

    官府能控制的地方,瘟疫结束得其实更早。开罗到亚历山大这一代,已经安稳了很长时间。杰士卡队长等人在几次会议之后,就离开开罗,提前返回大都,去汇报工作、分析情报,给后续的行动打前站。另一方面,脱欢也专门派人过来,说是要组织活动,作为纪念。

    这次活动,和凯旋式差不多,或者说,脱欢推动它的目的,大概就是纪念这场战争胜利的凯旋式。不过,这毕竟不是正经的凯旋仪式,因此反而要轻松很多。众人又筹备了一段时间,等瘟疫过去,就开始举行狂欢。

    他们在大巴扎中央的小广场,举行了简短的演说和祭祀仪式。

    郭康这次却没有说自己应对瘟疫的经验教训,而是上来就对众人说,他听一些教会史学家讲过,说当年十字教崛起,成为帝国民间的主流宗教,可能就和2世纪开始的安东尼瘟疫有关。

    面对疾病,显贵和祭司们无能为力,甚至带头逃跑,而哲学家们也只能不断谴责社会道德败坏,给不出任何解决方案。医生们同样无法应对这种现象,西医的祖师盖伦,自己也跑路了。最后,瘟疫让罗马损失了近三分之一人口,罗马最兴盛的时代就此结束。

    在混乱和痛苦中,人们也对原本的上层丧失了信心。而在这种绝望的乱局里,十字教教会是仅有的还在努力维持秩序,号召人们互助,并且给下层提供帮助的组织。这些行为不能治愈瘟疫本身,但能很大程度避免瘟疫造成的次生灾害,挽回那些症状较轻的患者。因此,很多人开始支持乃至加入教会,让他们得以更快地发展起来。

    而现在,面对同样的瘟疫,情况却反了过了。他听人说,现在欧洲很多地方,都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新思路,来反对和攻击教会。罗马主教对此无能为力,只能用暴力强行让反对者闭嘴,但当年的经验已经说明,这种方式是没有用的。

    大家的信仰没有变化,攻守形势却逆转了。这就没法再把责任丢给天父天兄了,而肯定是人们自己的问题,是教会不再施行仁义的举措导致的。这个结论,如今看来,就更加明显了。

    他对众人直言,说大家都知道,真神必定是独一无二的,而祂在人世间的代表,也应该仅有这一个罗马。因此,一方面,罗马是唯一一个有资格承接天命的政权;另一方面,他也应该是个普世的帝国,可以代表所有拥有不同习惯和文化的人群。

    这既是一种特权,也是一种责任。罗马拥有天命,和凌驾于各个国家之上的权力,但也需要背负世间各种职责,向所有人传播仁义,让大家享受到上天的恩典。罗马的宗教,当然也应该于此对应。

    然而,现在各种教派众说纷纭,各种国家也各自为政,这显然不是正常的情况,天下终归是要归于一统的。那么,到底谁更能得到上天的认可,实现这个目标呢?

    以往,泰西这边,很少有人思考这个问题。要么是想古时候的罗马那样,只知道行霸道,不擅长宣扬王化;要么就是单纯只会念经,不知道如何应对现实问题。但从这次事件,就可以直白地看出,应该如何去做了。

    他认为,这次能成功的关键,就在于看清了天命和仁义的相互关系。用仁义的态度对待百姓,就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和上天的认可,就可以贯彻各种命令,要求大家严格遵守秩序。而秩序得以遵守,就可以更快地消灭隐患,让百姓少受威胁和折磨,实现仁爱待人的目标。百姓体会了仁爱,自然会更加支持和尊重官府,让天命得以继续提高。这样下来,就步入一个良好的循环,再困难的事情,也有机会去解决了。

    因此,他准备继续推进国教的整合。如今天下远没有到大家对于上天有不同的称呼,不同的理解,都是正常的事情。但从这次的情况看,只要能做到讲求仁义,关爱百姓,那么不管何种表达方式,都可以接受的。希望大家能认识到这一点,加入建设和发展罗马的行动中来。

    换做平时,这种公开发言,肯定会受到不少人的指责。不管十字教还是天方教各派,毫无疑问都会有大批教士不认可他的说法,认为这是异端行为。但之前,对抗瘟疫的结果,实在是过于惊人了。

    郭康说的那些历史事件和他总结的规律,大家并不是都了解,也不见得认可。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瘟疫确实破坏巨大,可能比洪水和天火带来的杀伤都更高,属于公认的、人力无法战胜的灾难。

    无论是历史上的英雄帝王还是名医贤能,都对此束手无策。因此,久而久之,大家都近乎默认,这已经超出了人类的领域。历来,瘟疫和宗教兴衰总是密切相关,也有这方面的重要原因。

    所以,现在没人敢出来,反驳或者质疑他的说法。实际上,很多人奇怪的,反而是他为什么不借机宣称自己是神选的先知圣人,乃至人间的神之类——在地中海世界,这种人其实一直层出不穷,以至于教会都得经常警告大家,不要迷信,不要相信假先知。

    只不过,以往大部分,都是自己吹得厉害,但是拿不出对应的实际表现,因此往往被识破。而郭康明明有了很惊人的成果,却非要说自己和神性无关,甚至经常告诉大家天兄不是他们想象的那种“神”,劝大家多关注人间,注重灵魂的自由选择,而不是神又让我干什么了,说这才是天父天兄期许的。这种情况,以往还真的少见……

    所以,其他宗教人士也不知道怎么应对他这种情况。他提出的理论,大家也只能赞同。要不然他放弃仁义这些说法,真去抢教义解释权了,可就麻烦大了……

    演说之后,大家就开始组织庆祝活动。有人制作了一面大旗,上面画着斩落白色骑士的长刀,给郭康披了上去。兴奋的人群到处唱歌跳舞,官府则按照之前的计划,把剩下的经费都拿来采购大饼和肉,向参与庆祝的公民分发。城市里,很快进入了狂欢的氛围。

    而此时,在南方,一处城镇外,一队人正在棚子里休息。

    领头的正是梅尔特姆。队伍里,还有老海胆和他的学生伊德里斯,以及其他几个当地学者。另外,还有两个官府派出的信使,跟在他们后面。

    埃及的气候一向炎热,如今已经算是夏天,太阳更加毒辣。中午时分,已经不太适合继续赶路,因此,大家都缩在棚子里,吃点东西,顺带休息下,准备等下午再继续前进。

    “我们离巴赫那萨还有多远啊?”一个使者一边喝水,一边问道。

    “不远了,今天傍晚应该就能到了。”靠在骆驼旁的伊德里斯回答道。

    “那就好。”使者闻言松了口气:“打仗我都没怕过,但这一路,可真是紧张得够呛。”

    “哎,估计没个十年,是恢复不过来了。”老海胆很是沮丧:“可惜啊,我们要是能控制更多的地方,大概还能少死很多人吧。”

    众人一时沉默。片刻后,伊德里斯问道:“老师,你之前来过这里?这地方之前很繁华么?”

    “这条路一直都很繁华,因为本来就是上下埃及之间连通的要道路,往来商旅很多。”老海胆说:“城里有一些著名的寺院和烈士公墓,因此也有一些来朝拜的人。以往,这地方算是人口密集区了。”

    “啊,我都没什么印象呢。”伊德里斯想了想,说道。

    “这里不是那种专门的宗教圣地,所以我们那边没人专门来吧。”老海胆说:“巴赫那萨的称号叫‘烈士之城’。城里的寺院,也都是因此建立的。”

    “正统哈里发时代,阿拉伯军队和罗马人在这里进行了一场大战。当时,叙利亚的罗马主力军队已经在野战中被击败,一部分埃及驻军向南撤到这里驻扎。这地方,在远古时代,就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城市,希腊人称之为‘俄克喜林库斯’。罗马人在这里修建了大量工事,用以作为防御。”

    “一开始,指挥官们认为战斗不会太艰难,因为从之前的经验看,埃及地区的抵抗并不强烈。当地军官和官员,基本都是希腊来的外来户,他们更看重自己的前途和利益,经常彼此攻讦,相互之间充满错综复杂的派系斗争与个人恩怨,鲜少有人优先考虑帝国的利益。”

    “军队里的士兵,不少都是本地的科普特人,信仰受当地文化影响很大的科普特教会。不过,虽然名义上都是公民,但他们的提拔一直受到希腊贵族的压制,很难混出头。而且,之前的教派纠纷中,科普特教会还遭到了打压和排挤,在大公会议上被开除了出去。因此,很多人对罗马颇为不满,没有什么战斗意志。”

    “所以,之前的多次战役,最后都是通过谈判解决的。埃及人宁可屈服于新的外来者,也不想继续服从君士坦丁堡。哈里发军队则保证,只要他们缴纳吉亚兹税,就不会去骚扰他们。就这样,从亚历山大到内陆,很多地方都望风而降。”

    “不过,在俄克喜林库斯集结起来,进行抵抗的,应该是那些无论如何都不愿投降的人。之前的招抚,等于把这些少有的、坚定拥护罗马的人给筛选了出来。他们还从南方求援,得到了努比亚人的支持,然后在城市附近大兴土木,把城池建成了一座军事要塞。”

    “发现谈判不好用之后,哈里发派遣最善战的将军哈立德,亲自督军攻城。但罗马人的防御工事太难对付,只能一点点硬啃,因此即使派上了精兵强将,损失也非常巨大。”他摇摇头:“到底有多少损失,大家有各种说法,但仅仅是城里的烈士公墓,就埋葬了成千上万的阵亡士兵。”

    “我们的教义里,一般是这么算的。”他想了想,解释道:“见过先知本人的追随者,被称为‘萨哈巴’,是为第一代圣门弟子;跟随至少一位第一代弟子学习过的信徒,被称为‘塔比因’,也就是继承者,这是第二代圣门弟子;第二代弟子的徒弟,叫做‘塔比-阿尔-塔比因’,意思是继承者的继承者,这就是第三代了。这三代人,被合称为‘萨拉菲’,在教法学里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性。”

    “而这座城市的公墓里,埋葬的第一代圣门弟子,就有五千人。其中包括了第四任哈里发阿里的兄弟,第一任哈里发伯克尔的几个儿子、一个孙子,以及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的儿子,还有倭马亚王朝第一任哈里发穆阿维叶的兄弟。”

    “怎么填进去这么多人的?”使者很是惊讶地说。

    “可能是强攻坚固工事导致的吧。阿拉伯军队很长时间里,都缺乏攻坚能力,占领大城往往靠对方自己提前崩溃。”老海胆推测道:

    “最后能攻克城市,估计也不是单纯因为军事原因。因为现在,城里还有个‘七少女穹顶’礼拜寺——据说,当年攻城的时候,有七个科普特少女冒险跑出城,给阿拉伯军队指路。为了纪念她们对征服城市所做的贡献,才兴建了这座寺院。否则,只怕还会更难打的。”

    “还有这么多历史故事啊。”伊德里斯感慨道。

    “埃及这地方,到处都有典故。”老海胆回答:“这些历史都是宝贵的财富,所以我们才要去研究,来从中得到知识和经验。不过这次么,进攻方应该是要倒过来了。”

    “我倒觉得,这里如今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对抗的依仗了。但是,能减少一点损失,还是尽量少一点吧。”

    “就是不知道他们听不听。”伊德里斯表示怀疑。

    “谢赫不知道,城里的埃米尔大概率是听的。”老海胆说:“我们已经和他们联系好了。到时候先偷偷混进去,和他们谈一下,然后再说后续的事情。”

    “带一堆女人的衣服,是这个意思么?”伊德里斯惊讶道。

    “是啊,现在还有不少人依然在摇摆,我们还是低调一点。”梅尔特姆告诉他:“下午出发的时候,就把那些头巾袍子都披上吧。”

    伊德里斯看起来不太情愿,不过傍晚时分,他们还是各自套上梅尔特姆准备的黑袍子,又用头巾和面巾,把脑袋也裹得严严实实的,只露出两个眼睛。随身携带的武器和文件,就藏在衣服下面。

    “这女装倒是挺方便的……”一个使者低声吐槽道。

    “是啊,就是太闷了。”伊德里斯也跟着评价道:“我们柏柏尔人的传统,据说之前是反过来的。想想也是,穿成这样,谁能看出来里头是男的女的……”

    “哎对了老师,你说这种衣服,应该太好伪装了吧?之前有男扮女装袭击城市的历史么?”

    “有的啊。还挺多呢。”老海胆也裹得严严实实,压低声音说道:“不止我们,从塞里斯到欧洲西部,化妆攻城的案例层出不穷。”

    “我们这个衣服比较特殊啊,人家其他地方未必好隐藏吧?能被看出来吧?”伊德里斯奇怪地问。

    “反正塞里斯是有的,隋末李密也干过让士兵伪装妇女袭击敌人的事情,话本里还说过。”使者告诉他:“不过可能确实没有这边方便。”

    “是啊,主要是好夹带武器。据说当年白益王朝攻打巴格达,总是打不下来,就用了这一招。后来塞尔柱人攻打白益王朝,同样干过让士兵套上大袍子,伪装妇女,带着兵器进城的事情。你能想到的,人家早都试过了,还不止一两回呢。”老海胆说道。

    “那为什么不能禁止大家这么穿,这也确实太危险了,至少在战时还是要管管的吧?”伊德里斯摇摇头。

    “这就不知道了……可能也是和我们这次一样,守卫已经串通好了,只是为了表面上避一下耳目,不要闹太大吧。”老海胆猜测道。

    “好了,别说话了,快到了。”队伍最前,穿着波斯风格短袖衣服、带着纱巾帽的梅尔特姆,回头提醒道。

    “哎?为什么她不用裹着这个女装啊?”伊德里斯还觉得有点不公平:“我们这个道具不该做这么厚的。就这一会儿,都热死我了……”

    “因为她真的是女人,你这个蠢货!”老海胆忍不住直接从后面敲了他一下:“现在闭嘴!”

    伊德里斯这下也不吱声了。

    就这样,众人裹着袍子,鱼贯来到明显人流稀疏了很多的城门前——也不知道卫兵能不能看出来,总之是把他们顺利放了进去。之后,就得开始交涉工作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不错,请把《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