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君臣合战(四)

    大蕃之兴,有尚有论,三尚一论。

    何也?

    按中国政治理解,尚为外戚。所谓三尚一论,显然只有与王室长期婚姻,并在军政教三界影响力巨大的家族,才是尚门。比如没庐氏、琛氏、那囊氏、蔡邦氏。

    主导平凉结盟的尚结赞,就是那囊氏的成员。

    那个被下克上的末代赞普郎达摩,母族便是没庐氏。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尚门造就了辉煌,但愈演愈烈由幕后转为诉诸武力的政治斗争也是导致衰落的重要缘故,更是促成吐蕃瓦解的直接原因——郎达摩之死,那囊氏立云丹,没庐氏与余者贵族拥俄松,双方开启二十年国战。

    何又为论?功臣。吐蕃政坛的常青树,韦氏。

    不管是论,还是尚,都是一种阶级、血缘、地位、政治威权的区分,而非实职。或者说,只是贵族身份的符号,而不等于实际职务。

    大论、德论等官职,论钦陵家族,又是一回事。

    吐蕃有聪明人吗?

    这个帝国在巅峰时期打下那般浩瀚领土,创造如许辉煌文明,当然有,且不少。

    有骁勇善战者吗?虽然总打出些抽象战例,给历史书整活,但能让唐军屡屡吃瘪,当然也是有。

    但这些政客,军人,不在畎亩不在版筑,只在以上为代表的豪门。

    圣人荡平了渭州诸部,踏了兰州,但似乎,还没有与他们对决过?

    冬至在望,大雪如约而至。

    整个西海以北都卷入彻骨寒冷中。

    大海北部沿岸,十几匹矮小棕黄的高原马,从乙弗城下轻快而过。

    为首武士头戴插翎贴耳圆毡帽、身着全套猪马皮甲、脚踏长靴,手中所握是黑长直的雪亮马槊,比唐槊更细,但更长许多。背负修长巨刀,右腿挎黑漆弓,左边挂着插满箭的筒子和圆盾。

    坐骑也穿着皮甲,装饰了花花绿绿的布质纹饰。

    身后数十骑,皆是银光闪闪的高大骑士,全身裹在铁甲里,只露出一双眼睛。同样手握槊,腿挎弓,背负一双交叉迭放的刀剑,其他装备也齐全,只是黑压压的穿满人马。

    头盔有点出戏,款式像宋军的软笠和明军的飞碟盔。

    但流线没明盔那么犀利,更平滑,更曲线,更扁。盔沿也更宽,更长。额外饰品还有毛茸茸的毛织物,可能是为了减缓钝器击头、坠马的冲击力所用。整个风格看起来,应是吸收了中亚地区或者别的什么文明色彩。

    坐下战马,也是具甲,只露眼。

    一尊人马望着,正是史曰:“虏军人马俱披锁子甲,其制甚精,周体皆遍,唯开两眼,非劲弓利刃所能伤。其战必下马列行而阵,死则递收之,终不肯退。人皆用剑,不战亦负剑而行。”

    很显然,这是吐蕃联军的精锐了,也是主力了。

    “嗬,嗬!”为首武士大汗淋漓,使劲催马。

    穿越风雪,逆着满天阴云,远处山陂上若隐若现出现大队大队的军马和旗帜,携带着滚滚烟尘。晦暗中,马蹄脚步只是轰隆隆响动。

    武士凝神细视一番,双腿重夹:“吼吼!”

    及近,风沙更大,五颜六色的旗帜呼啸翻涌,最现眼是一片红底白字的割须倒梯形大旗。

    上书:

    “东军宰相大论”

    “天下兵马副元帅同平章事尚真诚”

    “青海节度使”

    “东衙大相”

    “东军西府德论盟会”

    “东军上相”

    “十帅军部”

    云云。赞普都没了,也不知哪里还来的东衙大相………不过,想想圣唐灭亡后,仍然满地节度,宰相大王,倒也可以理解。毕竟吐蕃吸收的汉文化灭绝,那也是多个世纪以后。

    东军宰相大论的旗下,一队黑衣白里的锁子甲卫队在阴天下分外清晰。

    “喝喝!”武士一惊,拽绳兜马。

    不等马停,丢鞭滚鞍,兵甲卸下往马上一挂,叉手大步上去,激昂大呼:“启禀大相!接五路飞鸟使勘验,合我辈亲眼见证,唐家皇帝属实来寇攻了,设军牛心川上。粗粗计算,观察烟火粪量,人马不下五万!我辈远远伏击了一队樵采的民人,杀了五个,带回三个!大相问话!”

    说着,回头一甩手:“押来!”

    若有若无的呜呜哽咽中,三个瑟瑟发抖的唐人被锁子甲骑卒牵着绳子拉过来,其中一个鬓发霜发的老翁,两个少年。

    “砰”的一声,马槊照头一杆打跪在地上,马鞭随即劈脸抽下:“大相问话!”

    头包黑帕,黑袍棕领白里衣,灰裳白粉的东衙大相,居然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者。但仍然精神矍铄,浑浊的瞳孔中无嗔无欲,散射的微妙味道表明他仍有着敏锐的思维与清晰的记忆。

    执绳高高踞坐马上,脊背挺得笔直,气度不凡。

    “住手。”尚真诚或者说没庐奇力,沙哑道。

    骑卒们又狠狠踢了三个唐人几脚,才骂骂咧咧的退开。

    “汝辈起来。”没庐奇力瞧着三人瘦骨嶙峋,让人拿来食物和奶水。三人战战兢兢,也只有小心翼翼吃着,喝着。

    “百姓食不果腹,凛风里没有寒衣。”咀嚼声中,没庐奇力打量着三人,痰音慢慢:“我还听说,唐家群雄并起,王室多难。如此国情,仍在黩武。文武惠德圣人与我神圣赤祖赞普各在大昭寺,长安兴唐寺对天立誓,刘元鼎之辈亦在逻些京与我百官歃血,舅甥发誓今后要永为父子,社稷叶同如一,和谐亲为一家。今大蕃虽亡,血缘犹在,天神犹鉴,今世天子,又何来犯?”

    三人哪听得明白:“俺们不懂得,只在家中务耕织,县尉抽发徭役,应从后,就到了这里………”

    东军宰相大论只是摇头微笑。

    自己跟这些人论是非,岂非缘木求鱼。

    “下去吧。”亡国之痛犹作,子民被兵戈踏为齑粉的惨状犹在眼前,没庐奇力转身在人群里召来一名青年,是王室贵族的麴步查:“步查,你在一队士卒护送下,带着这三人,去牛心川上拜见舅皇,为吾致意,就说东军宰相大论请在设乐原觐见,谈判兹事。”

    身后众人不禁皱眉。什么时候了,大相还想着和气!你想和,那桀纣却不想!军事上得不到的,嘴皮功夫更不可能。

    还是得打。

    我辈联军十余万,还拿不下个李桀纣的三五万人?

    干脆将这天子弄死在西海,教中国生生世世再也不敢西窥!

    “回禀大相。”麴步查施礼上来,问道:“臣见君,是不是该送些礼物?仆闻圣人平生三百事,独爱美女,打探消息说,连嫂嫂都奸淫。不如选姬数十,合金银器若干…………”

    历代女性优化下,麴步查生得高大俊秀,白衣飘飘,全然不是被圣唐军马杀戮的那些丑陋的贱种。不过在西海地区远不如他妹妹——麴步都子出名。比他还美艳十倍,人称“灵贤菩萨”。

    “此言甚是。”青海军部秘书大臣,韦*吉本秀亭颔首道:“一则投其所好。二来,军中压抑,看看圣人会不会欲望暴起,马上而崩。”

    “房中事,可以延年益寿,亦可杀人。知其用者可以养生,不知其用者死………”他侃侃而谈,表情严肃:“很清楚,圣人就是只食髓知味,而不知其用者。”

    东衙大相默然不语。

    送女人简单,这么多人口,也不缺女人。可送给皇帝的“美姬”,身份容颜都不能差,现在正是行军途中,哪里有?

    但一想到残酷的战争降临在头上,无论输赢,东衙大相便浑身不自在。

    “便回乙弗城,在各大氏族挑选二十位美女。”

    “谨遵大相号令!”麴步查施礼而去。

    “大相,唐儿欺上门来,为何还要与之谄媚?”青海节度使蔡邦赞卓有些不满道。

    东衙大相眉宇间浮有一丝忧色,他按着自己胸口一处,看着远方群山之外回报中的圣唐大营:“大蕃疲惫至此,虽然我辈还能联军十余万,但元气也只有这么多了,只要失败几阵,大势去矣…………吾心难下…………”

    赞卓脸上似笑非笑,低声道:“张郎之书,大相应阅过?唐儿自家乱成锅粥,圣人是强弩之末在硬撑,此刻与我辈交战,只怕入长安的叛军,也已经在路上!天时地利都在这边,只需拖着,耗得唐儿士气枯燥,补给困难,破之必矣。眼下局势,何必谈和?主持得当,反攻河渭,乃至杀回灵夏关中,也不是无望!大蕃虚弱…………”

    他指着麴步查离去的背影,笑道:“难道中国就不虚弱?”

    “仗不是这么打的。”军事是政治无法调和后的延续,如无必要,东衙大相是对峙也不想:“我等就这些实力,不可轻言战斗。”

    他却是神色凝重,沉吟半晌,挥手下令:“多调几队斥候,紧紧盯着唐儿!没有某的令,不许挑战厮杀,只等着使者复命,看设乐原之会可能成否,再说下文。”

    联军的确兵强马壮,军容强盛,可维系这局势的各方却多有积怨仇恨。东军宰相大论只有一个人,焉能完全压制战争对内部凝聚的影响?

    良久,东衙大相一压帽檐,策马朝前:“全军下寨!”

    言谈之间,黑衣白里的锁子甲卫队拥着大群大群的贵族已经走出风雪。

    几十条长龙行进在两边,又散开集合。

    诸多眼睛从风沙里投射过来,就看见东衙大相和青海节度使和军部群臣、东军西府盟会的大臣官吏,以及各大小氏族的首领,前后缀尾亮相人前,行走在兵甲整齐的甲士中间。贵族军兵们披坚执锐,手握长槊,叉腰而立。

    外围不少吐蕃将士和奴部牲口只是不敢置信。

    不是说大蕃亡了么?怎么这时候却,这般气势雄雄?

    他们如果还在,也许这一战,胜算还高!

    …………

    牛心川大营,寂静无声。

    温暖的驼毛帐篷里,张惠披着白狐皮大氅跪在案边,羊脂般细滑的一双手指晃动,正在轻轻地,小意地,揉捏捶打着李圣人的肩背。张慧坐在右边,烤着肉,准备着晚餐。

    圣人在一堆文件里翻来覆去,不时对着地图眉头紧皱。

    “陛下。”赵嘉奏道:“昨夜金城宫遣大臣过来传书。王子美、萧秀发来急件,汴军主力工程围攻潼关,偏军高季昌等等,在华山小道和赵军激战,今杀之退,明日复来。王子美请示,若潼关告急,则果断回师一部,万勿迟疑。”

    “高季昌?”圣人眼珠转动,似是在回忆这人是谁。

    “前内军马军指挥。少为汴州富人李让家僮。全忠入据宣武,盯上李让家产,蓄让为子。尝见季昌于仆从中,耳面稍异,命让养之为子。后拔为衙官。全忠之死,复名高季昌。”

    见他久久没接话,张惠锤锤背,仔细介绍道:“他也是没去处了,才在朱大麾下效力。此人,我见过多面。颇有无赖之相,但心机阴沉狠毒非常,极富城府。若对上他,还需告诫王子美,多留心眼。”

    “原是高癞子。”圣人如梦初醒,没想到这臭名昭著的鸟人还见过天后,有种历史的不真实感:“给子美回信,我已知晓,随时有预备人马,可以回师,叫他安心。潼关方向,也一样。”

    赵嘉一挥而就。

    “潼关方向,恐怕还要小心。”张惠在他耳边,柔声道:“那年全忠攻伐潼关,虽为一时怒起,其实也是看人下菜碟,料定朝廷无力,甚至不需动武,只要陈兵潼关,军威之下,必然屈服。”

    “没想到我就不屈服,还薄有军力?”圣人微笑。

    “是的。”张惠点头,心思百转千回,凝视着圣人的眼睛:“故其败,理所固然。既无强攻之备,时方用事多镇,尝试无果,便只有撤了。但朱大是扫除而来,已经疯狂,不塌周天心不死。土木作业之下,什么城,什么关,经得起刨?以妇鄙见…………还是立刻回师。”

    “再等等………”思前想后,圣人雄健的身形微微颤抖起。

    虽然现在他带着大军压在西海,只是随意耀武扬威,杀得没人敢吱声。可谁都明白,圣唐行至今日,是处处漏风,本来早就会被掀掉的房顶只是被他硬按着。

    他李皇帝只有一个人,纵有王子美、萧秀、郑延昌、种道士、赵匡凝这些忠良慷慨忘身于外,努力于内,君臣同心,可又如何能万全的撑起这残破山河?

    到底是守内,还是击外?

    沙州那边,扎猪带着两万豹子军去了。九曲城方向,给武熊凑了万余步骑,塞北方向,给了李仁美五千人马,两道长安留守,是两万甲士。金城行宫,驻军三千………

    算下来,其实他手上实力,只有四万不到。

    若现在回师一两万走,那还不如全走。单凭两万人马就想着打垮吐蕃十万联军,即使以前经常有这样的战例,但也未免太过自大,太过冒险!

    自己在这一输,就是星火燎原。还控不控制得住其他部队,都希望渺茫。

    可别忘了,这世道,哪有几分真正的忠诚!

    即使郑延昌、王子美他们的坚持…………有的是因为圣唐而坚持,有的因为是因为军府而坚持,其次是家族,最后是国家。有的是因为名爵而坚持,有的是因为情分而坚持………

    可这些都维系在两个核心上,一是自己是圣人,二是自己还活着。

    人走茶凉,名去权去,不外如此。

    现在局势,谁都知道威权是一切。自己现在苦撑着圣唐,又怎么能少得了威权?

    怎么办?怎么办?

    要立刻回师吗?回多少?回哪一部分?

    张惠也不说话,好整以暇的为他捏肩捶背。

    圣人只是久久盯着地图,一个个军兵大臣的面孔和各种信息在脑海中飞快的闪过,权衡过。

    “吴王如何?”他一抬头,突然问赵嘉。

    “如故。”

    圣人轻轻一按案几,神色又转为了冷淡。这个儿子若能到潼关走一遭,冒点风险,也还能为自己争取点时间。可淑妃又怎么可能,让吴王去这种环境铤而走险………

    “奏告!”外头又传来了马蹄和叫喊,正是一个大臣。

    他一路答着活动口令,在辕门外滚鞍下马,直入行在。

    这动静惊动了苦苦寻思的圣人,转眼,他就将那点情绪一扫而空,强硬的挺直了脊背,木然着一张脸。

    “圣君!”帐帘掀开,冷气滚滚,大臣只是拜伏行礼:“东军宰相大论尚真诚遣麴步查为使,请在西五十里外的设乐原觐见天子!”

    “东军宰相?”圣人又傻眼了。

    “咳咳。”张惠不动声色:“吐蕃设诸道节度,宰相总管多道为防务相。瓜、凉、萨毗、鄯州、河州等节度,共构东道节度使,于是主官称东军宰相大论。虏风,节度军府称部,衙。故又曰东衙大相、东军上相、东军将相、军部大臣………”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圣人摆手看了天后一眼,别装逼了,行吗?

    “好的。”张惠收口不言,继续捏肩。

    “设乐原之会………”圣人呢喃,盘算着此人用意。

    ……………

    金城宫。

    幽深安静的翠微殿里,芙蓉帐内。

    寂寞的淑妃正夹着被子,辗转反侧,双腿不断用力绞磨,像是失眠,又似有心事待发泄。

    “殿下,要不要臣等襄助殿下………”长御阿蝶悄声问道,打算给淑妃叫个女伴宫女。

    这女人,真是被李皇帝调教得没一点逼数了。

    这些日子,看来也是炫压抑得紧。

    “不必,我再忍忍…………”淑妃低喘着气,压抑着自己的欲念。

    忽然,殿外传来脚步,有女官空灵的嗓音奏道:“殿下,吴王求见!”(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上命昭唐不错,请把《上命昭唐》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上命昭唐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