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待人回答,李念道:“当匈奴对大秦的东西依赖到难以舍弃,一旦舍弃便会严重影响其等民生,连日常生活都难维续,匈奴还敢随意背叛大秦?”
“大秦要控制匈奴的经济,使之对大秦养成依赖,使其经济非正常发展,如将其等观念转变成‘自己制造不如从大秦购买’,让其等能生产制造之物受我大秦控制。”
“像匈奴人擅长放牧,那就让其等长久从事和放牧有关之事,不要去想搞工业,也不要想着搞耕种。他们要是缺粮食,就大秦这买,缺日常用品,也从大秦这买,匈奴人只要老老实实放牧就好,其他的由大秦帮他们考虑!”
这话听得始皇等人眼前一亮,大秦要是能对匈奴做到这些,匈奴将被大秦控制得死死的,很难背叛大秦。
等于是让匈奴变得残缺,即使匈奴成长起来,也会手少一根,腿短一截,不是该有的正常发育。
当然,匈奴毕竟是大秦的挚爱亲朋,大秦自然不可能让匈奴就缺胳膊短腿的出去被外人耻笑,会贴心地给匈奴装上假肢,使其在外人眼中看起来仍是一个正常人。
但大秦能给匈奴装上手脚,那在某天,也能将装上去的手脚给拆卸下来,让匈奴重新变为一个残疾人。
这是让一个国家发展的道路走偏,最终发育得畸形残缺,从而削弱对大秦的威胁,且畸形残缺的部分还受大秦控制。
试想有一日,匈奴人除了牲畜不少外,其他东西都要从大秦进口,吃的粮食来自大秦、穿的衣服来自大秦,甚至连其等所用兵器也是大秦制造,那匈奴在某天即使想背叛反抗大秦,也难以做到……
这种控制方式一旦做成,其效果不比出兵直接征服弱,的确能称得上“兵不血刃”,最妙的是在最初时很容易蒙骗到那些国家,让其等一时半会儿看不出大秦算计,反而认为大秦这样做是对他们好。
最初时,大秦会打着“互惠互利”的旗号,给予其等优待,像对匈奴,大秦会说你们匈奴擅长放牧,这是你们的优势长处啊,哪像我们大秦,在放牧的技术上不如你们,找一块合适的牧场也不容易。
你们匈奴有放牧的优势,其他方面的生产制造不行,而我们大秦放牧不行,却能造出那些你们难以制造之物,正好形成优势互补。
不如,你们匈奴多牧养牲畜,我们用符合你们心意的价格进行收购,然后你们再用从我们这赚来的钱去买粮食、衣物、武器,大家分工合作,互惠互利,你好我好大家好,岂不美哉?
牧养“牲畜”还是太直白了些,如果换成你们这地方具有某某优势,非常适合为我们提供某项服务,不如你们这地方以后就一直为我们提供这项服务,我们愿意给出让你们满意的价格,接着在说些什么全球化,产业链分工之类的话……
连后世现代很多国家都中了这种招数,何况是这时的国家,能看清其中坑洞的定不会多,多会扑通扑通跳进大秦挖的坑里。
中这招数的国家工业体系常会变得畸形,要想生产出某样东西,须得好些国家联合生产,这便给了他人拿捏他们的机会!
说的好听叫全球化后产业链分工,可整合资源并让大家在技术上形成互补,你出人、他出资源、我出技术,或者你用你的技术制造这部分,我用我的技术制造那部分,最终组合。
这看似挺好,实则有问题,最显著的便是产业链分工后,大家也就不需要完整的工业体系,都只用保持各自所需要完工的那部分技术即可,反正其他部分是由他国制造,那我们研究那方面技术,建那些工厂干甚?
这在全球化的黄金时代很好,经济上行,大家都有钱赚,你好我好做生意,可一旦全球化浪潮退去,别人不想再分工合作,那些没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就成了没穿裤衩的裸泳者。
而且,因为其等工业发展畸形,很多东西无法自己制造,将不得不受制于他人。
大秦虽远未达到全球化产业链分工的地步,但李念给大秦设计的这条策略却是从中借鉴,尽力阻止除大秦外的其他国家搞工业,让其等发展方向走歪。
在大秦搞工业后,其他国家看到大秦因工业化而带来的强盛,也必会发展自己的工业,工业化、现代化会成为大势,大秦也无法永远拦住其他国家,在未来必定会有其他国家或民族完成工业化,但可以要让大秦有先发优势,让其他国家变得残疾。
始皇等人琢磨过来李念话里的意图,这方法不容易被受害国察觉,且受害国如未能及时反应过来,拖得时间越长,越难爬出来,难怪这小子要再三叮嘱必须让大秦保留独立完整的生产制造能力。
在大秦不能出现的问题,却可以引导发生在其他国家,使之为祸他国,这种“己国无患而使他国有”让始皇等相当满意。
李念又道:“但这些事要想达成,还得大秦有足够让他国敬服的军事实力,‘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道理只在剑锋之上’,没有慑服他国的武力,如何能其他国家听大秦讲道理?”
“‘以德服人’的‘德’很多时候是‘武德’,尤其国与国间,常讲‘武德’,而不讲‘道德’。”
王翦点头认同道:“此言甚是,若无强横的武力为支撑,有再妙的计策,又能如何?”
李念道:“所以我的提议在这个时代,唯有大秦方能做成,难道乌孙、东胡、匈奴、羌人、百越诸部能做到?这也是我一直认为大秦立朝后,还需要一场立朝之战的原因!然……”
一个“然”字让李念话锋一转,他郑重告诫道:“一国的实力并非只有军事实力,还得看经济实力、文化实力。以往的大秦为灭六国、统一天下,主要着重于军事,而忽略和经济、文化等建设。”
“这种发展同样走歪了,但那时是为灭六国,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种走歪可以无视,甚至不算问题。然而现在已是灭六国,统一天下之后,便不能再继续下去。”
李念没说继续走歪的后果,始皇等人都知道那个后果:始皇帝才驾崩后一年,陈胜吴广便起义,驾崩后三年,大秦二世而亡。
胡亥确实不是一位优秀的后继之君,可始皇驾崩后一年,便有陈胜吴广起义,即便胡亥再能作,也没法作到这等程度!
这是始皇留下的大秦本就有问题,这问题也不属于始皇一人,因为问题源于大秦本身的制度和发展方向,此是大秦诸先王、诸多大臣共同定下。
在战国背景下,大秦为灭六国、统一天下,采取相应的制度发展变强,没问题,可在战争结束后,没予以修正,便有大问题。
始皇帝的过错也源于此,他作为大秦灭六国的统一之君、秦朝的建立者,却没能发现问题,也没能进行纠正。
大秦二世而亡,并不冤,且大秦灭亡的责任,始皇比胡亥更大!
李念今日重新提到这点,是借此提醒始皇等人,让他们更深刻认识到:现在已不是大秦灭六国的时代,大秦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将一切集中在军事发展上,也要注重其他方面的发展,否则大秦不仅没法在军事上进步,反而会陷入危机!
李念道:“一个国家的实力是多方面综合,非经济、文化、军事、政治任何一部分单独作用,若经济强盛而军事不足,便会像宋(怂)一般,成为一个窝囊的王朝、窝囊之国!”
“宋很富有,却一直被欺负,有时明明打赢了战争,反倒要赔钱给对方,毫无国格和尊严。”
“有人认为花这笔钱买和平很值得,和平能赚的钱更多,如果大宋能趁和平的时间厉兵秣马,发展强大,在日后将对方击败,夺回燕云十六州,臣认为确实可先用钱买和平。”
“然而宋确实国如其名,‘宋’是‘送’,也是‘怂’,沉浸于这种苟安之中,虽富有又如何,清明上河再繁华又怎样?还不是被金人打破国都,连皇后、公主都被掳走,沦为娼妓!”
始皇等人也听得有些发愣,这回是真愣,李念以前没怎么提过宋之事,没想到这个朝代如此离谱,明明是己方得胜,却赔钱给对方,国都被破,皇后、公主被掳为娼妓。
李念又道:“后世常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同提及,然臣以为‘宋祖’不配和其他三位并列,若真要选一位,当选‘明祖’!”
这是李念真实的想法,赵匡胤如果能活得够久,兴许能有机会与那三位并列,可惜他活得不够久,且在其弟赵匡义继位后,宋的风评便更难再反转,这能和明太祖相比?
老朱虽也有问题,但人的的确确驱逐了蒙元,建立又一个大一统的汉人王朝。
“宋便是经济强,文化盛,然军事不足的典范,经济再强,若无军事实力作为支撑,不过是他人眼中的肥肉!反之,军事强而经济弱,文化不够,国内必会生乱……”
这个不用李念举例,大秦自己就是例子,“而且,经济弱、文化不足,军事也未必能发展得强盛!”
“方才已说过国家实力是多方面综合,军事强大能守护经济、文化强盛而不被他人觊觎,经济、文化强又能让促进军事的发展,像人人都能吃饱穿暖,读书识字,造出的刀剑会更锋锐,造出的甲胄会更坚固,由这些人训练组建的军队也会更有战斗力!”
“大秦要在各方面均衡发展,做到各方面皆强,没有短板,才能长久领先于他国。”
李念再次告诫后,又道:“再是税赋方面,臣将此点放在经济之后,是因赋税和经济生产有极深的关联。大秦经济会因与诸国更密切的往来受到影响,那么税赋也必须得与之相变。”
“如大秦今后养殖的牲畜,耕种的作物会相较以往有变化,大秦某些地方可能会在朝廷政令下专门养殖某些牲畜或种植某作物,那在这些地方,还是否适用大秦以前定下的税赋之法收纳赋税?”
始皇等人陷入沉思,李念又道:“大秦与诸国贸易往来,将有许多异邦商贾到大秦买卖,也将有很多大秦商贾往异邦买卖,此中产生的利益极大,用大秦以前对商贾征纳的税率还否合适?异邦商贾是否也要征收税赋?”
“异邦商贾所带来的货物会对大秦国内同类的货物产生影响,若不向其等征收赋税,岂不是任由其冲击国内市场?”
李念举了个简单的例子:“像要是某国能出产大量粮食,并毫无阻碍地向大秦出口,粮多本是好事,可会压低大秦百姓所种的粮食价格,使大秦百姓之粮难以卖出,于大秦、于百姓,还能算是好事?”
李念一连数问,始皇等人在心中思考一番后,给出了答案:按李念这小子所说,大秦的赋税模式确实得改变!
不说其他,像商贾那几问,必要对商贾征收与其利润相适配的税赋,否则只征收一点税赋,商贾会积攒出惊人的财富,这于一个国家而言,不会是什么好事。
因为商贾积攒的财富多了,那么其他人的财富就少了,朝廷的财富少了,百姓的财富也会变少,而商贾积攒出如此巨大的财富,他会想干什么,又能干什么?
作为一名合格的君王、大秦顶尖的几位大臣,始皇等人自然而然会思考商贾有了巨量财富后,会不会对大秦、对他们产生影响。
就算商贾不会对他们有威胁,可商贾握有巨量财富,仍是一隐患,须以税赋削减商贾之利,既利于国,也利于民。
“再者,大秦发展需要大量的钱,而钱从何而来?难道铸出更多钱币,就是钱了?”
李念又一次自问自答:“那不是钱,只是一种在名称上被称为‘钱’的物品,而不能通过直接铸币的方式让大秦的钱增多,便需其他方法为朝廷获得足够的收入,税赋正是其中最好的方法!”(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