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9好算计

    对于唐植桐的提议,张老三欣然接受,甚至有些感恩戴德,这种年景,谁不希望自己手里的粮食多一点?至于香椿芽嘛,自家无非是再等等,吃老一点的,这都不算啥。

    这么一折腾,唐植桐到家的时候就九点钟了,若不是自行车大梁上压着四十斤盐,估计前面能翘起来,因为这次的香椿芽实在是太多了,足足装了五个麻袋。

    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张桂芳看到香椿芽后还是有些吃惊的,因为实在是太多了。

    婆媳俩动作很麻利,唐植桐出去的这段时间,已经将盛水的大缸腾出来,并刷好,就等香椿芽到位后开工了。

    人多力量大并非空话,唐家老少齐上阵,都快赶上流水线了。

    小王同学领着两个小姑子洗香椿,唐植桐守在炉子跟前烫香椿,张桂芳则负责将烫好的香椿攥干、摆在案板上控水。

    鲜嫩的香椿芽自带枣红色,进开水焯一下立马变色,等颜色变绿就可以捞了。

    如果想香椿芽长久保持翠绿色,可以在开水里加点小苏打,但限于现在的供应,唐植桐选择不加,颜色深了、浅了,只影响人的感官,但不影响食用,这年景有的吃就行,不挑剔。

    香椿芽的腌制方法并不固定,有的家庭选择清洗晾干后直接用盐生搓,有的则像唐家一样焯一遍水。

    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唐植桐选择焯水后腌制除了更干净卫生以外,也是因为焯水能有效压缩香椿芽的体积,争取让腾出来的大缸能盛下这次带回来的香椿芽。

    由于香椿芽过多,家里能晾的地方有限,明显不能由着香椿芽慢慢变干,唐植桐瞅着时间越来越晚,催促道:“妈,用盐搓搓,开始往缸里放吧。”

    “这样放进去不会坏吧?”张桂芳有些拿不准。

    “人家还有不焯水直接用盐搓的呢,放心,坏不了,我心里有数。”唐植桐信心满满,外挂在此刻有了作用,虽然不能当着家人的面将香椿芽上面残留的水分薅走,但可以等放入缸里以后再干!

    “行吧。”张桂芳最终还是选择听儿子的,开始一盆一盆的搓香椿芽。

    香椿芽焯水虽然麻烦一点,但能在搓盐环节比不焯水的省力一些,盐粒子沾在没有完全干的香椿芽身上不容易掉落。

    张桂芳转头负责搓香椿,小王同学看着婆婆工作量有点大,则将洗香椿的活让给两个小姑子,加入搓香椿芽的行列,而且她仗着有身高、胳膊长的优势,负责往水缸里面码。

    水缸放在正屋的里间,唐植桐跟着小王同学跑了一趟,告诉她该如何码。

    唐植桐在旁边看着小王同学实操,不住的弯腰,球一会变大,一会压扁,都有些心疼了。

    不过也就心疼三秒钟,因为唐植桐很忙,既要戳水,又得攥干控水,还要估摸着婆媳俩搓的量,觉得差不多了,放下手里的活去里屋将香椿芽压实。

    虽然唐植桐信誓旦旦的说不会变坏,但该做的预防一样都不能少。

    在压实后,唐植桐会偷偷摸摸从空间里薅点盐,掺着自己带回来的盐,隔上三四厘米再撒上一层,并捎带着将香椿芽的水分给薅一薅。

    有水容易变质,盐不够也容易变质。

    一般来说,无论哪种腌制方法,腌香椿芽的用盐量在香椿芽重量的15%-30%之间浮动。

    按照之前跟张老三的约定,这次是一百多斤香椿芽,四十斤盐是够用的,但不成想他一次给置办齐了,而自己出门前又跟家里说过带回四十斤盐。

    数量不好明着增加,所以只能暗地里操作。

    “妈,咱明天再干吧,家里没水了,凤芝都快站着睡着了。”处理了两麻袋后,小水缸已经见底,唐植桐瞅了一眼时间,已是凌晨,月亮和火车站的报时钟都下班了。

    “行,你们也去睡吧。”张桂芳直起腰来,握拳砸了砸,脸上也有几丝疲惫。

    劳动嘛,就没几项是不辛苦的。

    唐植桐尽管惦记着脚扣的事情,但今儿确实是乏了,回到厢房后脱了衣服就抱着小王同学入了梦乡,今儿的小王姑娘是香椿芽味的……

    第二天,4月3日,星期天。

    唐植桐是被小王同学推醒的:“醒醒,别睡了,我听着咱妈起来挑水了,你起来,你去挑。”

    “哦。”唐植桐揉揉惺忪的双眼,伸了个懒腰,穿上衣服连脸都没洗就出了门。

    有家有口的,就这点麻烦,不方便直接用挂将水缸灌满,若是一条老光棍就方便多了,但唐植桐不愿去做老光棍,有热乎乎的小王同学暖被窝多好,这也算是幸福的烦恼吧。

    “妈,我来。你起的也太早了,天还没亮呢。”唐植桐来到胡同口,独眼的朱大爷还没起床,也就没有自来水,张桂芳正抓着铁轱辘把从井里汲水。

    “早点干完心里踏实,街道今天还安排大伙打扫卫生呢。”张桂芳将位置让出来,把另一桶已装满的水桶往外拎拎,方便一会担。

    “成吧,那咱一块干,我估摸着九点来钟就差不多了。您先回去生炉子,我担水。”指示下来好几天了,街道这时候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也算是恰如其分。

    尽管吃不太饱,大多群众对此也是持支持态度的,毕竟环境好了、卫生了,大家伙生病的次数就少,相当于省下了钱。

    在进大门后,唐植桐就将水桶里的水来了个偷梁换柱,只要他在家,饮水上基本都会留意,尽量让家人喝山泉水。

    年后去武汉那阵子,唐植桐回来还听小王同学叨叨,说自打他走了,喝水都不一个滋味。

    这能一个滋味吗?若是一个滋味,自己岂不是白干了?

    对于小王同学的疑问,唐植桐以她太想自己以至于“茶不思饭不想”糊弄了过去,骗得小王同学心花怒放,并成功骗得小王同学尽心竭力服侍机会一次。

    唐植桐出门打水的时候,小王同学也起来了,但她没有跟丈夫似的不洗脸,先用丈夫担来的水洗了把脸,才着手洗香椿芽。

    等唐植桐将小水缸灌满的时候,家里只剩凤芝还没醒。

    等凤芝醒来的时候,香椿芽已经腌了个差不多了。

    “哥,你今天去卖鸡吗?我可以跟着你一块去吗?”自打白桥这边没有晓市,附近孩子的乐趣就少了一项,之前可能还不觉得,但吃食少了以后,不少孩子都盼着赶集,希望在集市上能碰到卖好吃的,哪怕吃不上,闻闻也是好的。

    “不行。要么在家写作业,要么去街上劳动去。”唐植桐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妹妹,自己虽然说要去集市上卖鸡,但压根没打算真去!

    离自己家最近的集市骑自行车来回也得三个小时,费那个劲干嘛?

    “哼!”凤芝对此不满意,在一旁嘟嘟囔囔说着啥,由于声音太小,唐植桐也没听见。

    为了快点把香椿芽腌完,唐植桐恨不能自己是三头六臂脚踩风火轮的哪吒,哪还有空顾及妹妹的感受?

    “一会劳动完,我带你去白桥放风筝。”小王同学在一旁却听见了,小姑子嘴里嘟嘟囔囔说自己哥哥是大坏蛋呢。

    “好!”凤芝一听有的玩,这才高兴起来。

    大力总会出点奇迹,唐植桐觉得自己压的香椿芽快成坨了,不过效果也很明显,起码这二百来斤香椿芽成功的放入了大缸。

    表面撒上最后一层盐,把木盖子往上面一盖,完美,顶多七天就能往外薅着吃了。

    匆匆吃了口饭,全家再次行动起来,先是把母鸡都捉起来绑好,然后小王同学领着两个小姑子拿上苍蝇拍、扫帚、铁锨啥的出门参加街道的活动。

    张桂芳没出去,打算将鸡圈收拾出来,然后翻翻土种点什么东西进去。

    唐植桐也出了门,每个车把上都倒挂着两只鸡。

    胡同口人不少,扫地的、抖擞臭虫的、灌老鼠洞的,干啥的都有。

    人们的工具也五花八门、长短不一,这要是放在三河那边,恐怕得涂上统一的绿色再用吧?

    胡同口的水龙头敞开着,哗啦啦淌着水,不时的有人把接满水的水桶拎走,后面的人上前继续接,人走水不停。

    接水衔接的空档里,难免有水流到地上,独眼的朱大爷拿着扫把坐在水房门前,一副时刻要上前扫水的模样。

    “吆,桉子,这是干嘛去?”独眼聚光,老朱一眼就瞅见了唐植桐车把上那四只母鸡,每一只都肥的让人直咽口水。

    “街道前两天去家里做工作,说不让干部养鸡,我响应下号召,把这几只鸡处理了。”唐植桐停下,声音不小,要的就是让别人听见。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唐植桐不光得让别人知道自己响应了号召,还得让人知道街道办在这中间出力了,否则没法体现徐卉跑一趟的价值。

    小王同学跟唐植桐提了徐卉关于区代表的建议,唐植桐的看法跟小王同学一致,鸡可以卖,区代表就算了,自己根本忙不过来。

    “唉吆~桉子,你家养的这几只鸡很肥,你就这么卖了?街道也忒不近人情了。”排队等着接水的邻居大妈插话道。

    “瞧您说的,这鸡放家里也是吃粮食,处理了我还能多吃两口。街道上也是为我好不是?”这规矩近不近人情嘛,肯定各有各的看法,不过唐植桐不能大庭广众之下说街道不好。

    街道只是政策的执行者,不认可街道的做法就是不认可上面的规矩,这帽子有点大,唐植桐不愿戴。

    “哎~桉子,你打算卖多少钱一只?要不看看街坊们有没有想买的,直接在这卖了算了,还省下你跑一趟。反正街道也没说不让平头百姓养,对吧?”旁边有人开始打鸡的主意。

    “对啊,对啊。这大热天的,专门跑一趟城外也不合适。”有人接茬附和道。

    此话一出,人群就热闹了起来。

    眼下已是春天,勃勃生机、万物竞发,只要勤快点,出去薅把草都能养活一只鸡,等到了年根,把母鸡一卖,这期间下的鸡蛋就是纯赚的。

    抱着这个心思的邻居不在少数,都想看看唐植桐报个什么价。

    作为邻居,唐家有几只鸡,大家是心知肚明的。

    唯一一只老母鸡已经被刘家明祸祸了,剩下的这四只全是一年龄的母鸡,不光养得好,还正处在下蛋最勤快的时候,这可比自个去集市上买放心得多。

    唐植桐哑然,本来自己只想着让大家伙知道自己响应了一把号召,没想到还有人在这等着自己。

    这若是放在以前的年份,年景好,卖了也就卖了,因为价格比较稳定,大家都不会有争议,但现在什么年景?

    外面集市上一只鸡都涨到五十了,自己若是真就地处理,卖高了不合适,卖低了自己吃亏。

    更何况,卖了就是一大笔收入,古语说得好,“客不离货,财不露白”,即便是要卖,肯定也选老佟那样有钱的,不知道自己底细的,这次要是明晃晃在胡同里卖了,唐植桐都用脚指头都能想到会发生什么。

    电石火花之间,唐植桐想到了方圆那天提的建议,于是笑着就把街坊们的如意算盘给摔得稀碎:“我还真不知道街道让不让居民养。我这鸡不卖,前阵子单位垦了块荒地,说是有产出了给大家分一点。

    大家伙积极性都很高,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我这边还得上学,顾不上那边,不好意思白吃白拿,正好街道不让养,索性送那边去,下了蛋也好给单位坐月子的女同志补补身子。”

    理由嘛,就跟谁不会找似的,提前给街坊们透个底,说自个单位能发粮,到时候一家人吃的饱一点,就能说得过去了吧?

    “哎吆~要不说桉子能当领导,瞧瞧这觉悟。”

    “你还没钱啊?谁信!领导一个月怎么不得百把块钱?”

    “桉子,你们单位还缺人吗?临时工也行啊!”

    唐植桐此话一出,说啥的都有,反正听着一股酸味。

    唐植桐不跟他们一般计较,摆摆手,笑着骑上自行车走了。

    尽管现在贫富差距不大,政策上也尽可能的做到了平均、照顾到了大多数,但人心嘛,往往少不了攀比、想要更多。

    面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各个单位,又是城墙、又是农场的,普通的四九城居民还是有意见的,因为这些都不在定量里面。

    一个谎言要用另一个谎言去圆,不过这事倒真给唐植桐提了个醒,貌似真的可以搞几只鸡放在单位。

    不仅能巩固自己的基本盘,还能替方圆和陈大姐分忧。

    现在供应一少,工会的福利也跟着下降,只能给点电影票啥的,饭都吃不饱,谁特么还有心情看电影?

    唐植桐打算回头问一下,把空间里的母鸡掏出两只扔单位,自己家的这几只肯定还是要跟家里说是卖掉的,欺上瞒下,呸,两头糊弄嘛,唐植桐拿手。(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不错,请把《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