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下旬,经过了几次短途试航都没有出现问题后,玉兔二号星际飞船从半马人座上补给了大量燃料,同时携带了数十吨的物资离开了半马人座空间站,它即将踏上前往月球天狼星空间站的旅途。
这是一场漫长的旅途!
玉兔二号星际飞船脱离半马人座空间站后,开始调整航向以及轨道,此时的玉兔二号星际飞船速度为每秒八公里左右,刚好卡在第一宇宙速度线上,这个速度能够让半马人座空间站维持地球轨道飞行不坠落,又不至于直接飞离地球。
而玉兔二号星际飞船进入半马人座空间站轨道的时候,也是维持了这一速度。
在脱离半马人座空间站的轨道后,其尾部的两台主发动机开始点火,这两台发动机的任务就是把玉兔二号星际飞船的速度,加速到每秒十点六公里到每秒十点九公里之间。
这个速度,刚好可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不用担心太慢无法离开地球,又不能担心速度太快直接飞走,刚好就可以在一定角度下靠近月球,并在靠近月球一定距离后进行减速,把速度减速到每秒两三公里左右,就能够被月球引力捕获,然后顺势进入环月轨道。
玉兔二号星际飞船在太空中飞行了几天后,在靠近月球的时候顺利制动成功,然后进入环月轨道。
接下来玉兔二号星际飞船通过精准的轨道调整,把轨道角度以及高度调整到和天狼星空间站一致。
玉兔二号进入环月轨道三个小时后,在自动驾驶系统的支持下,玉兔二号星际飞船顺利和天狼星号空间站进行对接。
对接成功后,通过飞船以及空间站里的机械臂,自动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在智能驾驶系统的操控下,开始自动卸载货物。
同时还把大量的燃料也转移给了天狼星空间站……这不是给天狼星空间站使用的,而是给月球运输系统,也就是‘鹊桥飞船’使用的……鹊桥飞船上使用的燃料,也需要从地球上运输过来。
这样大老远运输燃料过来成本高昂,南门航天以及合作企业以及机构,正在研发在月球上直接制备燃料的相关技术。
尤其是目前月球上是发现了水的,南门航天的月球探测器甚至在月球阴影地区里发现了大量的水冰的存在,派遣的月球阴影地区地面探测器,在这片地区里甚至发现了纯度超过百分之九十的水冰。
虽然在月球永久阴影区里开采水资源难度很大……但是南门航天是有相应的技术储备的,多种新型材料的使用足以支撑这种超低温的工作环境。
南门航天目前非常大规模使用的太空机器人……其面临的温度更低……太空里的温度是接近于绝对零度的,可比在月球上的温度还要更低呢。
太空作业/开采,这是南门航天多年来持续研究的重要话题,目前已经找出来了好几种不错的超低温材料呢!
目前南门航天正在仙女山控股,智云集团以及其他一些合作机构,积极开发太空作战、开采、月球作业以及开采所需要的各类技术以及设备!
而且进度还是挺不错的……人家南门航天敢在月球上开采氦三,那也是有底气的,各种底层技术其实都已经有了提前的积累,这中间过程里要开采月球上的水资源也是同步推进当中。
按照南门航天的计划,当第二阶段完成的差不多后,就可以开始进入第三阶段,这个第三阶段里将会尝试直接在月球上开采水资源,并对水资源进行电解,进而获得液态氧以及液态氢!
这两种材料,也是未来预定的太空航行器的主要燃料之一,尤其是月球运输系统‘鹊桥飞船’,未来将会主要应用液氧液氢燃料作为核心燃料。
当然,现在的月球基地还没有搞成,只有小规模的实验性月球基地而已,因此整个月球基地计划所需要的各种设备,燃料依旧需要从地球上运输过去,整体的前期成本还是比较高的。
也就是南门航天有了七号以及八号火箭,玉兔一号、玉兔二号、鹊桥飞船这些多次重复使用的低成本星际运输工具!
八号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输成本,每公斤已经低至三百美元以下!
拥有了这样的低成本,南门航天才能够大手笔的向太空,向月球上运输这么多的物资以及燃料……
如果是传统火箭模式的话,每公斤近地轨道运输成本上万美元……不说运到月球去了,光是把货物运输到近地轨道上都得让南门航天直接破产。
几十倍的成本差距呢!
然后地月运输,这个对于南门航天而言,虽然前期的投入成本比较大,如研发、建设地月星际飞船,同时还要扩充两座空间站,但是这些前期投入算是一次性的,后续的则是重复使用,日常运营费用只需要燃料费以及必要的检修费用,星际飞船等设备的折旧成本。
这些成本目前来看算是比较高,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使用次数的增加,货运量的增加,其每公斤货物的运输成本正在快速下降当中。
最后是月球运输系统里的鹊桥飞船,这东西也是可以重复使用的……目前在月球上服役使用的最早的一艘鹊桥飞船,已经重复使用了三十多次呢!
上述的七号以及八号火箭,玉兔系列星际飞船,鹊桥月球飞船,都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并且采用商业化研发、制造以及运营模式,其整体成本是非常低的……
并且每一次使用都会降低成本,用得越多越便宜!
这三大工业化量产的重复使用运输系统,也是支撑月球基地的核心运输工具……没有它们,人类向月球基地运输物资的成本,将会是超级天价,根本无法承受。
玉兔二号星际飞船顺利对接了天狼星空间站后,卸载了货物后开始返航!
它的两台主发动机再一次启动进行加速……实际上脱离月球轨道的话,速度不用太高,每秒有两点四公里就够用了。
问题地球的逃逸速度达到了每秒七点九公里……低于这个速度的话,玉兔二号星际飞船在接近地球的时候,就会被地球引力所捕获,然后直接朝着地球大气层冲下去坠毁。
因此,玉兔二号星际飞船,需要逐步加速到地球逃逸速度以上,然后返回地球上空后,才能够在地球轨道上进行环绕飞行,而不至于‘掉’下来……
而在飞行的过程里,玉兔二号星际飞船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模拟实验,比如模拟飞船故障,使用飞船携带的维修机器人进行出舱维修。
模拟飞船故障,开启紧急人员逃生模式……模拟的同等重量的假人被送进逃生舱,然后逃生舱脱离飞船,开始单独返回地球!
其中的一个逃生舱还又进行了一次紧急模拟,模拟逃生舱动力失效,无法加速到预定速度,需要派出紧急救援!
按照预案,玉兔一号飞船执行了紧急救援任务,前往太空实施救援。
而这一次的太空救援任务,是难度非常高的……玉兔一号飞船需要精准计算轨道,然后进行恰到好处的加速以及减速,变轨,最终才能捕获这个逃生舱,并带回半马人座空间站。
但是很可惜的是,因为技术不足,最终玉兔一号飞船并没能成功捕获这模拟的失效逃生舱……最终,模拟失效的实验逃生舱,启动自身动力进行调整航向后,返回了半马人座空间站。
这一次实验,暴露出来了太空救援所需要的一系列技术缺陷和不足。
但是也验证了逃生舱的可靠性……进行实验的三艘逃生舱飞船,都顺利返回了半马人座空间站被回收。
并且逃生舱内的维持生命系统都保持安好,足以确保人员的紧急逃生。
这能为后来的载人飞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玉兔二号的首次地月往返飞行,虽然中途有逃生舱救援实验的失败,但是整体而言还是属于非常成功的。
毕竟玉兔二号星际飞船这种航天器,和八号火箭这些不一样,能够在地面上进行多次的飞行实验……玉兔二号星际飞船在地面上只能进行有限的部分实验,等进入太空里才能进行很多步骤的实验。
这也意味着很多子系统,零部件,任务配合是在第一次的地月往返飞行里才进行首次的实验,如此情况下还能一次获得成功,这已经是属于相当不容易了。
徐申学在深城,得到了玉兔二号星际飞船顺利完成了首次地月往返航行的消息,随后向南门航天的团队发去了祝贺邮件,并且鼓励他们再接再厉,持续进行大胆创新,争取让月球基地计划早日完成。
南门航天那边的相关活动也对外公布了一些消息……不公布也不行,太空以及地球上一大堆望远镜都盯着南门航天的航天活动呢。
国外的网络上,有航天机构的账号经常更新南门航天旗下的半马人座空间站的望远镜照片。
不仅仅是空间站的照片,就连南门航天在月球上的基地,也被‘直播’……美国那边的航天机构在月球上的环月轨道卫星,时不时就拍一张照片呢!
主要是南门航天的动作太大,并且过于频繁,所以其他国家的航天机构不关注都不行……然后他们就眼睁睁的看着半马人座空间站,在短短几年里从一个小型的空间站,变成了现在拥有六个长期固定大型舱室,还有十多个中小型的附属舱室或航天设备的大型空间站。
然后这个空间站还非常的忙碌……需要频繁接受来自地球的航天飞机进行对接、转运、还需要对接两艘玉兔系列星际飞船,为它们提供燃料补给以及进行基本的检修,物资中转。
不说每一天吧,但是每个月半马人座空间站都会有新的变化……不是多出来一个大型机械臂,就是外层多出来几个附属航天设备,要么就多出来一堆太阳能电池板。
稍微不注意,又会发现多了一个航天飞机或者是载人飞船。
这种快周期的变化,非常引人关注……当然,这种关注也免不了羡慕嫉妒恨。
他们也想要搞这样的空间站,也想要搞月球基地啊……但是技术不允许!
因为他们要是按照他们现有的传统航天技术以及火箭,哪怕是有着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的猎鹰重复火箭进行支持,学着南门航天这么搞也得破产……双方的运输成本都不在一个层面上。
一个几千美元每公斤,一个两三百美元每公斤!
这差别可大了去……十几二十倍的成本差距呢。
南门航天的这种规模庞大的航天活动如果换成其他国家的航天机构来玩,能够把他们国家玩破产。
而且就算有钱,里头的很多项目他们也玩不转……纯粹技术不行!
如地月运输系统里的玉兔系列星际飞船,以及配套的空间站的燃料补充以及物资中转系统,配套的太空作业维护机器人……这里头有着太多太多的技术限制了。
并不是说他们想要搞就能搞的,没那技术!
南门航天的顶级技术,可不是大白菜,而是持续多年的资金以及人才投入,最关键的是还有科研系统的加持。
有了科研系统的加持后,实现了从材料,再到工程设计和制造,软件算法的编写等一系列的科研项目大跃进。
然后才有了大量成熟可用的技术,进而支撑起来整个月球基地计划!
而其他国家,不,哪怕是整个西方工业体系加起来,也做不到……
徐申学对南门航天主导的一系列航天活动,尤其是多种技术突破还是比较欣慰的,按照这么下去,也许不用等太久,也许三年后就能够进入月球氦三的初步开采计划了。
而到那个时候,星海一号可控核聚变实验堆,应该也完成建设了……而星海一号是需要氦三为原料的,前期进行实验的时候可以用地球上提取的氦三!
但是这种情况是无法持久的,因为地球上的氦三储量太低了,提取成本极其高昂,真用地球上的氦三作为原料来运营星海一号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得赔死……
所以未来的星海一号乃至未来的星海二号、星海三号等一系列现有技术路线下的可控核聚变要想进行商业化运营,具备实际的商业价值,那么就必须从月球上开采提炼氦三……不然燃料成本太贵了,根本没办法用。
考虑到星海一号的实验堆推进比较顺利,现在都已经进入实际制造阶段,估计两年半左右就能够完成建设了。
因此,南门航天主导的月球氦三开采计划,时间表还是比较紧张的……总不能可控核聚变反应堆都有了,然后一直因为没有燃料不能开机吧,或者干脆是使用地球上提取的氦三,然后亏本运营……
真要这样,那多少是有点憋屈的。
可控核聚变这种大杀器老子都弄出来了,你告诉我因为没有燃料用不了?
这不扯淡嘛!
所以,南门航天的月球基地计划,必须维持现在的这种快速研发,快速建设的状态,必须按照时间表来进行项目推进。
因为任务时间紧张,科研任务又重要,这个春节里很多参与项目的科研人员,都没能回家过年呢!
甚至有些核心项目的科研人员,都不能对家人解释说自己为什么不能回去过年,他们参与的这些核心项目,都是高度机密,一个字都不能对外透露的!
倒是明面上的南门航天不用这么紧张,他们的很多项目都是比较公开的,就算不公开也藏不住……
那么大个半马人座空间站,玉兔二号星际飞船,天狼星空间站和月球基地……有点实力的航天机构都能盯着看呢。
但是,外人也只能看个大概的外观而已……但是内部的东西以及一些细节的东西他们可就不知道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