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君臣合战(三)

    乾宁四年十月二十,潼关,晴。

    号角在黄巷坂上激荡回响,宣告着又一轮进攻的发起。

    潼关道内外,早就成了一座武夫之地。圣唐军民,中原人马,都在这里汇聚。运送辎重的民夫官吏更如蚂蚁搬家,将圣唐在京畿诸道的物资,甚至远从凉州、朔方、荆州发来的牲口装备拉来。汴人从汴梁拉到这里的补给线,也相差不多。

    整日里看到最多的,就是大队大队的马队人流,所过之处,全踏成了光溜溜的戈壁!更有尾随军队而来的不计其数饥民,只是盘桓关外各处,散播着恐惧,传播着瘟疫。

    牛头原上,刁斗森严,连营无边。各路汴军打着各种各样的军号,将旗。而大营里,却少有人烟。和王从训在黄巷坂上狠狠打了几仗,占据这条通道后,诸军所做的事只有两件——扎营樵采,轮番上阵,对潼关实施土木作业。

    几日下来,毗河的潼关主城下,已经筑起了巍峨如山的黄土高坡!

    哪怕已如此之高,堪堪与关城齐平,不管四野八乡抓来的百姓,团练军,还是对着武夫们苦苦哀求应征以换粮的志愿者,仍在将沙袋、土方运上土堆,将土山堆得更高。

    连绵数十丈的土堆上,从早到晚都有小小的人影,蚂蚁似的在攀爬,挥锄,打桩。

    爆土扬尘的工地当中到处是尸骸。时间紧,任务重,工程大,没饭吃,稍有不对牙兵们的刀背鞭子就劈头盖脸打来,就是铁打棒椎,也哪里熬得住几天!

    可在城门下,情状还要冷酷十倍。

    城门左近,密密麻麻的死者在血和面似的泥浆里被泡得发黑。双方裹着各式兵甲,蓝衣英武军,青衣汴军,白衣虎捷军,红衣英武军…………百姓男女,只是层层迭迭套在一起。烧毁的迫城云梁上,串糖葫芦一样挂满了焦黑骨架。

    墙根下,一路都是被刨开的大小豁口。豁口周围,全是丢弃的盾牌和乱石,火油,粪汁。

    扑城!扑城!汴军就扑至墙根,在后头土堆人马的箭矢支援下,擂鼓助威下,投石机轰炸下,拼命打洞,只要挖通墙根,就可以堆火药烧城,乃至打穿道路,直接大队涌进,入城巷战!

    可守军利用地形和城寨拼死抵抗。楼上军民,射翻一批又填一批,只是往下滚石泼水。潼关左近的房屋,连带圣人那年驻跸的般若寺,也早已被拆光,只是将能用的土木金火,对着汴军倾泻!

    “吼吼吼!”黑烟滚滚,城关里传来刀拍盾牌的众口示威:“拔城,拔城!拔你个汴梁城倒尻来!拔得你张惠的屁眼子翻出来!”

    “哪里来的回哪去,下地狱找朱温哭去!”

    大队汴军翻回壕沟,只是灰头土脸的破口大骂:“入你娘的你下来!”

    “你上来啊!!?”

    “你出来!”

    “你进来!看耶耶将你**割了,拿………”

    指指戳戳的叫骂里,主门下又是一场攻势被挫。

    城门上,血水顺着门匾流淌,滴滴答答。邵赞所部河阳兵,浑身红汤的翻了回来。配合攻城的汴梁衙兵,个个皮开肉绽,围着邵赞七嘴八舌的大声喝骂。

    “狗肏的这王从训,打进关,活剥了他的皮!”

    “姓邵的挫鸟,你这贱人,为何俺看你和汝辈河阳兵都不甚卖力?须知道这长安不单单是为俺们入的!你麾下人,鸡儿子的货色,一百个也抵不上俺们一个汴宋衙内!”

    “邵贼反复无常,出了名的狗东西,现在还能卖力死战?别笑死个人。俺们哪里晓得,他将来又变不变脸,砍了朱温,再砍了大郎?不如将在这里,料理了这厮!”

    “干你邵赞二娘子的三姑母!稍后再攻,只要河阳还有喘气的,都给俺蚁附在前!敢有半步观望,俺们衙兵的手段,你各人懂得!”

    “他娘的,王从训撑不住了,待那土山再高些,滑山下城,一准给他开膛破肚…………”

    一帮人冲着邵赞和他的部下嚷嚷,口水喷得邵赞一脸。

    邵赞只是表情木然。

    撤过壕沟,他回头一瞥。

    对面门上站着一个血肉模糊的披发大汉。几天拉练下来,诸人都认得,正是守门将王绍戎,他插槊站在楼上,只是咒骂:“邵贼,可敢上来单练?挞死你个娘…………”

    “哼。”邵赞推开骂骂咧咧的衙兵,奔上当前土堆,对着男女询问:“补进河阳军,一日五个醋饼!”

    早就被折磨得男女们多是漠然的干活着,听着,挣扎着。还有气力的精壮男女,却一阵风的涌来。如何不来?补了军队,有饭吃,有更多活命希望!

    邵赞领着军兵在人群里走来走去,扛得住一刀背的,也不辨男女,只是一甩头:“押队!”

    扛不住的,也只被一脚掀开:“牛那么大的人,糟蹋死也罢!”

    艳阳下,数千人马很快重整旗鼓,军士们领取补充兵员,发放兵甲、嘱咐事项的说话当间,邵赞已扒了血甲,活动着手脚:“两层人仍旧披甲,举盾掩护俺们。余者随俺刨城。”

    “号令全军,继续扑门!和王绍戎分个生死!”

    …………

    看着星星点点的人马连成一片,逆着太阳,再度徐徐涌来。

    门楼上,王绍戎脸色一阴,拾阶而下。

    紧贴着墙根的棚子外,从城上运来的尸首不及转移,只是如柴堆一般压在场上。

    棚里,伤号在呻吟叙话。

    角落一榻,王从训高大的身子躺在那。他嘴唇惨白,缠满赤裸上身的白布紫红发黑,气息虚弱,神色如故镇静,只是咬牙撑起半截身子,靠在柱子上,和诸人说话。

    看见王绍戎进来,军民都收了嗡嗡,询问情况:“如何?”

    “你瞧某,嘿,见阵第三回,就受创至斯,还中了冷箭。”王从训转头过来,看见是王绍戎,低声笑道:“…………被金丹吃销了身子,真是昏了头啊。仙没修成,本事已去了一半。”

    伤兵们哄笑。

    王绍戎无言走近,在榻边坐下,耳语道:“悬得很了…………军资储备的确丰富,粮食也够吃,可士卒经不住换…………朱大郎那厮,发动数万人马筑山登城,眼见着也就要成了,届时冲入关和俺们巷战,以俺们人手,即使还有诸多寨子,哪顶得住几日?俺想着,干脆你走,陕西节度使文明大将军不能战死在这里,太伤士气,太败国运…………俺留在潼关!”

    王从训低声一咳嗽,缓缓摆手:“是个杀材,逃也就逃了,某当逃兵也不是一回两回,可如今………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你教某连王彦章那帮汴狗也不如?…………这话别说了,让将士听去,滋生祸乱…………绍戎,且与某悄悄说,估摸,还能撑多久?”

    王绍戎双手握着他的手掌,微微用力。

    王从训想点头,却牵动伤势变成一阵哐哐咳血:“十天!十天退保诸寨,少不得,也还能守半个月。朱大郎来寇,圣人不可能没有计算。某那徒弟,更不会看某不管…………”

    “符存审在哪?现在如何?可靠否?你得盯着,他是河东来的,心思不一定纯。”

    “俺安排在守禁沟。”

    “咚!杀啊!”外头杀声大作,钟鼓不绝,夹杂关上军民声嘶力竭的喊声,传来棚子:“邵贼再薄城!”

    王从训用力一锤案板,模样无比凶狠:“你还杵着干甚?领带士卒,杀退反扑!”

    王绍戎闭上眼,粗糙的睫毛被血水打湿垂下,只是低声道:“从训,俺们圣唐不要病死一个太尉,客死一个崔安潜,又死个大将军…………”

    “咳咳咳咳………”王从训喘着粗气,死死扶着胸膛,只是迸出一句:“圣唐兴复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节,只要能闯过去,其他的某不管。好死歹死,自然有圣人会风光料理我身后事。”

    他眼睛突然瞪大,紧紧握着王绍戎的手:“皇国兴废,在此一战!要小心,要谨慎,要努力!”

    …………

    金城宫郊外。

    这里已为帝国经营数年,道观林立,屋舍俨然,四下都是阡陌交通的新垦田地,农人穿梭其中。金城的十月早就冷了,纷纷小雪中,吴王负手行走在田埂上,正在视察军政。

    从臣亦步亦趋,紧紧跟随。

    “你家得田几何?”一个村子里,吴王在一户粟特人门前坐下。

    户主一躬到地,声若蚊蝇:“三十亩。”

    “为何是三十亩?”

    “田法,上丁七亩,中丁四亩,下丁两亩。”

    “所以你家是你夫妻两人,老翁一人,大郎一人,十岁以下的稚子两人?”吴王心中略作计算,推测道。

    户主有些惊疑:“回殿下,正是。”

    “多出来的一亩又是怎么回事?”吴王转头看向户部郎中张砺。

    “回监国,关西田法:量五郡地利,民额给一亩为果园,草料马场,以保畜力。”张砺对曰。

    吴王略一思考,又问道:“寡人何也不见关中闻此法?”

    “雍凉情势不同,民多而地少,故不一。”

    “这样………”吴王微微颔首,又看向户主:“二十九亩地,四丁如何种得周全?”

    “拼命种,种得完。”

    “是么?”吴王奇了,怀疑此人在欺骗。

    “监国稍后可多看几户,或下田查勘,自辨真假。”张砺拱手道:“有的人家种得晚,有的种不完,不过,朝廷这也是未雨绸缪。俟诸子年长,自然种得完。”

    “俟诸子年长………”吴王观察着小院,问道:“若有四五七八郎,这三十亩地又会不够一家衣食,那时又待如何?”

    张砺垂眸:“分家,再授田。”

    “田有限而人无限,田地总有不够分,分完的那天,又待如何?”吴王双掌合十,搁在膝盖上。

    “没辙。”张砺沉吟良久:“这便是农民造反的根源之一。”

    “你们这田法有问题,还是北朝均田法那一套。”吴王起身道:“多少年了,还是这套把戏,就没想点新东西?”

    张砺无言。

    监察御史刘纵拱手道:“所以要打仗,要四处出击,征讨蛮夷,扩张领土。”

    吴王轻轻闭上眼睛,脑海里全是韩偓曾说过的话,所读过的经典。那些文字话语不断浮现,重组,提炼出他的想法:“解决了这个问题,想必圣唐的天命就可以永远流传了。”

    但稍微一想就知道,这个事非常棘手,就连古代那些圣王,似乎也没有办法。

    良久之后,吴王才感到脊背上已经是一层冷汗。

    这就是上天永恒的法则吗?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逃过一死。

    吴王只是抬手,接着雪花,静静看着田野上忙碌的百姓。

    如此愚蠢,如此庸碌,又如此……可怕。

    “哒哒哒…………”远方突然传来了急骤的马蹄声,随从都是心里一跳。

    循声举目望去,就看见数点黑色,朝这里飞奔而来。

    当先一骑,已经向吴王挥舞手中红旗,厉声大喝:“潼关,潼关!汴人正昼夜侵攻,堆山刨城!文明大将军遣俺告急,可能十日终焉!”

    对面大臣,终于听清了他的喊话,数名立马的大臣已经越众而出,直冲过来:“慢慢说,慢慢说!”

    “告急了,告急了!”

    “朱大郎不计人命,铁了心要破关而入,大军犹自凭城血战,俺们来告讯请援!

    乾宁四年十一月初冬,王从训的报告抵达金城,而圣人所领大军,也正在西海以北疾驰。

    反对他的吐蕃联军,已经形成。

    当年圣唐征服吐谷浑所在的牛心堆古战场,被风雨侵蚀暴露地面的万人坑白骨之上,现在已经插上了元皇圣帝的白纛。

    牛心堆一带,戒备森严。行在帐篷里,出入的都是急递报告,将沙州、瓜州、九曲城、金城、环湖南岸、潼关、武关各方消息乃至各路游奕使、军中情况源源不断的奏上中枢神经。

    张惠张慧,洛符南宫,柔奴丁丽,只是分坐两边,为他打理着堆积如山的案头。(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上命昭唐不错,请把《上命昭唐》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上命昭唐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