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德国的收获最大,包括奥地利,匈牙利,波西米亚,加利西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基本都落入德国手中。
而德国想要消化这些地区的难度也并不是很大,因为南斯拉夫的成立,还有伦巴第和威尼斯等区域割让出去,这反而降低了奥匈帝国境内的非德意志人口,大约一千万左右。
当然,达尔马提亚王国独立,也导致原奥匈帝国内德意志人口流失了一百多万,这对德国来说不重要,现在奥匈帝国境内的德意志人口加上德国,两国合并之后,占比就超过七成,未来的大德意志帝国,人口超过一亿,德意志人口约八千万。
而大德意志帝国也瞬间成为世界人口前六的国家,和美国相当,超过日本。
大德意志帝国的人口世界排名,其实和前世没有变化,因为本时空里多出了东非这个排在世界第三位的人口大国。
这还是奥匈帝国近些年来人口增长不佳的结果,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奥匈帝国就爆发了多次战争,先是一战,然后是匈牙利叛乱,到现在的奥匈帝国内战和外部干涉战争,大量人口丧命于战火之中,亦或者流亡海外。
否则的话,德国兼并奥匈帝国,形成的大德意志帝国,人口就能轻松超过美国,而不是和美国旗鼓相当。
……
时间进入1935年后,全世界都知道,今年欧洲的格局将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德国吞并奥匈帝国,已经是路人皆知的结果。
在1月份,阿道夫和奥匈帝国代理总统弗劳恩费尔德,也就是原奥地利民族党党魁,宣布了奥地利民族党将会改组,并且和德国民族党合并,成为统一的新德国民族党。
目前,德国和奥匈帝国,实际上都是党国政治,所以,两党合并,就是为两国合并做权力上的铺垫。
对于德奥合并,国际社会上除了苏联以外,其他国家完全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反对声音,甚至包括法国。
当然,法国也不是没有动作,在奥匈帝国战争结束后,法国加快了马其诺防线的建设和完善工作。
但是,修建马其诺防线,明显是一种“逃避”性的防御战略,现在法国政府很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法国在一战后,根本不配成为德国的对手,所以现在法国追求的更多是自保。
相较于法国人,苏联对德奥合并才是如临大敌,毕竟法国人心存侥幸心理,苏联却可以明确德国这是苏联的死敌,苏德之战只是时间问题。
而合并后的德国,其人口仅比苏联少了两三千万左右,现在苏联人口大约一点五亿。
但是,这一点人口数量差距,德国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弥补,就比如波兰,西乌克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家,都可以被德国利用。
这些国家或许对德国态度不一,但是都对苏联充满敌视和恐惧。
当然,对于苏联来说,吞并奥匈帝国后,德国更可怕的地方在于它的工业和经济,还有自给自足能力的提升。
吞并奥匈帝国后,德国的工业规模直接超过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且不逊色于美国,就是对比东非也有很大的竞争力,同时,德国也将成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
当然,奥匈帝国对德国更重要的地方,在于其资源和农业,就比如奥匈帝国东部的石油产区,现在就落入德国手中。
除此外,奥匈帝国的铝土矿,锑矿,汞矿,石墨等对德国也十分重要,上述资源原本德国都比较匮乏。
而铝土矿直接关系到航空工业发展,而现代战争中,空军已经成为无法忽视的力量,所以奥匈帝国铝土资源对德国空军能起到明显的加强作用。
锑这种金属,主要是用来生产合金,对军工业发展比较重要。
汞主要应用于化学工业还有炸药制作领域。
石墨在现代工业中的需求也比较大,就比如制作电极,还有充当润滑剂。
农业上,奥匈帝国对德国的贡献,主要是匈牙利这个粮仓被其收入囊中,德国在粮食领域无法做到自给自足,而奥匈帝国却可以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匈牙利粮仓的存在。
而现在德国吞并了奥匈帝国,匈牙利广阔的平原基本完整的落入德国手中,而且因为匈牙利叛乱的影响,现在匈牙利人口减少,粮食自给率更高。
接下来搭配上德国的农业技术,还能进一步开发匈牙利的农业潜力,或许德国就能在粮食上勉强实现自给自足。
而矿产资源和农业的自给自足,都是对德国战争潜力的极大提升,一战德国没有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资源和耕地匮乏,导致后续战争动力大幅削弱。
当然,即便吞并奥匈帝国,德国资源上的短板依旧突出,就比如奥匈帝国的石油,虽然能让德国变成石油生产国,但是远不能满足其工业和军队需求,不过,有总比没有强。
东非,莱茵市。
弗里德里希皇储和恩斯特就对德国的战争潜力进行了新一轮的评估。
弗里德里希皇储说道:“德国吞并奥匈帝国后,其产生的效果不只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大于二,德国的工业将变得格外强大。”
“阿道夫必然会对两国的工业资源进行整合,原奥匈帝国的工业体系,在德国技术和人员的扶持下,一定会发生质的变化。”
“钢铁产能,未来德国钢铁产量最少突破三千万吨,这可能直接导致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钢铁生产国,现在,美国的钢铁产量也才不过两千多万吨。”
“而钢铁产业是现代工业基石,德国的钢铁产量大幅度提升后,也能加速其军工产业的发展,生产更多的枪支,火炮,军舰等等。”
美国的钢铁产量正处于恢复阶段,所以,德国在整合两国资源后,暂时超过美国是必然的。
“德国钢铁产能的爆发,不仅仅是资源上得到奥匈帝国钢铁产业的加持,同时德国还获得了原本奥匈帝国的市场,使得其在巴尔干,中东等区域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
“同时,获得的里雅斯特也让德国多了一条地中海方向的资源输入通道,巩固了德国能源安全。”
“从的里雅斯特中转,德国就能从地中海方向进口更多的能源和矿产,并且将这些能源和矿产,输入到波西米亚工业区,并且通过铁路运输到原本德国内的萨克森还有西里西亚工业区。”
“除了的里雅斯特,德国还获得了原本奥匈帝国的黑海通道,进而依托多瑙河航运,稳固和奥斯曼帝国这个盟友的关系。”
“这样一来,德国和奥斯曼帝国的联络通道就有了三条,首先是地中海航线,其次是多瑙河黑海航线,最后是柏林巴格达铁路。”
毫无疑问,奥斯曼帝国对德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两国也有切实的利益互补需求,那就是共同遏制苏联的发展。
当然,这只是德国吞并奥匈帝国后战略和地缘上的好处之一,现在意大利也因为和德国分赃的原因,走的比较近,而这就意味着未来,德国可以借助意大利在北非的殖民地,开辟一条和东非的备用贸易线路,也就是北非铁路。
这对于德国来说也很关键,东非在一战时虽然没有站队德国,让德国很不满,但是德国也必须承认,在一战期间,东非的资源对德国很重要,甚至不是东非货物的不断输血,德国就有可能输掉战争。
因此,即便是阿道夫这个看不上东非,将东非人视为“杂血”的政治狂人,也不得不明面上和东非交好。
弗里德里希接着说道:“在钢铁领域,德国还具备一个优势,那就是在整合奥匈帝国资源后,能进一步压缩成本,巩固德国钢铁产业在欧洲的地位。”
原本德国就是欧洲钢铁产业最发达的国家,现在德国钢铁产业只会进一步发展,拉开和欧洲其他国家的距离,也就只有苏联,接下来有可能在钢铁产量上和德国掰掰手腕。
原本德国钢铁在产量上就比苏联具备优势,现在吞并奥匈帝国后,两国又拉开了距离,不过苏联在未来,还是可能实现反超的。
“然后是能源领域,奥匈帝国在水电还有石油生产领域,对德国起到了巨大提升作用。”
“奥匈帝国的水电潜力很大,这将弥补德国在能源领域的一些缺口,就比如用于飞机制造的铝,就需要大量电力,而奥匈帝国刚好有铝土矿分布,又有相对丰富的水电资源,这就能极大提升德国电解铝产量。”
“而石油领域,奥匈帝国的石油资源虽然不丰富,可对德国的提升作用明显。”
“尤其是在战争状态下,奥匈帝国石油资源,就有可能成为德国军队的最后一道能源防线。”
虽然奥匈帝国石油资源不多,可也要看德国方面怎么用,就比如全力供应军队,只要德国下功夫,就能极大缓解其石油资源匮乏的问题。
“在煤炭这种传统能源领域,德国和奥匈帝国也是强强联合,当然,德国对原本奥匈帝国工业在煤炭资源领域的帮助更大。”
德国的煤炭资源并不缺乏,而奥匈帝国就比较有限了,这也是奥匈帝国工业为什么集中在波西米亚地区的重要原因,但是,德奥合并后,原奥匈帝国的工业就能用上德国的煤炭,从而保证生产领域的稳定性。
“说完了钢铁和能源,然后是机械制造和汽车产业,德国和奥匈帝国本来就是机械制造业领域的两个强国,所以德奥合并后,德国的机械制造业在规模上也将有显著提升。”
“甚至,德国可能在机床等高精尖工业制造领域,超过我们和美国,毕竟,德国本身在高端工业领域的优势就很大,现在有了奥匈帝国的资源和人才,市场后,发展只会更加迅速。”
“相较于机械制造业,汽车制造是两国的短板,但这只是相对于我们和美国而言,而德奥合并后,德国将坐稳欧洲第一汽车制造国的地位,对欧洲其他国家,具有压倒性优势。”
“而本来德国和奥匈帝国两国的交通,在整个欧洲就算十分发达的行列,这将极大提升德国的战争动员能力。”
“之后,奥匈帝国对德国工业的主要贡献,就体现在造船业领域,德国获得了的里雅斯特港,以及伊斯特拉半岛上的众多港口。”
别看奥匈帝国失去了威尼斯和南斯拉夫,达尔马提亚的沿海地带,只剩下伊斯特拉半岛以及少量海岸线。
但是,仅仅是伊斯特拉半岛上的主要港口就多达十几个,要是算上那些小渔港,甚至能超过五十座。
不过,现在伊斯特拉半岛最重要的港口就是的里雅斯特和南端的普拉,这些港口让德国在地中海有了一席之地。
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普拉港,普拉港是奥匈帝国海军的绝对核心,至于的里雅斯特虽然也有军事属性,但主要在经济上发挥更大作用,是典型的军民两用港。
但是,两地都是奥匈帝国的造船业中心,具备大型军舰建造能力,就比如奥匈帝国的战列舰,远洋舰,潜艇等。
而现在,这些港口连同他们配备的完善造船工业,都进入了德国的口袋,德国不仅在地中海获得了出海口,军事基地,同时还拥有了大型战舰建造平台。
当然,奥匈帝国海军那支世界上也数得上号的强大海军也主要被德国继承。
奥匈帝国海军总吨位在二十万吨左右,加上这支海军舰队,德国海军的总吨位就已经接近日本。
并且,同时能威胁到波罗的海和地中海两个方向,让德国海军的作战范围大大增加,如果未来能和意大利联手,甚至可以威胁到英国在地中海的霸权。
这样一来,德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尤其是埃及的苏伊士运河,一旦被德国掌控,英国就难受了。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德国和英国未来成为敌人,但是,按照现在英国的想法,他们还是和法国一样,寄希望于德国先和苏联爆发冲突,那德国自然就对英国构不成威胁。
如果情况超出英国的预期,德国优先对英国开战,那风险也并非不可控,作为地中海霸主,英国在地中海的基地众多,而原奥匈帝国海军力量虽然不容忽视,可也被限制在亚得里亚海里,更别说因为南斯拉夫,达尔马提亚独立的原因,很多原本奥匈帝国海军重要的港口和基地,现在已经分割出去。
这也是南斯拉夫和达尔马提亚独立时,英国积极出力的原因,就是为了限制未来德国海军的发挥空间。(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