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如果?

    这么说下来,一个自耕农家庭的破产进程,也就是一目了然得了。

    ——一开始,百亩地种着,每年二百八十多石的粮食吃着,发不了财,但也大概率饿不死;

    然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你的百亩地缩水一半。

    你仍旧尽最大的努力,以半佃租、半自耕的方式,维持百亩地的耕作,但产出却缩水为原来的八成,甚至更少。

    这对于你本就捉襟见肘的家庭经济状况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平白多出的窟窿,你只能靠借,而且兜兜转转,总还是要借到手里余粮最多的地主老财头上。

    噩梦就这样开始了。

    ——能趁你家遭遇变故,吃下你家田产的地主,显然不可能是什么善男信女。

    借粮借到他头上,什么九出十三归,什么小斗出大斗进,什么利滚利驴打滚……

    你就借吧,一借一个不吱声。

    就这么借了三五年,地主老财找上门,说你借的太多了,利滚利都好几百石粮食了。

    你自然还不起。

    年年几十石粮食的窟窿,你活都‘活不起’,又怎么可能有余力还债?

    地主老财当然也知道你还不起。

    直到你还不起,还借给你,自然是盯上了你家剩下的土地。

    就这样,几年欠下的粮食,又让你失了十亩地。

    之后,你借粮、欠粮、失地的速度,自然也就会越来越快。

    短短十几年,剩下的四五十亩地,也被你这一大家子‘吃’完了。

    你陷入了沉思。

    ——明明在努力耕地,努力生存,明明仍耕种一百亩地,这家怎么久越来越穷、这日子怎么就越来越过不下去了?

    但没人在意你的沉思。

    时代的滚滚车轮就像采花贼,并不在乎你愿不愿意,只顾自在你身上,留下时代车轮的碾痕。

    失去了所有田亩,你成为了彻头彻尾的佃农。

    仍旧种着百亩地,但总收成至少要拿出三四成,来给地主老财作为‘租税’。

    缺口比之前更大,你已经养活不起这一大家子了。

    没办法,你只能‘裁员’。

    ——儿子,被你送去某个远房亲戚家,说是帮帮忙、讨口饭吃,其实就是白送给人家为奴为婢。

    女儿,也被你卖给了地主老财,说是做妾,实际上……

    为家庭‘瘦身’之后,你的压力稍稍小了些。

    但地主老财既然盯上你了,就不可能放过你。

    自耕农尚且要被一场变故,给打成半自耕农,你如今成了佃农,刚风险能力自然是进一步减弱。

    免不得什么时候,又要借钱、借粮,借到地主老财的头上。

    哪怕你足够好运,始终没找地主老财借钱,人家也完全可以卡着你的基本生存线,小小给你抬一手佃租。

    原本刚好收支平衡的你,被手握算盘不停扒拉的地主老财拿捏,真就是捎带手的事。

    和之前,把属于自己的几十亩田一点点‘吃’掉一样。

    这一回,换做是你这个人,被地主老财一点点吃掉了。

    就这么前后二十年的功夫,原本拥田百亩,家庭和美,作为自耕农的你,便成了地主老财的奴仆。

    如果不出天大的意外,你的子孙后代——世世代代,都要给地主老财家为奴为婢,甚至还要为此感恩戴德,感谢地主老财帮你活了下来。

    但有意思的是:最开始,你耕种的一百亩地,都是自己的;

    后来,除了自耕的五十亩地外,佃来的五十亩地,也同样是你卖给地主老财的。

    等你成了佃农,从地主老财手里佃来整整一百亩地——好巧不巧,还是最开始,全都属于你的那一百亩地。

    现在,你成了地主老财的奴仆,工作仍旧是耕种这一百亩地——仍旧耕作这本属于你的一百亩祖传农田。

    但这一百亩地的产出,已经和你完全没关系了……

    从你失去这一百亩地的过程来看,似乎一切都非常合理。

    ——至少合法。

    但从结果来看,这显然就是不可接受的。

    从开始到结束,一百亩地还是那一百亩地,你也还是你;

    唯独变化的,就是这一百亩地的归属权,以及最终产出的分配权。

    而这,才是封建时代土地兼并,之所以能成为王朝催命剂的核心原因。

    那么,汉太祖刘邦搞出来的调节阀:上林苑,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起到怎样的‘调节’作用呢?

    还是同样的例子——你是一个自耕农,得太祖高皇帝授予农田百亩。

    然后你家遭遇了一个变故,变卖了过半农田,并在随后几年,将其余农田也尽数变卖。

    你彻底转变为了佃农。

    如果没有上林苑这个调节阀,那你未来的命运,就是在地主老财的剥削下,一点点变成世世代代伺候地主老财的‘世袭奴隶’。

    但有了上林苑,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当你遭遇变故,变卖过半田产时,你就会被录入当地县衙的视察名单。

    当你变卖所有田亩,彻底转变为佃农时,县太爷很生气。

    不是因为你和县太爷沾亲带故,而是作为自耕农的你,原本是县太爷的政绩;

    现在你成了佃农,当地人口、户籍、田亩就都会减少,县太爷的政绩被做了一次减法。

    只是县太爷气归气,却也不愿意和剥削你的地主老财起冲突。

    毕竟政绩是政绩,财富是财富。

    小孩儿才做选择题,成熟的官员会选择都要。

    于是,县太爷只能接受你这个自耕农,被地主老财剥削成佃农的现实——毕竟人家地主老财也懂事儿,县太爷没少拿人家好处。

    但县太爷依旧没有完全放弃你这个人口、户籍,以及你附带的田亩。

    为了弥补、挽救,县太爷将你报给了长安内史属衙。

    得知你原本是自耕农,如今却变成了佃农,内史属衙提起的高度重视。

    ——不是对你这个人提起高度重视,而是对包含你在内的,总共有数千上万破产自耕农的名单,提起了十分的重视。

    商议过后,内史属衙下令当地县衙,将你迁入上林苑,免费借你农宅一处。

    至于田亩,则从皇家官田佃给你一百亩。

    佃租比民间低一些,稳定在三成,而且包税。

    看上去,和佃租民间地主的农田没什么两样,但实际上,却是给了你一个翻身的机会。

    ——上林苑的官田,被免除租税的概率极高!

    除了皇子诞生、天子大婚等喜事,以及每次大赦时——就连太后、天子诞辰,都有可能免除上林苑的官田租税!

    毕竟这些官田存在的意义,并非是从你们这些破产自耕农指头缝里抠食,而是让你们翻身,重新成为自耕农,重新为汉家贡献税、赋,以及劳役、兵役。

    于是,你在上林苑佃租皇家官田后,五年的时间,满共就交了一次租税。

    相较于这笔支出,你的收入却是骇人听闻!

    ——没有交租税的四年里,你这个作为佃户的家庭,单凭粮产就达到了收支平衡,没有欠丝毫外债!

    即便是缴纳租税的那一年,你也凭借挖野菜、打野味等方式,硬咬着牙没借钱借粮。

    上林五年,从佃田里种出来的粮食,以及从丛林间挖来的野菜、打来的鸡兔,成功养活了你这一家五口。

    也同样是在这五年的时间里,你得到了每一笔都算不得丰厚,但加在一起却十分客观的赏赐。

    先是太后大寿,你得妻子因‘为人母’而得赐爵一级,由作为户主的你得以近爵;

    附带的一斤肉,两匹布,你都换成了钱。

    不多,也就三五百钱。

    然后就是先后几位公子降世,天子高兴,给天下为人父者赐爵数级,连续好几次赐下酒、肉、布帛。

    再加上上林苑的太子私苑,储君太子布下的恩赐,以及你在农闲时节帮人出力工、你的妻子替人浆洗义务,还有隔三差五跑到上林苑溜达,且出手阔绰,动不动赐下金角的贵族子弟。

    五年过去,你愕然发现:原来种地一百亩,是能养活一家人的。

    非但养得活,而且还能攒下好几万钱的积蓄!

    有了这笔积蓄,你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当即就决定:佃租一百二十亩地!

    多佃的二十亩,就作为你们翻身的根基!

    种地一百亩,是一个成年男子,或者说是一个五口农户之家的极限,多种二十亩,让你在短短几年内迅速老去。

    但你很开心。

    因为天道酬勤。

    第二个五年,凭借这多出来的二十亩佃田,你们家总共多了三百多石粮食的收入!

    虽然价值不高,只有一万多不到两万钱,但这五年里,你们家幸运的连续五年被免除租税!

    多出来的二十亩地,在这五年贡献了一万五千钱的额外收入;

    和之前的第一个五年一样,这第二个五年,你们家因为各类恩赐,以及纨绔子弟漏指缝,又再得了好几万钱的横财。

    算下来,你们家搬来上林十年,非但没有欠债,反而还积攒下了近十万钱的积蓄!

    这十万钱,足够让你们家成为中产之家!

    于是,你们离开了上林苑。

    ——不离开也不行了,人家官府有评估的,认定的可以翻身了,就不会允许你继续在上林苑待着。

    你回到了家乡,找上了那个地主老财,在地主老财心不甘情不愿的目光注视下,赎回了本属于你的百亩农田。

    而且,你已不再是过去,那个家中遭遇变故的自耕农,而是正儿八经的、长安朝堂官方认定的良家子!

    你的女儿,是可以参加选秀,跻身后宫的!

    你的儿子,是有资格被征召入伍,以正卒的身份参战,并得到最高规格的武勋赏赐、阵亡抚恤的!

    你也没有错过这个机会,把独女送去参加选秀,并将两个儿子都送去军中。

    你运气不算逆天——女儿选秀落选,没能入宫成为皇帝的女人;

    但你运气也不算太差。

    即便是选秀落选,你女儿也因为参加了选秀,而得到十里八乡的关注。

    虽然说不上嫁入豪门,最终却也嫁了个好人家。

    两家人门当户对,互通有无,说不上谁帮谁大忙,但也绝对不会彼此拖累。

    你的两个儿子也算不得太好运。

    从军数年,没能等来一场可以建功立业的战争。

    但几年的军伍生涯,让你的两个儿子,都锻炼出了一身武艺!

    你的两个儿子归乡后,地主老财带着礼物登门,不复早先的不情愿,只低声下气,想要请你的两个儿子,给地主老财家做武师。

    工作也不重,就是给地主老财最成器的几个儿子,教授一些行伍间的手脚功夫,并将军中的情况,潜移默化的交给地主老财的儿子们。

    未来,如果地主老财的儿子们从军,你的儿子大概率会被地主老财请为亲兵。

    当然,那是另外的价码……

    就这么又过了十年,你年过古稀。

    躺在院门内的躺椅上,看着身边欢快玩耍的儿孙,看着堆有粮食的粮仓;

    你低下头,看见身上的几处补丁,却丝毫不觉得窘迫。

    含笑闭上眼,回顾过往这一生,那段悲惨岁月历历在目。

    但你很庆幸自己走了出来,很庆幸上林苑那十年,能给你重新来过,甚至更上一层楼的机会。

    念及此,饶是一辈子没念过书,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更不知‘礼’为何物,你也还是缓缓站起身。

    一丝不苟的将身上,那打有补丁的旧衣整理一番,又擦去脸上汗珠,手上污泥。

    而后,你郑重其事的面朝长安城,面朝未央宫所在的方向,沉沉跪地一叩首。

    和你一样的人有成千上万。

    与你一样,向未央宫跪地叩首,以谢皇恩浩荡的农民,有成千上万户。

    于是,那个藏在未央宫,农民几乎穷其一生,都难以见到一面的汉天子,便成了世人口中的在世圣人:汉太宗孝文皇帝……

    至于上林苑,则像是一个无私奉献的无双国士一样——就趴在那里,就窝在长安以西;

    一边继续调理着世道、挽救着破产农民,一边‘含笑’望向天下苍生。

    如果上林苑有形象,那肯定是个和蔼可亲的老者。

    每当夕阳西下,老者都会含笑捋须,扫视天下苍生黎庶……(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朕这一生,如履薄冰不错,请把《朕这一生,如履薄冰》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朕这一生,如履薄冰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