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9章 收购F1车队

    次日,跟进完彼岸汽车的进展后,陈默不请自来,出现在小米总部雷军的办公室。

    “请我去看F1?”雷军一听陈默的来意,头摇得像拨浪鼓,“不不不,下个月就要跟苹果年度PK了,我可没你这闲工夫”

    “你说,是去看F1费时间,还是造车费时间?”

    “我又不造车,费什么时间。”

    陈默不紧不慢地抿了口茶,抬眼反问:“如果当时我强硬拒绝造车,你猜上面会把这项任务摊派给谁?”

    “呃”雷军想起之前遇到的某个场面,表情一滞。

    陈默见状,还真印证了之前的猜测,“好家伙,上面还真找过你?”

    雷军立马转移话题,“我们什么时候动身?”

    九月初,意大利蒙扎赛道。

    被誉为“速度圣殿”的赛场内,引擎咆哮如雷,各色F1赛车如闪电划破赛道。

    观众席上人声鼎沸,肾上腺素随着车速一路飙升。

    当法拉利赛车率先冲过终点线的瞬间,陈默做出了决定。

    他抬手遥指赛道的方向:“就是它了。我要收购这支F1车队,两位怎么看?”

    身旁的雷军与贾跃亭同时愣住,对视一眼,彼此眼中尽是震惊。

    不是说好只是来谈冠名的吗?

    收购?!而且——

    两人顺着陈默所指的方向望去。

    雷军像看疯子一样盯着他:“陈默,不是我小瞧你,你确定你要收购法拉利?”

    贾跃亭也赶紧提醒:“老板~三思啊!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是法拉利根本不可能卖。”

    “谁说要收购法拉利了?”陈默语气平淡,“我要收的,是刚刚冲线的——赛点车队。”

    “赛点车队?为什么不是威廉姆斯?毕竟这个车队曾拥有过9个车队总冠军和7个车手总冠军,虽说现在”

    贾跃亭迅速在脑中搜索相关信息。

    F1全球仅有十支车队,其中法拉利、迈凯伦、威廉姆斯是传统巨头,红牛则是近年崛起的劲旅。

    而赛点车队.这场比赛拿了第七已算正常发挥,常年徘徊在积分榜中游偏下,实在平平无奇。

    两年前,这个车队的名字还叫印度力量。

    早在07年底,拥有著名的翠鸟航空和联合酒业集团的印度商人维杰·马尔雅,以8800万欧元的价格,从世爵汽车手中收购了这支车队,并在08赛季正式更名为印度力量F1车队,成为F1历史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印度车队。

    去年维杰·马尔雅的财富大幅缩水,陷入财务危机,因此印度力量车队因无力偿还债务而被强制进入破产程序,车队的资产随后被加拿大商人劳伦斯·斯特罗尔的财团收购。

    后者对赛车兴趣不大,据说是因为儿子喜欢才出手,纯属玩票性质。

    接盘后,少爷创业性质的车队成绩如何能有起色,这导致面上劳伦斯·斯特罗尔无光也就算了,每年动辄上亿欧元的高额运营只进不出,已生悔意。

    贾跃亭原本以为,老板这趟来,无非是想找支头部车队谈谈赞助,顺便在车身上贴个彼岸汽车的LOGO,打打广告、提升一下知名度。

    虽说这些年,华夏富豪们投资体育圈并不少见——阿里的蔡崇信收购了NBA的篮网,苏宁的张近东买下了意甲的国际米兰,有赔有赚.

    可他万万没想到,老板竟要收购一支含金量更高的F1车队。

    要知道即便是吊尾车的车队,那也是动辄数十亿的买卖,即便以彼岸现如今的资产资..

    好像还真是动动手的事情.

    而且按照他的思维判断,即便要收购,也应该收购像威廉姆斯这样的车队。

    没记错的话,他之前给陈默的资料里,在正常人眼里,更符合具备被收购条件的显然是现在深陷债务危机的威廉姆斯车队。

    威廉姆斯作为一支独立运营的、上市的家族车队,自2014年混合动力时代以来,车队成绩一路下滑,这两年赛季基本处于垫底位置。

    这导致其赞助收入和排名奖金锐减,出现了严重的财务亏损。

    加上创始人弗兰克·威廉姆斯爵士年事已高,且已将车队管理权移交其女儿克莱尔·威廉姆斯。

    持续的财务压力和惨淡的成绩,使得威廉姆斯家族开始考虑出售车队,为这支传奇车队寻找新的、有实力的所有者来挽救危局。

    对于彼岸这样有实力的买家而言,现如今买威廉姆斯不是一个“买不买得到”的问题,而是一个“愿不愿意买”和“以什么价格买”的问题。

    从性价比来看,威廉姆斯似乎是比赛点更合理的选择。

    可陈默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淡淡开口:“正因为威廉姆斯曾经辉煌,历史包袱才更重。

    成绩垫底导致没钱,没钱导致设施老旧、技术断层,想翻身就得先砸钱填坑、升级硬件——而这又会进一步削弱竞争力,形成恶性循环。

    别看威廉姆斯可能比赛点便宜至少三成,但它已陷在‘死亡螺旋’里,没个三五年根本缓不过来。

    我买车队不是为了冠个名、放任不管,而是要带着它往上冲。所以从长远看,威廉姆斯的整体投入恐怕比赛点高出一倍还不止。”

    “而赛点呢,虽然目前中游偏下,却仍有冲击积分区的潜力,不需要从零起步。

    再加上他们和梅赛德斯是长期技术伙伴,起点高,财务也相对健康,后续资金能直接用在性能提升上。

    最重要的是——赛点刚更名一年,品牌像一张白纸,正适合烙上‘彼岸’的名字。”

    陈默顿了顿,语气里带上一丝调侃:“打个比方你就懂了——威廉姆斯像2016年乐视暴雷时的你,而赛点,就像现在的你。”

    “老板……”贾跃亭感觉胸口隐隐作痛,低声幽幽道,“最后这句……其实可以不用加的。”

    “斯特罗尔应该不会那么容易松口吧?”雷军望着领奖台上正在喷香槟的车手,轻声问道。

    来时的专机上,他刚看过车队资料,记忆犹新。

    “来之前,我已经让团队跟赛点车队背后的资方初步接触,估值溢价10%,他没理由拒绝,吴旦那边差不多谈完了,我们该去见证结果了。”

    陈默转身,衣角在蒙扎的热风中轻扬。

    就在意大利大奖赛蒙扎赛事落幕时。

    陈默团队就收购赛点车队一事,跟劳伦斯·斯特罗尔的财团代表达成了初步收购协议。

    收购金额最终谈判完毕定为3亿欧,这个价格打包了车队所有资产,赛车、车手、技术、工厂等等,尤其是最核心的F1参赛席位。

    F1实行“车队成员制”,拥有一个席位就意味着永久性地分享了这项运动巨额的电视转播分成和奖金。

    这个席位本身就是一个会增值的稀缺资产。

    待年底完成对赛点车队的全资收购,这个车队将更名为“彼岸车队”(BA Racing)。赛事组委会将正式认定一支华夏车队征战F1赛场。

    同日,在陈默亲自主持下,一份名为“BA Racing三年竞速计划”的战略规划在车队内部发布。

    规划书脉络清晰、目标明确:

    一、稳定基石,延续血脉

    陈默深知,在瞬息万变的F1赛场,稳定是激进变革的前提。

    因此保留以原技术总监安迪·格林为核心的管理层与核心技术团队,确保车队文化、技术积累与运营经验的平稳过渡。

    二、性能跃升,技术驱动

    承诺在现有预算基础上,持续投入巨额资源用于赛车研发与运营,重点优化空气动力学套件与底盘机械抓地力。

    在动力单元上,将充分继承并深化与梅赛德斯·奔驰的宝贵技术合作,确保性能不落后于顶级车队,并着手筹建自研动力单元的长期技术团队。

    三、人才破局,放眼未来

    在车手阵容上采取“两步走”策略:一方面,积极接触并招募其他车队经验丰富、具备稳定拿分能力的实力派车手,快速提升即战力;

    几经筛选,包括红牛车队维斯塔潘在内的一众潜力车手已纳入接触名单。

    另一方面,启动“华夏之星”计划,将目光投向拥有潜力的华夏年轻车手,计划招募在F2崭露头角的周冠宇、在欧洲方程式表现潜力的曹卓等人。

    为他们提供模拟器训练、测试乃至未来正式席位的机会,为车队长远发展奠定本土化根基。

    规划书最后一页,以加粗字体写下了一个在外界看来近乎狂妄的目标:

    “三年之内,车队年度总积分跻身车队排行榜前三。”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彼岸需要每年为此投入2亿欧元。

    贾跃亭全程参与了收购和规划过程。

    这也是陈默明知他忙仍坚持带他来的原因:

    一是让他跳出原有造车思维,亲眼见识世界顶级汽车工业的竞技场,开拓视野;

    二是让他亲身参与顶级IP收购的过程,感受彼岸体系的实力与陈默的行事风格。

    这份“见识”与“参与感”,比任何股权激励更能笼络这位心怀梦想却屡遭挫折的干将。

    贾跃亭此刻才终于明白,陈默要造的,从来不止是一辆车,而是一个从核心技术、供应链、资本到顶级品牌影响力的完整生态。

    雷军作为旁观者,也给出了专业建议。

    他能看到更深层的东西:

    新能源造车是长期工程,F1是地球上最顶尖的汽车技术试验场。

    F1收购作为技术跳板而非孤立投资,意味着彼岸汽车直接获得了一个顶尖的、有实战经验的技术团队和一个不受民用法规限制的极限研发环境。

    同时车队通过在这里积累的技术,尤其在空气动力学、能源效率、材料科学和动力单元等方面,直接反哺彼岸造车事业,并且提升未来量产车的性能、续航和安全性。

    看到归看到,但了解陈默秉性的雷军总觉得,这小子邀请他看比赛,背后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直到这天晚上,雷军走进陈默的酒店房间,才明白自己真正的“作用”。

    「.这是一个拥有近 500家注册厂商,但仅有约 50家活跃玩家,且头部阵营已经初步形成的规模红海市场。

    这是一个资本热潮消退,“PPT造车”骗局被大量揭穿,行业进入残酷的淘汰赛阶段,外界对新入局者普遍持怀疑和悲观态度。

    在决定造车之前,我就收到起码二十份来自顶级咨询公司的报告,结论高度一致:‘市场红海,不建议进入。’

    其实这帮人都是放屁,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判断都是基于‘正常人’的思维模式推导出来的。

    如果马斯克听了什么所谓的专家顾问建议,没在华夏建厂,特斯拉早死在了去年。

    而彼岸,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没打算做一个‘正常’的公司。

    彼岸汽车往前的一小步,将会成为国产新能源汽车前进的一大步

    不是为了谁?为了什么输赢,唯有认真做事而已」

    酒店套房的落地窗外,夜景如星河铺展。

    雷军放下手中的演讲稿,指尖轻轻敲击着沙发扶手,眉头微蹙。

    “这些言论.有些愤青和激进了,不像你一贯的风格。”

    “老罗写的。”陈默坐在对面沙发上,晃着手中的威士忌酒杯。

    “罗永浩?”雷军恍然,随即失笑,“怪不得,‘重新定义行业标准’、‘美就是生产力’.这些心比天高、甚至有些偏颇的话术确实吸睛,很有老罗的风格。

    不过你给我看,这是.”

    “如果你要是我,”陈默向前倾身,目光灼灼,“十天后开发布会宣布造车,你会怎么讲?按照你的风格帮我写个稿子。”

    “你这个演讲大师,还要问我?看来这次发布会你真看重啊。”雷军挑眉,语气调侃。

    “那你别管,你就说帮不帮吧。”

    “帮帮帮。”雷军无奈笑着摇头,“我就说你小子没这么好心特意请我看比赛,原来在这儿等着我。

    不过你在这碍眼我放不开手脚。”

    “得,那你慢慢酝酿。”

    陈默说完,好心地拿起旁边的酒瓶,给雷军的续杯,“喝两口说不定状态就来了。”

    不等雷军回复,他赶紧脚底抹油开溜,离开前还贴心地轻轻带上门,找老贾谈心去了

    雷军摇头失笑,端起酒杯走到窗前。

    威士忌的醇香在唇齿间蔓延,他的目光望向窗外夜景,渐渐放空。

    如果我造车

    陈默的按句话就像魔鬼的低语,在雷军的心里激起层层波澜。

    他仿佛看见了小米未来一条完全不同的轨迹——不是手机,不是智能家居,而是充满无限想象空间的“人车家”智能生态。

    思绪飘得更远。

    他仿佛已站在发布会的舞台上,面对无数期待的目光.

    他仿佛看见了小米汽车的设计草图——流线型的外观、豪华的车漆

    他甚至能想象到第一批用户提车时的场景,就像十年前第一批米粉拿到小米手机时那样兴奋

    威士忌的暖意从胃里扩散到全身。

    “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

    这句话缓缓浮现在他脑海中。

    雷军猛地回过神,来了灵感,借由情绪,他快步走到书桌前,放下酒杯,拿起桌上的纸笔。

    笔尖在纸上飞快舞动,字迹越来越快,也越来越有力。

    一篇属于陈默、却通篇带着雷军印记的造车宣言,

    在意大利这个安静的房间里悄然诞生(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社畜逆袭:从小米开始反卷互联不错,请把《社畜逆袭:从小米开始反卷互联》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社畜逆袭:从小米开始反卷互联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