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德意分赃

    达尔马提亚王国独立这件事上,看似东非占了便宜,实际还是吃了大亏,毕竟和哈布斯堡统治下的奥匈帝国带给东非的利益对比,达尔马提亚王国完全没有可比性。

    在哈布斯堡时期,东非是能分享整个奥匈帝国市场的,虽然也会受到限制,但是奥匈帝国市场的体量大。

    现在,这块千万级别的市场,大头基本落入德国人手中。

    ……

    1934年12月28日。

    德国,柏林。

    此刻,阿道夫和德国政府高层正在单独会面意大利方面的谈判人员,就威尼斯和东伦巴第,甚至是伊斯特拉半岛进行讨价还价。

    为了这次谈判,意大利的贝尼托亲自带队,来到柏林和自己的“后辈”阿道夫会晤。

    贝尼托毕竟是欧洲,乃至世界极端民族主义政党的老前辈,建立世界第一个极端民族主义政权,阿道夫的思想就受到了贝尼托的影响,所以说阿道夫是贝尼托的“后辈”,也没有太大问题。

    在阿道夫的官邸里。

    “贝尼托阁下,欢迎你来到德国,我对你可以说仰慕已久。”阿道夫现在对贝尼托还是很热情的进行了招待。

    贝尼托也伸出手回礼说:“阿道夫首相,你现在也是欧洲最炙手可热的政治人物,我们都有着伟大的理想,相信未来欧洲会在意大利和德国的带领下,奔赴更光明的未来。”

    虽然贝尼托很想说意大利和德国是欧洲的领导者,可惜现在意大利的国力,别说领导欧洲,就是在德国面前也硬气不起来,这次到柏林还有求于阿道夫,所以他只能有些僵硬和委婉的强调意大利的作用。

    但是,贝尼托还是把意大利放在了德国的前面,这算是最后的倔强,阿道夫并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

    在拿下奥匈帝国大部分地区后,现在阿道夫意气风发,接下来只要促成德奥合并,那他就将成为德意志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同时,吞并了奥匈帝国,德国自然就成为欧洲无可争议的第一强国,所以,阿道夫已经将自己放在欧洲领导者的地位上。

    他说道:“欧洲确实需要重新洗牌,尤其是苏联这种邪恶帝国的存在,是整个欧洲最大的毒瘤,还有英法这些德不配位的国家,他们长期霸占欧洲的资源,却没有把欧洲带到应有的高度。”

    “这些年来,美国和东非的崛起,英法就要负主要责任,美国和东非这些域外大国的崛起,是欧洲衰落的直接原因。”

    “所以,想要带领欧洲重新巩固这个世界文明中心的地位,就必须有优秀的政治领导人起到关键作用。”

    “而现在欧洲最优秀的领导人,贝尼托阁下必然有一席之地,如果意大利能在你的带领下,和我们德国展开合作,我相信欧洲会在我们两国的共同努力下,重回世界之巅。”

    这里阿道夫还是不着痕迹的恭维了贝尼托一番,毕竟二人在思想上还是有很多共识的,夸赞贝尼托也等于夸赞自己,夸赞极端民族主义分子。

    当然,这并不妨碍阿道夫看不上意大利这种“二等民族”,意大利在阿道夫的世界观里,差不多和东非,达尔马提亚这种国家类似。

    不过,好在还不是最底层,阿道夫将斯拉夫人、犹……、罗姆人(吉普赛人)和黑人等,视为“劣等种族”。

    而意大利人,未被阿道夫分为两种,首先是北部意大利人,被归类为“地中海人种”,属于广义的欧洲白色人种,但与阿道夫理想的“北欧”金发碧眼形象相去甚远,而南部意大利人在阿道夫眼里,地位更低下。

    他认为意大利人“懒惰”、“散漫”,并且被“劣质血统”所影响,这和阿道夫对东非的态度一致。

    不过,意大利和东非,好歹能混个“二等民族”,所以并非不能合作,所以阿道夫在对意大利的态度上,还是倾向于务实的。

    至少,在和贝尼托交谈时,阿道夫就会避开这个话题,但是私下里就是另一回事了。

    而贝尼托当然也是如此,德国的极端民族主义看不上意大利人,意大利的极端民族主义反过来也瞧不起德意志人。

    不过,贝尼托虽然思想也反动,但其实和阿道夫这种魔怔种族主义分子相比,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在贝尼托的民族叙事里,他认为意大利民族不是一个血缘实体,而是基于精神、文化和政治认同,这反而就和东非有些类似了。

    就比如贝尼托认为可以将其他民族“意大利化”。

    贝尼托还曾公开嘲笑德国的生物种族主义是“胡说八道”、“原始的泛日耳曼主义”。1930年代初,他甚至允许犹……参加入党。

    不过,前世贝尼托的这种思想后来受到德国影响,发生了转变,没有维持下去,而转折就发生在前世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征服的失败后。

    如今,意大利甚至没有机会“享受”这种失败,毕竟阿比西尼亚帝国的蛋糕是东非划分的,而意大利和东非之间的差距太大,以至于意大利根本生不起歪心思。

    而意大利对东非的态度也十分复杂,一方面意大利离不开东非,比如粮食和矿产进口方面,东非都是意大利主要供应国,另一方面,东非的存在确实让意大利羡慕嫉妒,毕竟东非占据的土地和资源,太让人眼热了。

    回归正题,阿道夫和贝尼托在相互恭维了一番后,也正式开始了这次会面的主题。

    贝尼托率先开口说道:“现在,德国已经拿下了奥匈帝国,我们对于德国帮助奥匈帝国稳定局势自然是持支持态度,不过过去奥匈帝国侵占的意大利领土,也应该借此机会回归意大利。”

    “这是意大利的合理诉求,包括东伦巴第,威尼斯,的里雅斯特,伊斯特拉,以及阿尔卑斯山南麓部分区域,都应该回归他们的祖国。”

    意大利的胃口不小,东伦巴第和威尼斯确实不存在争议,毕竟上个世纪时,意大利确实统治过这些区域,但是的里雅斯特以及伊斯特拉半岛,和意大利基本没有关系。

    对于意大利方面的诉求,瞬间就引发了德国的反对,戈培尔就说道:“上述区域,原本都是奥匈帝国领土,德国方面是无权对奥匈帝国领土进行分割的。”

    “我们可以劝说奥匈帝国归还东伦巴第,来补偿意大利,还有威尼斯的部分地区,也可以谈判。”

    “但是,其他区域应该尊重历史和现实因素,就比如现在威尼斯有大量的德意志居民,我们不可能把他们驱赶出自己的家园。”

    东伦巴第,意大利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所以让给意大利也无所谓,握在手里反而会增加统治成本,而威尼斯地区就比较特殊了,当年奥匈帝国坚持不懈的向当地移民,以至于现在威尼斯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因此,德国并不是很想放手此地,同时,威尼斯也是一处不错的港口,地理位置比较重要,周边土地也比较肥沃,能给德国带来现实利益。

    但是,意大利人显然不能接受只收回东伦巴第一个区域,贝尼托就说道:“这是不可能的,为了收复意大利的故土,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光是军队就动员了七十多万,现在在威尼斯和东伦巴第的军队就牺牲了十几万。”

    “所以,东伦巴第和威尼斯,必须全部回归意大利,同时,在有意大利人分布的的里雅斯特和伊斯特拉半岛,意大利也应该一并收回。”

    “这些原本都是意大利的土地,只不过以前奥匈帝国强大,所以通过不正当手段,从意大利手中强行夺取了这些区域。”

    戈培尔显然并不这样认为,他反驳说:“如果按照民族分布的话,那威尼斯和东伦巴第同样有德意志人,那我们是否也可以以此为理由,对两地进行声索?”

    “的里雅斯特虽然有一定的意大利人,可数量其实并不多,所以,这并不能作为意大利对当地的法理依据。”

    “因此,的里雅斯特和伊斯特拉半岛是没有争议的,即便他们不属于奥匈帝国,也不可能属于意大利,毕竟现在这些地区,掌握在南斯拉夫这个非法国家手中。”

    “南斯拉夫实际上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这个问题,接下来也会得到解决,不过,这也和意大利没有太大关系就是了。”

    贝尼托反对说:“早在罗马时代,这些土地就是意大利先祖生活的区域,斯拉夫人,德意志人都是后来者,所以意大利对上述区域拥有不可辩驳的所有权。”

    这个时候,贝尼托甚至搬出了古罗马,古罗马确实发源于意大利,不过,显然古罗马的疆土,并不能套用在现在,要不然的话,包括法国,英国在内的很多地方,意大利都可以用同样的理由说这里是意大利自古以来的领土。

    德国方面自然不可能同意贝尼托的这种离谱说辞,双方的谈判一时间陷入了僵局。

    这个时候,阿道夫才开口道:“好了,意大利和德国是友好的朋友,因此,我们应该相互退让,对于亚得里亚海沿岸的领土争议,我认为接下来可以慢慢谈。”

    “意大利确实统治过东伦巴第和威尼斯两个地方,后来这里被奥匈帝国侵占,所以归还给意大利也是应该的。”

    “不过,的里雅斯特的地方,对奥匈帝国的重要性也确实不言而喻,毕竟这是奥匈帝国最重要的出海口,所以应该继续保留在奥匈帝国境内。”

    “我建议大家不如以上个世纪,意奥战争之前的两国领土为依据,并且配合实施军事占领区域,最后做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领土划分方案,贝尼托阁下,你认为如何?”

    阿道夫愿意做出让步,贝尼托也不好太过强硬,但是双方的争议也确实太大,所以贝尼托说道:“这件事可以慢慢谈,但是,意大利必须拿到自己应得的一部分,东伦巴第和威尼斯全面回归是底线,其他争议区域,我们可以做出让步,但也不能没有收获。”

    阿道夫同意了贝尼托的说法,这也等于德国方面放弃了威尼斯,当然,为了安置人口,波河平原也不可能全部交给意大利。

    于是,双方就如何划分边境问题展开了长达两个星期的辩驳,最后决定以塔里亚门托河为界,以西全部回归意大利,而以东继续留在奥匈帝国。

    德国方面做出退让,但是也要求意大利在其他领域配合德国,就比如接下来对南斯拉夫问题,还有应对英法等国家的压力上,两国应该共进退。

    这实际上是德国试图将意大利拉入己方阵营,并且让意大利和英法之间产生隔阂的一套做法。

    不过,为了眼前的利益,贝尼托还是接受了德国方面的要求,毕竟,德国如果真要过问威尼斯,伦巴第等地方,强硬把这些区域划分给奥匈帝国,意大利还真没有太好的办法应对。

    而英法等国家,显然也不会为了意大利的领土诉求,真的和德国正面对抗,他们只会怂恿意大利和德国开战,给意大利提供贷款。

    正是知道英法等国家不靠谱,所以贝尼托不会把希望放在他们身上,而是更希望通过和德国的谈判来落实领土问题。

    于是,在1935年初,德国和意大利正式就领土问题进行了最后的谈判,并且划分了双方利益。

    然后,两国又开始把矛头一起指向南斯拉夫,还有达尔马提亚这两个宣布独立的国家。

    达尔马提亚王国方面,因为卡尔一世的继位,在法理上挑不出问题,同时和德意两国之间隔着南斯拉夫,并且受到东非等国家的支持,所以平稳落地,只不过也出卖了一些非核心利益给德国和意大利,换取两国对其独立事实的默认。

    而南斯拉夫的问题就比较尖锐了,毕竟南斯拉夫控制的的里雅斯特等地区,德国根本不可能允许其控制在手中,而南斯拉夫方面也不想轻易让出的里雅斯特等地方。

    最终经过英法两国的斡旋,南斯拉夫作为实力最弱的一方,不得不做出退让,将斯洛文尼亚大部分区域退还给奥匈帝国。

    但是,德国和其控制的奥匈帝国傀儡政府,也因此要承认南斯拉夫剩余地区的独立,也就是克罗地亚和波斯尼亚全部,以及斯洛文尼亚东部部分区域。

    这样一来,这次奥匈帝国战争,就催生出了两个新的独立国家,意大利,波兰,西乌克兰等国家也占到了便宜,而德国也开始着手准备吞并奥匈帝国。(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非洲创业实录不错,请把《非洲创业实录》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非洲创业实录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