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无聊之下写《三体》

    就这样,在高加林的全力支持下,刘巧珍鼓起勇气,踏上了自己的歌唱学习之路。她不仅每周日都会去姚老师那里进行一对一的声乐辅导,还会在课余时间自己看书、自己练习。

    在高加林的鼓励下,她甚至走进了YA中学,和一群比她小四五岁的孩子一起坐在教室里聆听姚老师的音乐课。于是,刘巧珍的生活变得忙碌起来。

    一开始,刘巧珍还觉得学习唱歌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她发现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姚雪梅老师是一位有着十几年教龄的专业音乐教师,她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懂得如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

    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刘巧珍每天都发现自己有了一些小小的进步,也经常得到姚老师的称赞。这些进步让刘巧珍欣喜不已,而那些表扬则让她信心倍增,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自然而然地被激发了出来。

    这样的日子不知不觉地过了大半年。且不说刘巧珍在歌唱专业上取得了多大的进步,单从外在形象来看,她的变化堪称翻天覆地。

    在谈吐方面,经过专业的语言训练,刘巧珍的口齿变得清晰流畅,吐字有声,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分外流利,再也听不出一丝陕北口音。

    在个人形象上,她的站姿和坐姿都被姚老师纠正得无可挑剔。她腰背挺拔,头颈直耸,原本那种见人就有些胆怯畏缩驼背的样子早已荡然无存。她的举手投足之间都显得大方利落,同时又将自己本身的柔美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如今的刘巧珍,早已看不出是一个陕北乡村丫头的模样,反而更像是来自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的知性青年。如果有人说是归国华侨,也一定会有人信以为真。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眼下,刘巧珍忙碌起来了,高加林自己反而闲下来了。

    高加林盘点一下,自己手头有三本书。

    《兰花花》已经完成初稿,一个月前就已经寄了出去,现在应该已经到了《当代》朱主编手上了。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已经完成了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第二部《哈利波特与密室》也写了一大半了。《少年文艺》钱主编那里并没有催稿,这事也不用太着急。

    《大唐双龙传》第二册写得基本差不多了,再过两天写完,自己看两遍校验一下,就可以发给《今古传奇》杂志社了。这本书本来就是用来赚钱的,只要对方没啥意见,高加林也懒得精雕细琢。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本地报社和杂志的邀稿,这些东西写起来并不麻烦,高加林也不打算有邀必给。事实上,有点儿名气的作家都是这样,如果就连不怎么知名的报社也是有求必应,作家的档次就下去了。文章也就不值钱了!

    这么盘点一遍,高加林惊喜地发现自己现在手头居然没有什么紧迫的工作,大可以放飞自我,逍遥自在休息一段日子。

    然而,这种想法刚刚萌生,就被高加林掐死了。原因很简单,自己老婆都每天忙忙碌碌,自己总不能一副闲得发慌的样子吧?

    再说,就算放飞自我,这个时代也没啥可以放飞的途径。

    去旅游?看看本市的旅游环境就知道了,现在全国旅游市场尚未开发,除了寥寥几个知名景点,其它地方旅游就是受罪。吃喝交通都是一个绕不开的大问题。

    打游戏?别开玩笑了,这个时间点上刚刚小日子国才出了世嘉游戏机,上面也就是那种《勇者斗恶龙》RPG游戏或《塞尔达传说》AVG游戏。对于高加林这个穿越者根本毫无吸引力。更何况那玩意贵得要命,高加林拿出全部身家也未必买得起!

    看小说?这个时代真没啥有意思的小说,更别说网文了!

    喝酒逛街Patty?这就更不可能了!这可是在80年代西北YA市,天一黑路上就空荡荡,过了19点所有饭店、百货商店、杂货店等等全部关门,马路两边都是大门紧锁,除了孤零零的昏暗路灯,什么都没有!

    这个时候老百姓晚上的娱乐活动要么是在广场上唱歌跳舞下棋,年轻人则是结伴去看电影。高加林对在广场上跟着老头老太太混自然毫无兴趣,就算看电影,他也打不起精神。

    在中国电影的长河中,1986年是一个璀璨的里程碑,被誉为“巨片年”。这一年,诸如《血战台儿庄》、《孙中山》、《芙蓉镇》等宏大历史题材影片接连上映,标志着中国电影在叙事、艺术与技术上的非凡突破。这些作品不仅在规模上震撼人心,更在思想深度上引发观众深思,体现了历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但是对于高加林来说,这些电影也实在太老太无趣了!这个时候的港台片和好莱坞电影倒是有些不错的,可惜在这个西北三线城市根本看不到。这个城市就连录像厅都没有一家,这东西的出现要到九十年代后了。

    高加林盘点一圈,自己还真是除了写书,没啥事可干呀!

    他叹口气,既然如此,那就好好工作吧!《三体》这本书已经构思很久了,也应该写出来了。

    《三体》是刘大神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系列,共三部,由《三体》、《三体2:黑暗森林》、《三体3:死神永生》组成。

    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第一部讲述了天文学家叶文洁在动荡期间历经劫难,被带到军方绝密计划“红岸工程”,叶文洁以太阳为天线,向宇宙发出地球文明的第一声啼鸣,取得了探寻外星文明突破性的进展,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第二部讲述了三体人利用科技锁死地球人的科学后,出动庞大的舰队直扑太阳系,面对地球文明前所未有的危局,人类组建起同样庞大的太空舰队,制定了“面壁计划”,精心挑选了四位“面壁者”,与三体人挑选的“破壁人”进行智慧博弈;第三部讲述了与三体文明的战争使人类第一次看到了宇宙黑暗的真相,人类自以为悟出了生存竞争的秘密,开始进行“掩体计划”,但最后没有能够逃脱被高级文明毁灭的命运,最终,人类幸存者在小宇宙中短暂居住后重新进入大宇宙生活。

    高加林现在只打算把第一部搞出来,后两部的科幻色彩过于浓重,像《人民文学》、《当代》这类传统刊物是不会收录的。

    即使是第一部,想要入这些传统刊物的法眼,也得大幅度修改,削弱其科幻成分,加强叶文洁在动荡时期的遭遇,突出探索个人悲欢离合与整个国家的联系,乃至直接影响了宇宙中两个文明之间的生死对抗。

    穿越前的高加林只是一个90后的网络写手,他只知道科幻小说在80年代很不受待见,被主流期刊所鄙夷,但他却不知道,问题比他想象的严重得多。

    此刻,对科幻小说可不是仅仅歧视那么简单,更是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从1984年起,科幻小说进入了长达十余年的消亡期。1984年以后,所有的出版社都不出版科幻图书了。而在读者眼里,科幻成了一个坏东西。(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生之我是高加林不错,请把《重生之我是高加林》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生之我是高加林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