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猛攻盘山

    军令下达,全军顿时就开始了准备,等所有人一一离开帅帐后,王晋武也迈步走出了帅帐,此时明军的大营各部在诸将的指挥下进行井然有序调动,大战即将开始。

    看着这一幕,王晋武心中感慨万千,这一仗意味着什么,作为主帅的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仗大明准备并谋划了多年,目的就是要一举解决辽东问题,为大明彻底解除这个心腹大患。

    王晋武就是朱慎锥指定的执行人,他身上肩负的重任可想而知。一旦这仗赢了,那么困扰大明长达近三十年的建奴问题就彻底解决,而他王晋武也将走向人生巅峰,其功绩被后人所铭记。

    作为一员武将,封狼居胥是人生最高的追求,而现在因为蒙古的逐步稳定,自然是不可能了。但平定辽东的功绩从实际来看不亚于封狼居胥,只要做成了这件事,王晋武必然能在历史上留下浓浓一笔,同大明开国那些先辈们,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人并列。

    想到这,王晋武不由得豪气万丈,可同时也未免有些愁绪。他清楚的知道这一仗恐怕是自己领兵的最后一仗了,这同他的年龄和身体无关,要说年龄如今的王晋武才是壮年,至于身子更是健壮的很,而且此战后,以王晋武的功劳,由侯爵进封为公爵是一定的,在出征之前皇帝朱慎锥已给了他这种暗示,而灭建奴之功也足以他登上公爵之位。

    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王晋武就不可能继续领兵了,何况他现在还是内阁的阁老。虽说他是皇帝的表弟,是大明的勋贵外戚,但正因为如此未来王晋武将不会再有亲上战场的机会,作为武将的功劳太大,一旦封无可封,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王晋武心里很明白这点,所以他对这场战争尤其重视,现在终于要到了关键时刻了,这些日子他一直不用全力拿下盘山,一方面是为了借盘山之战练兵和磨合各部军队,另一方面也是想用盘山来引诱八旗主力往这边聚集,以明军火器的优势不断消耗对方,从而占据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奴那边估计是察觉到了自己的意图,或者说建奴因为多尔衮的缘故准备在主力返回之前重新调整战术。面对这样的情况,王晋武也已判断出了建奴的想法,再加上作为主帅的他早就全盘做好了安排,无论从目前局势还是计划时间来看,彻底拿下盘山的时机已成熟。

    当日,明军除维持部分规模对盘山的进攻外,大军已做好了后续准备,翌日清晨,随着王晋武总攻的命令下达后,作为先锋的祖大寿就带着辽军精锐嗷嗷叫着对盘山发起了猛烈进攻。

    这一次进攻的强度和烈度是之前无法相比的,明军拿出了十分的力气,仅小半个时辰,盘山的建奴就吃不住力了,虽然建奴八旗和所属汉军旗拼死抵抗,意图和之前那样继续守住盘山,但在强大的明军面前,他们的努力却是徒劳的。

    之前的明军不是打不下盘山,而是没有用全力去打,而且为了练兵和磨合军队,明军之前进攻的力度并不大,这就给了建奴一个错觉,那就是明军虽比之前强了不少,可强的也有限,只要他们守在盘山,有足够的兵力,就能把明军死死挡在辽西走廊的出口。

    可谁想祖大寿发起进攻后,建奴守军瞬间就感觉到了不对劲,对面的明军打的实在太猛了,建奴和祖大寿也算是老对手,双方打了数十年仗,可一直以来祖大寿守城有一套,但打野战却从不是建奴的对手,更何况这一次攻守相易,祖大寿领兵猛攻建奴驻守的堡垒,这还是头一回。

    祖大寿作为辽东的大将,也是大明的高级将领,他能先后在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这些人手下混的如鱼得水,并同吴襄一起牢牢掌控住辽军,成为辽东将门巨头自然不是什么废物。

    哪怕祖大寿曾经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手下吃过多次败仗,甚至有一次还走投无路最终假借投降只身逃脱,但却不能否认祖大寿的军事能力。

    仅仅从军事能力上来看,祖大寿在整个大明将领中都是排在前几位的,他的几次战败从实际情况来看也不是祖大寿指挥不当或者无能。

    作为顶在前线的大将,兵力不足再加战斗力不如的情况下,祖大寿只能采取被动防御的手段,而在防御战中祖大寿往往都是率领其部身处建奴的包围之中苦战,就算如此他也没有放弃,反而鼓舞士气抵抗到底,哪怕粮食耗尽,祖大寿依旧以其他手段努力坚持下去,直到最终山穷水尽,这才以假降为由逃脱。

    仅这点来看,祖大寿无论从指挥能力还是对大明的忠诚各方面来看都无可挑剔的,一员将领能做到祖大寿这样程度者少之又少。

    在原本历史上,祖大寿最终是降了皇太极,但他投降也是被迫无奈,假如不是崇祯皇帝瞎指挥,执意催促在前线的洪承畴轻敌冒进的话,原本按照洪承畴步步为营的战术和在锦州的祖大寿相互配合,锦州之战绝对不会变成后来这个样子。

    从事实来看,历史上的锦州大败根本就在于崇祯的缘故,他根本不顾前线的实际情况,也不考虑客观因素,不听前线最高指挥官的解释,仅仅以京师的几个官员的言论再加自己的想象就拼命催促洪承畴尽快解决锦州之围。而洪承畴也是无奈,在这种情况下他无法不听从来自京师的旨意,明明知道冒进的巨大风险,他也只能下令改变之前战术,率领大军快速向锦州推进。

    正是这个举动最终造成了严重后果,原本洪承畴的战术让皇太极无可奈何,只要明军再熬一熬,短则一月长则两三月的时间,皇太极的八旗就得先崩溃了,可偏偏崇祯在其中横插一手,使得大好局面毁于一旦,得知洪承畴冒进后皇太极喜出望外,立即调动军队对洪承畴的主力进行分割包抄,最终导致洪承畴的军队前后脱节,自身被围,从而战败被俘。

    洪承畴的援军完了,在锦州驻守孤城的祖大寿也彻底失去了希望,祖大寿很明白自己再也不可能有人来救援了。面对这样的情况,祖大寿已失去了挽回战局的一切可能,留给他的只有两条路,一条路是等着城破身死,另一条路就是投降。

    这时候的祖大寿已没了其他选择,与其死守被破城倒不如投降更好些,至少这样能避免自己部下的伤亡,也能保全锦州城内的军民。更重要的一点,因为洪承畴的覆灭,祖大寿对大明也彻底失望了,但凡有一点希望,祖大寿绝对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从这点来看祖大寿投降皇太极也算对大明仁至义尽了。

    现在一切都起了变化,随着朱慎锥的横空出世,原本历史上的锦州大败并没有发生,当初皇太极包围锦州城,祖大寿最终也在朱慎锥采取了渡海北击和稳扎稳打的战术下安然渡过困境,不仅守住了锦州,更保住了明军在辽东的主力部队。

    这些年祖大寿在辽东早就憋着一口气了,他和建奴可以说是不共戴天,多年的战争之中,祖家子弟不知有多少死在建奴的手里,就连祖大寿的家人也在大凌河之战中战死了不少。

    随着大明财政的逐步好转,皇帝对辽东的后勤补给也和之前比更为充裕,军饷的拨付和物资的满足使得辽东军战斗力逐步恢复,作为前线主将的祖大寿也渐渐有了底气。等到后续军制的调整后,祖大寿不仅拿到了朝廷给予的军衔军职,更进一步还成为了大明的勋贵,再加上这些年朝廷给他的战略要求和以前不同,恢复了孙承宗时期的对辽东封锁政策,这样一来更让祖大寿面对建奴得心应手,压力大减。

    这一次王晋武让祖大寿担任盘山的先锋主攻部队,就是给祖大寿一个机会,一个雪耻的良机。作为辽军的头面人物,虽然大明最能打的军队是新军,可辽军的战斗力也不算差,而且辽军和建奴打了这么多年,对于建奴的作战尤为熟悉,这一次战争的发动目的是为了彻底解决辽东建奴,无论于公于私,王晋武都不可能把辽军放到一旁不顾,所以他这才会用祖大寿作为进攻盘山的主力,也是让辽军拿下此战的先功,以慰这数十年来在辽东为国征战捐躯的辽军将士英灵。

    对此祖大寿心里也明白的很,所以他一开始就使出了浑身解数,而他的部下也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奋不顾身朝着盘山猛烈进攻。虽说祖大寿的辽军从战斗力来看依旧略差八旗,但别忘了祖大寿背后还有新军的火器部队作为辅助,两者相加,祖大寿一开战就打得很是出色,几次猛攻之下,盘山的八旗军队摇摇欲坠,拼命抵抗这才勉强守住防线。

    “祖帅!不成啊!兄弟们冲了几次都被打回去了,让兄弟们歇一歇吧?这样打伤亡太大了!”战斗进行到中午时分,祖大寿手下的部将跌跌撞撞到他面前恳求道。

    这个部将身上的盔甲上满是血污,盔甲上还挂着一支羽箭,提着的战刀上都缺了口子,足以可见前面战况的激烈。

    祖大寿横眉一竖,冷冷就道:“歇一歇?你歇了建奴难道就不歇?老子不管伤亡!老子就要盘山!你的部队打光了,你就给老子顶上去!你要是打没了,老子亲自去顶,必须给老子攻破盘山!要不然别怪老子的刀子不利!”

    祖大寿的这番话让部将无话可说,他苦笑了声,朝着祖大寿行了个军礼,二话不说转身带着亲卫就回前线去了。

    等这部将走后,祖大寿沉咛了片刻,招手喊来另一位部将,让他带千人去增援前线,叮嘱他绝对不能放松进攻烈度,必须要维持现在的攻击强度,在祖大寿看来,这场仗就看谁能咬到最后,自己吃不住劲,但对面的建奴更受不了,这时候一旦松了气,那么就前功尽弃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苟在明末当宗室不错,请把《苟在明末当宗室》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苟在明末当宗室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