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3章 罗勒比庄园与华夏的关系

    夫人缓缓从扶手椅上站起身来,她的动作优雅而从容,她的高跟鞋在地毯上发出轻微的声响,她走向房间另一侧的墙壁,那里挂着一幅精美的华夏山水画。画中的山峦叠嶂,云雾缭绕,一条小径蜿蜒着通向深山,夫人在画前停下脚步,凝视着画中的意境。

    “不可,”她的声音坚定而清晰,每个字都咬得很准,“如果哈特尼克尔知道了真相,知道那件青铜方罍实际上是价值连城的华夏国宝,他永远不会同意出售。”

    “你要知道,哈特虽然在这个位置上,可他同样利用这个位置,私下做着艺术品生意。他对古董的价值有着敏锐的嗅觉,一旦他意识到手中握着的是真正的华夏国宝,他会立刻提高价格,甚至可能拒绝出售,转而寻求更高的利润或者更大的名声。”

    她慢慢转过身来,看向站在窗前的帕特西亚,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而作为赝品...”

    她故意停顿了一下,让这个词在空气中悬浮片刻,“价格会合理得多,不会引起那些贪婪的收藏家们的注意,也不会引起国际文物界的关注和争议。”

    “我的孩子,你想想,如果全世界都知道哈特手中有一件真正的华夏国宝,会有多少人蜂拥而至?会有多少政府部门介入?到那时,这件国宝回归华夏的道路只会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帕特西亚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她一手扶着窗台,身体略微前倾,激动地说道:“所以,陈阳从一开始就在布局...他故意当众'证明'那是赝品,故意贬低它的价值,让所有在场的人都以为,那只是一件毫无价值的仿制品。”

    “然后再通过姑姑您,以一个相对低廉的价格把它买回来!”她的声音越来越高,充满了对这个计划的赞叹。

    “一个完美的计划,不是吗?”夫人轻笑起来,笑声中带着欣赏和赞许,“他既避免了与哈特尼尔克的正面冲突,避免了可能产生的外交纠纷,又能让国宝顺利回归华夏。”

    “这种迂回的策略比任何强硬的追索手段都要高明,比任何法律诉讼都要有效。这就是华夏人的智慧——不是通过蛮力,而是通过智谋来解决问题。”

    帕特西亚转身走到窗前,双手撑在窗台上,望着远处柏林城区的万家灯火。那些灯光在夜色中闪烁着,像是天空中坠落的星星,又像是无数个秘密在黑暗中燃烧。

    她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转头看向姑姑:“可他是怎么确定那一定是真品的?他甚至没有仔细检查过。万一他判断错了,万一那真的只是一件赝品呢?那他岂不是白费了这么多心思?”

    夫人走到帕特西亚身旁,声音中带着一丝神秘,“一个真正的鉴定专家,往往在第一眼就能感知到文物的'气韵'。”

    “那不是简单的技术判断,而是一种近乎玄学的直觉。我敢保证,陈阳看那件青铜方罍的眼神...”她停顿了一下,眼中闪过复杂的情绪,“就像看到失散多年的爱人。”

    帕特西亚皱起眉头:“姑姑,您这话听起来像是在说陈阳和那件青铜方罍之间有什么特殊的联系。”

    夫人轻笑一声:“也许确实如此。你知道吗,华夏有一种说法叫'物有灵性',意思是珍贵的文物会选择它们的主人。”她的声音变得低沉而神秘,“有些古董专家甚至相信,某些国宝级文物会主动'召唤'它们的归宿。”

    “您是认真的吗?”帕特西亚有些不敢置信。

    “我见过太多无法用科学解释的事情。”夫人的眼神变得深邃,“二十年前,我在伦敦拍卖会上见过一个华夏收藏家,他说自己能'听到'文物的声音。当时我以为他在故弄玄虚,直到我亲眼看到他在数百件古董中,径直走向一件被错误标注为明代的唐三彩...”

    帕特西亚被这话题吸引了:“结果呢?”

    “后来证实那确实是唐代真品,价值连城。而他从未接触过那件文物的任何资料。”夫人转身面对帕特西亚,“也许陈阳就是这样一个人。”

    帕特西亚回忆起宴会当天的情景——陈阳初见青铜方罍时那一瞬间的凝滞,不仅仅是专业的审视,更像是久别重逢的震撼。

    她记得他的手指轻抚纹饰时微不可察的颤抖,那种小心翼翼的触碰,仿佛在安抚一个受伤的孩子。

    而且不光陈阳,还有华夏代表团其他人,开始明明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像是已经放弃了希望,后来陈阳说是赝品之后,他们的表情瞬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变得异常兴奋,眼中闪烁着难以掩饰的狂喜。

    “我现在想起来,那天陈阳摸到青铜方罍的瞬间,他的瞳孔明显放大了。”帕特西亚若有所思地说道,“而且我注意到他的呼吸节奏都变了,变得很沉很慢,就像在努力控制某种强烈的情绪。”

    夫人点头:“你观察得很仔细。真正的专家在面对国宝级文物时,往往会有这种近乎朝圣的反应。”

    “还有一个细节,”帕特西亚继续回忆,“当陈阳宣布那是赝品时,华夏代表团中有个年长的学者耿老,我看到他的眼角竟然有泪光。现在想想,如果真的是赝品,为什么要流泪?”

    “因为那是激动的眼泪。”夫人的声音变得更加肯定,“想象一下,作为华夏学者,在异国他乡突然发现了本以为永远失落的国宝,那种心情...”

    当时她以为那只是学者的专注,那种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历史的敬畏,现在想来,那分明是发现国宝的激动与克制,是面对民族瑰宝时无法抑制的情感波澜。

    “我记得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帕特西亚突然想起,“当陈阳触摸青铜方罍的时候,整个展厅似乎都安静下来了,连其他客人的交谈声都不自觉地降低了,就像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某种神圣的氛围。”

    夫人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你也感受到了?”

    “那确实不是普通的鉴定过程。真正的国宝往往会散发出一种无形的威严,让懂他的人肃然起敬。”

    “青铜器的鉴定远比瓷器复杂,”夫人继续解释,走向书架时步伐变得更加庄重,“锈色的层次、铜质的纯度、铸造痕迹的细微差别、纹饰风格的时代特征...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数十年的经验才能准确判断。但更重要的是,”

    她转过身,眼神变得深邃,“真正的专家还需要具备一种超越技术的直觉,一种能够感知历史厚重感的天赋。”

    “陈阳敢如此笃定,必然有十足的把握,或者说...”她停顿了一下,走向书柜,动作变得异常谨慎,取下一本相册。

    “看看这个。”夫人翻开一页,手指轻抚着照片边缘,指着上面一张已经泛黄的老照片,“这是三十年前我在华夏陕西拍到的青铜方罍。”

    “当时我还年轻,对文物的理解还很肤浅。但即使如此,我也能感受到它散发出的那种古老而神秘的气息,与哈特尼克尔那件几乎一模一样。”

    帕特西亚凑近照片,仔细观察着那些精美的纹饰,倒吸一口冷气:“所以那很可能是同一时期的真品?甚至...”

    她的声音变得颤抖,“可能是来自同一个古墓?”

    “这个可能性很大。”夫人的声音中透着一种敬畏,“如果真是如此,那么陈阳的行为就更加令人敬佩了。他不仅是在保护一件文物,更是在保护一段历史,一个民族的记忆。”

    “不仅如此,”夫人神秘地笑了,眼中闪过一丝深邃的光芒,“据我所知,1928 年陕西宝鸡出土的那批青铜器,背后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传奇。”

    她缓缓走向书桌,从抽屉里取出一个古朴的木盒,“当时正值华夏军阀混战,考古队匆忙间只来得及清理出十二件青铜器,其中就包括一件方罍。”

    夫人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盒,里面躺着一张泛黄的照片和几页手稿,“这是当年考古队队长留下的记录,他在日记中详细描述了那件方罍的特征——高 38.5 厘米,腹部饰夔纹,盖钮为立体龙形。”

    她的手指轻抚着照片边缘,“最关键的是,方罍底部有一处细微的铸造缺陷,像是一朵梅花的形状。”

    夫人继续翻阅着手稿,“更令人心痛的是,这件方罍本该在博物馆里供后人瞻仰,却在 1937 年卢沟桥事变后的混乱中,被一个战车国商人以极低的价格,从慌乱的收藏家手中买走。”

    “从那时起,这件承载着三千年历史的华夏国宝,就再也没有回到过故土。时间、地点、形制...每一个细节都完美吻合,这就是命运的安排。”

    帕特西亚听得目瞪口呆,巨大的信息量让她感到一阵眩晕,她急忙伸手扶着窗台才稳住摇摆的身体,声音有些颤抖:“陈阳...陈阳知道这段历史?”

    “我估计他一定会知道,而且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清楚。”夫人的声音带着几分钦佩,也有几分敬佩,“华夏的文物专家们,对于每一件流失海外的文物,都有着详尽的档案记录。”

    “他们不仅知道文物的特征,更了解它们是如何离开祖国的。”说着,夫人轻轻笑了一下,“不要小看华夏人,他们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你能想象么,这五千多的历史中,从来未出现过断档。”

    她走到书架前,取下一本厚重的典籍,“陈阳这样的专家,他可能比我们任何人都清楚那件青铜方罍的来历。”

    “华夏的文物专家对自己国家的流失文物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每一件都深深烙印在他们心中,每一件都是他们心头永远的刺。”

    夫人翻开书页,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片,“你看这些记录,每一件流失文物都有编号、照片、流失时间、可能的流向...这是几代人的心血结晶。”

    她的声音变得沉重,“对他们而言,追寻这些国宝不仅仅是工作,更是使命,是对历史的责任。”(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生93:开局退婚迎娶白富美不错,请把《重生93:开局退婚迎娶白富美》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生93:开局退婚迎娶白富美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