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七章 围攻京兆府!

    次日大朝会,躲在家里许久的宰相陶文渊,也一并上朝,中书四位宰相一起联名上书,向皇帝陛下递交了这一份中书拟定的“处理意见”。

    这算是中书的基本职能了。

    皇帝陛下看了之后,有些不忍心,问了一句是不是太多了些。

    哪知道几位宰相众口一词,要求一定要严惩这些谋大逆的逆贼,天子没有办法,只好同意了这份处理意见,吩咐三法司以及京兆府,照此处理。

    与此同时,天子命令有司衙门,在洛阳城以及全国各州城,张贴榜文,说明情况,以免有心之人借此大做文章,抹黑朝廷,抹黑天子。

    而就在洛阳城里的榜文张贴出去之后,城中百姓,立刻群情激愤,怒骂不止。

    到最后,数百上千人人聚集在京兆府门口,将京兆府堵了个水泄不通,若不是晋王爷出面,京兆府恐怕出入都会成为难题。

    晋王爷好容易驱散了群情激愤的百姓之后,想了想,又一路离开了京兆府,来到了皇城之中,见到皇帝之后,晋王爷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看了看正在翻看文书的皇帝,苦笑道:“二哥你倒是清闲,我那京兆府今天被好几百人给围了,我差点都没能出从京兆府衙门里走出来。”

    李皇帝看了看他,哑然道:“你京兆府办什么冤案了,得罪了这么多百姓?”

    晋王爷站了起来,叫屈道:“我哪里办什么冤案了?”

    他看着李云,无奈道:“还不是你让京兆府贴出去的处理反贼的告示,惹恼了那些百姓?”

    皇帝陛下大皱眉头,问道:“处理反贼,如何惹恼百姓了?是不是有人在其中挑唆闹事?”

    “你去找孟海,让孟海查一查。”

    晋王爷看着李云,面露古怪之色:“二哥,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

    李云摇头道:“我最近一段时间,一直没什么精神,很多事情都没有详细过问,到底怎么了?”

    从见过陈王武珩之后,李云的心情一直很一般,有点像是泄了心气,没有从前那种昂扬的状态了。

    现在,他每天只是处理一些非处理不可的事情,其余时间或是去后宫看看儿女们,或是自己一个人发呆,放空自己。

    总而言之,现在的李皇帝,虽然还在有条不紊的做事,但是干劲,已经远不如从前。

    晋王爷看着李云的神色,叹了口气之后,开口道:“二哥大约不知道,你在百姓心里是个什么样子,那些百姓得知了朝廷抓到了去岁刺杀你的逆贼之后,都觉得朝廷的处罚太轻,因此群情激愤。”

    晋王爷走到李云面前,对着李云说道:“方才,几百个人围着我,要我对案犯严加惩处,尤其是几个贼首,应当凌迟处死。”

    “几百个人对着我喊凌迟处死。”

    晋王爷摇了摇头,“啧”了一声:“场面大的很。”

    李云闻言,默然不语。

    开国十年,他这个皇帝要紧的事情做了没几件,除了恢复旧河山之外,比较要紧的事情就是均田分地,另外就是推行新税,再有就是,减免了不少次地方上的钱粮。

    这些政策里,比如说新税,自然是伤到了整个士族阶层,因此推行几年时间,就给李云积攒了一大批仇人。

    但是新税政策,无疑是惠民政策。

    百姓们,得了切实的实惠。

    尤其是,武周末年没有田地的百姓,在新朝不仅给他们分了田,分田的前两年三年,朝廷不仅不跟他们要赋税,还免费发放粮种。

    更重要的是,三年免税期过了之后,新朝的新税法也陆续铺开,也就是说朝廷又免了贫苦人家的人头税。

    这些政策,对于河南道以及洛阳附近旧周都畿道,也就是本朝京畿道的百姓,好处最大。

    毕竟,当初中原先后被好几拨人占据,可以说是千疮百孔。

    而现在,李云已经让整个中原,缓过来了一口气。

    再加上,洛阳城不禁止京郊百姓进城做点小买卖,摆点小地摊,种种政策下来,撇开江东以及河南道百姓不提,李皇帝在京畿道百姓心中的形象,无疑是高大伟岸的。

    甚至可以说是神圣的。

    去岁万寿节,天子遇刺的事情,整个朝野都知道了,但是这个事情毕竟没有大规模传开,上层人士知道,百姓们知道的,却没有那么多。

    如今,告示张贴出去,再加上一些读书人一宣传,洛阳城里立刻就炸开了锅。

    所以才有了围堵京兆府的事情发生。

    皇帝沉默了许久,才抬头看了看李正,犹豫了一下,开口说道:“你…没有哄我罢?”

    晋王爷见到李云这个模样,哑然道:“二哥你这是怎么了?”

    “这种事,我哪里敢哄你?”

    李云深呼吸了一口气,目光却稍稍明亮了起来,他闭上眼睛,思索了许久,开口说道:“这个事情,京兆府要慎重处理,不要伤了百姓,也不能让他们再聚众下去了,免得有心人借此生事。”

    他看着李正,缓缓说道:“这洛阳城里,想看着我,看着你我兄弟出事丢丑的人,到处都是,这个时候,不要给他们寻到破绽。”

    晋王爷这才正色起来,低着头说道:“我记下了。”

    “二哥放心,我一定妥善处理好这件事。”

    皇帝陛下点了点头,然后对着李正露出了笑容:“对了,我家二郎婚事的事情,你知道了罢?”

    晋王爷看着李云,没有接话,而是跟着笑了笑:“二哥想笑就笑罢,怎么还把话题转移到二郎身上了?”

    “他跟费家的婚事,不是上个月就定下来了吗?”

    李皇帝咳嗽了一声,摆手道:“胡说八道,谁笑了?”

    “我的意思是,差不多到日子了,哪天你挑个良辰吉日,跟大兄一起,去一趟费家提亲,把事情办妥了。”

    说着,李云叹了口气道:“二郎这孩子,没有母族可言,事情只能靠我们李家自己家人帮着办,只能靠自家的叔伯长辈了。”

    当初太子大婚,除了朝廷以及宗府的人帮忙操持之外,后族薛家也出了大力气,已故的薛老爷,都跟着忙前忙后许多天。

    越王显然就没有这种待遇了,他的母族,如今只剩下一个姨娘,而且跟刘皇妃,也已经不太亲近了。

    李正连忙说道:“咱们都是一家人,二哥的儿子便跟我的儿子一般,二哥你放心,这个事情我亲自盯着,一定给你办妥了。”

    他笑着说道:“在京兆府这么多年,别的不敢说,人我倒是认识了很多,不管办什么事情都会好办很多。”

    皇帝陛下瞥了他一眼,没好气的说道:“是你认识人好办事吗?是人家认识你好办事罢?”

    晋王爷嘿嘿一笑,没有接话。

    李云给他递了块糕点,等他吃下去之后,皇帝才想起来一件事,开口问道:“对了,问你个人。”

    李正大口咽下去嘴里的吃食,含糊不清的说道:“谁啊?”

    “张遂。”

    皇帝看着李正,不慌不忙的说道:“他在你手底下,做了六年的京兆府少尹,你说说,这个人怎么样,能堪大用否?”

    晋王爷好容易咽下了嘴里的吃食,看着李云,眨了眨眼睛:“张遂才三十多岁罢?二哥想用他拜相?”

    “不是拜相。”

    皇帝陛下默默说道:“是看他能不能,承担大任,如果可以,过些年让他进政事堂也没有什么。”

    晋王爷想了想,回答道:“这个人…是个滑头。”

    他摸着下巴,认真思考了一番,继续说道:“但是才干不错,不管什么事情交给他,都出不了什么错。”

    “只是每每到要担责任的时候。”

    说到这里,李正翻了个大大的白眼:“这厮在别人面前,就张口晋王爷,闭口晋王爷。”

    听了这话,李云也忍不住笑了笑,然后开口说道:“那看来,他当不了中书首揆。”

    李正吃了一惊,看向李云。

    “二哥,杜相不是干的好好的吗,你怎么开始物色…”

    皇帝白了他一眼,摇头道:“只是在考虑十年二十年后的人选,做个预备而已,也不一定能用到,不过这个张遂,现在正在推行新政。”

    “这个时候,他不能不出力。”

    李云看着李正,笑着说道:“你是他的老上司,哪天偷偷给他去一封信,跟他说…”

    “跟他说,我私底下跟你说过,要是他做成了新政,就准备拔擢他进政事堂做宰相,将来做杜受益的接班人。”

    晋王爷一怔,随即对皇帝陛下竖起了一根大拇指,笑着说道。

    “二哥高明。”(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贼天子不错,请把《贼天子》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贼天子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