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的徐申学还是比较忙的,各种事情都比较多。
益海科技那边正在持续推动上市事宜,不出意外的话,预计会在今年九月份上市,这事他得盯着。
威酷实业正在搞第六基地计划,在东城打造超大型生产基地,预计直接用工数量超过二十五万人,算上一起过来的各供应链企业,预计最后总用工数量会超过四十万人。
而该生产基地,将会用来代工生产智云集团的虚拟设备、智能机器人,一旦全面完工建成,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虚拟设备以及智能机器人的生产基地。
海蓝汽车集团,正在全速推动固态电池的产能扩充,以尽快实现旗下电动车全面实现固态电池化,极大的提升续航以及安全性能。
并且在未来,随着固态电池的产能持续提升,在满足自用之后,海蓝汽车也会逐步对友好合作企业销售固态电池动力包。
同时海蓝汽车集团还在苦心研发智能机器人技术,试图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二家智能机器人企业。
未来的海蓝汽车集团,将会是一个集智能机器人、智能电动车整车、各类固态电池、激光雷达等汽车零配件销售的综合性高技术智能出行企业!
是的,海蓝汽车集团,虽然挂着汽车的名头,但是从来都没有把自己当成纯粹的汽车企业。
甚至还一度想要改名,把海蓝汽车集团,改成海蓝集团呢。
三月下旬里,徐申学都待在了琼州岛的南门航天里,近期南门航天的动作比较多!
南门航天那边正在继续推动月球基地计划,为了服务月球基地计划,已经决定扩充旗下的半马人座商业空间站,同时也计划了月球空间站计划,打算把现有的月球天狼星无人空间站,进一步扩充规模,同时打造为有人空间站。
地球和月球的常态化往来,除了需要玉兔系列星际飞船外,还需要地球空间站以及月球空间站的支持的,光靠玉兔星际飞船可无法维持下去!
因此扩充,建设两地空间站也就成为了必然,在未来,南门航天是想要把这地球半马人座空间站,一步一步扩充建设为类似太空航空港概念的超大型空间站,用于各类科研实验、支持星际飞船的运行以及其他各类航天活动。
这也就是南门航天图谋已久的‘太空航空港计划’。
不过,这个超大型航空港计划,这是长远计划,短期的话,南门航天的目标只是让这两个空间站具备支持玉兔星际飞船的能力即可……简单来说就是能够为玉兔星际飞船进行燃料以及物资物资,充当人员或货物中转站。
当完成了两地空间站的扩充计划,进一步完善了玉兔星际飞船技术,同时更好的解决了月球基地的一些技术问题后,南门航天后续就会启动大规模的月球基地计划!
最终实现在月球开采氦三并初步提炼后,把氦三运回地球的终极目标。
而且时间还比较赶的……因为星海一号可控核聚变原型机有望在三年内完成,而星海一号,可是采用氦三为原料的。月球基地需要配合星海一号计划的进度……总不能到时候可控核聚变搞出来了,燃料却严重不足!
地球上的氦三太少了,有一个说法地表的全部储量也才那么几百公斤而已,数量的稀少也让开采提炼极困难,成本高昂的很,每克售价都得两万左右……不是一吨,不是一公斤,而是一克!
因为在地球上开采提炼氦三太难,成本极为高昂,前期花费巨大代价提炼一些用来搞一搞实验也就行了,不可能说长期大规模用于商业发电的:得亏死!
而且大规模商业发电的话,在地球上也找不到这么多的氦三……有钱都买不到。
而月球上就不一样了,科学家估算月球上的表层土壤里的氦三储量至少也是上百万吨,并且月球上的氦三分布也不是平均的,有的地方很多,有的地方就很少……这意味着南门航天能够在月球上寻找到一个富含氦三的矿区进行开采!
目前南门航天旗下的月球探测团队,正在朝着月球上发射大量的无人探测器,满世界找氦三矿区……光是今年的第一季度里,南门航天就往月球上投送了超过一百个各类探测器。
而去年更多,南门航天往月球上至少投送了五百个各种各样的探测器!
这个数据要是公布出去,得吓死人……其他国家的所谓月球探测,那都是抠抠搜搜的小规模,但是南门航天直接投送好几百个过去过去,并且这个数量还在持续增加当中。
南门航天能够往月球送投送大量的各种探测器,这是因为他们的成本极低……
低廉的可重复使用火箭以及航天飞机,尤其是七号火箭正式投入使用后,南门航天的商业发射成本低至每公斤三百美元,而且随着大批量生产,大规模使用,其成本还在持续下降……估计过几年甚至都要降低到每公斤两百美元左右了。
探测器的大规模批量生产也导致探测器的成本非常低。
然后还有玉兔星际飞船充当地月运输交通工具,这种运输模式,比直接从地球上发射火箭运输探测器到月球上,虽然前提投入巨大,但是后期使用成本可要便宜太多了……毕竟玉兔一号星际飞船是长期反复使用的。
在月球基地这种商业化计划的剧烈推动下,南门航天都已经把火箭、卫星、月球探测器等各种以往看似高精尖的航天领域的设备,都玩成了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进而导致成本大幅度下降。
只要没有特殊限制的话,工业产品只要大规模量产,那成本就会以一个非常惊人的速度下降!
芯片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APO6000的GPU核心,毫无疑问是当下人类所能设计,制造出来的最复杂,最先进的工业产品,上千亿个晶体管组成的芯片内部,放大来看,那就是一座庞大无比的超级城市!
想要制造它,需要一座投资至少上百亿美元的顶级半导体工厂!
然而,这个GPU核心的成本,才几千块而已……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工业化大规模量产!
而南门航天的商业火箭,航天飞机,卫星,探测器这些东西,虽然技术很复杂,都是属于顶级技术产品,但是说破天了,它们也是属于一个工业产品……
只要产量足够大,平均成本就会迅速拉低。
火箭发动机就是个典型例子……以往航天领域里的火箭发动机,动不动几百万美元,但是南门航天刚开始搞重复火箭的时候,就把这东西的成本压缩到了几十万美元的程度。
等到了现在的七号火箭以及八号火箭的时候,这两款火箭使用的毕方C型发动机,单台成本只有区区十几万美元左右,便宜的很……
并且这个成本随着产量的持续增加,还在不断的降低,继续这么搞下去,搞不好单台毕方C型发动机的成本都得降低到十万美元以下。
最关键的是,这发动机还是复用的……能够用三十几次呢,平均单次使用成本更低!
其他领域也正在发生类似的变化,一个月球上使用的月表探测器,成本可能需要好几亿美元……但是这里头的费用大部分都是研发费用,实际大规模量产后,成本并不是很高。
南门航天几百个上千个的批量生产,平均成本能够压低到一个非常低的水准。
通过大规模的生产,使用,这是南门航天的各项航天活动的成本大幅度下降的核心原因!
当其他航天机构或企业,发射成本还停留在每公斤几千美元的时候,月球探测还停留在个位数的时候,南门航天的每公斤发射成本只需要两三百美元,地球上的卫星几万个的发射,月球探测器也是好几百上千的扔上头扔,甚至还搞了个月球卫星网络!
南门航天,愣是把航天活动完成了大规模产业……
如此情况下,徐申学手底下的科学家团队详细计算过的……哪怕是月球基地计划耗资极为庞大,但是最后算下来,其成本依旧比在地球上直接提炼氦三更便宜,而且是便宜得多!
最后摊到可控核聚变的发电成本上也会大幅度降低!
星海能源那边预估,未来星海一号的其发电成本也有望控制在每千瓦时零点三元左右,比目前核电成本、火电有一些差异,但是大差不差。
但是这只是初期成本,随着后续可控核电站的建设数量越来越多,月球开采氦三的产业链成熟,规模扩大,到时候整个可控核聚变的产业链平均成本也会持续降低。
如果未来星海三号也能够研发成本,那么整个发电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
星海能源的科学家们预估,未来的可控核聚变的发电成本,有望降低到每千瓦时零点一元以内,大概能够和水电的发电成本持平,甚至更低。
最关键的是,可控核聚变的机组更安全,建设更容易,投资也更小,建设周期也更短……理论上,其实只要把星海一号的机子随便一摆,然后就可以直接发电了,不需要搞一个规模庞大,耗资更庞大的专用发电厂。
这意味着,电能的扩充更容易!
而这很重要!
因为发电厂是属于基础建设,传统的水电站也好,核电站也好那都是属于长周期项目,从施工到发电并网,几年时间那都是短的,很多大型项目动不动十几年周期呢。
而星海一号这种可控核聚变设备,如果用来搞发电厂的话,两三年就能够搞出来
甚至如果不讲究的话,理论上随便搞个大厂房,然后塞进去一个星海一号大机子过去,直接就能发电了,也不用担心发生核泄露导致的危险。
而且发电量还不小,光是试验用的星海一号,单机发电量就能达到百万千瓦,如果有个十八台星海一号组成可控核聚变发电厂的话,其发电能力就能达到三峡水电站的水平。
星海能源科技正在推进的可控核聚变计划,具有安全、高效、发电量大、发电成本低等诸多特点……而这些特性,是徐申学坚定不移推动可控核聚变计划以及搭配的月球开采氦三计划的重要原因。
徐申学在南门航天待的这些天里,目睹了几次七号火箭的发射!
随着七号火箭成功的投入运营,该款火箭已经正式取代了五号火箭以及六号火箭,成为了南门航天目前的主力火箭……南门航天已经正式停产了五号以及六号火箭,现役的五号以及六号火箭也将会继续使用,直到寿命到期报废或一次性使用。
南门航天旗下的发动机工厂,火箭工厂目前正在生产七号火箭,其使用的毕方C型发动机更是采用流水线模式批量生产呢。
不过徐申学在南门航天里停留多天,也不单纯是为了看七号火箭,主要还是为了等待八号火箭的首次飞行试验!
南门航天多年前就开始了八号火箭的研发,不过这火箭的技术难度要比七号火箭更高……毕竟这可是一款最大起飞重量达到八千吨,近地运载能力达到两百三十吨的大家伙!
不仅仅大,而且这火箭还是个复用火箭,所以别看着大,但是按照每公斤发射成本来算,其实和七号火箭差不多,每公斤预计两三百美元左右。
八号火箭,乃是南门航天月球基地计划的重要工具,很多预计中的大吨位,大体积的设备或零部件,可就指望着用这个大家伙送上太空呢。
尤其是航空港计划以及月球基地里预计采用的一些核心零部件或设备,那可是动不动都是几十吨的大家伙。
这种几十吨的大家伙,虽然用六号火箭或七号火箭的一次性发射模式也行,但是一次性使用模式的发射成本太高了。
而采用八号火箭的话,完全可以采用重复使用模式,把发射成本压缩到每公斤两三百美元的程度。
尤其是南门航天的工程师们,设计的未来地球航空港里的一个核心构件,重量达到两百吨……这种大家伙,只能用八号火箭的一次性使用模式来送上太空。
这也就导致了八号火箭的重要性!
而数天后,也是八号火箭首飞的日子,故而徐申学近期都待在南门航天,亲自盯着八号火箭的首飞相关工作。
————
在南门航天里的徐申学,每天也挺忙的,除了要处理南门航天这里的诸多事务外,徐申学也需要处理旗下其他公司的诸多事务。
进入四月,徐申学以线上会议的方式,和智云集团那边开了一场线上会议,听取了虚拟设备业务的进展。
智云集团在三月份的春季发布会里,发布全新新一代的虚拟设备,尤其是性价比比较高,国内售价只需要二十六万的Yun VW L2机型……该款机型的销量多寡,直接决定了今年虚拟设备的整体销量!
因为去年L1机型正式推向市场后,L系列虚拟设备在整个虚拟设备的销量占比,就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左右,然后还有百分之十多的比例是四十多万的M系列……至于八十多万以上的各机型,其销量占比其实很低的。
比如在春季发布会里徐申学吹得震天响的Yun VW S4这款旗舰机型,虽然各种牛叉,但是实际销量很低,迄今为止也才获得了几千台订单而已!
至于为什么,还能为啥,因为这款设备在国内的售价都要三百八十万……如果是海外其他国家的售价那就更高了。
比如美国那边,这款设备算上运费,税收成本,当地租赁销售公司的经营成本、利润等等,最后在当地的永租模式售价在六百五十万左右……价格贵的很。
欧洲那边要相对便宜一些,但是也要五百多万……毕竟海外市场销售,要附加关税,当地的行政以及销售成本等一大堆成本。
抛开关税因素外,越是发达国家,这个额外成本其实越高……因为当地的薪资水平高,相应的各种经营成本也会水涨船高。
所以会出现,十元成本的东西,运到美国后,当地零售商的售价往往会达到几十元甚至一百多元的原因,也别觉得是当地的商家能够赚好几倍利润,在当地的商家也很卷的,你卖的贵了,别的商家自然会抢生意。
之所以进货价和零售价产生如此巨大的差异,那是因为因为还要加上关税成本……还要再加上他们自身的高昂运营费用以及市场费用,这个可就贵了。
把这些成本都算进去,然后再设置一个合理的利润,最后从华夏十元采购的产品,最后零售价就变成了大几十元甚至一百多元了……这种情况在低价产品上很常见。
高价成本的增幅比例没那么大,但是动不动几十个百分点也很正常。
所以智云集团的产品,永远都是在国内最便宜,因为在国内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附加成本。
而海外则是比较贵,而且抛开关税因素的话,是越发达的地区售价就越贵……因为智云集团自营或当地的经销商得把在当地的额外高昂成本给算进去!
虚拟设备这种产品,在国外普遍得加价几十个百分点,三百多万的S系列,海外售价五六百万很正常……如此昂贵的产品,其销量自然也就很低。
虚拟设备的走量型号,是二十多万的L系列以及四十多万的M系列,这两款型号的销量占据了整个虚拟设备销量的百分之九十六以上,其中的L系列占比又达到了百分之八十。
可见,今年的虚拟设备销量能做到什么程度,主要就是要看新发布的L2机型销量了。
而现在徐申学的在线上会议里接到的报告,销量还是很不错的!
L2的的全球订单量已经达到了八十万台,并且订单还在快速增加当中,全年订单有望突破三百万甚至更多。
这让徐申学放宽心了不少!
今年的虚拟设备业务,算是稳了,而这非常重要!
虚拟设备已经逐步成为了智云集团的重要营收以及利润来源。
虽然虚拟设备本身的利润率不高,但是总量还是比较大的,就算毛利率低一些,但是也能提供不少的利润。
此外更重要的是,虚拟设备大量消化了成熟技术的APO显卡……而虚拟设备事业部从智云半导体里拿货,也是需要按照市场价来的,顶多就是给个内部折扣价而已。
所以,虚拟设备事业部虽然赚不了多少钱,但是隔壁的智云半导体部门能够大赚特赚啊!
除了智云半导体能够依靠APO显卡,ZY芯片,X游戏显卡以及CPU,储存芯片等半导体芯片大赚特赚外。
同时也带来了整个虚拟生态的发展,而智云集团能够从虚拟内容里获得充足的营收。
智云虚拟商城可是要分成的,同时也提供广告业务。
以魔光妖刀为例,这款游戏如果有一百个亿的充值金额,那么智云集团就能从中抽取百分之三十的渠道分成,三十个亿就到手了。
而不仅仅是魔光妖刀,当下所有运行在智云虚拟设备上的虚拟游戏以及其他虚拟内容,除了少数扶持内容的分成比例低一些到百分之十五外,其他的虚拟内容,尤其是虚拟游戏全都要给智云分成百分之三十。
智云税,那也是全球闻名的……
此外魔光妖刀为了维持热度以及吸引新客户,长期在的虚拟商城这个虚拟内容下载软件里长期打广告,此外也在智云虚拟设备系统内置的‘虚拟世界’打广告,智云集团又能从中获得大量的收入。
软件以及互联网收入,也是智云集团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而虚拟设备的出现,则是大部分增加了这一部分的收入……主要是虚拟游戏的充值力度太大,这年头能够玩得起虚拟游戏的人都不差钱,为了玩的爽,充值几万块那都是等闲,很多人甚至几十万,几百万的往下充钱呢!
要不然,你当各大互联网企业闲得慌,一个个抢着投入巨资研发虚拟游戏啊,还不是因为虚拟游戏的吸金能力,远远超过传统的主机游戏、PC游戏以及移动游戏!
虚拟游戏市场虽然只出现不过两年多,但是有分析机构统计,虚拟游戏市场已经达到了两千亿的规模,并且还在快速增长当中,并且有望在三年内超过移动游戏的市场规模。
而智云集团虽然自己不做虚拟游戏内容,但是光靠收取渠道费就能切下一块巨大的蛋糕。
智云集团的虚拟设备,目前的模式是虚拟设备硬件不怎么赚钱,才区区百分之二十左右的毛利率,这对于智云集团这种历来玩高毛利产品的企业而言,其实这个毛利率已经非常低了。
主要是智云集团为了推动虚拟市场发展,尽快的增加虚拟设备的存量,智云集团在前期了走了不赚钱,尽可能的压低售价的路线。
但是虚拟内容业务,包括分成以及广告上则是赚了不少钱。
而最关键的是,虚拟设备的大量出售,为智云集团的另外一块核心业务半导体业务带来了强劲的需求!
光是一个APO系列显卡的大量出售,就足以为半导体业务部门带来丰厚的利润!
这也是为什么虚拟设备业务,能够成为智云集团四大核心业务的原因……它目前自己不怎么赚钱,但是却可以带动其他大量的业务赚钱。
这也是高价工业消费品的核心价值……可以带动一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参考对产业链的影响,虚拟设备、智能机器人、智能电动车这三种产品是非常类似的。
都具有几个共同的特征:
一,价格昂贵,可以承载更大的附加值。
二,都是属于民用终端消费品,这意味着产能大,销量大,动辄数百万甚至更高的销量。
三,都是属于大件商品,零部件众多,可以拉动一大堆的产业链发展。
这种产业一旦发展起来,对经济体系的影响极大。
而徐申学就喜欢玩这种产业产品。(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