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惜秦皇汉武,咱也人亡政息了?【求追订】

    在朱元璋的期待下,视频开始播放。

    视频开始,一个身穿黑衣的秦吏抱着几卷竹简走入殿内,然后便是各种碎片化的秦朝镜头。

    同时一个男子讲解声响起。

    “一位著名的图书管理员曾写过一首诗,开头便是‘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这里涉及到中国历史上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对秦代法家制度的评价。”

    “这位图书管理员用高度浓缩的几个字,概括了中国这种制度,即‘百代都行秦政法’。”

    “但实际上,秦亡后秦制的推行经过了上百年探索,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得到真正的落实。”

    “汉初,刘邦在朝堂上总结建立大汉的经验,在队伍中搞一次思想摸底。他给出了自己的政治考题:我刘邦为何能得天下?”

    “对此,他还贴心地给出了答题方向。提示道: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二人领会圣意,率先举手···”

    视频通过讲解大汉的建立,指出了汉初刘邦由于各方面原因,不得不与各方妥协,采取郡国并行制,建立一个半分封、半郡县制的国家,为大汉埋下了诸多隐患。

    如后来诸异姓王作乱,已经老了的刘邦不得不再次出征,削平异姓王。

    又如吕氏外戚干政,以及文景时期由刘氏宗王引发的七国之乱,等等。

    “最后,在意识形态方面,外戚又与地方势力站在一起,联手维护‘黄老学说’。而黄老之学除了炼丹服药,还是阴谋学,外戚及地方诸侯以之为指引,搞坏事简直不要太方便。”

    “时间来到汉武帝时期,皇帝却不能真正做主治理国家,年轻的刘彻对此不能接受。于是刚上台便提出要改旗易帜,更换大汉治国的指导思想。”

    “结果被信奉黄老之术的窦太后甩了一耳光——窦太后很有政治敏感性,一看情况不对,便将刘彻左膀右臂及身边人除掉,以抹除其改易国家指导思想的念头。”

    “刘彻遭遇挫折后并未气馁,知道年轻才是他的优势,于是等到窦太后去世,他真正掌权,才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视频后面讲述的大多是老朱、朱标等读过汉史之人所了解的事。

    如汉武帝利用“田蚡婚宴事件”,启用以张汤为代表的一大批酷吏整顿大汉朝堂。

    不过让老朱、朱标等人惊讶的是,视频竟然对张汤这个史书上臭名昭著的酷吏多有褒扬。

    “张汤在历朝历代史书中评价都不太好,说他察言观色,对汉武帝唯命是从,捕风捉影、严刑审讯,制造了很多冤狱。”

    “可实际上,张汤是位能吏,先利用陈皇后巫蛊之案,清除了窦太后余党,为汉武帝将要施行的新政扫平道路。”

    “此后张汤被任命为廷尉,位列九卿,却并未停下脚步。淮南王、衡山王反叛,牵连了很多列侯、豪族,张汤坚持一网打尽,将相关的几千人或抓或杀。”

    “张汤还建议向富人征收‘资本税’,并坚决对偷税漏税行为进行打击,举报有奖,经查实后将没收财产的一半奖励给举报者。”

    “他还支持财政专家桑弘羊的经济改革,拥护‘盐铁专卖’等国营政策,这些都为后来武帝时期大汉的崛起夯实了基础。”

    “张汤还参与制定考核官员的‘问事六则’,第一条问罪标准就是‘强宗豪右,田宅逾制,倚强凌弱,以众暴寡’。”

    “毫无疑问,他是选择跟弱势群体站在一起···”

    听到视频中关于张汤的讲解,老朱、朱标等更加意外了,没想到在后世人眼中,张汤竟是个好官能吏。

    “可惜张汤一生得罪的人太多,最终还是和武帝产生误会,以自杀表明清白。而其死后家中只搜出了五百金,皆是出自武帝赏赐。”

    “而武帝年迈时,不仅重臣凋敝,且后继无人——因为巫蛊之祸将其儿子、孙子都牵连进去了。”

    “他在年事已高时下了《轮台罪己诏》,对生平之事做了总结,表现出无限悔意。”

    “晚年的汉武帝是否老糊涂了,还有争论,但他政治路线无人继承,却是不争的事实。”

    “因为在武帝死后没多久,朝廷就召开了著名的‘盐铁会议’,对大汉今后路线问题展开了一次大辩论。”

    “会议的一方代表是武帝任命的辅政大臣、御史大夫桑弘羊,另一方代表则是大将军、大司马霍光。”

    “桑弘羊出身商户,是法家思想指导下的理财专家,在武帝身边工作几十年,坚决拥护武帝遗留政策,支持搞中央集权和打击豪强。”

    “霍光则出身权贵,为人比较阴险,他没有出场,而是让丞相田千秋纠集了一帮人,即贤良文学···”

    老朱、朱标等人虽读过汉史,可此时依旧听得认真,因为视频完全是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历史,让他们对前汉的人和事有了新看法。

    比如盐铁会议,表面上看就是朝廷召集儒法两派对汉武帝时期的各种政策进行品评,看哪些需要改正、废除,哪些又可以保留。

    而讨论的核心便是盐铁酒等专卖政策。

    这场大辩论的结果是,桑弘羊所代表的法家一派大败。武帝诸多政策中,除盐铁专卖等少数得到保留外,其他皆以“与民休养生息”为名,或改或废。

    比如盐铁只有保留部分地区专卖,均输、酒榷(专卖)等制度则被废除。

    根据视频中的说法,武帝时期以官营为主的财政政策,虽由于各种原因在武帝后期显露出种种弊端,可对权贵、地主、大商人势力的抑制也极为有效。

    大汉之所以在武帝死后通过盐铁会议废除这些政策,便是权贵、地主、大商人群体发力的缘故。

    而在摆脱武帝时期的政策压制后,权贵、地主、大商人(三者往往是一体的)势力便开始迅速膨胀。

    于是在汉昭帝之后,前汉没过多少年便因土地兼并、豪强强大走到了王朝末路,连皇帝都被豪强们废掉。

    讲完了前汉之事,视频也到了尾声,讲解者进行了一段总结。

    “百代皆行秦制,秦却二代而亡。古今的雄主都是外儒内法,然其兴也勃,其亡也乎,最终都难逃人亡政息的周期宿命,反倒是儒家那套百代不衰。”

    “因为法家政治对官僚体系是很不信任的,认为时间久了,这帮人成为既得利益者,肯定会违背初心,所以不仅对官吏监察严格、严刑峻法,还对很多事亲力亲为。”

    “然而这种强人政治,一方面要求皇帝宵衣旰食,勤勉政事,防止大臣专政;另一方面则又要求皇帝有大智慧、大勇气以及坚定的政治理想,虽千万人吾往矣!”

    “问题来了,这样的政治素养很难培养出来,强人的政治路线找不到人继承,等到圣君一死,朝野上下就会迅速达成一致,让国家重回儒家教化那一套。”

    “官僚士绅‘拨乱反正’,皇帝只是代理人,而他们才是国家的实际统治者。”

    “而在这些人实际掌控国家后,很快便贪腐丛生,官员们大捞特捞,豪强兼并土地,百姓流离失所,再大的帝国也会崩塌灭亡。随后新的王朝开始,如此循环往复!”

    “大汉如此,唐宋明清亦是如此——历代圣君雄主大多曾向这历史周期率挥刀,或轻或重,却局限于时代,无一人能打破···”

    视频放到这里结束了,朱元璋、朱标等人却大多皱眉思考着,一时不吭声。

    过了好几息,朱元璋才起身道:“标儿、刘宽、雄英,你们随我到偏殿来。”

    其他人听了惊讶。

    心道:电影都没看就要往偏殿跑吗?究竟要议何等重要之事?

    像朱檀这般自认为聪明的,见状尤其心酸吃味。

    刘宽跟着老朱来到偏殿后,便听老朱问:“之前你讲明史时,曾说允炆即位后,废除咱留下的诸多政策,便是老四即位后也未能恢复。”

    “那咱是不是就跟视频中讲的差不多,人亡政息了?”

    刘宽想了想,道:“回陛下,不能说完全人亡政息,但也亡了一半。洪武年间,便是大明律法最为严厉的时期,也是对国家基层掌控最扎实的时期。”

    “譬如您在今年颁布的《大诰》,以后还会因为洪武中后期官吏贪赃枉法、豪强兼并土地、脱避粮差现象日益严重而三次进行增补,最终合编为《御制大诰》。”

    “然而,您过世后,朝廷经过议论,便认为《大诰》刑罚过重,将之束之高阁,不再使用。”

    “朱棣靖难即位,但为了拉拢士绅官吏,自然也不会重用《大诰》。”

    “至于《大诰》、藩王政策之外,还有多少洪武时期的政策被废除,微臣便不清楚了。”

    历史虽然有了很大变化,但朱元璋依旧在今年颁布的《大诰》,并且制作得比历史上更加详尽、全面,刑罚程度反而轻了不少。

    但他花费在这部《大诰》上的心血却更多。

    此时听闻这《大诰》在他死后便被废除,顿时脸黑得跟锅底一般。

    他很想将朱允炆和朱棣叫到面前,狠狠地打一顿屁股。

    但如今朱允炆年幼,且不知其会成为建文帝;朱棣则对马岛,并不在京师。

    这两人老朱都打不了。、

    他于是看向朱标,硬邦邦地问:“标儿,咱走后你可会废除咱留下的政策?”

    这气氛太紧张了,让一旁的刘宽、朱雄英都不禁捏把汗。

    朱标无奈笑了笑,道:“父皇,您当知道,时移世易,有些政策确实没法一直用下去,改变就得变。”

    “不过,儿臣一定会警惕官吏贪腐、豪强兼并之事,绝不至于出现方才视频中那般,皇权为士绅豪强瓜分之事。”

    老朱听了并不满意,却也知道朱标说得在理,便哼道:“希望你说到做到!”

    接着,朱元璋又看向刘宽,问:“咱记得你以前说过,扩大大明国土,可以缓解土地兼并;而发展科学、科技、工业,则可彻底解决人地矛盾问题。”

    “如此说来,咱大明是不是有机会摆脱那什么历史周期律?”

    刘宽对朱元璋这个问题也是有所预料的。

    他拱手道:“陛下,这一问题微臣也无法给出肯定答案——人地矛盾是农耕社会的主要矛盾,大明若成为工业社会,确实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但陛下既看了那么多后世视频,想必也了解,工业社会又会有新的问题出现。”

    第一更。(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带着铁路到大明不错,请把《带着铁路到大明》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