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章 工业迁移的准备

    “投资我们的工厂?就跟其他合资企业一样?”朱玉龙惊讶问道,

    他想不到杨文东这样的顶级香港富豪,会看中他们这种纺织企业了.甚至,连杨文东会来这里,他都认为是对方给政府面子,选择了自己这一家,而不是自己家的面子。

    杨文东点头道:“对,如果我投资你的企业了,那外汇你们就有了,同时作为我们投资的企业,在设备更新之后,只要质量与价格合适,香港那边也会优先采购,这样你们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这样不就解决所有问题了吗?”

    朱玉龙想了想,问道:‘那管理方面呢?’

    他也知道一些外资公司与国内企业合资,在管理权方面争夺的可是非常厉害的。

    杨文东摇头道:“管理我这边不参与,不过在财务方面,会有人监督的,另外一些大的投资方面,我们也会适当的过问,其他方面,就按照你们以前的模式来吧。”

    现在的国有企业,所携带的包裹是非常重的,不仅仅是清河毛纺厂,其他国企也都一样;

    自己跟这些企业合资,也都需要处理这些问题,不可能因为自己合资,就将这些给扔了,整个社会层面是不容许这样的;

    而自己或者其他外资单独投资的企业,比如非常可乐、未来的mini等等,这些是新企业,那自然就没有这些东西了,这也是外资与内地扯皮的地方之一;

    外资自然不可能养工人的家庭,还建什么工厂医院、幼儿园等等,但后来发现这些也没多少钱,于是考虑直接补贴工资,结束扯皮,未来自己在80年代的一些工厂,也可以采用这种模式;或者就采用从其他工厂借人的模式,也是可以绕过去的;

    但现在自己是主动投资已经存在的企业,那这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也就懒得参与了,还是让这种企业按照自己原有模式运营就行了,能够不亏即可,反正他的目的,也是为了这种工厂下方的地皮,早期补贴一点也不是问题。

    “真的?”朱玉龙也觉得不可思议了,没想到对方居然不争管理权。

    杨文东笑了笑,又看向周围,道:“不过,你们需要几百万乃至上千万美元,而你这个工厂,价值可不值这么多钱。”

    这个时代的土地不值多少钱,折算进去也没多少美元,至于工厂本身,那就更不值钱了,因为还在亏损,那些硬件什么的,在杨文东的眼里,新工厂合资后,设备更换后,这些都可以当废铁卖了,很多可能还是清朝的设备

    朱玉龙也觉得没错,他们工厂哪能值得几百万美元啊,要知道现在燕京市一年外汇出口盈余也才千万美元多一点,于是便问道:“杨先生,那我们该怎么办?”

    杨文东道:“具体清河毛纺厂价值多少,我们双方后面一起评估,不管多少,合资之后如果更新设备的钱不够,那可以再以合资公司的名义,向香港恒生银行贷款;

    有了我的资金参与,外加香港那边的订单倾斜,恒生银行那边也就不需要什么抵押物了。

    不过,这也是我这边的资源,所以算合资份额的时候,这份资源也需要折算进去。”

    “这样啊。”朱玉龙有些为难,道:“杨先生,即使是合资企业,我们这边也是有责任的,涉及到借钱,哪怕不需要燕京市政府出来担保,也是需要政府同意的。”

    杨文东笑道:“这没问题,我们的合资谈判,本身也是需要燕京市政府的同意的,那后面也将政府拉入进来一起协商合资之后借贷的事情;

    其实你们不用担心,我投资的企业,只要你们这边不出现质量问题,未来在运营这一块,肯定不会出什么大问题的,借的钱,还起来很轻松的。”

    不管怎么样,长兴集团这么大的企业,那么多顶级实业公司,肯定是需要很多外部供应商的;

    既然供应商赚钱,那自然要挑选被自己投资过的供应商,不管是香港、湾湾、新加坡、马来西亚那边,集团都会投资优质的供应商,他所亲自要求的几家,比如台塑、鸿海等等,不过是其中一小部分罢了;

    未来的内地,也将会是集团供应链的主要来源地,那自然也需要适当寻找合适的供应商进行合资了,不仅仅是纺织,其他产业也都是一样;

    而现在的清河毛纺厂,还算是第一批比较大规模的供应商企业,只要本身不出问题,那就是要重点照顾的,一方面自己投资获利,另外一方面就是起了一个样板作用,这样一来以后再投资其他内地企业,就可以拿出来举例了,甚至内地这边,都可以将它当做外资合作成功的典型案例,那就更好了。

    “好,如果燕京市政府都同意了,那就更方便了。”朱玉龙心中大喜;

    之前几年,企业就已经不太行了,严重的时候工资都发不出来,还得靠着政府补贴,为了要这个补贴,他也得去求爷爷告奶奶;

    如今与外资合资,有了资金、有了订单、还会有外汇以及新设备,那自己这边只需要将产品做好,满足香港客户的需求就行了。

    “行,那就这样,许先生会在接下来参与这件事。”杨文东点头示意道。

    朱玉龙笑道:“没问题,我们这边一定会认真协谈好这次合作。”

    “嗯,好。”杨文东自然不会参与这种小的谈判,他这次亲自来,也是因为没什么其他事情,就给了燕京政府一个面子;

    再加上这也算是第一次与内地大工厂合资,他亲自来,也能告知未来的同类型商业投资,这其中的重要性。

    离开清河毛纺厂后,回到酒店后,杨文东看向身后的另外一人,道:“老许,今天这个投资你也全程参与了,我让你一起过去,就是想让你未来,在这件事上继续努力。”

    老许回道:“杨生,我一定会配合沈先生完成这次合作。”

    “不是,你是集团投资部门在燕京的负责人,不需要参与这种细节问题。”杨文东摇摇头道:“这种细节问题,会由总部亲自派不同的分公司之人来参与;

    你这边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燕京寻找类似的大型工厂,他们需要外汇,我们需要投资完善未来集团的工业链的,收集这些企业的清单,适当性的接触看看对方的意向,然后将资料交给总部,总部会再选择合适的目标,进行接触。”

    “我明白了,杨生。”老许连忙说道;

    老板的意思是让他做前锋,粗略性的燕京市寻找目标,属于广撒网的类型,而清单出来之后,交给总部审核,然后总部那边就会针对性的接触。

    “行。”杨文东又看向阿英,道:“阿英,上沪那边也是一样,你传命令给上沪的负责人,我就不去了,意思差不多。”

    “好的。”阿英答应道;

    杨文东又道:“另外,电子行业与汽车行业不需要你们参与,你们主要做轻工业工厂就行了,那两个行业,我会有专门的团队参与的。”

    电子与汽车,是未来集团的最核心产业,在内地的投资,主要是为了发展产业链,属于战略性的投资;

    而轻工业之类的,其实跟四合院差不多,属于战术性,主要是可以借机囤地,再发展自己的内地产业链,所以他本人都不需要怎么参与的,安排手下的人去执行自己命令就行了。

    阿英道:‘明白,我也知道何国元何生很早之前就已经在内地活动了。’

    “嗯,对,电子方面是他负责。”杨文东点点头道:“至于汽车方面,目前还没开始,香港这边还真没有合适的人才,只能等以后看看英国那边的行不行,或者从欧美日挖人了。”

    香港有电子行业的人才,虽然比不上硅谷,但还有一些基础能力的;

    而汽车行业,那就是完完全全的0;

    自己的汽车产业,目前只能依赖海外之人,等以后在国内扎根了,再在国内重点培养人才;

    6月20日,结束了差不多10天的燕京旅程,杨文东与包玉冈二人一起返回了香港;

    从燕京到香港的航程不算多远,杨文东也不是很累,不过还是先回家了;

    苏依依与白玉姗已经在家中准备好了午餐,此刻已经一点多了,杨文东也比较饿,三人一边吃一边聊,杨文东也将在内地发生的事情告知了家人;

    “这么说,接下来,我们就准备大规模投资内地了?”苏依依询问道;

    她们几人中,除了苏依依自己经营一个依然之家外,杨文东的集团业务都是不参与的,不过偶尔家庭聊天的时候,工作也就是话题,随便聊聊也好,要知道,普通香港人正常闲聊的时候也会讨论一些大财团的情况。

    杨文东点头道:“对,我还得到消息,未来深海市可能会有特殊政策,到时候,咱们集团还准备重点投资深海市。”

    四大特区即将成立,这件事在国内高层以及香港商业顶层之间不是什么秘密,也就两个月多点时间了,这种事那必然早就有风声了,只不过一般人不知道罢了。

    “跟蛇口一样?”苏依依问道。

    杨文东点头道:“差不多吧。”

    “如果是整个深海的话,我也可以去开个工厂。”苏依依道:“依然之家最近的生意也起来了,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红磡那边招人却越来越困难了。”

    “困难?为什么?没人愿意进纺织厂了?”杨文东问道。

    这其实也是常态,纺织厂还是非常辛苦的,前世的内地,在08年左右,经济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的时候,纺织厂就开始转移去东南亚了;

    更不要说香港如今地产行业当道,太多的人从地产中赚到钱了,哪怕只有一套房子的,看着自己房子的价值,也觉得上班没什么意思。

    苏依依回道:“也不仅仅是如此,主要是你的长兴制鞋工厂,效益太好了,红磡本身也不是什么大镇,外加还有很多其他产业,将愿意进纺织厂的人都给挖光了,我这边别说招人了,自己工厂很多人都跑了。”

    “哈哈,耐克在美国的生意太好了,我这边代工也忙疯掉了。”杨文东哈哈笑道;

    早年他投资了耐克,获得了25%的股票以及部分代工权,加上杨文东的资金扶持,耐克的发展速度极快;

    而香港的生产成本与质量比起美国本土强多了,自然就接到了更多的订单,可以说是忙的起飞。

    白玉姗道:“东哥,我们集团如今在香港的工厂实在是太多了,前段时间我去过北角,那边荣耀工厂也有很多人,我估计依依姐的红磡工厂,甚至还可能受到北角荣耀工厂的影响;

    咱们集团虽然同属一家,但各个子公司都是独立运营的,香港总共也就这么点人,加上很多人还从事地产以及其他行业,我们内部竞争就激烈多了。”

    “嗯,你说的很对。”杨文东点点头道:“其实不仅仅是依然之家,等深海以及其他城市真的有了特殊政策,可以独资,那我们的低技术产能的工厂,都会迁移过去;

    包括便利贴、塑料制品工厂、纺织业、集装箱生产等等,香港这边,只留下食品与电子,其他的确不太适合了。”

    原先历史上,在85年后,香港制造业断崖式的崩盘,速度之快,世所罕见;

    长兴集团这么大的企业,是不能等到那个时候再走的,要早做准备,如今四大特区即将成立,他也准备重点投资其中三个城市了;

    当然,主要还是深海市;

    “那东南亚的工厂呢?”苏依依又问;

    杨文东笑道:“就香港的这么多工厂,就够内地几个城市所用了,东南亚的暂时不急,等以后再说吧。”

    三大城市,承接长兴集团在香港的工业,也足够了,东南亚这边的,等84年后第二批14个沿海城市开放之后再说,其中还包括上沪与粤州,这可是他重点看好的城市了。

    PS:求月票(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不错,请把《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