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是准备在这两天的会议里,把新一届资政大学士、学士,还有他们的具体官职,都定下来。
定下来后,五天后的正旦大典,就好按着新名单排秩序,确定由唱赞,由谁领衔上贺书,谁站在哪个位置。
这些都是有讲究的!
正旦大典,等于是新一届资政大学士和学士正式亮相,在宗室、外戚、勋贵和文武百官面前亮相。
然后再通过《皇明朝报》、《中国政报》等喉舌报纸正式公布。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而这些礼仪规矩,就是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资政大学士和学士们确定好,朝廷新的政治局势形成,再来定朝议大夫名额。
从上而下,一步步来。
朱翊钧开口道:“朕先说说司礼监的改革。
司礼监的改革方案,前两日已经分发给诸位资政.”
朱翊钧把司礼监改革的意义又大致说了一遍,众臣们仔细地听着。
皇上愿意废除阉寺制度,恢复到秦汉内廷制度,以文武官员充任内廷近臣,大臣们也欣然接受。
设立司礼监,以阉寺钳制朝臣,是国朝比较特殊的政治体制。
是成祖、宣仁英宗等先皇,在太祖皇帝制定的祖制框架下,为了既便于快捷便利地处理国事,又不想大权旁落,反复权衡下逐渐形成。
属于很不正常的政治体制。
因为提拔的阉人,好的少,坏的多,说着无求无欲,对皇上忠心不二,实际上私心最重,少以国事为重,只以个人喜恶为准绳,肆意妄为,践踏公器。
偏偏这些人代表皇权,权柄极重,种种恶行对正常的国事处置和朝廷运作,破坏极大。
现在皇上废除阉寺,回归正途,是大好事。
也有少部分资政嘴角露着喜色。
他们认为司礼监改为秘书监,重用正途文武官员为近臣,朝权早晚又能回到文官的手里。
但大部分资政心里有数。
皇上这么精明的人,怎么可能会给你们留下这么大的漏洞。
时代不同了,大人!
而今的教育不再是此前的私塾、书院为主的私人教育,教育权把持在世家和大儒手里。
国民教育、职业和高等教育,教育被朝廷毫不客气地收回“国有”。
从最基本的小学到最高等的万历大学,全由国家掌控。
祭酒、校务主任、教授、老师,全由礼部招录、任免和考成。
分科分专业教育,教育科目大纲由礼部制定,课本内容由礼部审定。
然后中考、高考、省考、国考,一级级筛选分流.
你以为这样教出来和考出来的学生,还跟以前科试那样,任你掌控?
现在已经非常明显了,文官集团出现碎片化的趋势。
什么意思?
文官确实还会结党,但是不会像以前,意见非常统一,相对也非常团结。
现在的文官也会以同学、同乡以及恩主故吏等各种缘故,组成一个个小团体,这些小团体会因为相近的政治理念和利益诉求,组成一个大集团。
但是这个集团非常不稳定,一旦外部或内部发生变故,就会散开,一个个小团体会重新聚集,组成不同的大集团。
比如现在朝堂上人人自诩是新党,却分成奋进和稳健两派,而两派里又分成大大小小的分支。
比如稳健派有山河系、西北系、江浙系、湖广系、西南系和岭南系。
奋进派有滦州系、沪州系、浙闽系、南海系、东北系
因为他们在不同的省份崛起,有各自的势力范围,然后代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不仅如此,各派系之间还互相交错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错综复杂。
皇上就是故意设计成这样,让文官集团“碎片化”。如此一来,他成立内廷,以正途文武官员为近臣,根本不担心与“外朝”文武官员勾连在一起。
再说了,就算以前司礼监猖狂时,跪舔阉党、甘为走狗的进士文官也不少!
朱翊钧扫了一眼,把众人的神情看在眼里。
他知道有资政会心里暗暗窃喜,以为万历新政又会回到老路上去。
但朱翊钧非常有把握,因为这些家伙根本还不知道,自己换了一套玩法。
还有一点,这些家伙没有搞清楚,内廷和外朝的本质不同,在于权力的来源不同!
朱翊钧讲完司礼监改革目的后,问:“诸位臣工有什么意见?”
众人默不作声,纷纷摇头。
“既然没有意见,那朕就乾纲独断了。”
众臣心里嘀咕。
秘书监就是内廷,臣等怎么敢胡言乱语。
“朕以冯保为秘书监监正,杨金水为左少监,以张四维、潘应龙、方逢时、薛麟为右少监。”
众人面面相觑。
以这四人为右少监?
皇上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继续往下听吧。
“其次是戎政府改革.戎政府从嘉靖年间,皇爷爷亲自成立,让朕观戎政开始,而今有近二十年。
期间有所变动,但无大变。而今也到了大变以应时代变化了。”
戎政府涉及兵权,就算张居正、海瑞都对此很忌讳,不敢轻易论及。
所以怎么改,皇上你说了算,臣工们点头就是。
“朕的意思是五军大都督府太笼统了,职责不明,难以协调和管理越发庞大的大明海陆军。
而且这些大明开疆拓土,战事越来越复杂,加上热兵器以及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等通讯技术的发展,需要更专业的军事管理模式。”
朱翊钧简单地说了几句戎政府改革的意义,然后直接宣布内容。
“废除五军大都督府,分设陆军部、海军部、参谋总局、政工总局、联勤总局,以及军事检法总厅和高等军事司理院。
陆海军两部主官都叫都督,副职为副都督。
参谋总局主官为参谋总长,政工总局主官为政工总长,联勤总局主官为联勤总长。
陆军部和海军部分别设秘书厅、军务厅、军训厅、度支局、兵器局、铨事局、军事检法厅等部门。
参谋总局分设秘书局、作战局、兵备局、军训监察局、铨事局和情报本部等部门。
政工总局分设庶秘书局、宣教局、组织局、对外联络局等部门。
联勤总局分设秘书局、度支局、军需局、军械局、军医局、供给保障局、建设局和审计局等部门。
以上是大明海陆军军事管理机构。
军事作战部门分陆军十二军都司、边军都司、海军巡海都司和舰队都司、海军陆战队都司。”
朱翊钧开创性地把军事单位分成管理和作战部门。
管理部门负责国防建设规划、军队编制、军官选拔、征兵退役、军训计划和检查、武器规划和验收、军费开支预算和审计等职能。
作战部门就是维持陆海军日常作训、以及按照命令调遣和作战
朱翊钧眯着眼睛看了一圈众人,继续说。
“自子理公后,戎政府不再设总戎政使。大明国史上,只会记录两位总戎政使,那就是汝贞公和子理公。”
众臣纷纷鼓掌。
皇上什么心思大家心知肚明,
军权不再集中在某一两人手里。
胡宗宪和谭纶非常特殊。
胡宗宪在东南负责剿倭,戚继光、俞大猷等将领都是他一手提携。
谭纶在东南剿倭时是胡宗宪的副手。
后来他移镇北方,在胡宗宪回京主持戎政后,主持大明北方军事。
经略东北、攻灭察哈尔部、远征漠北、攻略土默特部,他是最高指挥。
两人在大明陆海军的威望非常高,朱翊钧对他俩也非常放心,所以极尽尊荣。
现在两人先后退出仕途,大明再也没有人如两人一般在军中这般有威望。
戚继光在陆军威望很高,但是海军有卢镗、刘焘、俞大猷、李超等一干将领,跟他关系有亲近,也有很一般的。
军功卓著,不见得比他低。
就算是陆军,还有萧文奎、董一元董一奎、马芳、刘显、李成梁、薛麟等名将,军功虽然稍逊他,但是足以分衡他的权力。
皇上顺水推舟,以尊荣胡宗宪和谭纶名义,罢总戎政使。
可是不设总戎政使,戎政府如何运作啊,还跟以前五军都督府,各自为政?
众臣心里暗暗猜测着,朱翊钧又开口了。
“成立戎政府办公厅,以萧大亨为戎政使,兼戎政府办公厅长史。
办公厅的职责就是奉诏召集诸戎政使,召开戎政会议,讨论大明戎政军机。
戎政府设左右仆射,左仆射奉诏署理戎政府日常事宜,协调戎政府各部诸总局,监督执行戎政会议决议。”
大家都听明白了,皇上把资政局模式搬到戎政府。
以戎政会议为大明最高军事决策咨备机构,再设立左仆射。
左仆射位高权重,但是无法直接下令给戎政府各部诸总局,必须要通过戎政会议。而戎政会议只是决策机构,日常机构戎政办公厅就显得位卑权重。
军事部门分管理和作战部门,各自运作,不影响日常运作。
但是重大决策,比如大规模调兵,戎政府被用戎政会议和办公厅进行了分权钳制。
一环套一环,皇上,你这手段玩得是越发娴熟了。
朱翊钧继续说:“以戚继光为戎政使、左仆射兼陆军部都督;以刘焘为戎政使、右仆射兼高级军事司理院院正;以俞大猷为戎政使、右仆射兼海军部都督;以萧文奎为戎政使、右仆射兼参谋总长;以薛麟为戎政使、政工总长;以谢东器为戎政使、联勤总长”
谢东器原是太仆寺小官,张居正担任山东巡抚,整饬马政时发现他的才华,一路提携,万历二年进入军械局任都事,兼任第六局都事、化学研究院院正。
三酸一碱的突破,电学和电磁学的突破,还有无烟火药的各种枪炮的突飞猛进,没有他主持督战,进展不会这么快。
朱翊钧能开挂,但实际工作中必须有得力人才去协调和督促。
接下来,朱翊钧又宣布了几位戎政使,有刘显、董一元、麻贵等几位陆军边军都指挥使,有李超等几位舰队都指挥使。
“按照惯例,戎政使有几位也要进资政局。现在朕宣布,刘焘、俞大猷、萧文奎、萧大亨、薛麟、谢东器为资政学士。”
耳尖的人听到这里,不由一愣,戚继光呢?
他身为左仆射,居然连资政学士都不是!
难道皇上看错名册,或者记漏了。
但是心思机敏的人马上明白怎么回事,心里大惊。
不会吧!(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