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也从俘虏口中得知了一件事,拉娜瓦洛娜一世正在尝试仿制火器,她想要从俘虏口中得知欧洲的军事技术。
这些人之所以能活下来就是因为这一点,不过大多数俘虏对枪炮制造方面的技术知之甚少,哪怕受再多的严刑拷打也没法提供太多情报和技术。
此时伊梅里纳王国已经可以制造简单的火器,不过这些土质武器的射程和质量都非常有问题,并不完全是因为俘虏们所做的手脚。
主要还是伊梅里纳王国的基础科学水平太低,很多东西都无法生产,哪怕知道了原理也造不出来,更达不到欧洲国家的水准。
伊梅里纳王国的火器工厂每天大概可以生产5支土制火枪,这个数字对奥地利帝国来说显然是个笑话。
但另一条消息却让奥地利的军官笑不出,伊梅里纳王国从俘虏口中掌握了土法制取硝石的技术,每天都能制造上百公斤火药。
如果马达加斯加土著们利用好这些爆炸物,那么这一次的战争奥地利军将举步维艰。
不过加布伦茨却似乎没有那么悲观。
“朋友们不要担心,你们要相信拥有火器的土著绝不是第一次出现。我们在西非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英法资助的土著部落,他们几乎人人有枪,但还是那么不堪一击。
今天我们面对的对手火器装备率也相当高,但我们的士兵死于火器的人数依然要小于死于冷兵器的人数。
他们就是一群猩猩而已。”
加布伦茨将军可是长期与土著作战,经验丰富,听到他这样说,奥地利帝国远征军的军官情绪好了很多。
在安抚完众人的情绪之后,加布伦茨对弗里德里希大公说道。
“大公阁下,请您去巴加莫约再带些援军来。”
“情况真有那么糟糕?”
弗里德里希不解地问道,他其实对奥地利帝国的军队还是挺有信心的,哪怕是眼前这场烂仗赢得不那么光彩。
“确实很糟糕,我还从未遇到过会仿制我们武器的土著。而且这些土著明显懂战术,有配合,也更加凶悍。
说来您可能不信,但在西非的时候三五个逃兵就能控制一个上百人的土著部落。然而眼下的这群家伙可不是几个人几条枪就能吓唬住的存在。
再加上之前各国的多次失败,我们有理由将其视为对手。”
加布伦茨的态度十分严肃,弗里德里希也就没有过多的质疑。
“现在派人回去,援军至少要一两个星期才能赶到。你现在打算怎么做?建立滩涂阵地吗?”
“不,我会按照原计划继续进攻。”
“你们打到哪里就把电报线铺到哪里,如果遇到困难就先等待援军。再有这种事情不要太冲动,我们的任务是攻占这个国家,并不是来营救某人。哪怕他是塔菲总督的亲弟弟。”
“明白。大公阁下,我先去了。”
其实弗里德里希倒是有些遗憾,这些土著没有海军,要不然他还能大展一番拳脚。
至于加布伦茨的担忧,他觉得是杞人忧天,武器的代差除非直接进行购买,否则哪有那么容易抹平?
倒是弗兰茨寄予厚望的新式狙击枪和狙击战术并没有取得理想中的战果,哪怕是那些土著近乎是站着不动挨打,在混乱的战场中也很难第一时间狙杀到敌军的指挥官。
尤其是开枪之后产生的大量烟雾如同烟雾弹一般,狙击手们必须更换位置,或者等烟雾散去才能进行第二轮射击。
然而由于战场也是硝烟弥漫,所以只有第一发的命中率会稍高一些。
总体来说新式狙击步枪射程更远,精度更高,手感也更好,但比起之前的狙击枪在杀伤效力上并没有显著提升。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参照物是土著的原因,不过不管怎么说测试已经基本完成,狙击手部队将不会继续参加之后的战斗。
一方面是由于狙击手培养困难,另一方面则是不想继续暴露实力。
其实奥地利帝国的战争部估计是正确的,六千奥地利帝国正规军完全有能力碾压伊梅里纳王国的土著。
加布伦茨预想中的苦战并没有出现,因为按照战争部的计划只要沿河而上就能直捣黄龙。
所以远征军只要沿河推进就能避免很多麻烦,而正面作战双方的实力差距巨大。
拉娜瓦洛娜一世先后派来了几波军队,但全部无功而返,她一直依仗的七位将军已经先后阵亡了四位,甚至还有一人选择了向奥地利军投降。
最终拉娜瓦洛娜一世只能派出全部的黑甲王室卫队,这是她的底牌。
然而拉娜瓦洛娜一世输掉了这场豪赌,黑甲卫一战被奥地利人击溃,甚至由于战斗过于勇猛幸存者十不存一。
拉娜瓦洛娜一世的亲外甥女趁机发动了叛乱,六十三岁的拉娜瓦洛娜一世最后被人发现在宫殿密道中点火自焚。
拉扎卡纳沃娜一世刚刚登基不足一个星期就被奥地利帝国军队攻破了首都塔那那利佛,她没有自己姨妈的果敢,她选择了投降。
随行的参谋们并不知道弗兰茨已经完成了战后利益的划分,他们都觉得留着拉扎卡纳沃娜一世这个傀儡会有很大的政治价值。
奥地利帝国完全可以利用这个傀儡来控制伊梅里纳王国,这样做的成本可比殖民要低得多。
关于奥地利帝国的殖民地很多都在赔钱这一点他们可是一清二楚,毕竟大多数贵族和军官都有奥地利皇室海外开发公司的股份。
此外在这个时代政治其实是个十分时髦的话题,大家都很喜欢讨论,并发表不同的见解以体现自己的才能和学识。
在拉扎卡纳沃娜一世的协助下,加布伦茨终于找到了失踪已久的阿尔弗雷德主教。
阿尔弗雷德主教除了有些憔悴以外倒是没有其他变化,甚至手脚上还多了一些华丽的饰品。
之后在阿尔弗雷德主教的强烈要求下,加布伦茨一行人找到了那位普鲁士外交官奥托·冯·俾斯麦。
只不过这位外交官的状态肉眼可见的不好,在找到他的时候俾斯麦正在斗兽场的臭水沟中一边用简陋的武器肢解一只不知死去了多久的鳄鱼,一边咀嚼着来历不明的肉块,一旁还有十数具人类和野兽的尸体,以及数量多到吓人的苍蝇。(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