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列强守门员

    强大的德国很可怕,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所以英法等国家不可能不对德国进行限制,但是在20世纪,苏联是一个比德国更要让资本主义世界恐惧的国家。

    以至于英法又不得不放任和默许德国实力的加强。

    在阿道夫的世界观里,法国属于“堕落的民族”,是和东非,意大利类似的混血民族,甚至法国人的地位还在后两者之上,毕竟法国在欧洲历史上的荣誉确实深厚,还是德国的老对手。

    所以阿道夫对法国是抱有一定敬意的,主要批驳法国的“国际化”,“自由主义”和“民族混合”,就比如法国试图和北非的融合,在阿道夫看来就是削弱了法国的“种族纯净性”。

    因此,法国只要不在“错误的道路”上越陷越深,还是可以“洗白”的,而东非这种完全种族融合的国家,在其眼里,就是完全无可救药的国家。

    如果不是东非自身过于强大,阿道夫都想公开把东非开除“德意志籍”。

    至于英国,那完全是阿道夫的日耳曼兄弟,在其著作和私下谈话中多次表达对英帝国的钦佩,认为它是雅利安人优越性和统治能力的证明。他将大英帝国视为一个他希望德国能够效仿甚至超越的殖民榜样。

    英法即便是败在德国手中,他们的统治阶层,也完全可以改换门庭。但是,落到苏联人手里,显然不会有这样的机会。

    正是苏联的存在,导致整个欧洲缺乏对德国威胁的正确认知,包括东非国内不少人也受到了影响,这完全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毕竟阿道夫和德国心底里就看不上东非。

    作为东非的统治者,莱茵皇室和东非高层就很清楚这一点。

    弗里德里希皇储说道:“现在德国有了地中海的出海口,我们和他们直接打交道的机会也变得更多,尤其是北非铁路开通后,这将进一步增加我们和德国的贸易和往来。”

    “但是,德国方面也有可能借此机会,把手伸入东非,鼓动一些不太聪明的极端民主主义信徒,还有狂热德意志文化皈依者,对于这种行为,我们应该提高警惕。”

    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对世界的渗透,声势一点也不比工党思想弱,在南美,和中东地区,就培养了一大批德国的拥趸。

    东非作为德意志国家,即便是非纯血德意志国家,也不可能不受到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

    在东非甚至还产生了一种异变的极端民族主义思维,这种思维的支持者就是弗里德里希所说文化皈依者。

    恩斯特说道:“这确实要引起政府的警觉,虽然不可能完全消灭,也要让这种危险思想的支持群体,在公开场合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当然,一些人只是盲目跟风,他们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这种政治运动,也不适合扩大化,否则我们就真变成了德国还有苏联这种极权国家。”

    早期苏联确实是纯粹的民主国度,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也不可避免的走向威权主义,就像现在,约瑟夫事实上成为了苏联的红色沙皇,即便这不是他的本意,却也避免不了这种趋势的发展。

    苏联工党在制度设计上其实完全没有问题,但是这种理想化政治制度,苏联民众完全做不到匹配,这牵扯到人性,素养等等诸多问题。

    至于完全理想化的政治制度,只有真正实现过的国家才能体会到,而早期苏联就具备这种雏形,因为当时苏联工党还没有变质。

    德国对比苏联,那完全是毫无遮掩的实行暴政,明目张胆的压迫国内非德意志民族,还有异见分子。

    当然,不管苏联还是德国,都是现在东非要严防死守的对象,在这个问题上,父子两人没有继续讨论。

    弗里德里希把话题拉回正轨后,接着说道:“现在,德国拿到了奥匈帝国几乎完整的造船工业体系,而这套体系的潜力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过去奥匈帝国并不重视海军的发展。”

    “而德国可能会发生一些转变,在他们手中,奥匈帝国的造船工业,可能会发生质变,德国拥有很充足的资金,人才,还有技术储备,消化和提升原奥匈帝国的造船工业。”

    “当然,如果德国大力发展海军的话,肯定不止苏联人紧张,毕竟现在苏联海军根本不值得德国海军全力出手。”

    在以前,沙俄海军是欧洲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即便日俄战争以后,沙俄海军的家底也还算可观。

    随着沙俄政权的更迭,原本沙俄海军的家底受到了重创,主要在于人员流失,管理不善,战略转变等原因。

    现在,苏联海军的战略思想是小规模战争理论,也就是完全只在苏联近海活动,毫不客气的说,就是奥匈帝国海军的实力都比苏联海军要强大。

    如果,德国在战略上把苏联放在优先级,完全不需要在海军上有过多投入,而如果德国接下来大力发展海军,那他首先要对付的敌人,就值得推敲了。

    反正东非看热闹不嫌事大,德国海军再如何发展,也很难对东非形成威胁,德国的军舰想跑到东非海域,就必须通过红海通道,亦或者绕路西非。

    红海通道根本不可能实现这一点,因为其太过狭窄,且关节比较多,就拿苏伊士运河来说,在战术上就很容易被切断,尤其是空军发展起来以后。

    而过了苏伊士运河,红海地区也不安全,这里同样在东非空军的辐射范围之内,后面还有曼德海峡,亚丁湾,最后还要绕过索马里海域,才能突破到东非海洋安全的核心区。

    至于从大西洋方向,绕路西非海岸,也不容易,难度虽然比红海通道小太多,可德国在沿线缺乏军事基地支撑,如果进行军事冒险,就有可能重演昔日日俄海战旧事。

    而东非对德国的这种地缘和战略优势,其实对其他所有列强都有效,甚至连美国都做不到这一点。

    同样是本土直面两大洋的国家,东非东西方向,完全没有强国,而美国就不同了,它的东面同样可能受到欧洲强国海军的攻击,虽然这种可能性极低。

    就比如英国海军如果能下定决心和美国开战,鹿死谁手就不好推测,而美国西部的太平洋,对面同样有一个海军实力强大的日本,前世偷袭珍珠港就是日本海军的杰作。

    弗里德里希皇储说道:“不管德国海军如何扩张,东非都可以坐看风云,对东非的威胁甚至不如英国和美国这些国家。”

    英国海军对东非的威胁,主要是其殖民地还有海外军事基地,以这些战略支点,如果英国突然对东非不宣而战,是有能力对东非沿海地区进行打击的。

    东非的近海,没有岛链提供防御,同理这也方便东非海军主动出击。

    而且,因为东非本土的两洋属性,英国也不可能同时发起对东非两大洋主力舰队的重创。

    尤其是南大西洋海域,在印度洋,英国还有中东,印度,塞舌尔,马尔代夫等支点。

    可南大西洋海域,英国的殖民地就发挥不了作用了,在南大西洋海域,英国最重要的两块殖民地,分别是尼日利亚还有南非。

    想通过南非打击东非西海岸,就必须经过纳米比亚的漫长海岸,等英国军舰进入核心的安哥拉海域,东非早就通过纳米比亚的预警体系,做好准备了。

    尼日利亚也是同理,它要先避开东非西北部的喀麦隆,加蓬两个省的近海,而喀麦隆和加蓬省,绝大部分地区都是热带雨林,人口和产业并不稠密,不具备较高的价值。

    所以,英国在战术上就不可能直接覆灭东非海军,而一旦等东非反应过来,还要面临东非更加猛烈的反扑。

    而东非和美国,两国海军情况就比较特殊了,属于谁也别想把对方压倒,美国海军进攻东非不容易做到,反过来东非进攻美国也是一样。

    弗里德里希皇储说道:“现在,德国方面吞并奥匈帝国后,对其军工能力还有动员能力的加持,才是最可怕的。”

    “有了奥匈帝国,德国的工业规模和体量就得到极大提升,在极端情况下,德国甚至可以把军工产能,拉到和我们还有美国同一级别,而欧洲除了苏联以外,没有任何国家能单独应对这种国家的入侵。”

    苏联现在实力确实比不上德国和奥匈帝国的结合体,但是苏联还有广阔的战略纵深,可以和德国周旋。

    但是除了苏联以外,理论上其他国家想要抵抗住德国的第一轮进攻都很困难,当然,如果德国头铁的往法国的马其诺防线硬撞,那就另说了。

    “不过,除了德奥合并以外,现在欧洲的一个重要变化,也容易被人忽略,那就是意大利经过这次战争后,实现了彻底统一,现在意大利事实上已经成为新的列强一员。”

    意大利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列强,现在这一点确实容易被人忽视,因为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盯着德国。

    弗里德里希说道:“因为奥匈帝国即将被德国合并的原因,意大利成为列强后,世界总体的列强名单,实际上没有变化。”

    “不过,对于西班牙确实存在很大争议,西班牙已经完全跟不上国际形势的发展,不管经济还是军事实力,西班牙和意大利相比都有明显差距。”

    “现在西班牙的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都不足以支撑列强地位,甚至连区域性大国都排不上号。”

    以前西班牙虽然也衰落的厉害,但是好歹有老本可以啃,尤其是在拉美地区有着极大影响力。

    但是,现在西班牙的实力甚至不如阿根廷和墨西哥,这两个过去西班牙的殖民地,而西班牙语国家,基本上对这个原宗主国态度比较冷漠,甚至是无视。

    别说阿根廷和墨西哥这种西班牙语中的区域性大国,就是智利,古巴,玻利维亚等等都可以无视和西班牙的关系。

    如果,西班牙继续保持列强地位,那理论上阿根廷和墨西哥也可以,其中阿根廷甚至在军事和经济上超过了西班牙,并且在南美事务中有一定话语权。

    所以,弗里德里希皇储说道:“现在西班牙连区域性强国都算不上,更何况西班牙还是在欧洲这种强国林立的地方,而在海外,西班牙也只能影响其仅存的几块殖民地。”

    “这几块殖民地里也只有摩洛哥稍微有些价值,几内亚等地方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西班牙维持在摩洛哥的影响力并不奇怪,直布罗陀对面的休达就是西班牙领土,而休达留在直布罗陀港对岸。

    西班牙能控制这里,纯粹是摩洛哥距离西班牙太近,且实力太弱。

    “意大利取代西班牙在列强中的地位,已经成为现实,当然,这样一来,意大利就成为了新的列强守门员。”

    “剔除了西班牙后,世界列强分别是东非,美国,德国(奥匈帝国),苏联,英国,法国,日本和意大利,这八个国家。”

    “而日本和意大利两国经济上算是不相伯仲,不过,战争潜力上肯定日本更强。”

    两国虽然同样是资源匮乏国家,但是日本的殖民地更丰富,地缘形势也比意大利要好,因此,日本获取资源的途径也比意大利更加便捷和安全。

    而意大利对日本的优势,在于意大利地处于欧洲,所以意大利在很多产业上对比日本具备优势,欧洲作为现在世界技术和产业的扩散地,意大利因为廉价和充裕的劳动力,还有相对便捷的海运条件,很容易受到一些国际资本的青睐。

    而且,意大利在人才和技术方面的积累显然也比日本深厚,这让意大利在汽车工业,机床制造,航空工业,化工业方面等领域都比日本强。

    弗里德里希皇储说道:“而且,意大利现在接手了过去奥匈帝国统治的东伦巴第还有威尼斯两个区域。”

    “东伦巴第这些年没有太大发展,而威尼斯却是奥地利重点发展区域,当地的产业基本落入意大利手中,包括石油冶炼,化工,装备制造等等。”

    “同时,意大利收获了波河平原的大部分区域,这将极大缓解意大利的土地和人口紧张关系。”

    获得完整波河平原后,意大利推行的粮食自给自足政策就能更好的落地,为贝尼托的备战提供底气。

    当然,上述区域奥匈帝国投资产业落入意大利手中,对意大利也是极大的提升,毕竟奥匈帝国之前一直都是欧洲传统强国,它在产业和工业上对意大利具有优势。(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非洲创业实录不错,请把《非洲创业实录》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非洲创业实录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