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相见,祖孙二人都是流干了眼泪,哪怕是生得人高马大的越王,也哭湿了衣袖。
等到薛夫人进来,看到爷孙俩这般模样,也跟着哭了一场。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李铮与薛家,是真真切切有感情的。
而且,他的确没有半点夺嫡的心思,只是因为好武好争,也好面子,想在父亲面前表现表现。
所以才一直想要去冒险,去战斗。
他才十七八岁,心思还是单纯的,炽烈的。
即便有一些小心思,也只是想要达成离开洛阳去前线的目的。
至少现在如此。
越王爷起身,安慰了薛夫人几句,然后对着二老跪下,磕头道:“外祖,外祖母,您二位一定保重身体,等孩儿下次再来看你们。”
“外祖,您好好歇歇,把身体养好。”
磕了三个头之后,李铮起身,擦了擦眼泪,小心翼翼退出了卧房,床铺上,薛老爷拉着薛夫人的手,也是默默流泪,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喃喃道:“夫人啊。”
他说话声音太小,薛夫人侧耳过去,问道:“老爷,你说什么?”
薛老爷泪流满面:“辰光太短了。”
“看不到孩子们长大了。”
薛夫人听了这话,也忍不住流下眼泪。
“你…”
薛老爷拉着结发妻子的手,默默说道:“你要好好活着,替我看孩子们长大。”
薛夫人闻言,伏在床上,痛哭不止。
屋外,用袖子擦了擦泪水的越王爷,对着薛收父子,以及太子低头道:“大兄,舅父,表兄,我还要回家准备准备,就不多留了。”
“你们替我,多照看照看外祖罢。”
薛收也上前,拍了拍越王的肩膀,叹息道:“二郎不必多想,陛下重感情,不会让你就藩这么远的。”
众人在一起,又说了几句话,越王告辞离开,被一路送到了南阳王府门口,众人刚到门口,只见一个一身紧身衣袍的中年汉子,正迈步走来,这汉子抬头看了看他们,也为之一愣,连忙上前,半跪下来。
“见过太子殿下,越王殿下。”
太子殿下快步上前,将他搀扶了起来,问道:“陈将军怎么来了?”
来人正是陈大。
他起身之后,没有答话,只是又对着薛收行礼道:“见过薛尚书。”
户部尚书杜和辞官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挑选,一个月前,薛收已经成功升官,补了这个户部尚书的缺,成为了大九卿之一。
后族执掌户部,也就意味着东宫的地位稳如泰山,如今,不管是朝野,还是诸位皇子,俱都没有任何争褚夺嫡的念头。
薛收拱手还礼:“将军客气了。”
陈大行礼之后,才对着太子殿下低头道:“殿下,臣当年是在薛王爷的衙门里当差,因此结识陛下,才有今日,当年薛王爷对臣很是照顾,如今臣将要离开洛阳,平定西北,听闻薛王爷病重。”
他低头看了看手上提着的东西,叹了口气道:“因此离京之前,来看一看薛王爷。”
当初青阳县衙里的事情,如今还真没有几个人知道了。
要知道,薛收举家来投奔李云的时候,李云早已经不是青阳县的都头了。
而当初,跟着李云一起出去干事业的几个衙差兄弟们,最次的也已经是都尉副将一级的军官,陈大更是已经封侯拜将,薛老爷的性格,也不会拿他们当年的事情来说事,更不会拿他们来衬托自己。
即便是晋王爷李正,也不太提起这个事情。
因此,在场几个人,还真不太清楚这段故事。
只有薛收隐约知道一些,他连忙让开身子,对着陈大说道:“当年,听父亲说起过这个事情,将军有心了。”
“我领将军,去见家父。”
陈大对着两位皇子欠身行礼,然后跟着薛收进了南阳王府,太子殿下想了想,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兄弟,开口说道:“二郎,一会儿我回宫里去,立刻就去见父皇,你不必着忙准备。”
说罢,他也跟着舅舅一起进了王府。
薛王爷目送着他们几个人离开,然后也上了自己的马车,坐在马车里,他深呼吸了一口气,才缓缓开口。
“回家。”
…………
傍晚时分,太子殿下回到了宫里,先是去甘露殿看了看,得知李云去了后宫,不在甘露殿之后,他便回东宫去了。
又晚一些,内侍顾常亲自去东宫,召见太子,等到天色全黑下来的时候,太子殿下才在甘露殿,见到了皇帝,他对着皇帝低头行礼道:“扰了父皇兴致了。”
皇帝抬头瞥了他一眼,随即开口道:“坐着说罢。”
太子应了一声,坐在了椅子上。
皇帝陛下看着他,问道:“我那儿媳,有动静了没有?”
太子殿下一怔,随即摇了摇头,苦笑道:“才成婚多长时间,父皇您太着急了。”
李云起身,活动了一番筋骨,又问道:“你宫里那侍女,快要生产了罢?”
太子大婚之前,就有一个身边的侍女怀了身孕,这是皇家,或者说是大户人家常有之事,并不出奇。
太子点头,应了声是。
“估计就是这一个月了。”
皇帝陛下点了点头,开口道:“好事情,这孩子降生,一来给你外祖冲冲喜,二来你母亲心情也能够好一些。”
他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默默说道:“这段时间,你要常去看看你娘。”
“孩儿明白。”
太子应了一声之后,还是鼓足了勇气,开口说道:“爹,孩儿这么晚见您,是想问您一件事。”
李皇帝没有抬头,只是翻看文书:“你说。”
“我听说,您打算让二郎去剑南道就藩?”
李云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是看向太子:“你有什么看法?”
“太远了。”
太子默默说道:“咱们是一家人,朝廷里那么多精兵强将,剑南道又不是非让二郎去不可,干什么要把他弄去这么远的地方?”
“他真要去了成都府就藩。”
太子皱眉道:“我们兄弟,这辈子还能再见几回?”
皇帝陛下看了看他,又低下头继续翻看文书:“他去成都就藩,才能正你的储君之位,让朝野俱都看清楚,东宫之位无可动摇。”
太子一怔,随即明白了父亲了一起,他犹豫了一下,微微摇头:“二郎这个性子,他不会有这种念头,也不会有这些想法。”
“东宫之位,也不能靠这种法子来正。”
李皇帝抬起头,认真的看了看儿子的表情,过了一会儿,他脸上才露出笑容:“好,这个事情,爹会认真考虑的,不过这一次,先让他去跟吐蕃人接触接触。”
“至于要不要在成都就藩。”
皇帝默默说道:“咱们再多考虑考虑。”
太子松了口气,起身对着父亲低头道:“父皇圣明。”
说完这句话,他就准备告辞离开了,他低头行礼之后,告退两个字还没有说出口,只听皇帝陛下问道:“还有件事,为父想问一问你的看法。”
一听这句话,太子有些紧张了。
身为太子,皇帝要考校他的地方太多,干什么事情都得小心翼翼。
显然,这个问题大概率又是一个考验。
不过没有办法,老爹既然问出来了,他只能低头道:“您说就是。”
“老三也要出宫开府了。”
皇帝看着太子,摸着下巴:“下午我去瞧他了,这孩子…还不错。”
“你说,他出宫开府的时候,是授给他亲王爵位,还是郡王爵位?”
太子一怔,随即有些迷糊:“父皇,皇子出宫,不是都要授给亲王吗?”
“然后按照功劳大小,酌情考虑传袭。”
李云微微摇头:“以后,诸皇子不一定封给亲王,甚至…”
“不一定封给郡王。”
“如果犯错,屡教不改。”
皇帝神色平静:“那终身,就只给个皇子身份,给皇子待遇,如再犯错。”
“则罢为庶人。”(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