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红颜解妙卿

    伯爵府,贾琮院。

    时序十月,入冬在即,天色已渐日短夜长,卯时将至,窗外依旧漆黑,不见晨曦,恍如深夜。

    平儿从侧榻轻轻起身,看了眼床帐低垂的填漆拔步床,嘴角微微一翘,汲着拖鞋悄身走到衣架前。

    麻利系上淡青色百褶裙,穿上秋菊纹样缎面偏襟长袄,披散着满头秀发,走到南窗下妆台。

    窗外檐下的青纱灯笼,在夜风中轻轻摇曳,微弱灯光漏进室内,钩勒出平儿窈窕美好的曲线。

    她从妆台上取了把青玉篦子,随意别在鬓发上,又端了钗簪首饰妆盒,便要去外间梳妆,以免吵醒贾琮。

    她刚走了两步,又转身回了妆台,拿了个白釉细颈宣窑瓷瓶,这才掀开门帘出了里间。

    进了正房外间,将手上东西放在门边案几上,借着游廊上灯笼亮光,用火折子点亮外间烛火。

    回身将里间门帘拉的严实,防着灯光泄露进去。

    又开了自己的妆盒,那盒子样式典雅,雕花镶贝,做工精美。

    打开盒盖,里头镶嵌一枚铜镜,明亮清晰,莹黄透彻,正好用来梳妆。

    王熙凤将贾琮视为自己靠山,她又是极爱体面之人,平儿作为她的贴身丫鬟,便如同她自己的行头。

    她送平儿出门,虽不是做正头娘子,但为衬托自家脸面,一应傍身之物,颇为可观。

    不仅给了平儿不少上等首饰压箱底,女儿家日常应用之物,都选出挑精致之物随身。

    ……

    平儿在案几前坐定,将那白釉细颈宣窑瓷瓶打开,瓶子顿时散发沁人芳香。

    又从妆盒中捡出一根玉簪花棒,伸入瓶中点沾一二,然后抹在青玉篦子上,对着妆镜开始梳理长发。

    等到盘髻别簪完毕,还没来得及收拾东西,听到里间传出响声,她连忙掀开门口进去。

    看到贾琮已掀开床帐,平儿笑道:“是我方才起身吵醒三爷了?”

    贾琮笑道:“没有的事情,现在刚过卯时,我每日都这个时辰醒来,早已经习惯。

    倒是平儿姐姐原先在二嫂那里,必定不是这般早起,如今也要跟着我起早贪黑。”

    平儿笑道:“这不算什么,早起半个多时辰罢了,在二奶奶院里,每到年关忙碌,也是天不亮就起身。”

    贾琮到了衣架前取了袍子,平儿连忙上前帮他穿衣,又帮着逐个结上盘扣。

    两人靠的近了,贾琮闻到一股馥郁芬芳,沁人心脾。

    他忍不住挨**儿乌亮如墨鬓发,虽不露痕迹的轻轻一嗅,还是被平儿察觉。

    贾琮笑道:“平儿姐姐今日上了头油,当真好闻,是茉莉香味的。”

    平儿展颜一笑,俏脸一阵粉红,但对贾琮的亲昵之举,并不以为意,还有一丝甜蜜窃喜。

    说道:“如今马上入冬,天气越发干涩,女儿家头发太多,太干燥不好打理,便用了些头油。

    这是城里墨云坊新出的九蒸茉莉头油,用今夏新鲜茉莉花烘焙的,前日二奶奶给了一瓶。

    我今儿还是第一次用,三爷喜欢这味儿,那以后我便都用它可好?”

    贾琮笑道:“明儿我让人去墨云访,给你多买一些来。”

    ……

    平儿入房转眼过去二月,她常在贾琮房中值夜,两人坐卧起居,耳鬓厮磨,日渐熟络亲昵。

    她本就是清俊出色的女子,终身有托,名分已定,对贾琮服侍十分用心。

    贾琮又喜她温厚纯良的性子,两人自然一日比一日亲密。

    虽还未同床恩爱,房闱亲近之言,言笑晏晏,已一如平常。

    贾琮问道:“最近西府家务都还顺当?”

    贾琮虽把西府家业交王熙凤打理,平时极少过问,他每日早出晚归,连西府都几天才去一次。

    但因五儿和平儿协助王熙凤管家,每当她们二人值夜,贾琮常聊些家务闲话,对西府之事非一无所知。

    平儿帮贾琮梳理发髻,不时端详镜中贾琮,见他晨起神采奕奕,愈发风姿卓绝,嘴角露出笑嫣。

    一边说道:“临近年关,外头粮价上涨,西府从段家粮铺采买三次粮食,已足够用到明年二月。

    过年各类物品,可长久存储之类,二奶奶都下了章程,这几日已在采买,省的年底涨价耗费银子。

    荣庆堂东西传堂后院,荣禧堂东厢三间小正房,都已开始修缮,估摸下月初就能好。

    因有工匠入内院,各处都封了布幔,物料工匠都从后街偏门进出,就在当初青芷斋旁边。

    荣禧堂里小红和手下丫鬟婆子,因为避嫌,暂时迁到西花墙右侧,原先大奶奶的院落落脚。

    等这两处地方修缮完毕,西府其余各处陈旧之处,二奶奶安排要粉刷一次,也好多些新气过年。

    二奶奶说如今三爷仕途发达,今年西府年关拜访走动,必定比往年还要热闹。

    已和五儿罗列客人名单,上门拜会接待,过府年节送礼,各分其类,防止遗漏,不好失了三爷脸面。”

    平儿跟王熙凤管家多年,对西府家务了如指掌,条理清晰,娓娓道来,翠声丽语,贾琮听得有些入神。

    ……

    平儿又说道:“西府最近还有桩特别事儿,就是宝二爷婚期在即,前日夏家媒婆来了东路院。

    两家已在商议纳征请期之礼,老太太也派一个心腹婆子,每日去东路院帮衬过问。

    听说宝二爷婚期估摸在明年春季,这几日就会定下准日子……”

    贾琮听了这话,心中泛出一阵古怪,夏金桂他也见过几次,单看外表倒是好人物,秀雅端庄大家闺秀。

    但其内在如何,贾家除他之外,无人知其底细,这人是否如同原有轨迹,连贾琮都不敢断定。

    毕竟他身处当下世界,因许多已知和未知原因,许多原有事情脉络,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所以他对夏金桂的态度,一贯都是姑且观之,避而远之,左右不管自己的事就好。

    宝玉成亲之后,不管是宗法礼数,还是家门规矩,都不能再留西府胡混,从此也算耳根清净许多。

    想到原先轨迹之中,夏金贵和薛蟠的典故,这女人是否真如此悍烈毒辣,只有老天才知道。

    ……

    等到晴雯端了热水进来,两人梳洗完毕,便入堂屋用餐,见院中众人都在,唯独不见一人。

    贾琮问道:“怎不见芷芍人影?”

    正在忙着摆碟的五儿说道:“三爷怎忘了,登仙阁南坡上院落,前几日就已收拾好。

    今天一大早,芷芍和邢姑娘便出门,去了牟尼院接修善师傅和妙玉姑娘入府。”

    贾琮笑道:“我也是这几日事多,竟然忘了这茬事情,只是我要赶早朝,倒是失礼了。”

    五儿笑道:“三爷尽管忙去便是,有我们在家照应,不会慢待了贵客。”

    ……

    荣国府,宝玉院。

    因宝玉亲事已至纳征请期,院门口挂了两只红灯笼,以示意喜庆之意。

    正房之中,宝玉在房中来回踱步,一脸清愁薄恨,满怀悲怆唏嘘,心情纠结复杂。

    他穿着大红金莲纹团花无袖圆领袍,最近他极爱这件袍子的,也不知什么缘故……

    头戴大红绒球掐丝嵌玉紫金冠,随着他沉夯的步履,冠上大红绒球,摇晃不定,就像要掉下来。

    最近宝玉心情极悲怆,被自己老爷狠心折腾,抄了一个多月孝经,简直让他生不如死。

    到最后他只要面对孝经,便会忍不住恶心干呕,如中魔咒。

    对着孝经举起毛笔,手臂就会下意识僵硬,好一会儿才能缓过来,苦不堪言。

    他实在没有想到,老爷手段这等酷烈,相比以前棍棒相加,竟更加毒辣十分。

    因以前老爷想要捶自己,只要刚闹出一些动静,老太太便会赶来救场。

    如今这等禄蠹文墨酷刑,无声无息,不显痛痒,老太太也难以阻拦,宝玉每每思之,心胆俱寒。

    最后十日抄写的经文,好不容易得到贾政首肯,宝玉如释重负,得脱大难。

    没想到一波刚平,一波又起,猪狗孝经之事刚平息,老爷又去求了贾琮,让自己去国子监读书。

    贾琮不仅满口答应,当日就派人去国子监录名,让自己早些入监读书,他竟然恶毒如斯。

    他自己堕落不清白也就罢了,偏生还要拉自己入污浊泥潭。

    他生得如此俊雅卓绝,却不做好好的风流人物,一味肚子里装满猪泥烂狗,着实让人惋惜。

    ……

    宝玉原以为时势危难,刀斧加身,痛惜悲愤,如海如山,没想到还远不止此。

    国子监的事情刚出来,自己还未从绝望中缓过心劲。

    夏家那劳什子媒婆又入府,说起狗屁纳征请期之事。

    虽宝玉想起夏姑娘出众美貌,动人婀娜身姿,比起袭人彩云之流,更让他艳羡心动。

    但天下钟灵毓秀何至于此,相比起林妹妹、宝姐姐的玉容仙姿,多少有些逊色。

    宝玉每每想起这些,好生纠结踌躇,感叹天下女儿俊秀竟是应接不暇。

    虽自己如今床笫颓废,原以为上天怜惜自己,让自己做更清白之人。

    却没想世事艰苦,媒妁之言,婚配成双,自己将成有妇之夫,从此难保清白。

    即便心中悲伤,但他卸下抄写孝经重负,还是痴心不改,急着去荣庆堂走动,也好亲近家中姊妹。

    没成想一路遇到内院丫鬟媳妇,人人都向他贺喜亲事,当真恶心要死。

    入了荣庆堂遇上众位姊妹,更听了满口道喜,竟无一人懂得自己的心。

    这几日宝玉都不敢出院子,生怕听到百年好合之声,早生贵子之言,每日惶惶不可终日。

    ……

    正当他在房中如坐愁城,突然听到院子中有人说话,听声音是小丫鬟春燕。

    正叽叽咕咕说道:“我刚才得了袭人姐姐吩咐,出去跑腿办事,正经过荣庆堂附近。

    可真是见到稀罕事,你们是没有看到,原先见过东府芷芍姑娘,便觉竟有这等标致人物。

    没想她还有一个师姐,更是天下少见人物,那种模样形容,就像是画上观音,当真说不出的好。”

    宝玉听了师姐、天下少有、画上观音等言辞,心中顿时活络起来,方才满腔愁恨瞬间烟消云散。

    他推开房门,看到小丫鬟春燕正和惠香说话,小脸上都是惊艳稀罕神情。

    宝玉连忙问道:“春燕,你说的画上观音是什么人物,怎么会在荣庆堂附近看到。

    还是芷芍姐姐的师姐,莫非是个世外之人,她生的真那么得意?”

    春燕见自己说闲话,竟能把宝玉招来,微微吓了一跳,这两日宝玉脸色极不好的。

    她见宝玉问出一大串话,催问的神情有些急切。

    连忙说道:“二爷,我方才经过荣庆堂门口,看到东府二姑娘陪着一位老师太,正往荣庆堂去。

    想着必定是拜会老太太,东府的芷芍姑娘也陪着,还有一位十六七岁姑娘,生的仙女一样,极标致的。

    我听堂外跑腿的婆子说,她们是芷芍姑娘的师傅师姐,是琮三爷请来的贵客。

    二爷,我不懂什么叫方外之人,不过那位新来的姑娘,是个带发修行的姑子。”

    宝玉听了心中欢喜,家里竟又来个出色的,只听到是贾琮请来的贵客,心中不免生出不喜。

    想贾琮这禄蠹之人,不该有这等福气,怎凡长得好的女子,都和他有关系,凭他也配这样?

    宝玉快步跑进里屋,在穿衣镜前整了整衣服发冠,便急匆匆出了门。

    袭人追出门口问道:“二爷,你毛毛躁躁的,这是要去哪里?”

    宝玉回道:“我去荣庆堂给老太太请安。”

    他说着话便头也不回出了院门,身后春燕立刻醒悟过来,对着惠香吐了下舌头。

    ……

    荣国府,荣庆堂。

    堂中气氛融合,中堂罗汉床已撤掉,换了张高背花梨圈椅,贾母端坐椅中满脸笑容。

    她的下首坐着位气度出尘的老尼,眉毛花白,脸有倦容,双目却湛然有神,毫无老态,不可逼视。

    老女身边坐着位妙龄女子,玉姿仙容,俏美如仙,看其装束却是带发修行。

    头上戴着妙常髻,身上穿月白素袄,外罩水田青缎镶边长背心,拴着秋香色丝绦,腰下系淡墨白绫裙。

    正是因牟尼院动工修缮,今日被芷芍接入府中,暂且借住的修善师太和妙玉。

    修善师太虽是方外之人,但因弟子静慧如今是贾家人,她也按着俗家礼数,过府拜会贾母。

    因她们师徒不仅是芷芍亲眷,更是贾琮请来的贵客,迎春代兄弟出面接待,礼数十分周到。

    因她们师徒拜会贾母,迎春带着芷芍、邢岫烟相陪引荐。

    黛玉因妙玉曾为她诵经解心,探春也曾和妙玉相谈投缘,便陪着一同前来。

    ……

    贾母上了年纪,对世外之人心有尊崇,又听说修善师太是得道神尼,心中更不好怠慢。

    大早从东府传来消息,贾母为以示庄重,让鸳鸯撤了日常用罗汉卧床,换了正式花梨圈椅。

    等到修善师太入堂,贾母见她气度不俗,谈吐清雅,隐含禅意,果然是得道高人。

    正在待客之时,又遇薛姨妈带宝钗来走动,堂中坐了满满的人物,气氛兴旺和谐。

    贾母又见妙玉形容标致,貌美出尘,比起几个宝贝孙女儿,竟不输半分,极其出色的人物。

    只是这么出色的姑娘家,小小年纪便遁迹空门,着实看了让人惋惜同情。

    ……

    妙玉虽身在尼庵,也知贾琮得中榜眼,官拜翰林,满城流传。

    她虽半遁空门,但出身公侯之门,自然知道贾琮今日成就,何等荣盛清贵,心中也为他高兴。

    自从师傅以先天神数,算出贾琮命数离奇,生死叵测,扰动妙玉心神,竟为他整夜诵经祈福。

    这日她被芷芍接入贾家,东府她曾来过一次,荣国西府却是首次踏足。

    她知这里也是贾琮家宅,还是他自小生长之地,她对贾琮少时传奇,多有留意,十分熟悉。

    自入府以来,浏览各处情形,心思扰动,多生亲近之感。

    即便她一贯性子清冷,如今身处堂中,满座女眷,话语盈盈,不觉嘈杂,脸上清冷反而淡了几分。

    ……

    贾母笑道:“我早听老亲女眷提起,牟尼院去岁挂单得道高人,精通先天神数,能卜过去未来。

    我也上了年纪,自己命数如何,已不在意,只是在座的几个孙女辈分,都是我极爱的。

    修善法师既有神通,可否一赐法眼,断一断我这几个孙女辈,将来命数是否安和顺畅?”

    修善师太微笑:“外头的言语,多少以讹传讹,老太太不比尽信。

    贫僧出家多年,潜心佛事,虽也虔诚,寻常僧尼罢了,哪里有说的这等奇异。

    只是我和老太太一样,也是上年纪之人,一辈子见多事情,不敢说过去未来,只是略微看些气色罢了。”

    修善师太说着话,目光随意在堂中看过,贾母和薛姨妈等人心有所觉,心中莫名有些发紧。

    迎春、黛玉、探春等人只觉修善师太双目如照,似乎看透人心,让人徒生惴惴之感。

    修善师太虽心中波动,但脸上神情和蔼如常。

    微笑说道:“我看府上几位小姐,气色极好,命数贵重,或有波折坎坷,终可否极泰来。

    老太太是极有福气之人,不需太过操心,小姐们有兄弟扶持,好好教养长大,便是万事俱好。”

    贾母和薛姨妈虽听不出真意,却也知是极中听的好话,左右也是讨个吉利,心中虽高兴,也不太在意。

    此时,众人听到堂外传来沉夯的脚步身,门帘突然被掀开,进来一个浑身通红的人影。

    声音透着激动喜气,说道:“老太太,我想着过来给你请安,不料今日堂上竟有贵客……”(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红楼之扶摇河山不错,请把《红楼之扶摇河山》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红楼之扶摇河山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