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星枢乱摘星、石室悟道静

    ————摘星楼中

    “其一,青玄临行前会过古玄道悦见山云孚真人,其言语间对楼主钦服不已,想来两家盟约却也坚不可破,楼主过后不消顾忌。

    青玄能以‘太一’二字作保,悦见山将来不会往西进一步。西南三道,异日将永为摘星之域,无人可沾惹半分。此乃云孚真人予贫道亲书手信,还请楼主过目。”

    青玄真人说话时候语气笃定,却也令得摘星楼主白参弘眸光转柔。

    他与悦见山互通书信了那般久,还促成了云孚真人狠辣设计害了其亦师亦兄的虎泉真人,却还是不愿意让悦见山一众修士踏进山南山北两道半步。

    便连云泽巫尊殿被颍州费家和重明宗伐灭道统、黄陂道大半都已落入秦国公府之手过后,白参弘口风也未见松动,其中顾忌、可见一斑。

    盖因悦见山也是底蕴厚重的大派,从前朝时候即就兴旺十分,于两千年前太祖失陷之前,更是连出数位元婴真人、咸服数道。

    当其时论及威望之著,悦见山甚至几乎仅在太一观这道门魁首之下,便连前任摘星楼主,亦要仰其鼻息。

    纵然这些年败落许多,但论及门人之盛、底蕴之厚,却也远不是五姥山这等门户与一个未出全力的合欢山能比。

    这便使得现下悦见山暗地里虽然云孚真人一介元婴初期修士主持全局,却还是能令得白参弘都稍有忌惮。

    不过此时是有青玄真人拿“太一”二字作保,却也令得白参弘念头通达不少。

    他到底是能比得元婴后期的经年真人,悦见山提大军落至山南过后,真若有些心思,云孚真人也未必有那本事。

    清玄真人见得白参弘微不可察地颔首过后,面上笑容更盛一分,继而又发承诺:

    “其二,吾家观主现已相邀二十七道中忠义之士,皆是为卫帝倒行逆施戕害之人。内中不乏各家元婴门户主事耆老。

    待得楼主于西南义旗高举、大破匡琉亭这黄毛小儿,那么吾家观主定也会及时响应,届时云集影从者定不知凡几。带甲之人、如山如海!

    过后便是天下星火遍布、好似燎原!待得破了太渊都后、另立新帝,自有逍遥。”

    令得清玄真人稍有诧异的却是白参弘听得这番蛊惑之言过后,面上神情却也未有什么变化。

    至于堂内其余人等,早就被此前清玄真人那“另立新帝”四字惊得面无人色,更无法来做参详。

    白参弘自晓得清玄真人这话中定不全是蛊惑之言,却也晓得不能轻信。若是信了其中九真,却被最后一假迷住心窍,说不得即就要断绝道统。

    其实便是到了这等时候,白参弘照旧未有全然弃了转投匡家的念头。毕竟若被太一观树成众矢之的,却也未必就要比被匡家人收作鹰犬好过许多。

    这一点,便是太一观能算道门魁首、清誉昭彰,亦是如此。

    且纵是退一万步讲,另立新君,外海那位可有反应?若是那御座上头是换了今上,反请了那尊龙孽坐上去.

    如此一来,匡家嫡庶与白参弘这等人物看来自是无关紧要,可一旦匡掣霄成了下任卫帝,可就不会如今上这般仁厚无能。

    那他就真就是口含天宪、言出法随的天下共主!届时费尽辛苦掀翻匡家嫡脉这些人家,岂不是坐实了自讨苦吃四字?!

    不过清玄真人显也没有天真到只靠着这空口白嘴,即就令得白参弘这西南第一修士信以为真,登上太一观这船,尤其是当下的西南三道,似是正有外海澜梦宫那位眸光投来。

    于是清玄真人未待白参弘反应多久,便就再发一言:

    “临行前吾家观主曾再三嘱咐贫道,要与白楼主言明,匡家嫡庶之间不可调和,不需得心忧将来之事。”

    “哦?”白参弘眉眼微抬,莫看匡家宗室兄弟阋墙之事便连寻常练气都能绘声绘色讲上半晌,可其中真正秘辛便连白参弘这等人物亦也知之不详、弗如太一观主远矣。

    清玄真人见得白参弘反应,也不与后者卖过关子,只是这番开口时候,却是密声传音只入了白参弘一人之耳:

    “太祖当年依着其师苦灵山妙信真君之令,特意从苦灵山求了一截沾染过真蛟血脉的四阶锁龙幽昙移栽过来,不单是寻常真人难敌、便连澜梦宫主,不晋为真君,照旧难入京畿一步。”

    值此时候,白参弘方才真正色变,他也不反问诸如“此言当真”一类的废话,只是面带迟疑之色。然而这时候清玄真人再发一言,即就好似重锤,震得他再难矜持:

    “吾家观主是言,若是白楼主愿为天下苍生出力,迫得那匡琉亭退走西南,平灭三道仙朝一应鹰犬.那待得一甲子后九转星枢灯再启,此届三名灯会主客,楼主可为其一。”

    此言一出,白参弘目中登时流彩数变,仿似什么西南之主、咸服数道诸般许诺,却都不如清玄真人口中这“九转星枢灯”更加诱人。

    盖因太一观的九转星枢灯在大卫元婴真人之中,却不是赫赫有名那般简单。

    此灯乃是太一观镇观灵物,灯座由“天外星砂”混合“玄穹玉”这两样四阶极品灵材熔铸而成,呈十二面体,每一面各拜北斗七星与五纬星官。

    此灯需置于太一观参星台,每三百年纳足三光之力、可照数人。

    白参弘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案上玉盏,盏上符文足能保得茶汤沸腾如初,可他全然不觉。方才清玄真人那句“九转星枢灯主客”好似惊雷,在他识海内久久回荡。

    他虽久居西南,却也早闻这星枢灯的威名。凡得灯照者,大略皆为元婴,可助其悟道。

    太一观自新朝立后元气大损,虽未再出过化身真君,但代代都有顶尖元婴出世,坐稳了道门魁首的位置,此灯自是功不可没。

    便连如今经历过六王争都、八公出海的匡家嫡脉,也未必就有此等珍宝掩在暗处。缩在西南一隅的摘星楼,

    白参弘算得西南第一修士不假,可困顿元婴中期修为已逾三百年,其中煎熬之处、何消赘述。

    摘星楼不同于寻常大派,本近隐世一流,若非以图资粮,又何消与匡家宗室兵戎相见?!

    是以饶是晓得不该问询,白参弘最后却还是难按捺得住,不禁开腔:“清玄道友此言当真?观主他真是如此言讲的?!”

    占尽上风的清玄真人浅笑一阵,值此时候,他目中才渗出些成竹在胸的得意之色,再开口时候,语气固然照旧柔和,但其中笃定味道却胜之从前:

    “如何,白楼主,吾家观主亲言,你还不信?”

    “.观主之言,自是不敢言不信。只是兹事重大,还请清玄道友容白某三思过后,再行答复。”

    “善,悦见山明茶清冽,清玄便在古玄道代云孚真人扫榻相迎了。”

    “.恭送道友。”

    清玄真人淡笑还礼,洒然离去过后,摘星楼简素的议事堂登时缄默无声。

    白参弘这前据而后恭的模样掩饰不及,便算堂内人等听不得二人言讲是何,却也都晓得前者已然这清玄真人说客言语诱得动心,或是不消多久,即就能下来决心。

    与三管主事相较而言,下手的项天行自是更为心急。

    只是正待他壮着胆子张口要问,却就见得白参弘滚烫的茶汤一饮而尽,继而阖目不言、神游天外,任谁也难晓得是在想些什么。

    这便使得项天行面色一黯、过后不言。

    至于三管主事心思,则更是难以捉摸。不过他们较之摘星楼一众高修却又有一个好处——无论如何,他们也不消烦恼如何去选。

    于此同时,摘星楼的灵池边静得只剩水汽轻拂石栏的微响,那尾曾被白参弘随口许过“妖校造化”的细鳞鱼,忽然从水底的阴影里浮了上来。

    它尾鳍轻摆,搅动着池面细碎的星光倒影,像是也察觉到殿内那股骤然紧绷又悄然落定的气息。

    —————荆南州、白沙县

    历经数场恶战过后的康大掌门被对手看管得颇紧,甫一出手,即就有仇云生这等经年金丹看顾,所以饶是在战阵之中夺目非常,却也未再摘得金丹脑袋、也算憾事。

    费家叶涗老祖前些年即就言过是要颍州费家子弟无论嫡庶,大力发遣到西南效力。

    不过却不知因何,费家子弟来得却仍算不得多,这便令得便连应山军,都难止住两仪宗兵锋。

    这乡下宗门不晓得发了什么利是,弟子中筑基修士占比颇高,甚至还要盖过歙山堂受了主支大力相援建成、几能称为焕然一新的应山军。

    好在纵是一退再退,费家众修终究还有费天勤这扁毛老祖以为屏障,是以连败过后,应山军自身伤亡仍是不高。

    公府交由费家编管的一众金丹宗门、豪家门户其中自有亲疏,康大宝所领的重明盟,自要多受那扁毛老祖照拂一二。

    几番恶战下来功劳不多、伤亡不众,倒也衬了康大掌门自身心意。

    能在黄陂道建功、不成众矢之的便算侥幸,至于其他,康大宝倒也未有过多肖想。

    这元婴真人都要亲自下场的战场,做马骨做到了他这等境界已然足够,真将白参弘目光召来、挨上一链,也不晓得葫芦保不保得住自己性命。

    不过令得人稍感窃喜的,却是对面本该高歌猛进的两仪宗不晓得因何停驻不前。

    消息向来灵通的无畏楼同样陷在苦战之中,康大宝还是壮着胆子去问过费天勤后方才晓得,原来是外海来人,惊得摘星楼白参弘登时消了气焰、不敢轻动。

    这便使得康大掌门麾下的修士们,有了难得的闲暇以为休整。

    白沙县的秋意比往年更浓些,连日征战扬起的尘土被昨夜一场细雨压下,空气中混着灵田湿润的泥土气与修士伤口愈合的药香。

    重明盟的临时营地扎在白沙县外的废弃灵矿旁,矿洞被简单修整过,几个阵师简单拾掇一阵,又遣地师梳清楚了灵脉,即就成了伤卒的暂歇之所;

    矿外空地上,青石板铺就的校场泛着冷光,刚从墨云泽撤下来的修士们正三三两两聚着,有的擦拭法器,有的盘膝调息,偶有低低的交谈声,却没了战时的紧绷。

    康大宝站在太虚上头,望着下方错落有致的军帐,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玉阙破秽戟的戟柄。

    此刻戟锋上的暗红血迹已被擦拭干净,一丝难以抹去的煞气,即就是黄米伽师在这上头所留下的唯一痕迹。

    康大掌门身后跟着靳世伦,后者甲胄上还沾着些被墨云泽侵蚀留下的痕迹,神色却比战时松弛了些:

    “师父,费家天勤老祖传谕消息,两仪宗已退至县外火麟谷,短期内不会再犯。咱们这休整,或能有数月光景。”

    康大宝颔首一阵,目光落在校场角落。

    段安乐正领着几名弟子清点从战场上回收的残破法器,有的剑刃崩了口,有的法袍被巫毒腐蚀出洞,却都被小心地分类迭放。

    小家小户出来弟子们自小便被一众师长熏得做不来如费家子一般豪奢举止。便是得了公府相援过后,资粮尚算充裕、丹器符阵一应俱全,却也仍晓得节俭二字。

    这一点,从不远处康荣泉正指挥着修士们搭建新的军帐即可看出。

    棚顶用的是从云泽巫尊殿缴获的佛幡布料,虽染了血,上头又有佛光余韵,但对于被募来那些拿命换道途的各方义从而言,却也能算得上乘的居所。

    “先把伤卒安置妥当。”康大宝的声音比战时温和了些,“备下的伤药品阶不高,让晏哥儿去与费家管府库的费五爷领个条子,再申领些上乘丹丸过来。

    另外,把从墨云泽拾回来的清灵砂分下去,让修士们每日用灵泉掺着洗练经脉,把残留的巫毒彻底清干净。”

    费南风这位康大宝叔岳虽然现已结成假丹、绝了道途,但因了费南応父女与费疏荷这两重关系,在此时已然兴旺许多的歙山堂内,却照旧算得一个关键人物。

    康大掌门向来敦本务实,概不记仇。还未结丹时候便就礼数周到、结丹之后,亦无什么前辈架子。至于秋后算账、得志猖狂等诸如此类事情,费南风与一众费家修士更是闻所未闻。

    这近百年相处下来,却也真与这位从前看不惯的嫡婿有了几点真情。

    有了这层关系自是方便,至少诸如求请伤药这类寻常事情,康大宝不消再求到费家几位宗老头上。

    靳世伦躬身应道:“是。弟子这就去办。只是.费家那边会不会不太情愿?毕竟前番咱们阵斩黄米,已经从费家借过几笔资粮。”

    康大宝轻笑一声:“放心,我那叔岳未必会与几位宗老言讲。再说,债自有你师娘去消。”

    靳世伦听得“师娘”二字,紧绷的神色登时松快不少。他自小在重明宗长大,最清楚费疏荷在费家的分量。

    他躬身应了声“弟子晓得了”,转身快步离去,背上长刀随着步伐轻晃,倒比来时多了几分轻快。

    康大宝望着他的背影,嘴角的笑意淡了些,目光重新落回营地。

    不远处,康昌昭正蹲在灵泉边,小心翼翼地将清灵砂撒进水中。淡青色的砂粒遇水即化,顺着泉流泛出细碎的光纹,像是给灵泉裹上了一层薄纱。

    再念咒掐诀,取泉水化作清雾落在伤卒身上,原本苍白的脸上即渐渐有了些血色,便连吐纳动作,亦也顺畅许多。

    “吾儿倒也心善,”康大掌门淡笑一声,却无闲暇去与康昌昭相谈一番,而是目光转向别处,过后又踱步过去。

    不远处的空地上,蒋青正站在一棵郁郁葱葱古树下头。其手中长剑泛着淡青光彩,通明剑猿蹲在他脚边,时不时用爪子拨弄地上的落叶,模样颇为悠闲。

    待得康大掌门落近,蒋青旋就收剑转身,朝着康大宝拱手行礼:“师兄。”

    康大宝望着他手中的剑锋,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不过嘴上却又告诫出声:“才出关不久,莫总要想着去寻对面假丹练剑,被金丹上修盯着了,未必能走。”

    蒋青笑了笑,目光落在通明剑猿身上:“元婴战场,师弟哪能如此嚣张。这些日子以战争煞气磨剑,倒也又有几分别样见解。

    “嗯,你算得云角州千年一出的剑道天才,该有此运数。只是却莫要耽误了自身修行,”康大宝再发叮嘱,蒋青却是一笑,从袖中拉出一素色锦盒一角,轻声言道:

    “师叔与大师兄教诲蒋青都记着的,不会耽搁的。只待得将丹论堪磨一番,证得圆满,即可试一试了。”

    “不错,你之修行,我也从不担心。”

    康大掌门面上难得又生出几分悦色出来,不过过后不久,却又召来辖内各家主事商议起抚恤、轮戍等各番事宜。

    待得将大小事情尽都托付于叶正文和段安乐二人协管之后,康大掌门却也难得地迎来了短暂的修行时候。

    ————

    即便身处连绵战阵,重明盟在长宁宗旧址之上,仍为康大宝开辟出一处适配金丹修士修行的僻静之所。

    此处原是长宁宗废弃的藏经石室,但康大掌门却见不得什么故人影子。内中虽无世家宗门雅室那般雕梁画栋、灵脉充盈,却也经阵师们简单规整。

    石壁缝隙填了清灵砂以阻杂音,地面铺了层薄如蝉翼的云纹锦,角落设了尊小巧的青铜香炉,焚着从云泽巫尊殿缴获的“静心香”,勉强撑得起“因陋就简”四字,足能隔绝战场的喧嚣。

    康大宝缓步走入石室,抬手将玉阙破秽戟斜斜刺入身侧坚石。这柄曾洞穿黄米伽师金丹的法宝,此刻戟锋寒芒凛冽,甫一触石,便听得“嗤”的轻响,坚硬的岩石竟如豆腐般被轻易切开,恰好形成一处契合戟身的凹槽,成了个浑然天成的兵器架子。

    戟身悬在半空,淡黑色的煞气从戟锋缓缓溢出,与石室中若有若无的灵气交织缠绕,渐渐凝成一层半透明的光膜,将外头隐约传来的军帐动静、修士操练声尽数隔绝在外,只余室内焚香的轻烟,在光膜间缓缓流转。

    靠着苦日子时候养成的上好习惯,让康大宝得以换得一方近三阶的上乘玉蒲团。

    蒲团呈淡青色,乃用千年水沉木芯混合玄玉砂压制而成,入手温润,坐下时能自发引动周遭灵气,助修士快速静心。

    他盘膝坐定,指尖轻掐“静心印”,拇指与食指相扣,其余三指自然舒展,双目缓缓闭上。

    刹那间,过往数月的战场景象如走马灯般在识海次第闪过:墨云泽中弥漫的黑褐色瘴气,黄米伽师眉心绽放的血色佛印,费东古手中寂灭雷音杵砸出的金色梵光,还有重明盟弟子们身披染血法袍、持剑冲锋的身影

    这些曾让他心绪难平的画面,此刻在灵力缓缓流转间,竟如退潮般渐渐沉淀,化作一丝丝精纯的悟道养分,融入丹田深处。

    “呼——”康大宝轻吐一口浊气,胸口微微起伏。随着灵力运转,三枚一直藏于储物袋的玉珏骤然飞出,各归其处、各自泛着柔和灵光,彼此呼应,形成一道微妙的灵气循环。

    纵是修为已至金丹初期,康大宝仍不知这三枚玉珏的来历,不过这些年来,他能将《木府星君执戟郎授兵法》推演至如此高深境界;

    能将《破妄金眸》修得圆满、勘破世间虚妄;能将黑骨上记载之法一一明晰;

    能将《玄清枯荣秘册》这等高阶功法秘术参悟透彻;

    更能将《九劫种道》琢磨清楚证得上品金丹,这三枚玉珏实是居功至伟。

    若单凭他自身那中等偏上的灵根资质,莫说在百年内晋至金丹,便是想将其中一门功法修至小成就已是奢望。

    更遑论如今这般,一身所学放在世家贵胄之中也不算寒酸。要晓得,便是如费南応这下任颍州费家之主,论及掌握的功法之广之深,却也未必能胜他半分。

    现下的康大宝,所缺者无非两点:一是修为境界,二是出色法宝。

    较之前者,后者倒还勉强够用。

    毕竟玉阙破秽戟虽非极品法宝,靠着些金丹精血洗刷验证过后,却也不俗,足见得天勤老祖面子却足,能令得顾戎这等器师为康大掌门量身定制却也难得。

    加之储物袋中还有数件从战场缴获的三阶法宝,应对寻常战事足矣,且法宝之事急不得,需得靠机缘与资粮慢慢寻访。

    唯有修行一道,容不得半分懈怠,需得靠日复一日的刻苦打磨,方能寸进。

    这一刻,康大宝暂将外头的生死仇杀、兵戈纷争抛诸脑后,神识全然沉入修行之中。丹田内的金丹缓缓旋转,灵力如溪流般在经脉中奔涌,过往战阵中留下的灵力滞涩处,在玉珏灵气与灵物滋养下渐渐通畅。

    他能清晰感觉到,金丹表面的纹路愈发清晰,灵力也比先前凝实了几分,虽未触及金丹中期的壁垒,却也扎实地往前迈了一小步。

    但他这场顺遂修行却也难得持久,盖因外头兵戈相磨之声,似也渐渐开始响亮了起来。(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明仙宗不错,请把《重明仙宗》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明仙宗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