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集结广州

    巴达维亚的几位巨头临时达成了协议,否决了罢免赖尼斯总督的意向,继续由赖尼斯担任总督负责这场战争。

    同时,巴达维亚进入了战争准备,不仅收拢了在远东的舰队还以公司的名义下令让所有武装商船全部编入海军,以迎接战争。此外,还以东印度公司的名义调集在印度洋和中东红海的舰队加快赶来巴达维亚参战,并派人回本土求援。

    本土的援军能不能来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来也不清楚,但经过这么一番准备,巴达维亚调集了一百三十多艘战舰(包括武装商船),海军加陆军总兵力高达一万七千人,其中近半陆军驻扎在巴达维亚,其余部分驻扎在马六甲,海军在巴达维亚附近聚集,南海大战的脚步来临。

    这一切当然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要知道就算是后世,聚集起如此庞大的舰队和部队进行战争准备也需要相当的时间。比如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著名的巴巴罗萨计划,早在1940年6月就开始制定了,但直到1941年6月才正式发动。

    战争从先期的计划到准备再到正式发动,其中有许多环节需要完善,二十世纪的战争都如此,何况如今十七世纪时期?

    别说荷兰人了,就连大明在广州的舰队集结和物资调动也足足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这对于一场大战来说已经算是快了,假如是在以前,以大明的国力和军队的情况,要准备这一场大战起码得半年以上才行。

    郑鸿逵是年底才抵达的广州,他是同远洋舰队的主力战舰一起来的。

    这些年,郑鸿逵作为大明远洋舰队的提督经常来往于大明本土和新大陆之间,由于这个原因他已经好久没来南方了,而这一次来广州可以说是故地重游,虽然广州不是福州,不是之前郑氏集团的老巢,可在郑芝龙时期,尤其是当年十八芝的时候,郑鸿逵可没少来这里。

    现在的广州相比之前要繁华了许多,这些年大明的海贸规模越来越大,再加上通商口岸的设置,广州已成了通商口岸之一,城中到处可见来自于欧罗巴的客商,还有天南地北的商队,此外新设置的商行也多了不少,随着城市的繁华,人口更是翻了两倍。

    “日渐兄,一路辛苦。”刚下船,两广总督熊文灿就迎了上来,很是客气地向郑鸿逵招呼着。

    虽然从官职来说熊文灿比郑鸿逵高,此外熊文灿还是文官,郑鸿逵只是武将。可问题在于郑鸿逵作为大明远洋海军的提督在武将行列中同样出类拔萃,此外他还是上将军衔,又在总参议府挂职,有着左都督的加衔,相比熊文灿仅仅低上半级罢了。

    更重要的是,皇帝对郑鸿逵的信任,虽说朝廷处置了郑芝龙,但这件事并没有牵涉到郑鸿逵。非但如此,郑鸿逵还水涨船高,直接当了远洋海军的提督。

    从京师传来的消息,这一次南海出战是皇帝亲点的郑鸿逵,让其来作为主将。由此可见郑鸿逵简在帝心,圣眷不亚于自己,再加上这一次南海出征事关重大,皇帝亲自写信给熊文灿让他负责好后勤工作,配合郑鸿逵,熊文灿怎能轻视此事呢?

    “熊大人客气了,没想熊大人能亲自来迎,实是惶恐。”郑鸿逵不是不懂事的人,熊文灿能做出这样的姿态已是意外之喜,虽然他早就知道这是皇帝的安排,但作为两广总督的熊文灿对自己一个武将这样客气,要放在之前根本不可能的。

    郑鸿逵连忙向熊文灿行礼,弯腰深深拜倒,还没等他把腰弯下去,熊文灿抢先就搀扶住了他,笑呵呵道:“你我同朝为官,何来如此见外,况且我们也算是老相识了,这些年不见,日渐兄风采依旧,今日既来广州,就和回家没什么两样,走走走,我带你见些老朋友,他们可是等你好些日子了。”

    说着,拉着郑鸿逵的手就走,熊文灿说他们是老相识倒也不算错,要知道当年熊文灿可是福建左布政使,当年朝廷招安郑芝龙就是熊文灿出的面,那时候郑鸿逵还是郑芝龙的族弟和十八芝的成员,他们早年就认识,只不过双方来往的比较少罢了。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熊文灿已是两广总督,而郑鸿逵也早就脱离了郑氏集团成为朝廷的高级将领,如今两人在广州再见,听及熊文灿言当日往事,郑鸿逵也不由得感慨万千。

    带着郑鸿逵往回走,领着他见了广州的一些官员,这些官员中的确有郑鸿逵熟悉的人,毕竟郑氏集团原本就盘踞东南,两广的官员中原本从福建调任的有不少,这些人或多或少都和郑鸿逵打过交道,大家也算是熟人。

    不过意外的是除去这些人外郑鸿逵居然看到了一个更熟悉的人,当他见到王夫之也在的时候先是一愣,接着忍不住就问:“而农兄,你怎么在这?”

    “怎么?你不欢迎我?还是见了我觉得厌烦?”王夫之笑问。

    “不不不,这怎么可能。”郑鸿逵连忙道:“是我根本没料到你会在这里,不是说你去了总理衙门任职么?怎么来了广州?”

    “哈哈哈!”王夫之大笑,神色中带着调侃:“正是去了总理衙门这才来此,此次海军出战南海,牵涉到各国事务,我本就在总理衙门负责此事,如此怎能少得了我?此外,我得知陛下点了你的将,让你担任提督指挥此战,更主动请缨来你手下当一参赞,怎么?你不愿意?”

    “愿意!太愿意了!”郑鸿逵哈哈大笑连连点头,他和王夫之可是老朋友了,两人在前往欧罗巴出使几年中结下了深厚友谊,更明白王夫之的本事。

    别看王夫之只是一个文人,可他这个文人并非手无博鸡之力的书呆子,再加上王夫之不仅有着外交天赋,更熟悉各国语言,对于海战也有所了解,他来为自己参赞郑鸿逵求之不得呢。

    两人亲热说了一番话,如不是他人提醒郑鸿逵还想拉着王夫之的手好好聊上一番呢。之后,在熊文灿的安排下,同众人见了面后就一起前往总督衙门,熊文灿以东道主的身份为郑鸿逵接风洗尘,同时聊一聊关于舰队准备的情况。

    接风宴很是融洽,此战是朝廷的大事,众人都清楚此战的重要性,自然不会给郑鸿逵难堪。非但如此,熊文灿还主动介绍了目前广州这边的物资准备,仔细听完后郑鸿逵也放下心来。作为海军将领,他太清楚海上作战和陆地作战的不同了,来的时候还担心准备不完善,而现在来看他反而是多虑了。

    因为今天是郑鸿逵第一天抵达,熊文灿也没多留他,仅仅接风宴后就结束了这场招待,等好好休息一晚后,第二日大家再正式议事。

    郑鸿逵的住处离着总督衙门不远,这边早就提前安排好了。到了住处一看,郑鸿逵对地方很是满意,他换了一身衣裳,洗了把脸褪去酒气,让人把目前港口已集合差不多的战舰资料拿来细看,同时泡了一壶茶,在烛光下阅读着。

    也不知看了多久,突然亲兵来报说王夫之来了。郑鸿逵连忙让人请进来,王夫之进屋后见到郑鸿逵摆在一旁的那些资料,目光在上面一扫,笑着问他怎么今天不先休息就急于公务,这也未免有些太急了。

    “不急不成啊!我的性子你是明白的,何况这场仗不好打。”郑鸿逵叹道。

    “怎么?此战你没把握?”王夫之凝神问。

    “这打仗哪来的把握不把握?何况是海战。而农兄你也是出过海的,这海上气候变幻莫测,海战中各种情况都会发生,除非拥有压倒性的优势,除此之外谁又有十足的把握呢?”

    “这倒也是……。”王夫之微微点头,承认郑鸿逵说的没错。

    海战不确定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比如气候的原因,又比如风向的变化,还有战争中运气等各种因素。

    目前的海战分为几种,无非就是以战舰的火炮对轰和靠近后跳板肉搏罢了。除此之外还有火攻等等花招,比如之前最早荷兰人进攻福建被打退,明军采取的就是火攻战术,依靠火船接近对方的战舰放火烧船,从而赢得胜利。

    但这种战术有着限制,首先只能在沿海地区使用,因为火船都是小船,这些船根本不能远航,最多就是近洋。二来这些船只能作为出其不意的偷袭使用,在小规模作战中有效果,但在大海战中是绝对不行的。

    所以这一次南海作战,只能依靠各自战舰的火力和本身的军力来进行作战,这种作战方式对于战舰的要求是极强的,此外就是指挥官的指挥了。可就算如此,运气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比如说在战争中你明明压着人家打,可问题你打来打去都不能彻底打败对手,而对方无意间开了一炮,炮子恰好就击中了你的旗舰,把你旗舰打废了导致指挥失灵,甚至指挥官受伤乃至阵亡,这样一来原本的胜利就会突然转为失败,这种情况在海战中不是没有。(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苟在明末当宗室不错,请把《苟在明末当宗室》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苟在明末当宗室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