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1889

    事情的发展让卡洛失望了。虽然这场会谈中法国人将矛头直指控制苏伊士运河的英国,但英法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极速恶化,更没有爆发战争的可能。

    这也代表着卡洛计划的在英法战争期间吞并摩洛哥的想法也就落空了。只要英法之间不爆发矛盾或者战争,西班牙就不可能吞并摩洛哥。

    既然无事发生,西班牙就只能装作什么也没做,安静的等待着这场会谈的最终结果。

    在谈判了几个月的时间之后,参加会谈的各国终于有了一个相对明确的关于苏伊士运河自由通航的条约内容,并且约定在君士坦丁堡签署这份条约。

    1888年10月29日,由法国牵头,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奥匈帝国,荷兰,俄国,奥斯曼帝国,葡萄牙等欧洲国家在君士坦丁堡正式签署《君士坦丁堡公约》,并且宣布苏伊士运河是各国可以自由通航的国际运河,不应当由任何国家单独掌控。

    英国对于法国牵头签订的《君士坦丁堡公约》相当气愤,但他们又无可奈何。

    如果英国人在此刻表达什么反对的意见或态度,这相当于坐实了英国关于苏伊士运河的所有权已经站在了这些签约国家的对立方。

    要知道,除了英国之外的所有欧洲列强都签署了《君士坦丁堡公约》,这也代表着只要英国人敢反对这份条约,英国就将站在整个欧洲的对立面。

    英国政府很聪明,他们在各国宣布签署这份条约之后,并没有任何反应。

    英国政府采取了不关注,不回应,不存在的态度,假装这场会议上无事发生,这样签署条约的各国也就没有任何理由来干涉英国对运河的控制权。

    他们想要从英国手中获得运河的控制权,就只能通过战争的方式。别看这些国家签署条约的时候都很干脆,要是真的要和英国人打一场战争,估计也没几个国家愿意参与。

    除非德法俄这样的超级列强愿意挺身而出,只有他们扛住了压力,其他的欧洲国家或许才会考虑与英国一战。

    很明显,因为牵头签订条约的是法国人,因此就算要挺身而出的话,也肯定是法国人要挺身而出。

    英国和法国之间确实也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按照正常的道理来说,法国人是有可能挺身而出与英国之间爆发战争来夺取运河控制权的。

    但很明显,此时的法国并不是普法战争之前那个欧洲霸主阶段的法国。那个时期的法国因为是君主制的原因,皇帝拿破仑三世可以轻而易举地推动整个法国发动战争,并且投入整个国家的物力和财力以及所有军队。

    但目前已经是共和国阶段,不管是总统还是总理,想要发动一场战争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更何况还是对英国这样最强大列强的战争,对于任何时期的法国来说,发动这样一场战争都是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的。

    法国政府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之后,最终也决定不计划和英国人之间的矛盾。

    这也导致原本对于欧洲各国来说有很大好处的《君士坦丁堡公约》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空谈,条约上的很多内容都无法得到切实有力的保障。

    当然,因为签订条约的国家也有很多的原因,英国也不敢肆无忌惮的违背《君士坦丁堡公约》的内容。

    因为条约签订之后英法没有任何动作的原因,卡洛也只能失望地将目光放回西班牙国内的发展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班牙的政治计划改革完成之后,各州和市政府每年向内阁政府和议会提交的工作报告也变得厚了许多。

    因为内阁政府和议会能够决定各级政府官员的生死,这也导致各级政府的工作态度比较积极。

    比较明显的就是西班牙人口,工业和经济三方面的增长数据好了许多,很明显有相当一部分的官员都是做出了政绩的。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西班牙的双子星城市,马德里和巴塞罗那的人口增长了。

    作为西班牙的首都和人口最多的城市,在18 89年年初,马德里正式宣布人口超过100万人,成为西班牙第一座人口过百万的城市。

    这是绝对值得历史铭记的里程碑,也是西班牙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丰功伟绩。

    卡洛更是在1889年年初亲自召见了马德里市市长,不仅表扬了他近几年的工作成绩,还许诺不会亏待国家的功臣。

    虽然巴塞罗那的人口规模略小于马德里,但在人口增速方面却是一点也不逊色于马德里。

    根据巴塞罗那市政府在1888年年底的汇报,巴塞罗那市的总人口高达88.49万人,已经无限接近百万人口的规模。

    可以预料到的是,巴塞罗那将会在未来两年内成为西班牙第二座人口过百万的城市,双子星城市的人口和工业经济规模差距会与西班牙的其他城市越拉越大。

    对于西班牙来说,这样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本来两座城市相较于其他中小型城市的人口差距就很大,再加上卡洛成为西班牙国王这十几二十年的时间里,这两座城市发展速度一骑绝尘,最终导致双子星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其他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跟不上马德里和巴塞罗那。

    在短期内,双子星城市的人口越多对西班牙来说是越有好处的。巴塞罗那工业基地拥有数十万个工作岗位,而巴塞罗那却只有88万人,这明显是相当不合理的。

    目前有很多人虽然在巴塞罗那工作,但他们仍然不是巴塞罗那市的永久居民。这些人最终会有很多选择加入巴塞罗那户籍,毕竟这里是他们工作的地方,他们未来也大概率会扎根在这里。

    马德里作为西班牙的首都,吸引大量的移民是理所当然的。对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来说,首都基本上就是国内最大的城市。

    除非有地理位置或者其他因素的困扰,否则首都的发展也绝对是国内所有城市当中名列前茅甚至绝对领先的。

    马德里在地理位置方面确实有一定的困扰,想要成为伦敦和巴黎那样拥有数百万人口的城市几乎是不可能的。

    内阁政府和马德里政府对于首都的发展也有着自己的规划,未来马德里的人口增速是要进行降低的,马德里的总人口也需要控制在150万左右,再多的话就会造成交通的拥堵。

    这也代表着在未来10~20年内,巴塞罗那将会超越马德里成为西班牙人口最多的城市。

    考虑到巴塞罗那的工业基地以及位于海边的地理优势,巴塞罗那或许不止在人口方面会超越马德里,在工业和经济方面会全面超过马德里。

    当然,不管巴塞罗那再怎么发达,能够成为西班牙首都的就只有马德里。马德里位于整个伊比利亚半岛的中心,地理位置是相当重要的。

    哪怕未来吞并葡萄牙或者摩洛哥,卡洛也不会考虑迁都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巴塞罗那市长早已经换了人选。卡洛一直看好的安杰洛·奥尔卡霍男爵在巴塞罗那工业区区长的职位上担任了接近10年的时间之后,最终还是被卡洛提拔为巴塞罗那市长。

    巴塞罗那的人口大爆发也是在他的任期内进行的。成为巴塞罗那市长的这几年时间里,巴塞罗那的人口提升了接近20万人,这样的政绩是相当优秀的。

    如果不是内阁选举的时间还早,卡洛甚至都想将安杰洛男爵提拔为工业大臣或者其他的内阁大臣职位,让他在内阁政府经历更好的成长和锻炼。

    对于卡洛来说,安杰洛男爵是潜在的下一位首相人选。

    他是贵族出身,对于王室的忠诚度还是可以保证的。更重要的是,安杰洛·奥尔卡霍男爵的家族早已经落魄,这也代表着他早已不是传统贵族的一员。

    卡洛已经在考虑为他授予伯爵头衔,一来表彰他在工业区和巴塞罗那的政绩,二来也是将他提拔为新式贵族的一员,让他彻底和老式贵族势力分割开来。

    老式贵族因为拥有大片土地的原因,他们的想法会更加保守,对王室的忠诚度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毕竟卡洛这位国王是外来者,这些本土贵族对于外来国王的忠诚度能高才有鬼。

    但新式贵族不同。虽然还是存在外来国王的问题,不过因为这些新式贵族都是卡洛亲自提拔上来的原因,他们对卡洛的忠诚度会更高,也更值得放心。

    更重要的是,因为新式贵族没有太多的土地和其他传统资产,他们的想法和策略也不会那么保守,更加适合卡洛统治阶段的西班牙。

    虽然目前的保守党已经占据了西班牙议会的半壁江山,但卡洛并未全面取缔自由党和进步党,其中就有卡洛不太愿意让保守党全面掌权的原因。

    保守党对于王权来说是一种加强,但对于新兴的西班牙来说,保守党全面掌权未必是一件好事。

    相较于偏向保守的卡诺瓦斯首相,安杰洛男爵在经过一定的锻炼之后,或许能够成为更加优秀的首相。

    卡洛之所以在物色下一届首相的人选,实际上也是因为卡诺瓦斯首相的年老。

    就目前来看,卡洛和卡诺瓦斯首相的合作还是相当顺利的。自从1872年卡诺瓦斯伯爵成为首相开始,卡洛也真正意义上的获得了国王的权力,并且不断深入普里莫首相没有完成的改革。

    目前已经过去了11年的时间,卡诺瓦斯首相在西班牙算得上是位高权重。

    但不管卡洛再怎么信任他,宪法所制定的传统也是不能被打破的。

    对于卡诺瓦斯首相来说,在这一届内阁首相的任期结束之后,他也没有机会再等待下下届的首相选举了。

    这一届的首相任期结束还有三年的时间,再加上中间间隔的一届首相的5年任期,这就是整整8年的时间。

    卡诺瓦斯首相出生于1828年,今年也已经61岁的高龄。要是再等上8年的话就是69岁,就算他到时候还能当选为内阁首相,这样的年纪又有什么精力去处理政府繁多的政务呢?

    卡洛在进行着政府有关的改革的时候也在不断的强调关于各级政府官员年轻化的必要。

    对于西班牙和卡洛来说,未来的西班牙都不需要一位69岁的首相。

    这也代表着一件事,等到卡诺瓦斯首相的任期结束之后,卡洛必须要挑选一位自己信任的官员担任新一届的内阁政府首相。

    除了要受卡洛信任之外,这位官员还需要有一定的能力。很明显安杰洛·奥尔卡霍男爵是很合适的人选。

    当然,除了他之外,卡洛也有备用的人选。

    现任工业大臣霍维利亚尔·索莱尔是保守党和贵族成员,他的忠诚度卡洛也是相当信任的。

    不过相较于安杰洛和卡诺瓦斯首相来说,霍维利亚尔·索莱尔的能力是要弱一些的。

    不过霍维利亚尔·索莱尔部长在保守党是有较高的声望的,如果安杰洛男爵无法顺利担任首相职位的话,霍维利亚尔·索莱尔部长是很好的备用选择。

    除了霍维利亚尔·索莱尔部长,现任国防大臣埃文·布拉德利也是另一个选择。

    埃文·布拉德利适合扮演塞拉诺大公的角色,也就是名义上的首相,在短时间内掌控政府稳定局势。

    埃文·布拉德利已经连任三届内阁政府的国防大臣,在军方具备极高的声望,短时间内掌控政府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而且埃文·布拉德利部长的忠诚度极高,对于卡洛来说,这同样也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人选。

    从这几个备用人选也能看出卡洛挑选西班牙首相的态度,那就是忠诚度优先,能力次之。

    反正西班牙的发展由卡洛掌控,首相的能力并没有那么重要。反倒是首相对于卡洛的忠诚度,只有确保首相对卡洛忠诚,西班牙的局势才能稳定下来。

    卡洛可不希望碰到一位野心勃勃的首相。这样不仅会威胁到卡洛的王权,同样会影响到卡洛在西班牙精心布局许久的改革和发展。

    对于卡洛来说,除非能够碰到那种极具能力并且眼光独特的首相,否则卡洛是不会极度放权的。

    西班牙的首相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权力,但这种权力不能干涉到王权。在卡洛的统治生涯内,王权和相权的权力划分始终是这样的。

    只有卡洛到了晚年才会考虑重新进行权力的划分,为了防止能力不足的后人将整个国家带入深渊,到时候才会进行王权的削弱。(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帝国崛起:西班牙不错,请把《帝国崛起:西班牙》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帝国崛起:西班牙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