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人皇拔剑问天帝

    沙僧最开始是人间的凡人,这一点在《西游记》中有明确记载:

    “老沙原系‘凡夫’,因怕轮回访道。云游海角,浪荡天涯……超天界,拜玄穹,官授卷帘大将,侍御凤辇龙车,封号将军。”

    ……

    而大禹是谁?

    自三皇五帝之后,便是夏、商、周……

    大禹治水有功,拯救苍生于洪水之中;铸造九鼎,镇压九州气运,开创了大夏的基业。

    大禹是夏朝的开国之君,是“有夏皇祖”,是“禹圣王”。

    天下的人族,称大禹一声“人祖”、“人皇”、“人帝”……那是一点问题没有。

    他卷帘大将虽然现在是神仙了,但曾经也是凡人。

    卷帘大将看着大禹,连忙拱手行礼,声音中带着几分激动与恭敬:

    “参见大禹人皇。”

    “禹皇怎来此?”

    “有何贵干。”

    卷帘大将身后,一众人族天兵闻言,也纷纷抬头看向大禹。

    他们大多出身人族,对于大禹这位人皇的事迹从小就耳濡目染,心中满是崇敬。

    当他们得知眼前此人就是大禹时,眼中满是崇敬之色,恭恭敬敬地拜见道:

    “见过人皇!”

    大禹微微点头,看向卷帘大将,沉声道:

    “吾来见玉帝,容禀。”

    卷帘大将闻言,连声道:

    “不敢。”

    “禹皇请进。”

    ……

    在商朝之前,人皇的地位其实没有那么低。

    人皇被视为与神明平等的存在。

    如纣王作为最后一位人皇,可直接与女娲对话,甚至胆敢直接做淫诗调戏女娲。

    女娲想惩罚纣王,却因商朝气运未尽而作罢,只能转而派轩辕坟三妖迷惑纣王,先坏了人皇之基业。

    杨戬曾试图刺杀纣王,但因纣王有人皇真气护体,而失败。

    强如圣人之下第一人的孔宣、通臂猿猴袁洪、托塔天王李靖……在人间国度,也需要遵从人皇之号令。

    玉虚十二金仙之一的云中子,想面见人皇,也需要先向请奏。

    得到人皇首肯之后,云中子才能面见人皇。

    但商朝灭亡后,周代以“天子”取代“人皇”。

    人间统治者从“与神平等”降格为“代天牧民”,强调“君权神授。”

    从此以后,人皇就是纯粹的天子了,皇帝乃上天之子,代天牧民。

    在唐朝的时候。

    一条小小的泾河龙王都能祸乱、惊扰李世民,让李世民睡都睡不好。

    地府阴间的鬼差,都能把李世民的鬼魂勾到地府去。

    唐王李世民见了观世音菩萨,就要朝天礼拜,众文武官员跪地焚香。

    夏,尚在商周之前。

    大禹作为“有夏皇祖”,自然是当之无愧的人皇。

    虽然如今人皇势微,尚不如一些普通神仙。

    但大禹在人族心中的地位,依旧无可替代。

    面对大禹。

    卷帘大将微微侧身,让出一条道路,做出邀请的姿势,恭敬地说道:

    “禹皇,请随我来。”

    大禹也不客气,迈着沉稳的步伐,朝着天界深处走去。

    “那就是昔日的人皇大禹啊!”

    “大禹很久没在三界出现过了。”

    “大禹皇前来做甚?”

    ……

    一众天兵天将在原地,望着大禹的背影,心中满是敬畏与好奇,都在猜测着这位消失已久的上古人皇此番前来天界,究竟所为何事。

    随后,卷帘大将便打开登天云梯,引领大禹从登天云梯而上,直接往三十三去了。

    ……

    通明殿外。

    四大天师张道陵、许旌阳、葛仙翁、邱弘济镇守在此。

    见卷帘大将领着大禹而来。

    “大禹皇……”

    张道陵见状,心中不由一紧。

    他深知大禹乃是人族先祖,功高盖世,但此时贸然前来,不知所为何事。

    张道陵犹豫再三,还是硬着头皮,走上前去,微微躬身,恭敬地询问道:

    “大禹皇,不知您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大禹扫了一眼张道陵,开口道:

    “吾有事要面见玉帝,容吾禀报。”

    张道陵不敢有丝毫怠慢,更不敢多问一句。

    他忙不迭地转身,匆匆步入通明殿内,在灵霄殿下,神色肃穆地启奏玉帝道:

    “陛下,大禹皇求见。”

    玉帝高坐于灵霄宝殿的宝座之上,微微抬眸,开口道:

    “宣。”

    如果说,三皇五帝是人族,甚至是人道的代言人。

    那么他玉帝,这天庭便是天道的绝对代言人,执掌着三界的法则与秩序。

    如今,在这天地人三道之中,人道如同依附于大树的藤蔓,依附天道而存。

    人间帝王的地位,与那统御一方的普通龙王相差无几。

    人间皇帝虽在人界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在三界的大格局中,不过是一方小小诸侯罢了。

    上古人皇,虽也曾威震四方,但也不过是统率着人间界这一方天地。

    但他玉帝是三界之主,统率天、地、人三界。

    无论是在天界的神仙,还是人间的帝王,亦或是地界的鬼怪,灵山的佛祖菩萨……在玉帝这位三界之主面前,皆需俯首称臣。

    大禹治水也好,定九州也好……这都是在人间界的功绩,更多的是倾向于人间的治理与发展。

    若将视野放宽,放在天地人三界来看,比如:如来佛祖镇压冥河、十殿阎罗治理幽冥、斗姆元君平定下界叛乱……也都是功绩。

    而他玉帝,是治理三界,统率天界、人界、地界,为三界万神之首,乃三界万灵之主。

    如今下界人皇,也不过是“皇权神授,代天牧民”罢了。

    不多时。

    张天师便领着大禹来到了灵霄殿下。

    ……

    天界。

    三十三天。

    至高无上的灵霄宝殿之中。

    天帝见人皇。

    此时,天帝高坐于九霄宝座之上,威严赫赫,宛如那高悬于九天的烈日,俯瞰着三界众生。

    而大禹,这位曾经的人皇,虽已退隐于火云洞中,远离尘世喧嚣,但身上那股睥睨天下的皇者之气,依旧不减当年。

    周围其他相关人等,皆是天界中心思玲珑之辈,察言观色的本领早已炉火纯青。

    此刻,他们敏锐地察觉到这灵霄宝殿之中弥漫着一股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仿佛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刹那间,众人纷纷神色一凛,自觉地躬身退下,脚步匆匆,不敢有丝毫逗留,生怕被卷入这场可能引发的巨大风波之中。

    卷帘大将作为玉帝近卫,则是率领着一队金甲天兵护卫在玉帝身侧。

    大禹昂首阔步,向前几步,向着玉帝拱手行礼,声音洪亮而沉稳:

    “见过大天尊。”

    玉帝微微抬眼,目光冷淡,淡淡地问道:

    “禹皇,你不呆在火云洞安享清闲,忽来天界,所为何事?”

    大禹神色凝重,深吸一口气,开口道:

    “大天尊,吾此次前来,乃是为人间水患之事而来。”

    “如今,天界战事正酣,致使天河弱水倾泻而下,人间已然洪水泛滥成灾,人族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不知大天尊打算如何处置这人间之祸?”

    以臣问君,此乃犯上之大忌也。

    大禹也曾是人皇,深知其中的规矩与利害关系。

    但为了人族的安危,他还是这样问了。

    玉帝冷冷地扫了一眼大禹,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悦,开口道:

    “大禹,你如今已退居火云洞,已非人皇。”

    “如今这天下,已非你所辖之夏朝。”

    “你跑过来教朕做事,手未免伸得太长了吧?”

    大禹目光坚毅,分毫不退,向前一步,朗声道:

    “大天尊,我此来绝非无端生事,只是想提醒大天尊。”

    “大天尊贵为三界之主,统御万灵。”

    “天界虽为三界之重,但人界之人族,亦是大天尊的子民。”

    “大天尊若只顾天界战事,而置人间百姓于不顾,任由他们在洪水中挣扎求生,恐失人族之心,三界亦难安宁。”

    “还望大天尊能念及人族疾苦,派遣天兵天将下界治水,解人族百姓于水患。”

    玉帝闻言,脸色骤然一沉,如乌云压顶,怒拍龙椅扶手,那龙椅扶手竟被拍得微微震颤。

    玉帝呵斥道:

    “放肆!”

    “禹,你莫要以为你曾为人皇,便可在朕这灵霄宝殿之上大放厥词,肆意妄为。”

    “如今天界战事胶着,战况激烈,东华那厮都快打到南天门了。”

    “你竟在这关键时刻,让朕分心去治水?”

    “这天界战事,关乎三界秩序,若天界失守,三界必将大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这时候,去治水?”

    “你怕是以前治水治糊涂了吧,竟如此不知轻重缓急!”

    大禹却毫不畏惧,挺直脊梁,如同一把出鞘的利剑,大声道:

    “大天尊,吾并非质疑大天尊之决策,亦不敢妄言大天尊之对错。”

    “只是不忍见人间百姓遭此灭顶之灾,心如刀绞。”

    “吾曾治水多年,深知水患之害,犹如猛虎出笼,所到之处,良田尽毁,颗粒无收;房屋倾塌,片瓦不留。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苦不堪言,其状惨不忍睹。”

    “此天界一战,战火纷飞,法力肆虐,不知道对下界造成多少灾难,多少生灵涂炭。”

    “若大天尊能暂缓战事,同时解决人间水患,再行其他之事,方显大天尊仁德,下界人族也必将对大天尊感恩戴德,铭记大天尊之恩德。”

    玉帝冷笑一声,笑声中带着几分轻蔑,道:

    “仁德?”

    “可笑的仁德。”

    “朕执掌三界多年,坐拥无上神威,靠的可不是那虚无缥缈的仁德,而是严明不可侵犯的秩序。”

    “秩序,才是三界之根本,是朕统御万灵、定鼎乾坤的基石,是这浩瀚三界得以运转的法则。”

    “天地失去了秩序,那才是真正的混乱之源。”

    “禹,你目光短浅,只盯着那小小的人界,朕看的却是整个三界!”

    “禹,你心中所念,唯有人族,你只为一族之私欲,朕心怀的却是三界万灵!”

    “这天界战事,关乎三界秩序,如大厦之根基,岂能因人间区区水患而暂停?”

    “你莫要再在此胡搅蛮缠,扰乱朕心,速速退回你那火云洞去。”

    “朕只当你今天没来过,莫要再提这等荒唐之事。”

    大禹却纹丝不动。

    他目光灼灼,似有两团烈火在燃烧,紧紧地盯着玉帝,继续开口争取道:

    “大天尊,妖族信奉妖皇,为其肝脑涂地,在所不惜;龙族信奉祖龙,尊其为族中至尊,言听计从;巫族信仰祖巫,奉其为精神支柱,至死不渝……”

    “只有这下界人族,心怀虔诚,信奉天界诸神,将天庭视为庇佑之所,为天界提供源源不断的信仰之力。”

    “人族信仰为天界根本,若失了下界人心,这秩序又能维持多久?”

    “大天尊若只重秩序,不顾人心,恐难长久,终有大厦将倾之日!”

    玉帝目光一凛,有寒芒闪过,似笑非笑道:

    “禹,你在威胁朕?”

    大禹连忙开口道:

    “不敢!大天尊息怒,吾绝无威胁大天尊之意。只是这下界人间祸劫,全然是受了天界战乱的波及,而非人族之过。”

    “只因天界战争,下界人族便生灵涂炭,无数百姓丧生于洪水之中,未免太过不公。”

    “大天尊身为三界之主,理应主持公道,还人间一个太平。”

    玉帝微微皱眉,敲了敲手指,似在思索着什么,片刻后道:

    “禹皇,朕念在你曾为人皇之尊,威望尚存,给你个面子。”

    “朕,会宣旨,告诉那地府十殿阎罗。”

    “让他们在生死簿上多加留意,让这些被水淹死之人,下辈子投个好胎。”

    “不入那十八层地狱受那无尽折磨,不堕入畜生道任人宰割,也算是朕对他们的恩赐。”

    ……

    此时天界战况焦灼,派遣天神天将劳心劳力下界治水,不如直接告诉阎罗。

    让阎王爷处理了,简单又省事。

    投个胎就是了,这人不还是人吗?

    ……

    “不管活人,管死人……”

    “这不是糊弄人吗……”

    大禹闻言,眉头紧皱,心中满是不平与愤懑。

    大禹目光灼灼,看向玉帝,开口怒声喝道:

    “大天尊!若天界如此不公,只重仙神之尊荣,而忽视下界人族之苦难,如此行径,实难服众,也难安人族之心。”

    “以人伐天之事,吾人族虽向来秉持着敬畏天庭之心,不妄动干戈。”

    “但若天庭诸神欺人太甚,吾人族也绝不畏惧天庭之威。”

    “人族虽为后天生命,却也有着不屈之志,若被逼至绝境,亦会奋起反抗,玉石俱焚亦在所不惜!”

    言罢。

    大禹猛然抬手,轩辕黄帝的轩辕剑骤然出鞘。

    “铮”的一声。

    刹那间,轩辕剑之剑身光芒大盛,如同一轮烈日绽放,金黄色的剑气如怒龙般冲天而起,照亮了整个灵霄宝殿。

    “铮、铮、铮!”

    剑鸣之声连绵不绝,清越悠长,似龙吟破九霄,又似凤唳震云端。

    这剑鸣声如实质般震荡开来,震得殿内云雾如波涛般翻涌不止,原本悠扬的仙乐戛然而止。

    但见那轩辕剑的剑身之上,日月星辰流转不息,山川草木栩栩如生,仿佛将整个天地秩序都镌刻其上。

    剑柄之处,人族之农耕与治国之策以符文形式闪烁,承载着人族文明的无数载的文明传承。

    一股磅礴的人道气运自剑身涌出,如洪流般在殿内激荡,所到之处,天兵手中的兵刃竟隐隐颤鸣,似是感受到了人族圣剑的威严。

    卷帘大将见大禹在灵霄宝殿前亮出轩辕剑,心中大惊失色。

    他曾身为凡人,大禹是他曾经敬仰的人皇。

    他如今身为神仙,玉帝是他必须效忠的天帝。

    两难之际,终究还是职责所在。

    卷帘大将毫不犹豫的身形一闪,挡在玉帝身前,手中降魔宝杖重重一顿,怒喝道:

    “禹皇,你好大的胆子!”

    “灵霄宝殿之上,岂容你放肆!”

    卷帘大将身后,天兵们也齐刷刷亮出兵刃,寒光闪烁如银河倾泻,铠甲碰撞之声清脆刺耳,宛如冰雹砸落。

    灵霄宝殿之内,气氛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一众天兵天将如临大敌,将大禹团团围住,只待玉帝一声令下,便要将大禹拿下!(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西游妖帝:从小蛤蟆开始不错,请把《西游妖帝:从小蛤蟆开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西游妖帝:从小蛤蟆开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