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3章 他们需要你(第三更,求订阅)

    南洋中文大学。

    走进教室,齐宁逸将单肩包放在讲台上。

    “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你们早上从宿舍来教学楼的路上,看到了多少建筑工地?“

    齐宁逸教授站在讲台中央,双手撑在木质讲台边缘,目光扫过阶梯教室里一百多名学生。这是周三上午的《发展经济学》课程,主题是“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

    教室里安静了几秒,随后有几只手迟疑地举了起来。

    “第三排穿红色连衣裙的女生,请说。”齐宁逸指向一个扎马尾辫的女生。

    “大概……四五个?学校西门那边在建新宿舍楼,东门有商场工地,还有几个社区……”女生不太确定地回答。

    “很好。“齐宁逸点点头,点击遥控器,投影幕布上出现一张SEA的GDP增长曲线图,

    “那么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我们能在校园周围看到这么多建筑工地?这与经济增长有什么关系?”

    这次举手的人多了些。齐宁逸点了一个戴黑框眼镜的男生。

    “因为需要住房的人多?劳动力充足所以建设速度快?”男生推了推眼镜。

    “接近了。”齐宁逸微笑,“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题——人口红利。”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这四个大字,粉笔与黑板摩擦发出清晰的声响。

    是方块字。

    这正是中文大学最大的不同,虽然当年受教授大都是欧裔的原因,SEA的大学都是采用英文授课。

    但是进入五零年代伴随着人口暴涨,致使中文授课教育的需求激增;另一方面,唐山剧变亦为SEA带来了大批出色的内地学者和教育家。

    他们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开办不少“学校”,讲授专上程度的课程,协助南来及本地青年继续学业。新亚书院、南洋学院以及联合书院,就是在这一时期创办出来的。

    虽然是这些学院都是私立书院,但都受到官方的资助,在官方的资助下,这些提供高等教育,以中文为主要之授课语言的私立书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最终在五年前,三院合并成为南洋中文大学。其实在SEA以中文授课的大学并不仅仅只有这一所,其它还有数十所,这些院校既有公办,也有私立。

    不过相比之下,只有南洋中文大学的名气最大,而且,最近几年他的理科教育也越来越出色。

    而毕业于南洋大学的齐宁逸,三年前进入南中大教授经济学,在黑板上写下这四个字后,他就开始讲述了“人口红利理论”。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较大,抚养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

    齐宁逸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

    “它有三个关键要素……”

    来自大员的林小雨坐在教室中间位置,快速记录着教授的话。作为经济学专业大三学生,对人口问题特别感兴趣。笔记本上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还画了几个箭头和问号。

    差不多十几年前,大员也曾考虑过控制人口,但是受到人口红利理论的影响,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不干预。

    而且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大员的经济之所以能够取得快速发展,就是因为承接了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不正是人口红利的最佳体现吗?

    “第一,劳动年龄人口比例高;第二,高储蓄率;第三,人力资本投资增加。”齐宁逸竖起三根手指,在那里解释到:

    “SEA是战后以来的经济奇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人口结构优势。“

    “人口红利理论”最早由李毅安在二十五年前,提出这一理论,他指出这一理论是“对经济影响和人口变化的新视角”。随后南洋大学数名经济学家合著了专著《人口红利》(The Demographic Dividend)一书中,但是专著仍然是李毅安的理论为理论基础。

    在书中指出,关于人口变化对经济影响的问题一直在经济学家、人口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中间引发争论,大部分的争论者因过多地注意了人口规模和增长率,而忽视了年龄结构这一重要因素。

    这一理论认为,支持人口红利的最重要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劳动力供给、储蓄率、人力资本。

    而作为佐证的,就是SEA的快速发展,也正是从那时候起,SEA官方开始将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将其视为经济发展的必须。

    在接下的课堂上,齐宁逸深入简出以SEA的人口构成,人口基数以及经济等方方面面的数据向学生们传授着这一理论。

    “人口红利不会永远存在,但它可以转型。通过教育投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我们可以创造新的人口红利——高素质劳动力红利。”

    齐宁逸的声音充满激情,

    “看看我们的航天和电子技术,看看我们过去的20年里在科学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所有的一切都在表明我们正在,或者说已经完成了从劳动密集型红利到高素质劳动力红利的转型……”

    下课铃响起,但很多学生仍沉浸在讨论中。齐宁逸布置了阅读作业和思考题:

    “下节课我们将探讨人口红利对其它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帮助,

    请思考:在劳动密集型人口红利消退的背景下,已经进入高素质劳动力红利阶段的SEA经济的下一个增长点在哪里?”

    在布置了这个作业之后,

    下课铃声的余韵还在空气中颤动,学生们收拾书本的窸窣声填满了教室。齐宁逸正低头整理讲台上的教案,忽然感觉到一道阴影落在面前。

    “齐宁逸教授?”

    一个浑厚的男声响起。

    齐宁逸抬起头,看见一位穿着深灰色西装的中年男子站在讲台前。男子约莫四十五六岁,梳着一丝不苟的背头,手里拿着一个皮质公文包,整个人散发着商业人士特有的干练气息。

    “我是。请问您是……”

    齐宁逸疑惑地推了推眼镜。

    “周毅,联动英才咨询公司高级顾问。”男子递上一张烫金名片,声音压低了半分,

    “能否借一步说话?关于一个职业机会。”

    齐宁逸眉头微蹙。猎头?这倒是新鲜。他还从未有猎头直接到教室堵人的。他瞥了一眼教室里尚未离开的学生们,几个好奇的目光已经投向讲台。

    “我们出去说吧。”齐宁逸将教案塞进磨损的公文包,领着周毅走向教室外的走廊。

    春日的阳光透过走廊的玻璃窗洒进来,在地面上投下菱形的光斑。远处,几个学生坐在长椅上说笑,青春的声音在空旷的走廊回荡。

    周毅开门见山:

    “郑教授,东非联邦在掸邦的新安设立了内罗毕大学分校正在组建经济管理系,他们特别希望您能加入。”

    “东非联邦在掸邦的新安设立了内罗毕大学分校?”

    齐宁逸停下脚步。

    他的眉头锁得更紧了。

    掸邦——泛南洋经济圈里最偏远的地方,距离这里有几千多公里,每周只三次航班。

    他为什么会这么了解?是因为他曾在新安大学援过教。

    那里唯一的优势是什么?

    就是与西南腹地接壤,所以每年都有大量的移民涌入。

    想来这就是东非会在当地开办分校的原因了,就是希望能够在当地招生。

    “周先生,恕我直言,”

    齐宁逸的声音带着礼貌的疏离,

    “我现在是南洋中文大学最年青的教授,为什么会考虑去一个偏远地区的新学校?而且还是一所合作学校。”

    周毅似乎早有准备,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

    “这是学校的简介和发展规划。虽然是新成立,但得到了东非政府的重点支持,建立学校的目的是为了向更多的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齐宁逸随手翻阅着文件,彩色印刷的页面上展示着效果图,不过对于这次他并不在乎。

    “待遇方面呢?”

    齐宁逸合上文件,直截了当地问。

    “年薪比您目前高10%,提供校内专家公寓,还有一笔可观的研究启动资金。”

    周毅报出一个数字。

    齐宁逸几乎要笑出声来。

    高10%?

    去那么远的地方,实际收入可能还不如现在。更何况,现在自己已经是4个孩子的父亲,老大和老二已经开始读书了,搬家意味着全家生活的巨大变动。

    “周先生,感谢您的好意,但我恐怕——”

    “郑教授,”

    周毅打断他,声音突然变得诚恳,“我知道条件不够诱人。但这份工作的意义远超过薪酬。

    原本那所学校里的绝大多数人他们都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他们需要您这样的老师,他们需要您向他们传播现代的经济知识。”

    齐宁逸怔住了。

    十四年前,他也是从西南一个小县城里一路辗转,从滇省游水到了国外的穷学生,不过他比很多人都幸运一些。

    他来到了sEA,靠着奖学金和勤工俭学完成学业。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他就是他们。

    “为什么是我?”

    齐宁逸轻声问。

    周毅笑了:

    “因为您在人口经济学和区域发展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关于人口红利和发展中国家发展优势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深刻的。

    而那所学校将来毕业的学生都会到东非去。而东非是个发展中国家,所以校方认为你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听着对方的回答,齐宁逸陷入了思索之中。

    “我需要时间考虑,”

    最终他说道,“这关系到我的家庭。”

    “当然,”

    周毅又递上一份更详细的资料,说道:

    “这里有学校的联系方式,您可以亲自了解。我们期待您的回复。”

    两人握手告别时,齐宁逸注意到周毅的手掌粗糙有力,不像一般办公室白领的手。这个细节让他若有所思。

    在朝着停车场走去的路上,齐宁逸的思绪飘得很远。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条通往远方的路。他想起自己刚刚稳定下来的工作,现在在中文大学任教的他对于当下的生活是非常满意的……

    但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周毅那句“他们需要您这样的老师。”

    齐宁逸停下脚步,望着远处高楼大厦间的一线天空。然后又摇头长叹一声,随后打开车门后,他发动汽车,驶出了学校,在这个时候,他心里已经做出了决定。……(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回到过去做财阀不错,请把《回到过去做财阀》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回到过去做财阀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