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分批行新政,火力发电站!【求追订】

    从火车入站,再到五百骑兵及马匹被安排到火车上离开,前后折腾了两个多小时。

    如今滁州火车站也建起了一栋两层的砖石、水泥大楼。

    在大楼的二层,奉命来此督办火车转运骑兵事务的兵部主事赵羾从远去的列车上收回目光,又看向站外广场那边剩余的五百庐州卫所骑兵。

    “等下一列火车抵达,将剩余这五百骑兵也转运走,我等的差事就算是完成了。”

    听赵羾如此感叹,一旁的滁州火车站站长不禁问,“说起来火车虽便利,但用来转运骑兵终究不划算,赵主事可知朝廷为何要弄这么一出?”

    “我亦不知。”赵羾先摇头,随即又道,“只听兵部的上官提过几句,似乎是朝廷想要试验火车运载军马之事——或许是想待将来铁路运输更为便利,可以从北疆迅速运送军马南下吧。”

    “原来如此。”

    两人聊了没多久,另一列火车抵达徐州站。

    于是赵羾又督促将官们指挥剩余的五百骑兵及马匹登上火车。

    或许是前面有了经验,这次来自庐州的骑兵们就快了不少,一个多小时便完成所有登车事宜,由火车载着向北驰去···

    ···

    此次北伐,大明朝廷许多部门都参与其中,天工院亦不例外。但天工院任务不多,故而对刘宽的工作没多少影响。

    从正月初八开衙后,他便按去年计划好的,逐步展开今年春季的一系列工作。

    首先是继续在其他行省建立工校,展开工匠教育工作。

    虽然去年下半年,工校便从直隶开始向其他行省推行,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并非其他行省一下子都开始建立工校,而是分批次进行。

    最开始建立工校的,自然是江西、浙江、福建、广东这东南四大行省。

    其中浙江、福建、广东在元末战乱中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又较早被老朱统治,再加上地处沿海,受大明开海之利,如今算是大明诸多行省中较为富裕的。

    至于江西,不仅同样是较早归于老朱之下的,且是元末江南工匠最多、工艺最发达的地方,如今经济发展也不错,这才得以名列推行工校的第一批行省之中。

    刘宽计划用一到两年完成这四个行省的工校推行工作,然后再向湖广、四川、河南、山东、河北、山西推行。

    贵州、广西、云南、陕西、辽宁及各行都司则排在最后面。

    其次是工匠等级制度的改革与重新考核工作。

    这项工作将跟在各地工校的屁股后面,晚个半年施行。

    而天工院最后一项重要工作,便是筹备《大明专利法》了。

    不过这项工作仅靠天工院是没法完成的,须得和大理寺一起去做,同时刑部、礼部、户部也需要进行一定配合。

    考虑到专利法的落实需要一定行政基础和社会基础,刘宽准备在工学及工匠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后再行落实。

    大明虽非后世,可用几年的时间去制定一部全新的法律并不夸张。

    《大明律》当初可是继承了不少宋、元律法,有的律法条例甚至直接照抄,确定起来自然不慢。

    但专利法此前任何一个朝代都未有过,《大明专利法》属于开天辟地了,制定起来就要多花费一些时间。

    除了这三件制度、法律方面的大事,刘宽还需兼顾一些科技、工业方面的事情。

    比如说天工院下辖各局、所的研究工作,又比如说火力发电站的试建···

    石灰山的东边,观音门与姚坊门之间,靠近外城墙处,自去年秋天便有一支建筑工队在动土,并且首先就建造起了一圈高达丈许的围墙。

    如今外城西北区域虽然没什么平民百姓居住,却是天子亲军大营所在,且基层将士的家属也多被安排在这一带。

    不论是将士,还是其家属,往来经过此地,都不禁暗自嘀咕:这围墙里在建啥呢?怎弄得神神秘秘的?

    围墙外守卫的天子亲军虽大概知道里面在做什么,但军令在身,却不敢跟其他人讲。

    正月二十五这日,刘宽带着裘七尺等天工院随员和护卫来到了这处围墙外,并轻易地进入其中。

    只见里面已经建好的几栋建筑皆用的是砖石水泥,有的甚至看不到砖石,完全由钢筋、混凝土浇灌筑成!

    刘宽等人进来后,一青年官员立马带着几个吏员迎了上来,向刘宽、裘七尺行礼。

    “下官沈璘见过刘院正、裘郎中。”

    原来此人就是刘宽最初从国子监所招募学生中最优秀的一位,沈璘。

    当初火车造好后,沈璘因功劳及才能,直接由吏员升官,进入工部下辖的枪炮厂担任副提举(正九品)。

    这三四年他在工部内连续升职,去年又调入天工院,如今已是正六品的主事了。

    刘宽考虑到沈璘如今科学、科技方面的知识底子足够厚实,工艺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又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且办事认真、靠谱,于是便交给他一项重任——督建大明第一座火力发电站!

    当然,以沈璘的资历独自督办此事还不够稳妥,于是刘宽又让裘七尺兼顾着此事。

    刘宽简略地回了个礼,便道:“听说火电站第一期工程完成了,我便过来视察一番。走,你前面带路,先大概介绍下这里的情况吧。”

    沈璘算是刘宽的老下属,早已习惯了刘宽干练的行事风格,当即前头引路,边走边介绍。

    “院正请看,火电站一期工程的所有建筑都是按照天工院设计的图纸来进行的。”

    “最北边是煤炭加工区,届时外界选好的煤炭送进来,会经历卸煤、输煤、存储三个步骤,安全存放。”

    “随后,该区会对煤炭进行再加工,将之制成细煤乃至煤粉,再送入燃料仓存储。”

    刘宽等是从南门进来的,不过这地方并不是很大,故而随着沈璘的介绍,刘宽也能看到最北边的几栋水泥、砖石建筑。

    “南边这一大片则被分为三个小区,最西边与燃料仓直线对接的是锅炉区,再往东去则是汽轮等蒸汽传动功能建筑所在。”

    “最东边则是发电机所在的发电区——至于最西边,则是烟囱及出灰区。”

    刘宽听了先点了点头,随即便问:“废水处理区域在哪儿?”

    “回院正,在西南边。”沈璘说着,便引领刘宽想污水处理及排放区域走去。

    虽说此时完全可以先污染后治理,且一个带着试验性质的小火力发电站也产生不了多少污水,可刘宽却并未忽略这一环节。

    一则,是想从一开始就为大明的发展培养污染处理思维,减小工业发展对环境的损害。

    二则,这里毕竟是京师,有个大烟囱天天冒黑烟污染空气就罢了,毕竟如今没改变这一情况的手段。

    可若是再乱排放污水,不仅刘宽心里都过不去,老朱那边同样不好交代。

    所以,他便计划用大明如今能用的手段将火电站产生的污水处理一番,再排走。

    第二更。

    晚安~(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带着铁路到大明不错,请把《带着铁路到大明》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