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龙还沉浸在毛阿敏的歌声里,《编辑部的故事》第一集已经开播,这集名字也很霸气,叫《谁主沉浮》。
“哎,我是《人间指南》的刘书友啊。”
一上来,刘书友握着个电话,“对对对,当然是小刘啊,我比您也大不了多少。”
“老刘,你干嘛跟谁都低三下四的。”
侯耀华演的余德利看不惯,“这文明礼貌啊,得掌握个分寸感。”
刘书友握着听筒解释,“老王,王林,我跟他约了一篇稿子。”
“那孩子还没我岁数大呢。”
余德利不忿,“你要是这样,以后我也管你叫小刘。”
“你懂什么呀”
刘书友不耐烦,又发现自己电话还没挂断,赶忙又低三下四讪笑着解释,“哎,我不是说您,我哪能说、说您啊哈哈,我就想问问您那篇稿子怎么样了哟,这个字数多了少了都不行.哎,我说了不算.哎,那可就难了.好好好,那回头再说吧,再见。”
“吧嗒。”
电话挂断。
刘书友脸上浮现出懊恼之色,“哎呦,真要命,按说这写的,凑个字数,应该不算难啊。”
刘蓓饰演的戈玲一脸淡然,“老刘啊,咱没必要那么死性,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凑字数的文章谁看啊?再说也没法写啊。”
“呵呵,怎么没法写?”
刘书友道:“你看看我组的稿都是这样,工作嘛,就应该有责任心,不然要咱们编辑干什么呀?”
牛大姐登场了:“编辑不仅在字数上,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把好关!你们年轻人啊,要好好向老同志学习,不然以后怎么接革命的班啊。”
“.”
一上来,每个角色的台词都带着鲜明的个性,非常分明,非常有记忆点,而且每一句台词的风格都和以前的电视剧非常不同。
拿文学来打个比方,就是以前的电视剧,都是一板一眼的传统文学,而《编辑部的故事》就像是《顽主》这种风格的。
每一句都非常风趣,非常新颖,非常时髦,郑小龙一下儿就看了进去。
这第一集讲的东西非常简单,甭管刘书友还是余德利、戈玲、牛大姐这都是《人间指南》的编辑。
每个编辑,对于刊物的态度都各不相同。
刘书友觉得,有能凑够字数的稿子就行。
戈玲却觉得,稿子应该重在内容。
牛大姐则觉得,稿子就应该为政治服务。
余德利在旁边儿和稀泥。
几个人犟嘴半天,刘书友发话了:“这不管写什么,关键是得有人写。”
牛大姐根本听不进去刘书友的话,觉得刘书友此言差矣:“工作是什么?工作就是斗争,稿子要是那么好组,还要你这个编辑干什么?”
反倒是戈玲比较认可刘书友的话:
“现在这稿啊,是难组,有名的看不上咱们,没名的咱们又看不上,现在这杂志多如牛毛,也就咱们自己把自己当回事儿。”
说话间,葛尤饰演的李冬宝推门回来了。
“这不棋王么?”郑小龙一看着他就特兴奋,指着电视道。
他看过葛尤主演的《棋王》,对他饰演的“棋王”王一生印象特别深。
葛尤标准的记者穿着,随手放下手上的相机包,一屁股坐在余德利面前的沙发上面。
“完了,计划全完了。”
说着,熟稔的从怀里掏出一盒烟,“人家说啊,排练时间太紧,抽不出时间来。”
“那就改个时间呗。”余德利说。
“是,本来也没什么。”
葛尤饰演的李冬宝先递给余德利一支烟,然后抖擞抖擞烟盒,又从里面抖擞出一根儿,自个儿叼上:
“挺客气的,直个劲儿道歉。”
“后来一打听啊。”
“感情让别的刊物给拉走了。”
“哎?”余德利赶紧问,“是因为咱们稿费低么?”
“那倒不是。”
李冬宝摇摇头,坐起身来,“人家说咱们这刊物,跌份儿。”
“什么?”牛大姐眼睛一瞪,“咱们这刊物怎么了?跌份?哎呦,她要这么说,咱还不稀得拍她呢,小李,甭跟她置气。”
“是,我这不回来了么。”
李冬宝点上一支烟,“可总得有的拍吧,总不能大街上拉一个就拍。”
“那还不如拍咱们戈玲呢。”余德利笑道。
戈玲回头看上李冬宝,一脸不太好惹的模样,“你觉得我合适么?”
“.”
李冬宝怂了,没敢接话,求助似得看向余德利。
余德利赶紧拍拍脑袋,“赖我赖我,冬宝,疏忽、疏忽,你别惹事儿了,可是问题在这儿呢,反正得是一女的哎?”
余德利合计半天,来了主意:“咱牛大姐啊!”
“算了吧,我还不如大街上拉一个呢。”李冬宝一脸绝望。
“哎?”
牛大姐把他叫住,“你等等。”
李冬宝懵了,“怎么着牛大姐?你还真想挺身而出啊?”
余德利在旁边儿比划,“看出来了吧,人牛大姐为了工作,到关键时刻,肯定不计较个人得失。”
牛大姐并不理会他的阴阳怪气,连忙凑到李冬宝身边儿,“小李啊,咱们可要对刊物负责啊,你随便上街拉一个,知道她是好人坏人啊,要是坏人,那不把咱牌子砸了?”
“不用她砸,现在就快砸了。”
李冬宝并不理会牛大姐的话,“我在外面碰了多少钉子你们都知道吗?”
“就是。”
戈玲跟着开口,“以前咱们还有群众来信呢,就是说批评的居多,表扬的少,那还有呢,可现在呢,没有了。”
“没有批评信不是挺好么。”刘书友不理解,“那说明那群众对咱们刊物满意了,没意见了,你们怎么还抱怨呢。”
“满意了?没意见了?”
李冬宝听笑了,“那是人家不抱什么希望,你看我现在还说话吗?为什么?就这道理。”
“什么道理啊?你对谁有意见?”忙于政治工作的牛大姐着急了。
“都算上,连我也算在内。”
李冬宝不客气的说了一句,又觉得自己话太过了,赶紧找补,“当然,不包括您牛大姐,刨去老刘、老余,还有戈玲,咳,那我压根儿没算在内。”
刘书友猛地转过身,听明白了李冬宝话里的意思。
“这么说,你是对老陈?”
“.”
镜头一转,刚说上老陈,头发花白的老陈就从公交车上下来,手里夹着公文包,来到一售报点儿。
老陈扫一眼摊位上的各个杂志,“有《人间指南》吗?”
小伙儿抬头看他,“这期的没有,头两期的您要吗?”
老陈眉毛一挑,美滋滋道:“刚出来就卖完了啊,看来还挺抢手的啊。”
“哪啊。”
小伙儿翻个白眼,“这期根本就没敢进,砸手里好几期了,看见没有”
说着,从旁边儿箱子里翻出一摞《人间指南》,“看见没?没人买,降价了也没人要,您要是喜欢,您看着给俩钱,给您。”
“.”老陈神色复杂。
“多少钱啊?您给我吧,我要了。”旁边儿一大妈凑了过来。
小伙儿点了点,“一共十一本,您看给多少钱吧。”
大妈试探性的问道:“两毛钱一本行不?”
“行。”小伙儿把杂志递到大妈手里。
大妈笑着给他递过来两块钱,“就这两块了。”
“哎呦,得。”
小伙儿一脸不耐烦,着急处理这几份杂志似得,“两块就两块。”
另一边,大妈领着孙子刚走出去几步,老陈就追了上去。
“老姐姐,老姐姐!你等等,你等等。”老陈气喘吁吁追上。
大妈回过头看他一眼,“您这是打听哪儿啊,这一带我全门儿清。”
“哎,我不打听哪儿。”
老陈不好意思的笑笑,“我是想问问,您经常买《人间指南》吗?”
大妈看了眼手上的十一本《人间指南》,“这本书不能买啊?也是不健康的?”
“哦不不不。”
老陈赶紧摇摇头,“这是提倡的。”
“噢。”
“我就是想知道知道,那儿有那么多杂志,您怎么单单买《人间指南》呢?”
“哈哈,哎呀,是这么回事儿啊。”
大妈笑了起来,“我还以为打眼了呢,我也参加了这一带的联防,哎,可我没听说过要取缔《人间指南》这本书啊。”
“那您说一说,您为什么这么喜欢《人间指南》呢?”
“哈哈哈哈。”
大妈爽朗的笑了起来,“什么喜欢不喜欢的,我不识字。”
“那您.”
“便宜啊,我给我小孙子买了,包书皮儿用的,孙子,走吧,跟爷爷再见。”
“爷爷再见。”
“呃”
老陈仿佛心上被扎了一把刀子,表情复杂的答应一声。
“小杨,你觉得怎么样?”
看到这里,郑小龙问起了电视艺术中心自己下属的意见。
“嗯怎么说呢。”
小杨想了想,大概说了下自己的感受,总之,看到这里,觉得电视剧讲的东西并不复杂。
能看明白,一上来讲这么多,都是为了铺垫《人间指南》这部杂志现在面临着组稿困难的窘境,而如何解决杂志当下的难题,这显然是后面剧情要解决的事情。
同时,小杨也非常好奇,这部《人间指南》将会怎么翻身。
“另外呢,这个风格也挺引人入胜的。”小杨道。
他觉得这每段剧情的细节,编剧都有巧思在里面,通过反转来闹笑话。
同时呢,台词也很风趣,每句都是地道的老京城味道。
但在风趣的同时,又有很强的代入感。
就比如刚才老陈拦住大妈问为什么买《人间指南》的时候,大妈解释说只是为了包书皮,老陈肉眼可见的失落,连带着小杨自己也跟着有些同情他。
显然,这证明了《编辑部的故事》这部电视剧的优秀。
不到半集的剧情,不矫情不做作,不能说有笑有泪,但已经让观众的心被牵动。
听完小杨的回答,郑小龙点点头,然后接着往后看,越看越觉得拍的很好。
他都忍不住诧异起来,“赵宝刚以前不是演员么?怎么这么有当导演的天赋。”
三集很快看完,郑小龙当即拍板,这部剧一定得拿到央视播出,绝对的一部好剧。
不过买电视剧这么大的事情,不是他一个人就能做决定的,郑小龙再大胆、再思想开放,也得遵循体制内的办事套路。
很快,电视艺术中心针对这部《编辑部的故事》展开讨论。
出乎郑小龙预料,头顶上几名领导反对的意见很大。
“《编辑部的故事》这样的片子怎么能够放呢?”
“插科打诨,实在对生活不严肃!”
“还有,居然在电视剧里搞了个马列主义老太太!居然讽刺马列主义!这是严肃的政治问题!”
“还有,刘书友这样的角色也能当主角?”
“哦对了,还有余德利这种,居然说:‘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些人怎么能成为现实生活当中的主要人物!”
郑小龙被骂了个狗血淋头,只好先按下自己试图播出《编辑部的故事》的心思。
等江弦找上门,他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台里阻力很大.别说买了,钱现在不是问题,能不能播现在是最大的问题。”
“不给播?”江弦皱眉。
大意了。
他先入为主的觉得《编辑部的故事》就是在央视播出的电视剧,所以根本没预料到,央视会觉得这部剧有风险,拒绝播出。
这下出事儿了。
他呲呲牙。
这回《编辑部的故事》投资可不小,这么多人跟着他折腾,这部剧不能不播,必须得播,不光是得播,还得立刻播出,一点儿的时间都拖不起。
虽然遇着困难,但江弦还是很有信心的,毕竟《编辑部的故事》曾经在央视播出过一次,那就证明肯定是有门路的,只是这门路他暂时没找着。
“我去和你们领导谈谈。”
在郑小龙带领下,江弦直接找去广电,复兴门外大街二号,拔尖儿的好地理位置。
表明身份以后,广电的人说话倒也客气,委婉的表示:不能播。
“实在是夸大地反映了现实,问题还是比较大的。”(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