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老朱三点感悟,朱樉眼里有光【求追订】

    朱标想了想,道:“儿臣觉得,朱祁镇第一次为帝时确如父皇所说,无知、昏庸,有此二者,必然也是无能的。”

    “其复辟后,处置于谦手法过于卑劣,后来虽然相继除掉了徐有贞、石亨、曹吉祥三人,但儿臣以为,其以大明皇帝身份能为此事只能算正常表现,说不上出色。”

    “但也由此说明,朱祁镇绝非蠢笨之人,若是教导好了,并在成熟之后即位,当个守成之君应是可以的。”

    朱元璋听得微微点头,随即看向朱棣,“老四,你有何想法?”

    朱棣道:“儿臣想法跟大哥差不多——但说到底,大明有土木堡之败,险些因此亡国,终究是朱祁镇那混账宠信太监王振之过,儿臣真恨不得到几十年后去打他一顿!”

    “行了,尽说些没用的。”朱元璋轻叱了一句,随即感慨道:“咱听了朱祁镇的事,倒是感悟不少,便说与你们两个听听。”

    朱标没什么特别感觉。

    朱棣闻言却兴奋起来,暗想:老头子这是将俺跟大哥一样培养啊!便是无意让俺继承皇位,也说明俺是藩王之中最受重视的!

    朱元璋道:“朱祁镇宠信王振致有土木堡之变,说到底还是怪朱瞻基死得太早。后面那朱祁玉让朱祁镇复辟,同样是因为身体不好,无子,且壮年病逝。”

    “所以咱就想,这当皇帝首先得身体好,有一个好身体,才能掌控住朝堂;活得够久,才能做成事。”

    说到这里,朱元璋看向朱标,“标儿,你这个身体还得多保养、多练。”

    “另外,京师医学院也得多重视,大力支持那些名医在医学方面的研究,争取尽快提高咱大明的医疗水平,别以后咱大明皇帝随便得个病人就没了。”

    朱标道:“父皇,儿臣如今身体好得很,至于医学院那边,儿臣也一直是重点关注的。”

    “你知道便好。”朱元璋背着双手走下御陛,“咱的第二点感悟嘛,就是皇后一定得选贤能女子——听好了,是贤能而非贤良。”

    “皇后在正常时只需帮皇帝看管着后宫,可若是皇帝忽然出什么事,皇后的作用就显露出来了。”

    “那土木堡之变中,若非孙氏关键时候有魄力、能决断,于谦再有能力也没机会发挥——又或是他越过孙氏拥立朱祁玉,就会变成权臣,说不定最后跟新帝斗起来就成了逆臣。”

    “咱最后的感悟则是,储君还是得经过一定历练再即位,不然很容易被亲近、信任之人哄骗,在国家大事上做出幼稚的决断。”

    “这三点你们可记住了?”

    朱标、朱棣忙一起拱手道:“儿臣谨记!”

    朱元璋露出笑容,竟过来拍了拍朱棣肩膀,道:“走,咱爷仨一起吃午饭去,饭间接着聊——刘宽今日所讲之事,以及他讲这事时的表现,可有不少值得琢磨的地方。”

    朱棣被朱元璋这么亲切地一拍,先前挨揍的一点委屈全都不见了,满心欢喜,恨不得哼支快乐的小曲儿···

    ···

    八月十四,离中秋佳节只剩一天了,朱樉还在码头照常扛包干活儿。

    他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码头上其他力巴都在呢,个个都怕活儿少了,就没谁想着提前歇一日放假的。

    甚至,便是等到明日,也会有不少力巴依旧在码头扛活儿。

    朱樉平日本就不像其他力巴那么卖命,抗包相对较少,赚得也少,自不会再无缘无故的少干一天。

    赚钱少了,他吃喝不够用不说,还会受家里两个娘们儿的气。

    如今那俩娘们儿白天种菜、卖菜,晚上发纺织,两人赚到钱竟是他抗包的四五倍!

    他虽有着朱二的身份,却也在俩娘们儿面前没以前那么硬气了。

    最近他正寻思着能不能换个既轻松又能多赚钱的门路——路子他已想了好几个,却怕那人不让。

    扛完一艘船上的货物后,朱樉坐在一旁喝水歇息,听着其他力巴谈话。

    “自从江东码头建好后,咱们这种小码头能接到的活儿是越来越少了。”

    “谁说不是呢,我都准备去火车站那边试一试了,听说薪酬是咱们这边好几倍呢。”

    “火车站也招力巴?”

    “你没听说吗?前段时间就开始公开招募了,但听说有不少要求。没有疾病、身强力壮、有家口等都好说,甚至还要求识字,或者说愿意识字。”

    “力巴还要求识字?恁的稀奇,火车站里扛活儿难不成还要用脑子?”

    朱樉听到两人的一番对话,眼睛亮起来,心道:这要求不就是给我定的吗?也不知道那人准不准我换到火车站扛活儿?

    “二老爷,有人找你!”一个码头管事忽然冲朱樉这边喊了声。

    这码头能被称为“二老爷”的只有朱樉一个——如今这里的人基本都知道他身份,不能叫他秦王殿下,称呼朱二公子又不合适,最后干脆都叫他二老爷。

    朱樉拿起水壶走了过去,待瞧见管事身旁的人,顿时一愣。

    “老四?”

    朱樉认出来人是朱棣,却又有点不敢相认。

    一则他和朱棣差不多五六年没见了,他去西安就藩时,朱棣还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可如今却成了个肤色古铜偏黑、身躯昂扬且上唇留着胡须的俊伟汉子。

    二则,在他的认知中,已就藩的藩王轻易不得进京不说,更不准私下相会。所以,朱棣的出现完全出乎他意料。

    ‘难不成老四在北平也犯了错,要和老三一般进大本堂回炉重造?’

    ‘可看老四这神采飞扬的样子也不像啊。’

    朱樉心中闪过几个念头,便见朱棣笑道:“二哥认得俺,俺却差点认不出二哥了。”

    听这话朱樉就不高兴了,冷脸道:“老四,专门来看我笑话的是吧?”

    “怎会?”朱棣之前跟朱樉关系说不上好,但也不算差,闻言连忙解释:“俺是没想到二哥如今变得这么黑这么瘦——二哥这两年当真是吃了不少苦头啊。”

    听朱棣这么一同情,朱樉对他倒是不怎么敌视了,但仍不想多聊,便直问:“我吃了多少苦头不必你小子操心——说吧,来找我什么事?”

    朱棣还是有点情商的,道:“俺主要是想来看看二哥,顺便给父皇带句话。”

    “父皇说你和两位嫂嫂今年表现不错,再保持几年,便有望恢复王爵。”

    别看朱樉平日里对朱元璋各种腹诽甚至暗骂,可一听朱棣这话,立马转变了态度。

    他激动地一把抓住朱棣衣袖,满眼期待与忐忑地问:“真的?”

    朱棣笑道,“二哥,俺可不敢假传父皇口谕。”

    得到肯定的回答,朱樉差点没忍住高兴得跳起来。

    如果说被贬为庶民之初,他还心怀怨气,不怎么期望恢复王爵,那么在当了近两年庶民,尝过诸多“苦难”之后,他便深刻认识到了之前的大明亲王身份多么珍贵。

    原本他对恢复王爵之事几乎都绝望了,如今得知此事有转机,眼里顿时有了光。

    “太好了!太好了···”

    朱樉攥着双拳,喃喃着原地走了好几圈才停下来。

    这时朱棣又道:“明日中秋,父皇让你带着两位嫂子也来宫中。一方面是让嫂子跟孩子见个面,另一方面,却是让咱们兄弟十几个聚一聚,议定海外封藩之事。”

    “海外封藩?”朱樉回忆起前年刚进京时朱元璋提过一嘴的事,不禁讶异道:“父···父皇真要把藩王都封到海外去?”

    朱棣一笑道,“此事说来话长,俺不便多说。待明日兄弟们相聚后,二哥自然就明白了。”

    说完,朱棣从侍卫那里接过两小坛酒、一大包糕点递来,道:“俺好不容易见二哥一次,父皇却不让拿太贵重的东西,便买了些吃食,二哥莫要嫌弃。”

    朱樉想接了却有些抹不开脸面,想拒绝却又舍不得。

    朱棣见状直接将东西塞到了朱樉手里,倒是免得他选择了。

    朱樉一时感动,心道:老四人还怪好的。

    ···

    ···

    中秋当日。

    刘宽握着苏采薇的手,又一次问:“采薇,你真不想随我们进宫?”

    朱蕙兰则道:“采薇,我都已经禀告母后了,母后也想见见你,就随我们一起进宫吧?”

    苏采薇抚摸着她已有些规模的肚子,微笑着道:“今日宫里人多,妾身身怀六甲,还是不去了——皇后娘娘那边,公主改日再带我去拜访便是。”

    听了这话,刘宽也对——这次皇家宴席外出就藩的藩王们也都来了,人特别多,万一苏采薇出个什么意外,可就不好了。

    另外,苏采薇作为他的妾室,在皇家那一帮子人面前低了一等,去了也未必舒服。

    于是他阻止还要再劝的朱蕙兰,道:“算了,便让采薇留在家中吧。”

    朱蕙兰叹了口气,没再劝了。

    随后夫妻二人离府,进宫。

    他们又是到得比较迟的,到大善殿后,老朱十好几个儿子聚在一起,外加一大帮儿媳妇、女儿、嫔妃,当真好些人。

    也亏得大善殿足够大,不然未必够老朱一大家子开宴席。

    中秋节没什么需要朱元璋、朱标参与的祭祀之礼,因此,刘宽、朱蕙兰到来没多久,两人便也来了。

    朱元璋在马皇后旁边坐下后,笑着道:“咱们还是先开宴,吃完饭再讲别的。”

    说完冲刘宽招手,“刘宽,来放几首歌给咱和妹子助助兴。”

    第二更。

    晚安~(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带着铁路到大明不错,请把《带着铁路到大明》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