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意乎,民意也!

    老朱在北京待了几日,各种好消息就接踵而至。

    朱棣在宣府大破吴三桂。

    吴三桂本人被无人机锁定,朱棣想捉活的,可他自己也知道自己被活捉是什么下场,于是拔刀自刎。

    蓝玉、唐胜宗、陆仲亨、郑成功等人切断鞑子退路,出关的通道几乎被堵死。

    接下来几天就是一场屠杀。

    所有的满清鞑子,包括蒙八旗、汉八旗在内,全都死路一条,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跑回关外去。

    北京城里的满城也遭到了清洗。

    南明军十日不封刀,杀得人头滚滚,尸体堆积如山。

    人类文明总是在这样的杀戮中度过,但战争又从来都是人类历史的永恒话题。

    虽然战争不好。

    但不可否认的是,若没有战争,人类就会在饥饿、疾病中灭绝。

    战争催动了科技发展,能够改变剥削制度,无论是奴隶制度,封建制度,亦或者今天的世界,无不是从战争的变化而来。

    所以杀戮是野蛮的行径,人类也总是要在文明与野蛮之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换取相对的稳定。

    或许未来即便老朱帮助南明重新复国,数百年后这个大明依旧会崩塌灭亡。

    但至少在这数百年里,会过一段相对安稳和平的发展时间,在洪武大明的帮助下,也未尝不能建立起一个崭新的科技时代。

    十多天后,朱慈焙銮驾浩浩荡荡地北上。

    他原本已经躲去深山老林了,每天扛着锄头种地,现在忽然白捡个皇帝当,都快乐疯了。

    到京城的时候,就只有李定国等人去迎接。

    没办法。

    一来投靠满清的那些汉人文臣现在都死光了,范文程、洪承畴等人被抓住凌迟处死,满门抄斩。

    其余蒋赫德、成克巩、金之俊、胡世安、党崇雅、卫周祚、冯铨以及北京大大小小上千名汉人官员,基本都是问斩的下场。

    他们想投降,老朱不答应啊,自然就没有文武百官出来接待。

    至于傅友德、冯胜等人。

    南明的皇帝可没有资格让他们去迎接,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双方有君臣尊卑,但他们的君不是朱慈焙,是朱元璋。

    因而就只有南明的十多个将领出来。

    不过无所谓。

    能当皇帝还有什么好在意的?

    反正老祖宗他们又待不了多久,以后江山还是得靠他。

    朱慈焙乐呵呵地进城。

    车队一路穿过午门、奉天门到了奉天殿外广场。

    他带着皇后和三个子女下车,稍微整理了一下衣冠,随后走上了玉石台阶,进了奉天殿。

    “孙儿朱慈焙携妻子拜见老祖宗。”

    朱慈焙和妻儿一路小跑进殿,麻利地跪倒在龙椅下。

    “哎哟喂。”

    龙椅上的朱云峰一屁股从椅子上起来,走到台阶下大惊失色道:“我要折寿了老祖宗。”

    “啊?”

    朱慈焙抬起头一看,这才注意到上面根本不是老朱,朱云峰坐在上面呢。

    也怪这屋子太暗了。

    而且他进来后也不敢直接往上看,就这么麻溜跪倒。

    见此朱慈焙爬起来埋怨道:“大孙,怎么是你啊?老祖宗呢?”

    “在偏殿跟太伯爷说话呢。”

    “那我来的事情也没告诉老祖宗吗?”

    “告诉了呀。”

    “那”

    “你不是很重要嘛。”

    “.”

    “错了。”

    朱云峰想着好像有点太伤自家老祖了,就赶忙改口道:“我的意思是老祖宗有更重要的事。”

    “不会说话就别说了。”

    朱慈焙伸手制止道:“我还是在这儿等着老祖宗吧。”

    “行。”

    朱云峰找了把椅子过来道:“先坐着聊会。”

    二人坐下。

    朱慈焙的老婆和两子一女就很尴尬,不知道干嘛。

    “老毛,怎么一点眼力劲都没啊。”

    见此朱云峰连忙招呼毛骧道:“去找几把椅子过来。”

    毛骧就去了。

    朱慈焙是使唤不动洪武人的,一个士兵都使唤不动。

    除了朱元璋他们以外,就朱云峰能使唤。

    没办法。

    不是说身份有别,而是他们心中只能且必须只有一个太阳,那就是老朱。

    老朱下过命令,朱云峰的话他们必须听,却没有下过命令让他们也听除朱云峰朱棣等人以外别人的话。

    所以别说朱慈焙,就算去了永乐朝,见到那边的朱棣,他们照样不给面子。

    很快毛骧找人弄了几把椅子过来。

    朱云峰和朱慈焙就坐在放龙椅的台阶下面坐着,皇后太子二皇子长公主就坐得稍微远点。

    等坐好后,朱云峰才对朱慈焙挤眉弄眼道:“咋样老祖宗,我孝顺吧,给你弄了个皇帝当当。”

    “好孙儿,以后立族谱我把你放我爷爷头上。”

    朱慈焙兴高采烈道。

    “大可不必!”

    朱云峰忙摆手谦虚道:“那多少有点倒反天罡了。”

    “反正我那死鬼爷爷对我和我爹也不好。”

    朱慈焙撇撇嘴,对他爷爷福清郡王朱常激似乎颇有怨言。

    虽然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但朱云峰用脚指头想都知道怎么个事。

    根据族谱记载,朱慈焙的爹朱由榕是他爷爷朱常激的庶子。

    朱常激估计是对这个庶子没怎么上心,朱由榕和朱慈焙从小受嫡子那一脉的气也理所当然。

    据说福清郡王朱常激有七八千亩田地,分给子嗣的时候,朱由榕就给了二百亩打发了。

    以至于朱慈焙作为朱由榕嫡次子,到他手里就分了几十亩,可见朱由榕有多不受宠。

    现在朱慈焙好不容易当了皇帝,虽然他爷爷早没了,也不能拿他爷爷咋样,但多少也不会对他那死鬼爷爷有多尊敬。

    这也是人之常情嘛。

    “蒜鸟蒜鸟,过去的事就过去了,反正您都当皇帝了。”

    朱云峰转移话题道:“您老实跟我说,在南京的时候,有没有想纳妃呀。”

    “嘿嘿。”

    朱慈焙嘿嘿一笑,却又忙道:“老祖宗在,我哪敢啊。”

    “会伪装啊。”

    朱云峰竖起大拇指道:“老祖宗在的时候,你就装父慈子孝,父良妻贤。等老祖宗一走,你就要骄奢淫逸,享受人生是吧?”

    “嘘,别瞎说。”

    朱慈焙吓了一跳,忙环顾四周,就只看到周围的侍卫凌然而立,他老婆孩子坐得稍微远点正看着这边,朱元璋估计依旧在偏殿和朱标打电话,这才稍稍安心,低声对朱云峰说道:“骄奢淫逸最多就是想想而已,我在南京那边可勤政了,不信你去问问张煌言他们,现在江南已经被我治理得井井有条,你以为李定国他们北伐那么多粮草都是哪来的呀。”

    “行吧。”

    朱云峰也就是跟老祖宗开个玩笑,说道:“对了,说起这个,老祖宗那边估计很快就要回去了,他也想太奶了。你得尽快把朝堂和秩序立起来才行。”

    “放心,南京那边官员都已定序,这次我过来,已经把整个朝堂都搬了过来,直接就能入驻。”

    朱慈焙说道:“我这不是在等老祖宗过来,向他汇报吗?等老祖宗许可了,宫外的文武百官就能进来觐见祖宗,然后就入北京各部,各司其职了。”

    “嗯,看来你都安排好了。”

    朱云峰不由得对朱慈焙的能力刮目相看。

    也难怪会成为自家开山老祖。

    还是有点水平的。

    当初刚开始还以为他就只会苟。

    现在看来,如果只会苟,心思不细腻的话,也早就被抓了。

    “那必须的嘛。”

    朱慈焙得意一笑。

    “老祖宗大抵是不会再帮你继续出关外打建奴和蒙古人了,之后兵权,还有继续出征的事情你怎么想的?”

    “这个我也想过了,李定国他们能坚持抵抗难能可贵,今富贵当与他们共享,届时由他们带兵出征,兵权的话,主力拱卫京师足以。”

    “嗯,反正老祖宗那边估计会有点担心你能不能控制局面的问题。毕竟你也不是马上皇帝,打仗水平连赵光义都不如。不过我会没事过来看看你,我罩着你就行。”

    朱云峰拍着胸脯。

    别人就算了,朱慈焙毕竟是自家老祖嘛。

    没办法。

    从朱祁镇往下那些明代皇帝就已经不是他的直系祖宗。

    而朱慈焙不仅是他的直系祖宗,还是他们尚峰山的开山老祖,肯定要帮衬一二。

    “不愧是我的好大孙。”

    朱慈焙乐得嘴巴快咧到后脑勺。

    “在聊什么呢?”

    就在这个时候,老朱从偏殿走了出来。

    偏殿是电讯室。

    这是老朱的习惯,走到哪就得设置电讯室,以保证随时与军队还有洪武那边沟通。

    看老朱出来,朱慈焙等人忙不迭从椅子上站起来,跪下道:“叩见老祖宗。”

    “嗯。”

    老朱走上台坐到龙椅上说道:“起来吧。”

    “谢老祖宗。”

    朱慈焙起身,堆满讨好的笑容道:“老祖宗雄姿英发,大胜蛮夷,真乃仙神降世,龙凤风姿也。”

    “少拍马屁。”

    老朱笑道:“这次过来,文武百官都到了没?”

    “到了,都在宫外等着祖宗召见。”

    “嗯,先不急,有些事情要与你说。”

    “请祖宗训示。”

    朱慈焙恭恭敬敬。

    老朱长舒了一口气,然后才说道:“朕的大明历经二百余载,连三百之数都未到便已近乎国破家亡,朕甚是心痛。可若是朕的子孙无德,害了黎民百姓,以至于令人推翻,朕也无话可说。千百年来,王朝哪有不灭亡的。分分合合,亦是常态。”

    说完后,他话锋一转,眼眸中闪过一缕杀意道:“然江山非流民所得,非我汉人坐居,却归了建奴鞑子。鞑子残暴,罪行累累,屠杀我汉人不知道多少儿郎,此乃天怒人怨,人神共愤。朕遂吊民伐罪,起军为之,以报我汉人之仇恨。”

    “只怪后世子孙无能,江山却被鞑子夺走,累得祖宗奔波,孙儿罪该万死。”

    朱慈焙又跪下磕头。

    “无妨。”

    老朱摆摆手,说道:“今鞑子破灭,江山又回归我大明。此非天授,乃人定之。朕算是看明白了,这世上哪有什么天意,皆是人在行事罢了。此番我即已灭了鞑子江山,也该离去。后续事情就交予给你,你当记住,上天不会给一个永恒的王朝,只有百姓才会给。若你爱民,则民当覆你江山,今我走后,汝要勤勉,万不能又坐失天下,你明白与否?”

    民意而非天意?

    朱慈焙没有震惊,朱云峰倒是蛮震惊的。

    要知道以前老朱是什么德行?

    那可是相当厌恶孟子那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

    他写的《御制记梦》里还虚构“梦游天宫见三清尊神授其权柄”的故事以增加他天授神权的统治。

    更别说那句著名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就是他所创,意思是皇帝奉天的旨意。

    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老朱这么做是强化他的统治,稳固他的政权,试图以天意告诉百姓,老朱家当皇帝是上天的意思。

    然而至少事实上,相比于民心,老朱更注重天意所带来的统治地位。

    没想到今天还有改观的时候。

    不过或许正是如此,他才这么强调。

    因为如今已经纵观了历史,老朱发现天意最多就是维护统治的手段,当老百姓活不下去的时候,鬼才搭理你那所谓的天命。

    所以天意本身就是虚的,百姓才是实的。

    根本还是得让老百姓能活下去,让人人都吃得饱饭,江山才能够长久稳固。

    这样一想。

    老朱这哪里是改变了观念,而是在传授朱慈焙当真龙天子的秘诀啊。

    虚假的真龙天子,就是当了皇帝变成剥削阶级,大兴土木,大纳后宫,随意杀戮官员和百姓,对待百姓如屠猪狗。

    真正的真龙天子,当了皇帝就提高百姓的地位和待遇,注重民生,轻徭役减少赋税,惩罚贪腐官吏。

    或许这也就是古代明君与昏君的区别。

    “孙儿记下了。”

    朱慈焙认认真真地躬身说道。

    “记下了就好,记住,之后你要好好善待百姓,切莫失了民心,让宫外文武百官都进来吧。”

    老朱闭上眼睛,神态略显疲惫,沉声说道:“刚才与标儿说了些话,离家已经很久了,朕也想回去了,该交代的都交代一番,你以后就好好当你的皇帝吧。”

    “是!”

    朱慈焙又应了一声。(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地窖里的朱元璋不错,请把《地窖里的朱元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地窖里的朱元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