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戒律堂深藏修罗、澜梦风来生怯心

    ————京畿道、中州、原佛宗

    残阳透过毗卢寺的金根银杏叶,在刻满梵文的青石板上洒下破碎的金斑。

    毗卢寺作为大卫仙朝境内年岁最久的古刹,据传乃是化神觉师所立,自是显赫非常。

    这大寺本该是梵音缭绕、香客络绎的圣地,可今日方丈修行的守心寮内,却只有铜炉里断续飘出的檀香,混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气,在暮色里头笼着一层诡异结网。

    原佛宗方丈慧海此时正盘膝坐在菩提树下,灰布僧衣上的补丁被夕阳晕成暖色,他枯瘦的手指捻着串油光发亮的菩提子,每颗珠子上都刻着极小的“卍”字。

    作为原佛宗这大卫仙朝显宗祖庭执剑之人,他对外是恪守清规、辅佐仙朝的护国高僧,可此时他面上的慈悲之色却是不甚坚毅,诵经时候语气微颤,白眉轻抖,显是修行到了关键地方。

    值此时候,这寮房内登时了无声响,便连院内的蝉鸣都是倏然一滞。

    也不晓得是过了多久,只待得院中琉璃宝树叶冠上头蝉鸣再起,这老僧眉头抖动即就停落下来,反是在面上生出来了一丝郁结神色,继而化作一声长叹:

    “唉,化神之路,何其艰辛。”

    这情景于他这高僧大德而言却是十分难得,然而又才过了几息时候,这老僧面上愁容不消反浓,复又喃喃念道:

    “本应寺格列真就修成了‘三身合明相’,通了修持至‘毗卢遮那幻身持明大士相’的化神之法?难不成,当世显宗福德真就弱于了大雪山的伪佛?”

    慧海再发轻叹,盖因原佛宗乃是自家化神祖师所建、然弟子不肖,往后再未出现过觉师根苗。

    可从未有过化神祖师的雪山道本应寺,眼瞅着却就要出来一位觉师了。

    作为今代方丈的慧海常自忖不输先师,几为三千年来原佛宗最有可能晋为化神的存在,可却还是慢了大雪山那些花和尚一头.

    “还好那福能”当慧海禅师轻声念得一半,只见其案前油灯微微一晃,外头禅院即就传来一声佛号:

    “阿弥陀佛,师父,秦国公遣人送来的八尊金丹制好了,还请您移步相看。”

    慧海禅师眸光闪烁一阵,右手屈指一并、轻敲矮几,邦邦脆响过后,禅门无风自开,露出来个身材长大的清秀和尚。

    这是慧海禅师大弟子了觉伽师,也算是大卫仙朝明面上最有可能结成元婴的人物之一;且了觉与大卫长公主,好似也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交情在里。

    如此佳徒,自要得师长器重。

    是以现下原佛宗几位禅师常年修行,平常宗内大小事情,却都是由了觉伽师来做代管。百余年来,却也无甚大的错漏。

    若是寻常时候,了觉却也没胆子来叨扰自家方丈师父清修,然这八位金丹上修乃是秦国公这宗室新贵特遣人送来的,干系重大,却是需得慧海禅师过目一二。

    果如了觉伽师所料,当禅门洞开露出其师身形、窥得慧海眸中认真之色时候,了觉伽师却就晓得自己此番相邀未有出错。

    遭扰了修行的慧海也不多言,只与了觉使个眼色,师徒二人即就脚踩莲花入了戒律堂中。

    戒律堂乃是毗卢寺规制最严之地,刚踏入门槛,便有一股沉肃之气扑面而来。

    堂内地面铺着整块的黑玉狮子板,石板缝隙间嵌着金粉勾勒的“戒律符文”,在廊下长明灯的映照下泛着冷冽微光。

    正前方的高台之上,供奉着原佛宗开山祖师的木雕法相,法相身披鎏金袈裟,左手持念珠,右手结“降魔印”,双目微垂却似能洞穿人心。

    法相前的青铜香炉里,插着三炷半燃的檀香,烟气笔直向上,竟无一丝飘散,显是被堂内阵法约束着。

    高台两侧立着十二根盘龙石柱,柱身上刻满了《佛门戒律经》的经文,从“不杀生”到“不妄语”,字字清晰,笔触刚劲,柱顶还悬挂着青铜钟铃,风过之时却寂然无声,只有犯戒弟子入堂受罚,钟铃才会发出警示之音。

    堂下两侧摆放着两排菩提木长凳,凳面光滑如镜,显是常年擦拭,长凳尽头的案几上,整齐码放着戒尺、念珠等惩戒法器,每一件都透着森然寒气。

    上头的血迹也不晓得是哪代弟子所留,染得法器本来颜色皆都不见,直令得人望而生畏。

    堂内高阶净香、戒香合做一路、弥漫四方,与遍布各方的卍字咒印相得益彰,足能压得阴秽之人难以抬头,足显出来佛门戒律之地的肃穆方正。

    任谁见了,都会对何谓规矩、何谓方圆多些见解。

    慧海禅师与了觉伽师对此自是熟悉非常,师徒二人踏着黑玉狮子板,脚步声在空旷的堂内回荡,显得格外清晰。

    行至高台左侧,了觉伽师屏退值守弟子过后,慧海禅师眉眼微抬,伸手在一根盘龙石柱的“戒”字铭文上轻轻一按,只听“咔嗒”一声轻响,石柱侧面竟缓缓浮现出一道暗门,暗门边缘刻着与堂内戒律符文截然不同的纹路。

    那些纹路扭曲缠绕,泛着灰黑色的光泽,隐约透着一股血腥气,似与戒律堂的庄严肃穆格格不入。

    “师父,阵法已然备好。”了觉伽师上前一步,从怀中取出一枚黑色令牌,令牌上刻着“慈悲”二字,他将令牌嵌入暗门凹槽,暗门内顿时亮起一道幽暗绿光,隐约能看到门后是一处狭窄的通道。

    通道两侧的墙壁上,嵌着墨色阴珠,珠子发出的光芒黯淡浑浊,不过照得通道内影影绰绰,更添诡异。

    师徒二人踏入通道,暗门在身后缓缓闭合,隔绝了戒律堂的净香。

    通道内的空气瞬间变得阴冷刺骨,还夹杂着浓郁的血腥气与腐臭,让人胃里翻江倒海。

    走了约莫百来步,前方豁然开朗,竟是一处巨大的密室,这里便是炼制人傀的地方。

    密室顶部垂下无数锁链,每根锁链末端都锁着一具暗金色的躯体。

    正是方才提及的八尊金丹人傀,他们双目紧闭,眉心处的“控灵印”泛着红光,周身缠绕着灰黑色的傀儡气,偶尔会发出“滋滋”的声响。

    密室中央有一座巨大熔炉,熔炉内燃烧着幽蓝色的火焰,火焰中隐约能看到无数细小的符文仍在翻腾。

    而就在熔炉旁的地面上,散落着不少恶臭肉糜与染血僧衣,这血腥气味正是从这里散发出来的。

    四周墙壁上刻满了《梵音渡厄傀儡经》的经文,可经文旁却布满了暗红色的手印,像是有人曾在这里痛苦挣扎时留下的。

    最让人毛骨悚然的是,密室角落里堆着十几具残破的人傀躯体,有的缺胳膊少腿,有的头颅歪斜,眼窝空洞,透着说不出的阴森可怖,与戒律堂的方正庄重形成了天壤之别。

    窄窄一处阵法,竟就如此简单地隔绝了一处佛门圣地与一处修罗道场。

    哪怕是修行到元婴后期修为的慧海禅师继任原佛宗方丈位置已逾七百年,然而再见得眼前景象,却还是微皱眉头。

    如不是秦国公匡琉亭专遣人送来这三俗五僧八位金丹,慧海禅师或也不会时隔多年再开启这地方。

    毕竟如今的原佛宗也早过了他继任初时风雨飘摇的时候,用不着再行这有伤天和的酷烈手段。

    要晓得,外间一直风传原佛宗炼制人傀的“梵音渡厄”之法论及“高明”二字,却是仅次于匡家宗室“签军符”下的头一档。

    这一点,便连向来以酷烈诡异著称的雪山道本应寺,都要甘拜下风,甚至在两家交好时候过来求法。

    不过哪怕是如此高明,要一气将八具金丹上修遗蜕尽都炼成人傀、不输于身前七成本领,却不晓得接这差遣的了觉伽师为求全功,又是付出了多少心力资粮。

    然而此时的慧海禅师却是微微蹙眉,面生悲苦之色,合十连呼:“阿弥陀佛。”

    一侧的了觉伽师急忙宽慰:“皆是卫室残虐不仁、作孽如此,哪里是师父的过错!”

    慧海禅师听后面上慈悲之色不减,只是又呼了几声佛号,才又转身朝着了觉伽师言道:“尽快交由秦国公府使者,速速离了我毗卢寺清修之地。”

    这番了觉禅师却未急应,酝酿一番过后却就再言:

    “师父,却不晓得那位秦国公将来会不会一而再再而三这八具度厄金刚耗费我家资粮无数,若是再来,这.”

    “今上这是在催我家出兵罢了,佛门弟子,哪能轻造杀孽。

    老衲无有本事,能手持禅杖能护卫辖内苍生便好。至于普度众生之事,待得我家再出大德再做,也是不迟。”

    在自家徒弟面前,慧海禅师却也未做十分警惕,话音一落,面上那言不由衷之色即就未再掩饰。

    这天下局势未明,还不是原佛宗入局时候。对于如颍州费家这类内忧外患的小门小户而言,自是可以孤注一掷。

    但对于原佛宗这历经数朝不倒的显宗祖庭,心向仙朝与依附宗室,可远不是一样意思。慧海禅师自需十分谨慎顾好门人弟子、道统传续。

    师徒二人合十朝着室中人傀一一念了段明知无用的度厄佛经,面上神色即就又好了不少。

    了觉伽师手持法宝收拢好八具度厄金刚,正待与其师慧海禅师作别,却就见得后者袈裟内现起一道微弱灵光。

    慧海禅师面上显是露出来一丝意外之色,也不避讳了觉,只是轻声低喃:“外海澜梦宫派九真入山北凤鸣州,匡琉亭与九真相会、似有不睦、不欢而散”

    这十余字未做修饰,却足令得慧海禅师阖目不言、咀嚼许久、神色变幻不停。

    许久过后,慧海禅师睁开双眼,目中却又多了些热烈之色。待得他再开腔时候,却也已改了口风:

    “徒儿,将这些度厄金刚尽都予我。呈老衲紫符于玄穹宫后,再遣人去访魏大监,相询今上何时有暇,老衲要亲去拜会!”

    了觉伽师亦是一副若有所思神情,纵是被师父打断,却也忙不迭恭声应道:“是,徒儿这便去办。”

    这金丹巅峰的佛门高僧发声过后脚步飞快,须臾间即就退出堂内,独留慧海禅师一人在内,缄默许久后才又发低声:

    “如是澜梦宫那位真要相护匡琉亭,那不光是摘星楼白参弘骑虎难下,毗邻外海禹王道那边,或也要有些动作才是

    匡家嫡庶两脉若是因一上品金丹相合,而太一观又不能凝结各家,这胜负又哪用言讲?匡掣霄,太祖的魂灯,又到底还能压得服你这龙孽多久呢.”

    ————山南道、腾文府、摘星楼

    澜梦宫主给予这些元婴真人的威慑力,却不是坐在御座上的卫帝能比。

    莫看外海只是来了一薄有名声的九真真人与一众上修,可却要比仙朝宗王亲提禁军来援还要吓人。

    这消息甫一散出、不单是摘星楼辖内三管兵锋顿时收敛大半,便连常常现身太虚,好做震慑督战的摘星楼主白参弘,近来也少有露面。

    寻常弟子或不晓得其中内情,但便连寒鸦山脉中的那位丰文妖尉,似是态度登时也变得冷漠许多。

    白参弘倒也怪不得这妖尉无有胆魄,盖因匡掣霄这类存在于外海可以自成一派、如果当年去了寒鸦山脉,照旧也能在那片灵土开辟妖国,便连寻常化神妖将,说不得也会拉拢结交。

    这等人物,却不是一个身处边缘的初期妖尉可以招惹的,哪怕是那九真真人少有人见得,哪怕是少有元婴修士与其交手、熟悉他本事若何。

    白参弘做了这么些年的摘星楼主、横霸数道,却真还是头一回落得了这骑虎难下的境地。与匡琉亭这小辈斗了这般久,他还是破天荒地生出来了些懊丧之意。

    项天行与三管主事皆落在下手,都是能威压一方的显赫角色,此时却无一个敢于出声。

    那落在角落、满身死气的两仪宗大长老蒲红谷,就更是一副恹恹模样,便连手头才得的三个金丹脑袋,也都无有丝毫心思拿出请功。

    确如“愁云惨淡”四字落在众修肩头,一时间甚至压得他们屏住呼吸、直令得堂内静谧到落针可闻。

    堂内的死寂被一阵极轻的衣袂破风之声打破。众人循声望去,有金丹上修此时只用来做知客小厮,这才立在堂前拜道:

    “师祖,外间是有真人来访。”

    这金丹手握玄光,张开手掌时候自飞落到白参弘身前,方才现出来一枚刻着“太一”二字的脂玉。

    “速请,”

    便连白参弘自己都觉语气中多了些急切味道,然而此时堂内众修却也都不甚在意,只是都不约而同、目光灼灼地望着大门外头。

    众人目中很快即就显出来一清瘦身影,来人一身月白道袍,腰悬法剑,发间束着枚刻有“太一”二字的玉簪,面容清癯,双目如古井般深邃,周身萦绕着若有若无的道家清气。

    “白楼主别来无恙?”来人抬手作揖,语气清冷:“贫道清玄,奉观主之命,特来拜会。”

    白参弘他强压下心头的警惕,故作拿乔:“太一观倒是消息灵通,只是不知清玄道长此来,是为澜梦宫之事,还是为匡家宗室之争?”

    清玄道长微微一笑,缓步走入堂内,目光扫过满座沉默的修士,最后落回白参弘身上:

    “楼主说笑了。贫道久闻楼主大名,此番前来,既不为澜梦宫,也不为匡家,只为摘星楼的前程。”

    他话音刚落,从袖中取出一枚莹白玉简,递向白参弘,语气里头带些恭色:

    “这是观主亲笔所书,楼主一看便知。”项天行上前接过玉简,仔细检查无误后才递给白参弘。白参弘展开玉简,只见上面字迹遒劲,写着:

    “澜梦宫插手内域,匡家嫡庶相争,此乃乱世之兆。贵楼雄踞山南道,道兄更能比后期真人,横压西南。但若困于一隅,恐仍要遭池鱼之殃。

    太一观愿与摘星楼携手共护内域安危,待得乱局平定、再立新帝,西南之事,自由道兄自理。”

    白参弘认真阅过,面上神情未变,只抬头看向清玄道长:“贵家观主倒是好大的手笔,只是不知,太一观要我摘星楼做什么?”

    “楼主勿忧,倒也简单,”清玄道长悦色更浓、语气平静:“其一”

    (不是故意要断章,而是真的写不完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明仙宗不错,请把《重明仙宗》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明仙宗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