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国府,荣庆堂。
今日未有雨雪,阳光也正明媚,天气依旧酷寒,荣庆堂却温煦暖人。
堂中地上铺满团花洋番地毡,各处锦裀绣屏,焕然一新。
正中摆犀兽三足鎏金珐琅大火盆,里面焚着松柏香、百合片,弥散着温和馨香的气息。
今日一早,迎春带麝月料理杂务,因东府外客未至,让黛玉、探春等先去请安,自己随后自来。
贾母坐在正面罗汉榻上,底下铺着棉锦红毡,设着大红福寿引枕靠背,铺着雪貂皮袱子,很是雍容贵气。
黛玉、探春、惜春皆穿锦绣裘绒薄袄,娇艳清丽,凤钗宝光,盈盈动人,各自在下首雕漆圈椅上坐了,
椅上都铺灰鼠椅小褥,椅下都摆脚垫和大铜脚炉,祖孙几个正说闲话,笑语欢声,气氛融洽。
姊妹们和贾母闲聊几句,见林之孝进来传话,宫内大姑娘派丫鬟抱琴,来给家里人送年礼。
贾母听了十分欢喜,大孙女入宫十年,皇墙高隔,骨肉分离,只这两年时间,得贵人恩典,才与家里常通音讯。
她忙让人去东路院传话,让贾政王夫人过来说话,元春派丫鬟回府,必定有话带给父母。
又让鸳鸯、翡翠等丫鬟去叫贾琮、宝玉等子弟入堂。
……
等到众人还没到齐,林之孝家的带了位姑娘入堂,身后还跟着个小黄门,手里提着礼箱。
众人目光都集中抱琴身上,上回贾母过大寿,她曾出宫入府一次,时间已过去大半年。
倒愈发出落娴雅秀丽,一身精致宫装衣裙,身上披莲青云纹团花斗篷,容颜俏美,姿态绰约,袅娜如兰。
贾母想到抱琴当年随元春入宫,还是个刚留头的毛丫头,时光流逝,已出落灿若明霞,娇俏佳人。
想到大孙女枯守宫中,苦熬十年,虚掷光阴,不禁有些黯然,好在到了年中,大孙女就能回家,总算有个了局。
抱琴给贾母行过礼,说道:“老太太,姑娘让我带话,祝老祖宗新年吉祥,福如东海,长命百岁。”
贾母见她虽是个丫鬟,入宫多年,气度孕养,谈吐举止,秀雅大方,西府上出挑丫鬟,也都难比得上。
笑道:“多亏她这么有心,在宫里还惦记着家里,你也服侍大丫头十年,也是颇不容易。”
抱琴说道:“老太太太过誉,抱琴能服侍大姑娘,是这辈子的福份。”
贾母又吩咐林之孝家的,带小太监去偏厅吃茶,宫中内侍杵在堂中,说些家门亲密之言,多半有些不便。
抱琴继续说道:“年前一月,姑娘给老太太和家里人准备了年礼,东西虽微薄,只是姑娘一片心意。”
说着开了礼箱,拿出一件深棕暗花团纹抹额,上头绣了端丽花样,镶嵌翡翠东珠,样式华贵大气。
说道:“这件抹额是姑娘亲手做的,参照宫中贵人样式,减了规制忌讳,给老太太用正合适。”
贾母接过那件抹额,有些爱不释手,笑道:“还是大丫头心灵手巧,从小就最懂我的心思。”
……
这边正说着话,堂口红锦暖帘掀开,贾政、王夫人、宝玉得了传信入堂。
抱琴看了一眼,便按规矩行礼,只是并没有看到贾琮,心中微微有些失望。
宝玉见了抱琴人物出众,举止气度不凡,与家中女眷丫鬟都有不同,心中欢喜,看得目不转睛。
抱琴从礼箱中拿出拿出两套丝缎衣裤,说道:“这是姑娘用上等贡缎,给老爷太太做的里衣。”
贾政王夫人都笑容满面,各自连声说好。
抱琴又从礼箱中取出两本书册,说道:“年前姑娘收到老爷书信,说起两府琮荫监名额之事。
琮三爷将名额给了宝二爷和环三爷,两位爷们开春便要入国子监读书。
姑娘听了十分欢喜,说如今家中出了三爷这等翰林学士,贾家已成都中世勋清贵之门。
家中子弟读书向学,乃是家门应有之务,姑娘说宝二爷和环三爷,入监读书定要用功。
不要坠了老爷和三爷的名头,将来出人头地,光大门楣,为贾家再添举业荣耀。”
贾政听了抚须微笑,说道:“大丫头这心思极好,还是她真正识得大体。”
贾母听了心中无奈,琮哥儿读书名声太大,处处让人另眼相看,大丫头人在深宫,也是不能免俗。
这话头要是招惹出儿子念头,我的宝玉怕又要吃苦头……
贾母连忙说话转圜,笑道:“大房出了个进士,大丫头也羡慕,想着二房也能如此,只是这事不容易。
不过让自己兄弟好好读书,这心思是没错的,宝玉可记住姐姐的话,入监好好读书,大丫头回家也好欢喜。”
……
宝玉原本见抱琴楚楚动人,秀雅美丽,见之欣喜。
没想她开口没说几句,便开始侃侃而谈,说那举业禄蠹之事,目有神光,心生向往,宝玉心中如遭重击。
自己这辈子怕再也绕不开贾琮,怎么不管何时何地,旁人总要提起他,津津乐道,压制调教自己。
抱琴姐姐这等出色人物,原本以为到了年中,家中再添钟灵毓秀,何等欢欣之事。
没想到她金玉其外,内里和小红一般堕落,当真叫人悲叹,这世间当真愈发无趣,竟已容不得半点清白。
抱琴说道:“姑娘担当凤藻宫女史之位,在宫中积了些人脉,她托人从上书房借阅历年典籍。
将雍州近五年院试乡试中屏八股,挑选通达晓畅佳作,誊录成一式两份册子,其实还有三爷当年登科文章。
送给宝二爷和环三爷做入监贺礼,讨个彩头,期盼两位爷能早日进学。”
贾政接过两本册子,笑道:“大丫头当真心思细密,这两本册子,可比什么年礼都贵重。
我也盼着她早日回家,帮着督促弟弟们读书,我也好少操些心。”
宝玉听了父亲这等话语,心中当真郁闷欲死,下意识冒出念头,要是真堕落如此,我宁可大姐姐不回家了……
……
抱琴见宝玉在堂,却不见贾环的影子,心中有些奇怪,但她出身贾府,多少知道些底细,自然不会问究竟。
她又从礼箱里取出一条腰带,俏脸忍不住生出一丝红晕,问道:“不知三爷今日在府吗?”
此时,堂外丫鬟掀开门帘,贾琮和迎春各自进了堂中,方才贾琮过来之时,刚巧遇到迎春过来。
贾琮笑道:“抱琴姐姐许久没见,倒是我来的迟了。”
抱琴见贾琮欣然入堂,脸上笑容温和,长身玉立,风姿绰绰,似乎更胜往昔。
她在宫中沉淀熏陶十年,行事言语已成气象,今日代元春回府致年礼,举止言辞更显端雅守礼。
只是见到贾琮到来,多少变得有些不同,眼神辉映着清亮柔和,透着怡人的明丽欣喜。
她微笑对贾琮福礼,说道:“三爷许久不见,前程得意,风采更胜从前。”
贾琮笑道:“大姐姐在宫中一向可好?”
抱琴回道:“姑娘在宫中一切安好,年前三爷金榜题名,官封翰林,宫中多有传颂。
姑娘也因三爷荣盛,在宫中多了体面,皇后娘娘已发话,等满十年之期,礼送姑娘出宫返家。”
王夫人听了出宫返家四个字,心头如遭重击,自己女儿入宫十年,原本想着她能攀附龙恩。
贾家二房也能因此翻身起势,这是王夫人心中最大的指望。
光靠宝玉得老太太宠爱,终究治标不治本,不过给二房多些体面罢了。
年前原本想趁宫中屏选,孤注一掷,最后一搏,终究还是无望,还白烧进去万两银子。
十年期盼,一场春梦,二房难道从此没有翻身之日,王夫人想到这些,壮志未酬,满怀遗恨……
……
正当王夫人心情郁郁,听见抱琴说道:“年前宫内事务繁杂,姑娘身为凤藻宫女史,日间宫务不少。
因得皇后一些赏赐,有块上好镶金累边羊脂玉,便给三爷做条腰带,作为新年之礼。
只是给家里准备年礼,姑娘晚间要做针线,又遴选誊抄文章,有些腾不开手脚,
她做了这腰带的样式,便让抱琴代劳操持针线。
抱琴手工笨拙,针绣不算太好,三爷不要嫌弃。”
抱琴口中虽如此说,心中却忍不住乱跳,当初姑娘为家人准备年礼,曾问她给三爷准备什么年礼。
是她脱口而出,说姑娘已为老爷太太做衣,再为三爷缝衣裳,就不太妥当。
做条爷们的腰带最好,既不显眼也够亲切,还大谈以三爷模样气度,该用什么料子,绣什么样的花纹……
她正说有些起劲,突然醒悟有些不对,虽然马上闭嘴,依旧被姑娘笑了一通……
姑娘还找出收藏的上好白玉,然后让她用心做这腰带。
抱琴方才说做腰带是元春主意,又说元春做了腰带样式,因为腾不开手才让她代劳。
这些都只是她的托辞,不过是当着众人之面,不好被人看破罢了……
……
贾琮接过抱琴手上腰带,见上面镶了块金丝累边羊脂玉,洁白莹润,光华蕴藉,颇为不俗。
带面绣满线条繁复的祥云飞蝠纹,另用金丝银线勾勒描形,针脚细腻,手工精美。
这腰带虽不富丽豪奢,却透着细雅清贵之意,很契合贾琮自己喜好。
笑道:“这腰带做的好生精致,抱琴姐姐当真好手段,多谢大姐姐和宝琴姐姐。”
抱琴听他夸奖,心中暗自喜悦,只是没有太过表露,想到熬了不少灯烛,总算没有白费功夫。
宝玉听了两人对话,不由泛起满腹酸水,心情悲痛委屈之极。
大姐姐难道都忘记了,自己才是她亲弟弟,送自己禄蠹无趣的八股文。
却送了贾琮这等别致的腰带,还是她和抱琴亲手针线缝制。
这才是女儿家送的物件,既多情体贴,又雅趣温柔,本该送给自己才是,为何哪里都有贾琮……
宝玉心中悲愤莫名,但父亲贾政就在堂上,他即便满腹委屈不满,也不敢造次多嘴,只能是硬憋着。
……
抱琴又开了礼盒下层,里头放了六份礼物,各是两柄檀香折扇、红麝香珠二串,内供线香一盒。
说道:“这是送给二姑娘、林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史姑娘、薛姑娘的礼数,虽不贵重,都是日常得用。”
又从礼盒中取了两匹纱、两匹罗、两个锭子药,各为一式三份,送给王熙凤、李纨、薛姨妈。
最后从礼盒中取出一本书册,蓝皮黄纸,透着古朴儒雅之气。
说道:“姑娘因是凤藻宫女史,日常跟随皇后操持宫务,各宫嫔妃常有事由往来。
因此到了年节之时,各宫都有些人情馈赠,凑巧得了本李义山诗集,是正经前宋拓印刻本。
姑娘说林姑娘出身文华之家,饱读诗书,又听闻素喜藏书,便借花献佛,送给林姑娘赏玩。”
抱琴将诗集捧给黛玉,忍不住对她仔细打量,她清楚元春对黛玉,为何格外看重,另赠古籍拓本。
见黛玉仙姿灵秀,凤眸水润,俏美无方,心中暗赞,果然和三爷很是登对……
贾母疼爱黛玉,还在三春之上,见到大孙女对外孙女亲近,自然心中欢喜,满脸笑容。
旁人如贾政、迎春等人,都知元春聪明睿智,人情通达,不同于其他姊妹。
他们以为元春知晓贾母疼爱黛玉,才对她格外优厚,所以都没多想,却不知元春另有意思。
唯独王夫人心中不快,觉得大女儿在宫中太久,根本不知家中情形。
不说自己从来不喜黛玉,当初想让老爷为宝玉求亲,却被姑苏林姑爷回绝,实在大丢了脸面。
更不用说上回黛玉那些话语,勾得宝玉疯病发作,要生要死闹一场,王夫人至今想起心有余悸。
这些事可都是林丫头闹出来的,大丫头不知家里底细,姊妹几个送礼,还特地给林丫头加送礼数。
她在宫里呆了十年,当真是呆糊涂了,做事都扣不住分寸,年中回家当真好好点拨一下……
……
黛玉结果诗集,笑道:“我虽无缘见过大姐姐,素日听姊妹们说起,都说大姐姐极好的。
没想到还这般知心亲近,我最喜欢的诗句,便是李义山那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大姐姐恰送了李义山诗集的宋版孤本,姊妹两个虽没见面,可算是心有灵犀,这诗集我极喜欢。
抱琴姐姐回宫之后,一定帮我谢谢大姐姐,我也选一件贴心的,回赠给大姐姐,让三哥哥帮我送进宫去。”
抱琴笑道:“姑娘当真送对了东西,林姑娘喜欢便是最好。”
贾母见抱琴做事细密,落落大方,各人奉送节礼,言语应答,丝丝入扣,很是妥帖周到,心中十分赞许。
请她落座问了不少闲话,不外乎大孙女在宫中,日常如何起居,宫中任事如何等等。
抱琴皆是对答如流,,贾琮在旁留意,发现她说话很有分寸,涉及到宫闱内情,便不着痕迹一语带过。
只是闲聊稍许,抱琴便起身告辞,说是宫规森严,不敢在外久待,掐着时辰回宫。
贾母身为超品诰命,也是常出入宫禁之人,自然知道其中轻重。
况且,大孙女年中要离宫回家,这个关口不好留下话柄,以免生出什么变故。
宝玉见抱琴起身告辞,虽方才她说那些读书举业言辞,让宝玉心中很是失望。
但见她容颜秀美,身姿窈窕,实在是一等俊俏女儿家,心头不由一阵发热。
……
说道:“老太太,抱琴姐姐帮大姐姐送年礼,来回奔波辛苦,就让我送抱琴姐姐出门吧。”
宝玉说了这话,心中有些得意,自己这是礼数之举,即便老爷也挑不出毛病。
还能借此亲近抱琴,能与她说道一番,女儿水做的清白道理。
好让她知道贾家男儿,并不只一个贾琮,自己更有他没有的好处。
想到自己这等形容风仪,愿意亲自送丫鬟出门,抱琴姐姐必要感动的……
迎春黛玉等姊妹听了宝玉这话,各自脸色古怪,她们都深知宝玉脾性,都清楚他什么主意。
王夫人却脸有笑容,觉得儿子到底知礼数,虽说抱琴是个丫鬟,原本位份不够。
但毕竟是大女儿贴身之人,又是从宫里出来的,多少有几分体面,让宝玉相送也算合理。
抱琴本来提前告辞,自然有她的打算,没想到宝玉突然说出这话,她哪会想让宝玉相送。
连忙说道:“抱琴多谢宝二爷盛情,只是姑娘出宫之前,因听到一些官场之事,和琮三爷有些关联。
这次回府送年礼之外,便让我向三爷传话……”
宝玉一听官场之事四字,顿时像被人往心窝捅刀子,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委屈。
支支吾吾说道:“有什么话不能在这里说吗……”
黛玉探春等姊妹都听出意思,抱琴这是想让三哥哥送她,这意思还不够明显,宝玉又这般自说自话。
贾琮笑道:“还是我送抱琴姐姐,好和我仔细说说,大姐姐告诉我什么……”(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