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后宫再开例会

    立政殿内,武媚娘正在跟众嫔妃们开着小会,下赐各地贡品。

    无论再名贵的贡品,嫔妃们每年都见得多了,也就不那么感兴趣了。

    只有那些比较少见的贡品,才会得到她们关注。

    今年的贡品之中,就有两样新鲜的东西,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第一样是缠丝玛瑙。

    这是一种特别的玛瑙,由吐蕃国上供。

    据说此物产于大雪山北麓,一片名为冰封雪域的神秘土地上。

    在吐蕃,此物被誉为“琼”或“琼瑟”,其丝丝缠绕、晶莹剔透的特质令人叹为观止。

    以前吐蕃人虽臣服过大唐,也献过缠丝玛瑙,但最优良的品种,却被吐蕃赞普留下,只将次品上供。

    吐蕃战败后,将最珍贵的宝物,全都带去了天竺。

    这次朝贡大唐,为了修复关系,这才将此珍贵的宝物拿出来,献给唐朝。

    缠丝玛瑙中,琥珀色、蓝沁的缠丝玛瑙,被誉为上品。

    另外,中间带有天然眼睛花纹的玛瑙,形状呈牛角珠型的玛瑙,被称为极品,百年难遇。

    此时的玉盘上,便摆了一件眼睛花纹型、一件牛角珠花纹型的极品玛瑙,另外还有七件珍品。

    武媚娘挥了挥手,命宫人将玛瑙向下呈给众嫔妃们观看,说道:“每人一件,按照位份顺序挑选。”

    玉盘最先拿到了郑贵妃跟前,她仔细打量了一阵,笑道:“那只眼睛怪吓人的,我就拿这个牛角珠纹的罢。”

    接着又拿到徐贤妃跟前,徐槿微笑着拿了那件眼睛花纹的玛瑙。

    刘充嫒拿了件琥珀色的,朱贞莲三位才人都不约而同的拿了蓝沁的玛瑙。

    这件贡品分完后,众女目光都看向了另一只玉盘。

    那只玉盘上摆着的也是玛瑙,却全都是纯白的白色玛瑙,洁白无瑕,看不到一丝杂色。

    白玛瑙她们都见得多了(朱贞莲除外),但如此洁白纯净的白玛瑙,却都是第一次见。

    郑贵妃一眼便喜欢上了这玛瑙,奇道:“皇后殿下,此物是哪国上供的,竟如此纯美。”

    武媚娘微笑道:“是百济国所献。”

    这时,张多海来到武媚娘身边,低声道:“殿下,她来了。”

    武媚娘点点头,笑道:“我已经把百济副使请过来了,就让她和你们介绍一下此物吧。”

    不一会,金燕便被请了进来。

    众嫔妃一开始听说百济副使,还暗暗奇怪,皇后为何将一名男子请到后宫例会上来,此时见是个女子,便不那么抵触了。

    金燕虽是百济人,如今早已心归大唐,作为大唐安插在百济的密探,任务是帮助百济归附大唐。

    她如今只单线跟王及善联系,并不知皇后为何突然见她。

    向众贵人见礼后,听到武皇后让她介绍玉盘上的白玛瑙,便没有多想,介绍起了这种特殊玛瑙。

    “回皇后殿下,几位贵人,此物名为珂玉,原产于耽罗,是耽罗进贡于我们百济的一种宝物。”

    郑贵妃听得好奇,道:“耽罗国在何处,为何从未听说过?”

    金燕道:“耽罗是距离百济四十里的一座海岛,和倭国一样,是一个岛国,不过它们比较小。”

    徐槿微微一笑,道:“我在书中看到过一则记载,在马韩之西,有一岛名州胡,岛上住人,言语与马韩不同,皆留髡发,好养牛马猪羊。其衣有上无下,略如裸势……”

    众女听到此处,脸色都变得通红。

    徐槿脸上也飞上红霞,不好意思再说了。

    金燕朝徐槿笑道:“贵人博学,您说的州胡,正是耽罗,不过他们向百济称臣后,更改了习俗,不再下裸。”

    武媚娘忽然道:“耽罗既然能养牲畜,地形应该非常开阔吧。”

    金燕道:“是的,那里地势开阔,土地肥美,很难让人相信,竟是一处海岛。因其肥沃土地,也引起倭国、新罗觊觎,故而耽罗向百济臣服,希望获得庇护。”

    武媚娘又问起耽罗国的一些情况,听说耽罗国人口不足万人,这才失去了兴趣,挥了挥手,命众女挑选珂玉。

    金燕有心讨好几位女子,微笑道:“此物被耽罗视为国宝,因为此玉,耽罗差点灭国呢。”

    杨才人正拿着一块美玉把玩,闻言问道:“这是为何?”

    金燕笑道:“此玉产出极少,大多进贡给本国。很多年前,新罗使节来百济,拜见本国国王,国王送给新罗使节一块珂玉。”

    “新罗王对此玉爱不释手,后来听说此玉产于耽罗,便派出使节,威胁耽罗国王,每年也要对新罗上供此玉,否则就要攻打他们。”

    “耽罗王惧怕新罗,只能每年也给新罗送上一份。然而珂玉产出就那么多,给新罗也上供后,供给百济的就少了。”

    “本国国王大怒,派人质问耽罗王,耽罗王便将实情告知。本国国王便命令耽罗王,不准再上供新罗,只能供给百济。耽罗王只得答应。”

    “到了次年,新罗王没收到贡品,十分恼怒,率领水军,打到了耽罗。耽罗向本国求援,然而本国国王却没有派兵相救。”

    众女听到此处,都吃了一惊。

    朱才人皱眉道:“贵国国王既不让耽罗上供,如今耽罗求援,他为何见死不救?”

    众女都望着金燕,等她的回答。

    金燕道:“其实当时百济有几座城池,被新罗占据了。国王知道耽罗拒绝上供,新罗一定会出兵攻打,所以早就暗中做好准备。”

    “当他收到耽罗求援后,立即向那几座城池发起攻击,一举夺回那几座城池。新罗王听说后,急忙召回出征的士兵,全力加强防线,防止我们百济继续进攻。”

    武媚娘赞道:“好一个围魏救赵,这位百济王倒是聪明的很,他叫什么?”

    金燕道:“这位百济王,便是小女的外祖父,百济武王,扶余璋。”

    众嫔妃听说了珂玉背后的故事后,对此玉又多了几分喜爱,都开始认真挑选。

    金燕也在一旁,告诉众女,如何鉴别珂玉的品质。

    当众女挑选完毕后,武媚娘便让金燕退下了。

    太极殿的外朝流程已经走完了,群臣和各国使节,正在承庆殿与皇帝一起用宴

    金燕出了立政殿后,在一名内侍带领下,朝着承庆殿而行。

    行至半途时,那内侍却忽然转道向北。

    金燕也不多问,默默跟随,很快来到一间漆红色的大屋外。

    那内侍朝她笑了笑,做了一个请进的手势。

    金燕推门进去,只见屋中站着一人,负手而立,背对大门,正是内领卫将军王及善。

    金燕朝他拱手道:“属下拜见将军。”

    王及善沉声道:“最近百济国内,局势如何?”

    金燕道:“北方已有九位郡将,派人来到泗沘城,向福信表示效忠。”

    “郡将”是百济地方上最高级别的官员,类似于大唐的刺史,手中有兵有权,称得上封疆大吏。

    如今百济出现两个政权,这些郡将的表态非常重要。

    王及善道:“拥护义慈的郡将,有多少人?”

    金燕道:“他毕竟当了快二十年百济王,威望远在福信之上,有十六位郡将依然支持他。”

    顿了一下,她又接着道:“另外还有二十多位郡将,还在观望,若能获得他们的支持,福信的力量就能反超义慈。”

    王及善不置可否,又问:“倭国动向如何?”

    金燕道:“还在筑紫朝仓宫做战备准备。根据细作来报,倭人内部有两种声音,一种是直接出兵帮助义慈。另一种是向义慈提供军械物资,不直接参与战斗,以避免与大唐交战。”

    王及善“嗯”了一声,道:“情况我都知道了,你还有什么要汇报的吗?”

    金燕迟疑了一下,道:“将军,我能回家看一下吗?”

    王及善沉声道:“现在不行。等你完成任务后,你可退出内领卫,与你夫郎过正常人的生活。”

    金燕低声道:“是。”

    王及善转头看了她一眼,道:“你夫郎安烈还在漠北,你现在回去,也看不到他。”

    金燕急忙问道:“他还好吗?”

    王及善道:“你不必担心,他手下集结了一支三百人的民团,装备精良,数次击败北蛮人,燕南都护府还派人嘉奖过他。”

    金燕心中一松,拱手道:“多谢将军将这些告诉我。”

    王及善摆手道:“你不必谢我,这是内领卫的规矩,只要在外执行任务的人,卫署都会关照他们的家人。”

    金燕微微一笑,道:“那属下告退了。”

    转身离开了屋子,跟随着那名内侍,很快来到了承庆殿。

    殿内极为热闹,龙椅上空空如也,也不知皇帝去了何处。

    皇帝不在,一众官员和外使们,也就都放得开了,相互间聚在一起,畅谈饮宴。

    金燕目光一扫,很快发现了道琛。

    只见他与几名五大三粗的汉子聚在一起,相互间言谈甚欢。

    金燕刚一走过去,便吸引了那几名大汉的注意力。

    金燕因为刚才皇后召见,早已成为名人,这几人纷纷朝她询问,大唐皇后召她所为何事?

    金燕皱眉不语。

    这帮人看她的眼神中,除了询问之外,还带着一种赤裸裸的欲望,这让她很不舒服。

    道琛赶忙道:“金副使,我给你介绍一下,这几位都是辽东诸国的使节……”

    看向金燕的一共有三人。

    披头散发的大汉是室韦使节。

    留着辫发、头插雉尾的是靺鞨使节。

    留髡发的是奚国使节。

    金燕与几人见了礼,说道:“皇后殿下召我过去,是令我将百济进献的一种方物,向宫中贵人们介绍一番。”

    众人都问是何方物。

    道琛微微一笑,接过话头,道:“此物名为珂玉,乃是本国奇宝……”

    金燕不愿与这些人多话,见道琛接过话头,便后退到道琛身后,一言不发,暗中观察三国使节。

    几人之中,奚使的唐语说的最流利,话却最少。

    这也不奇怪。

    当初契丹联合高句丽作乱,有一部分奚人也参与其中。

    虽然奚王后来将作乱之人的头颅,送到了营州都督府,弥补了过失。

    但经过这一战,辽东各国,都从契丹劫掠了大量奴隶和牛羊牲畜,只有奚人什么也没得到,还自伤了元气,得罪唐朝,实力大为衰退。

    在辽东地区,一个部落的强大由两点决定,第一是自身的实力,第二是与大唐的关系。

    奚人如今两点都居于末端,在辽东的地位大为下降。

    这种各国议会上,他自然没什么话语权了。

    契丹一战,室韦和靺鞨得利最大。

    当契丹主力防备唐军时,他们便趁虚而入,大举袭击了契丹部落。

    他们两国再加上东突厥,加起来劫掠的牛羊人口,几乎占据一半,极大的扩充了三国实力。

    这种劫掠大唐也是默许的。

    就像吐蕃之战时,六诏联军将大量吐蕃人畜,劫掠回国,大唐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今的辽东各国之中,以室韦、靺鞨两国最强,故而两国使节说话的声音也最大。

    金燕静静站在一旁,听他们说话,听了一阵,不由大为诧异。

    他们竟然在商议着,劝说大唐皇帝,对高句丽出兵!

    靺鞨想要攻打高句丽,那可以理解,因为靺鞨与高句丽争端一百多年,称得上血海深仇。

    只不过,高句丽实力更强,扶持靺鞨内部的白山部,让白山靺鞨成为靺鞨各部首领。

    靺鞨也因此成为高句丽的小弟,跟着高句丽对抗大唐,欺负新罗。

    直到数年前,大唐击败高句丽,白山靺鞨因为跟着高句丽,损失惨重。

    靺鞨内部的粟末部崛起,成为新的靺鞨首领,带着靺鞨臣服于大唐。

    粟末靺鞨与高句丽有血仇,如今再次掌控靺鞨各部,便想夺回被高句丽占领的地盘,洗刷耻辱。

    然而仅凭他们,根本无法单吃高句丽,就算加上室韦、奚族,也很难取胜。

    所以他们便想劝说大唐出兵。

    到时候就算土地归了大唐,他们也能像对付契丹一样,咬上一口肥肉,得到大量人口牲畜,提高自家实力。

    正因如此,靺鞨使节和室韦使节讨论的唾沫直飞,奚国使节虽很少发言,却也兴致勃勃。

    金燕感到奇怪的是,道琛竟然也跟这帮人一样,讨论的兴高采烈。

    百济正在内乱,自顾不暇,哪有余力参与对外战事?(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唐,我妻武则天不错,请把《大唐,我妻武则天》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