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中东

    对于苏联这个阶段实力的评判,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从多维度考虑,如果按照东非自身标准,东非属于一个初级工业强国,城镇化水平尚且未超过百分之五十,农业人口比例依旧偏高。

    那现阶段苏联的城市化率尚且不足百分之三十,完全可以视作一个农业国家,但是没有人能把苏联当做一个农业国对待。

    比如日本的城市化率和苏联差不多,甚至略高,但是绝对没有人会认为日本国力比苏联强。

    这就类似前世,远东帝国城市化率达到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时候,其国力和美国就已经很难界定,美国经济更强,但是水分大,远东帝国工业强,可经济数据偏低。

    如果,放在20世纪前期,也就是东非这个时间段,就不用那么麻烦了,钢铁产量基本可以作为国力最直观的评判标准,因此苏联能排到第四,这也是绝大部分国家参考的重要指标。

    现在的东非却是一个例外,放在19世纪,钢铁产量同样是东非追求的目标,但是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东非钢铁产量迅速攀升,并且成为世界第一后,东非对本国经济质量的评判中,钢铁产量的影响就下降了许多。

    取而代之的则是城市化率,各种工业的人均水准,照着这套逻辑,东非的宣传中,东非简直就是一个“落后,贫弱”的国度。

    就比如经济危机爆发前,东非的钢铁产量长期位居首位,但是一计算人均钢铁产量,诸如美国,德国,比利时,英国,法国等国家排在了东非之上。

    在城市化率上,如今工业国的城市化率平均值大约为百分之五十,而东非也只是接近,大约百分之四十六到百分之四十八之间,低于英国,德国,美国,法国,荷兰,比利时……

    当然,东非的城市化率水平放在世界范围那就很高了,1932年世界城市化率平均值大约是百分之二十,东非高出了近十八个百分点左右。

    ……

    1932年末,波斯。

    波斯是近些年东非在中东地区战略的重要经营地区之一,根据东非和英国的协议,东非接管了其西部和北部区域,也就是原沙俄势力范围。

    但是,这也让东非陷入到比较被动的局面,在东非势力范围下的波斯部分,夹在苏联(阿塞拜疆)和英国之间。

    英国还好,本身英国就想拉拢东非对抗苏联,进而收缩本国势力,更好的维护南亚殖民地的安全,自一战结束以来,英国的全球战略就发生了转变,基本以收缩为主。

    东非和苏联在中东的关系就颇为紧张了。

    两国在区域的矛盾,无关意识形态,完全是国家利益上的冲突,毕竟原本这一地区是沙俄的势力范围,苏联从战略还有经济层面考虑,也希望加强对当地的影响。

    战略上苏联同样希望打通波斯湾出海通道,获得出海口,带动其南部区域,包括高加索,中亚等地的发展,同时巩固其国土安全。

    经济上,这里是沙俄的传统工业市场,尤其北部里海沿岸贸易,苏联也继承了这一点。

    但是,东非显然也不可能因此就对苏联让步,尤其是世界经济危机下,东非亟需开拓海外市场的大背景下。

    更简单点说,苏联和东非两个工业国竞争着一处商品市场,是两国的主要矛盾之一,这在沙俄时代其实就已经出现苗头。

    东非作为印度洋沿岸大国,对中东,中亚和南亚三处市场,向来都有所觊觎,只不过东非崛起的时间太晚,此前,这些地区早就已经被各国瓜分,尤其是英国和俄国两个国家。

    为了方便理解,这里把中东,中亚还有南亚,统称为“大中东”地区,前世美国就有一个“大中东民主计划”。

    在19世纪,东非因为国力问题,是无力开拓大中东市场的,因此当时,东非选择了折中方案,即扶持阿曼人(桑给巴尔人)作为中间商,通过他们的渠道,把东非的商品售卖到大中东各地。

    其中就包括英国和俄国的势力范围,甚至是中亚地区。

    但是,这种方式展开的贸易,规模终究有限,毕竟英国和沙俄等国家,可是将这里视为自己的“盘中餐”,不可能轻易和其他人“分享”。

    一直到本世纪初,东非的军事力量进入波斯湾区域后,东非对当地的贸易才更进一步发展。

    而也正是因为军事上的扩张,英国才在一战后愿意把波斯西北地区交给东非。

    德黑兰,东非大使馆。

    今天东非驻波斯大使维尔茨收到一份来自本土的信件,这份信件由东非中央政府发出,并且最终邮递到维尔茨大使手上。

    在阅读完信件后,维尔茨把德黑兰的东非外交人员叫过来开会。

    维尔茨说道:“诸位,关于我们之前所提到的一些建议,已经通过了国内的审批,并且作出了回复。”

    “帝国认为当下波斯的情况复杂,并且时代也已经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应该转变在波斯的外交策略。也就是复制帝国在南美的经验,尽可能的通过经济合作的方式,来维持帝国在当地的利益。”

    “避免掺和波斯各方政治势力,党派,民族,宗教间的矛盾,在不触犯帝国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可以适度放松对波斯发展的限制。”

    毫无疑问,东非政府的新表态对波斯这个国家很有诚意,当然,更主要的是为了减少麻烦。

    早在今年年初,维尔茨大使就向国内汇报过,近些年来东非在波斯的发展状况,不说人嫌狗厌,也基本是人人喊打。

    过去东非对波斯的半殖民,是十分简单粗暴的,经常插手其内部事务,妄图扶持波斯王国政府,打压其他派系。

    这样一来,东非就得罪了波斯的地方民族势力,还有底层民众。

    原因也很简单,虽然波斯王国政府在出卖国家利益上更符合东非的胃口,但是他们自身也确实烂泥扶不上墙,如果东非继续维持过去的外交方政府针,那无异于竭泽而渔,到时候和波斯王国一起完蛋。

    维尔茨大使说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更何况波斯这个情况十分复杂的区域,过去这些年来,我们在波斯的工程,贸易就遭遇了许多麻烦,北方铁路至今没有通车成功,就少不了波斯地方还有民族势力的阻挠。”

    东非在波斯规划过一条铁路,试图从波斯湾一直延伸到里海沿岸,但是进展十分缓慢,一方面是波斯的地形复杂,另一方面则是东非在波斯的势力范围内,民族和地方势力混杂。

    就比如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阿拉伯人,卢尔人,吉拉克人,马赞达兰人,最后是波斯人,民族势力驳杂,加上复杂的地形,更是形成了诸多部落,家族,政府势力。

    东非和波斯王国政府的一些条约,内容上就牵扯到这些民族或者区域,就比如东非计划的波斯湾里海铁路,也就是波斯的北方铁路。

    它就途经许多民族分布区,但是这条铁路的利益,东非占大头,波斯王国政府占据小头,其他势力就分不到一杯羹不说,甚至还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像波斯湾里海铁路沿线的一些矿产资源,就被东非“掠夺”。

    至于东非和波斯王国政府的“公平交易”,其他势力自然是不承认的,想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那就是让他们也加入进来分赃,但是波斯王国政府显然也不愿意。

    修建这条铁路本来就由波斯王国政府出人出力,他们可不想和其他势力分享其中的权益。

    总的来说就是僧多肉少,波斯王国政府需要获得财源,但是他们上头东非已经拿走了大部分利息,剩下的部分,也就能勉强填饱他们自己的胃口,哪有更多的汤分给别人。

    维尔茨说道:“帝国政府对于波斯的内部事务不感兴趣,只要能维护帝国利益和贸易,我们不介意和谁合作,就比如矿产资源开发上,我们不再谋求独占矿产资源,只要波斯人能开发出来,我们负责把这些资源收购回国内即可。”

    东非对波斯的贸易中,原材料掠夺是重要内容之一,以前,东非比较霸道,就比如垄断矿山的经营权,现在东非可以适度放松限制,允许波斯各方势力加入进来,而东非由自己经营转向采购为主。

    在波斯矿产中,能对东非有吸引力,无非就是波斯的石油资源,但是,波斯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并不需要经过波斯湾里海铁路。

    其他矿产,就分布在波斯的山沟沟里,开发难度大,且不方便运输,现在东非不想劳心费力的把这些波斯内陆的资源开发出来,而是转向波斯自己开发。

    当然,东非也不可能吃亏,毕竟开发资源矿产所需的技术,设备等等,波斯显然依旧有求于东非。

    “当然,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减少我们卷入地区,民族,宗教的冲突之中。”

    一处资源的开发,如果真有利可图的话,同样会吸引来其他人,就比如英国和苏联人,他们可以通过扶持当地政府武装,从而对东非投资产业进行破坏,甚至对东非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形成威胁。

    这在国际上并不是罕见的事,东非当初就扶持巴拉圭,将玻利维亚收拾了一顿,从而把势力范围延伸到南美的腹地,并且控制了大量利益。

    东非能这么做,其他国家自然也可以,主要还是看值不值得,而波斯显然不值得东非如此大手笔投入。

    用殖民时代的论调来说,就是投入大于收益,虽然波斯有石油,可现在东非并不缺乏石油产地,更别说波斯的石油在波斯湾沿岸,也就是阿拉伯人分布区内,所以只要东非和阿拉伯人打好交道,同样可以获利。

    波斯湾里海铁路就不同了,它的跨度太大,沿线势力复杂,风险高,投入和维护成本也高,因此东非就需要转变思路。

    维尔茨说道:“总之,在波斯,按照帝国最终决策,我们的工作将彻底转变为经济殖民为主。”

    “而不是把波斯当做殖民地看待,那样需要付出额外的军事,还有行政成本,同时,还有可能受到当地民众的抵触,这很不划算。”

    “因此,未来我们将逐步减少对波斯国内事务的干预,除非威胁到帝国核心利益的情况下。”

    “当然,对于苏联还有波斯境内工党的打压依旧是我们最基础的政治任务,并不会因此受到动摇。”

    即便转向经济殖民,东非也不会放松对苏联还有其扶持势力的警惕,这是政治正确。

    而东非转变在波斯的殖民策略,变成更加隐蔽的经济殖民,本身也是为了应对苏联的威胁。

    维尔茨大使说道:“波斯王国政府不能指望帝国为了它们和苏联进行直接对抗,毕竟波斯终究不是我们国家的领土,而是他们自己的家园。”

    “因此,在抵制苏联这个问题上,波斯王国政府应该进行努力,尤其是在加强自身军事实力的同时,重视民生问题。”

    “防止当地势力,还有工党势力做大,相对应的帝国也会减少在波斯的军事力量,尤其是其北部,而把重心放到西部沿海地区。”

    东非在波斯的驻军,主要集中在波斯北方,过去主要用来预防苏联,但是现在东非政府认为这并不划算,东非在波斯的利益,不值得东非这么做,或者说是下这么大功夫这么做。

    即便苏联直接和波斯开战以外,那也不是东非那点驻军可以解决问题的,还有可能被殃及池鱼,因此东非的重心转变为扶持波斯本国武装力量。

    波斯王国政府还有其他地方民族势力,或许有争议冲突,但是他们在面对苏联的问题上,态度是一致的,毕竟真让苏联把势力蔓延过来,对他们的威胁最大。

    东非大不了拍拍屁股走人,缩回波斯湾,只要能确保苏联无法获取波斯湾出海口即可。

    维尔茨说道:“波斯虽然是帝国大中东贸易的重要一环,但也不是非他不可,我们的工作是维持当下帝国在波斯的影响力还有贸易份额,而不是和英国,苏联发生直接冲突。”

    当然,如果东非真的和两国发生利益冲突,东非也完全有反应时间,来应对这种风险,毕竟东非在印度洋地区可是无敌的存在。

    也正是因为如此,苏联和英国一般情况下也不可能轻举妄动,挑衅东非。(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非洲创业实录不错,请把《非洲创业实录》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非洲创业实录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