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时机已到

    事实摆在眼前,多尔衮不能不慎重。

    如果继续快速撤军,索伦人恐怕会再一次故伎重演。可假如放缓回师速度的话,虽然能预防索伦人的进攻,但对于盛京那边却不是什么好事。

    思前顾后,多尔衮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放缓速度,以避免再遭到索伦人的偷袭。可就在这个时候,战场上的情况又一次发生了变化,明明在南边的明军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居然和索伦人合流在了一起,虽然冒出来的明军数量并不算多,仅仅只有千余人,可这却不是什么好兆头,当多尔衮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眼皮子直跳,心中的不安更甚。

    多尔衮没想到自己虽有防备,也做好了应对之法,却没料到大明那边早就预判了自己的预判,非但出兵辽东腹地,更大胆地直接北上,就连远在北方的索伦人都在大明的支持下南下同自己交战。

    局势一下子变得扑朔迷离,多尔衮已感觉到了大不妙。他清醒的知道接下来的回师路上绝对不会太平,而现在出现的明军数量虽不多,却是一个预兆,随着时间推移,恐怕之后出现的明军会越来越多,而自己的速度如果不加快的话,等大批明军北上和索伦人联合,自己返回盛京就没那么容易了。

    就在多尔衮面临这种局面举棋不定的时候,远在辽西走廊向东的出口方向,也就是盘山战场这边,王晋武正站在一处高地,手里拿着千里镜看着不远处的盘山。

    辽东战场的战事打响到现在已近大半个月了,这段时间里明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战争,先扫荡了整个辽西走廊,接着兵峰直抵盘山。

    而且在盘山之战爆发后,双方就围绕盘山展开了激战,其中盘山的八旗兵两次增兵,总兵力从最初的千余人增加到了后来的一万余人,可就算这样依旧不是明军的对手,在明军强大火炮和其他火器的压制下,盘山八旗军队的损伤极大,现在的盘山八旗兵总兵力恐怕已不足七千余人。

    “距离上次盘山增兵已有几日了?”放下千里镜,王晋武开口询问道。

    “回大帅,已过去四日了。”一旁的吴三桂回答道。

    吴三桂率领的是辽东最精锐的关宁铁骑,因为之前长城之战的缘故,他早就认识王晋武,并同王晋武的关系很不错。而且要不是因为吴襄调入京师的缘故,当年王晋武就有意提携吴三桂,恐怕吴三桂早就成为王晋武的直属部下了。

    可就算这样,王晋武对吴三桂的感官也一直不错,这些年吴三桂在辽东带兵,王晋武在中枢给他多次便利和帮助,让吴三桂对王晋武更是感激不尽。这一次出战,作为主帅的王晋武负责辽东正面战场,直接就把吴三桂编入了他的中军。

    “四天,这时间也不短了。”王晋武自言自语说了这么一句话,接着问:“这几日盘山派出了几波人去沈阳求援?”

    “至少五波人。”

    “沈阳那边来了几波?”

    “这个……卑职倒没听说,自从四日前对方援军抵达后似乎没再派使者来过。”

    “呵呵……。”王晋武笑了起来,目光朝着前方盘山望去,心里默算了下后收回眼神,落在了面前的吴三桂身上。

    “长伯!”

    “卑职在!”

    “去!把祖将军、卢大人、左将军、曹将军等喊来,本帅要升帐议事!”

    “是!”

    吴三桂大声应道,急忙转身传令去了。见吴三桂走了,王晋武直接下了高地,来到了位于下方的大营中,走进帅帐静静等待着。

    约莫小半个时辰,众人陆续急急赶来,除去祖大寿、卢象升、左良玉、曹文诏等大将外,还有一些中级将领,这些人一一唱名进入帐中,几乎把整个帅帐挤得水泄不通。

    见人到齐,王晋武的目光朝着众人扫视了一眼,起身就道:“诸位!”

    众人挺了挺胸膛,目光朝着王晋武望去,眼神中都带着期待和热切。

    王晋武道:“盘山开战至今已有近一月时日,战况如何诸位心里都明白。本帅刚接到消息,蒙古那边战事顺利,科尔沁部虽还同察哈尔的蒙古骑兵加我明军交战,却已只能勉励周旋,败亡在即。”

    “至于朝鲜那边,多尔衮已撤军回师,李信李大人早就做好了安排,北方的索伦部也已南下,多尔衮想顺利返回沈阳没那么容易。孙传庭孙大人也已带总兵高杰和小曹将军率部渡海至辽东,大军随时北上,眼下盘山之战已无继续必要,本帅决定对盘山一战而定,拿下此地歼灭其部,全军出辽西走廊进攻海城,再北上直取沈阳!”

    “太好了!”

    “娘的,终于可以大展身手了,老子这些日子可憋坏了!”

    “大帅,让我部为主攻吧,这些天末将已闲的身上快要长毛了。”

    “你?你就算了,我部本就是主攻,当然还是由我部来,常言说的好,有始有终嘛。”

    “你这什么意思?前面的肉你吃了,现在还想一锅端把汤也喝了?事没你这么干的!”

    “好了好了,别吵了,我等听大帅怎么安排才是……。”

    王晋武的话音刚落,帅帐里顿时此起彼伏一阵喧哗,摩拳擦掌的有,跃跃欲试的也有,更有不少人兴奋的脸色通红,一副争先恐后的姿态。

    对此王晋武倒也没有训斥,相反笑呵呵地看着这一幕心里很是高兴。一直以来大明谈建奴色变,无论是普通的明军还是辽军,包括辽东最能打的关宁铁骑,在面对八旗的战争中总是底气不足。

    军队有没有战斗力,除去装备、训练和待遇外,还有其他因素,这就是士气和信念。

    大明的军队要从装备来看其实并不算弱,相反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装备最好的一支军队。哪怕在崇祯年间,大明财政最糟糕的时候,明军的边军中装备依旧还是可以保证的,普通明军士兵至少身上有一副棉甲或者皮甲,精锐的明军包括将领的家丁军中更装备的铁甲。

    至于武器也不缺,正常的战刀、长矛什么的都有,弓箭也是有配备,就连火铳和佛郎机炮这些在边军中同样不少。

    相比其他国家的军队,这样的装备已算是顶尖了,就算是八旗中普通的八旗兵也只不过和明军的装备差不多罢了。可为什么明军明明装备不差却就是打不过八旗兵呢?因为除了装备之外,明军中由于常年欠饷,导致明军的训练不足,士兵们饭都吃不饱,士气极其低下。

    依靠城池,守城时候明军还马马虎虎,可一旦野战明军根本不是八旗的对手。甚至在几次战争中还发生过几十个八旗兵追着上千明军砍的情况,这简直无法想象。

    难道明军真不能打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有人说八旗不满万,满万无人敌。可实际上还有一句话,就是明军不满饷,满饷无人敌!

    明军要真那么不堪重用,原本历史上大清入关后怎么可能依靠投降的明军取得天下呢?关键就在于其他因素。随着大明的财政好转,皇帝对大明军制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明军之前欠饷的问题基本解决,军队的待遇也同之前有了天差地别的改变。

    因为这些原因,明军的战斗力得到提升和恢复是肯定的,而且从开战到现在,明军稳扎稳打,在王晋武的指挥下并没有冒进,相反借着盘山战役把手里的军队轮番上阵,以这种方式来培养手上军队对战争的信念,提升士气。

    这样做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有了精锐的新军和关宁铁骑为依托,这近一个月来各支明军几乎是压着盘山的八旗兵打,一开始还打得有些不畅,可越打信心越足,因为无论是军中的军士还是领兵的将领都发现,八旗似乎也不是那么难打,那些满人更不是三头六臂的怪物,他们的能耐也就这样罢了,根本没什么可怕的。

    几番轮战下来,明军信心大增,已消除了对建奴的恐惧,一个个精神抖擞摩拳擦掌,意图在此战建功立业。

    现在听到王晋武准备对盘山展开最后进攻,一举歼灭盘山的建奴后,所有人两眼放光兴奋不已,如此好事谁敢甘居其他人之后?这可是露脸的事,更是实实在在的战功啊!

    等众人的喧哗渐渐平息后,王晋武清了清嗓子,目光落到了站在右手第一位的祖大寿身上。

    “祖大寿!”

    “末将在!”听到王晋武喊自己的名字,祖大寿整个人先是一震,接着中气十足应道,大步走了出来。

    “主攻盘山的任务本帅就交给你,你可否胜任?”

    祖大寿想也不想涨红着脸道:“末将得令!请大帅放心,末将定为我军拿下盘山,歼灭建奴!”

    “好!”王晋武大笑,接着又道:“吴三桂!”

    “末将在!”吴三桂应声而出。

    “你率关宁铁骑从平洋桥堡绕行,从后方截断盘山守军退路,等祖将军正面打响后,给本帅把盘山守军全部留下来!”

    “末将遵令!”

    “曹文诏!”

    “末将在!”

    “你率新军以火器支援祖将军正面进攻,并护住主攻部队侧翼!”

    “末将遵令!”

    “左良玉!”

    “末将在!”

    “你部为预备队,严守大军左右两翼,随时增援祖将军,一旦盘山被破,你部就给老子顶上去掩杀,务必不得放过盘山守军!”

    “末将遵令!”

    “……。”

    王晋武胸有成竹,一道道命令接连下达,片刻后所有将领都接到了各自任务,虽然大家都对担任主攻的祖大寿心中很是羡慕还有些不服气,可主帅军令已下,谁都不敢违背。别忘了王晋武不仅是军中最高级别的将领和主帅,还是内阁阁老,他代表的可是皇帝和朝廷,谁敢不从?摆在一旁的尚方宝剑和王命旗牌可不是吃素的,如此大战谁不遵从命令行事,王晋武可是要动军法杀人的。(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苟在明末当宗室不错,请把《苟在明末当宗室》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苟在明末当宗室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