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锋利的精铁锄头,可以轻易开垦以往需要数人合力才能翻动的坚硬土地;一匹光滑如水的丝绸,穿在身上带来的尊贵与舒适感是粗糙麻布无法比拟的;一套洁白细腻的瓷器餐具,在宴会上足以让所有使用木器、陶器的贵族羡慕不已;甚至一小罐清香扑鼻的茶叶,都成了身份与品味的新象征。
这种由奢入俭难的体验,迅速在倭岛上层形成了对大汉商品的强烈依赖和渴望。劳动力,尤其是那些在他们看来“取之不尽”的底层民夫和奴隶,成了换取这些珍宝最直接的“货币”。
与此同时,大汉也在博多湾正建设的扶桑城处开设市舶司,以指定价格收取大汉急缺的金银铜与硫磺等物。
日本列岛此时未经文明洗涤,岛上还有许多露天可供开采的金银矿脉与硫磺矿等。这些在中原稀缺的战略资源,在倭人眼中,其价值远不如那些闪亮的丝绸和精美的瓷器。
于是苏曜拿出地图,让官员们教导那些部落首领,该去哪些地方,如何采集等等,很快,源源不断的金银原矿、硫磺矿石,以及被贵族们驱使来的民夫奴隶,便开始汇聚到博多湾的汉军营地,然后被装船带往中原。
整个交换过程,在倭人看来是公平甚至是大方无比的——他们用自己土地上“无用”的石头和“低贱”的劳力,换来了梦寐以求的天朝珍宝。而在苏曜的战略蓝图里,这是一笔用短期奢侈品输出换取长期战略资源和控制力的绝妙买卖。大汉获得了急需的矿产和开发东方的劳动力,而倭岛的上层建筑则在不知不觉中被中原的商品和文化所捆绑、同化。
在亲眼见证了第一笔交易达成后,苏曜便将这里交给了蒋钦等人,而后再次驾乘格里芬离开了此地,结束了他的海东之行。
海风猎猎,脚下的蔚蓝逐渐被一望无际的沃野所取代。
苏曜带着万年,横穿齐鲁大地,翱翔在中原的天空,沿途无数官员百姓见之无不震撼跪拜,口称“万岁”。
“快看!是唐王陛下的神兽!”
“天佑大汉!神王巡天!”
“陛下万岁!唐王殿下万岁!”
田野间的农夫、道路上的商旅、城郭中的士民,纷纷驻足仰望,激动地欢呼跪拜。
苏曜骑乘狮鹫、平定三韩、诛灭不臣还有讨伐倭岛的事迹,早已随着《大汉月报》的连载和口耳相传变得家喻户晓,甚至增添了更多神话色彩。此刻亲眼得见,更是坐实了“神人降世”、“天命在唐”的舆论风向。
这股风潮,随着苏曜的回归,迅速汇聚成一股无可阻挡的洪流,涌向帝国的中心——洛阳。
洛阳,南宫议事堂,诸位朝堂高官云集。
往日里围绕“大议礼”争得面红耳赤的百官,今日却异常安静,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份来自河内的八百里加急驿报上。
“陛下与唐王殿下已驾临河内郡,敕令京师各衙署做好迎驾准备,圣驾或将不日还朝!”侍中荀彧手持帛书,声音沉稳地宣布,但微微颤抖的指尖仍泄露了他内心的激动。
堂内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和窃窃私语。
“这么快就到河内了?前几天不才说是巡至乐浪、平定三韩,要去倭岛追查使团下落吗?”
“莫非是倭岛之事竟已了结?这,这可真是雷霆手段……”
百官面面相觑,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深深的敬畏。苏曜离京这数月,其赫赫武功与神异事迹早已通过《大汉月报》和往来驿传遍传天下,但如此迅捷的凯旋,仍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没错。”
锦衣卫中郎将王凌拿起战报,大声讲道:“殿下驾驭神兽,日行千里,如今已平定倭岛”
王凌中气十足的将苏曜在三韩和倭岛的战绩一一宣告,每说一件事,堂内百官的呼吸便急促一分。
“殿下于慰礼城降服百济,雷诛逆酋,马韩诸部望风归顺!”
“殿下驾临公山城,自天而降,破坚城如摧枯朽,逆酋金延束手就擒,旋即伏诛!”
“殿下跨海东征,破狗奴国于博多湾,焚其港,灭其军,斩其王卑弥弓呼并国师贵族十余人于海岸祭坛,以血祭我殉国使节英灵!”
“殿下已收倭岛,裂九州岛为瀛洲郡,归海东州辖制;留蒋钦为扶桑中郎将,领兵三千筑城屯守;另敕封邪马台女王卑弥呼仍领本州,然须受汉官节制,遣子入洛学习……”
一条条战报,犹如惊雷,炸的议事堂中鸦雀无声。
先前那些还在私下议论“唐王不务正业,轻挑无道”的官员,此刻只觉得脸颊火辣,无地自容。
这哪里是误事?这分明是开疆拓土,立不世之功!
毕竟,谁能想到呢?
征伐、破国、擒王、设郡……这一连串足以载入史册的功业,竟在短短月余之间,由一人主导完成!而且是在远离中原的海东蛮荒之地!
甚至,如果消息所言不错的,在不久之后,还会有一艘满载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和硫磺的宝船,在长江口登陆,将唐王殿下海东之行的丰厚实利,赤裸裸地展现在所有心存疑虑者眼前!
王凌的声音因激动而愈发高亢,他环视全场,目光灼灼:
“此非仅武功之盛,更是教化四夷的文治之昌!殿下于倭岛立威布德,令蛮夷慑服,开疆拓土,设郡移民,使我大汉声威远播沧海之东!其功业之伟,亘古未有!”
他深吸一口气,最终掷地有声地抛出结论:
“试问,古之周公、伊尹,焉能及此?霍光、王莽,又何足道哉?!唐王殿下之功,已远超人臣之极!若仍拘泥于旧制,不予殊礼,岂非寒天下将士之心,悖万民景仰之意?!”
这番话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议事堂内激起千层浪。
原本还有些犹豫、或持传统礼法观念的官员,在如此煌煌功业与铁一般的事实面前,再也无法反驳。事实胜于雄辩,苏曜的功绩和威望,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任何试图用旧有框架去约束他的行为,都显得苍白无力,甚至可笑。
而这时,在半月前就已回到洛阳述职同时参与大议礼的扬州刺史卫明站了出来,扔出了一个重磅的提议。
即——请加唐王尊号为天皇!(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