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游说大唐

    金燕一直没有做声,默默在一旁听着。

    过了半晌,道琛几人谈完,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

    金燕这才向道琛问道:“您怎么跟靺鞨、室韦讨论起攻打高句丽的事了,咱们眼下敌人,不是义慈吗?”

    道琛走到案后坐下,喝了口酒,润了润嗓子,用百济语道:“公主有所不知,刚才你不在的时候,这里出了些情况。”

    金燕道:“什么情况?”

    道琛沉着脸,道:“吐蕃使节、天竺各国使节、西域各国使节,一起向大唐皇帝请命,说大食王残暴不仁,肆意征伐他国。希望大唐发仁义之师,领导各国,共击大食!”

    金燕皱了皱眉,道:“他们是怕大食入侵,故而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无非想利用大唐,牵制大食。”

    道琛道:“这是很显然的事,如果大唐皇帝真的派军队对付大食,这对咱们可没好处!”

    金燕点了点头。

    倘若大唐的注意力被吸引到西边,自然没太多精力干涉辽东之事了。

    道琛道:“所以我们需要支持靺鞨、室韦,请求大唐关注高句丽的威胁。大唐要灭高句丽,只能先帮我们消灭义慈,如此才能夹击高句丽,你明白了吗?”

    金燕听到此处,也不得不佩服道琛考量深远。

    其实对她来说,也害怕皇帝在卑路斯的蛊惑下,将目光放在西域,不再管百济。

    两人在内领府内部,也一直在暗暗较着劲。

    “那皇帝陛下是怎么答复他们的呢?”金燕问。

    道琛道:“大唐皇帝并没有答应他们。”

    金燕笑道:“既是如此,您还担心什么呢?”

    道琛沉声道:“听靺鞨使节说,永徽七年,波斯王子也来到长安,请求大唐出兵大食,被大唐皇帝直接拒绝。这次大唐皇帝虽没有答应,却也没有拒绝,这难道不值得警惕吗?”

    金燕听了后,心中一惊。

    道琛嘴里的波斯王子,此刻就在内领府,只怕是他长期劝说,这才起到一定的作用。

    “皇帝陛下去了何处?”她抬头四处望了望。

    道琛道:“与吐蕃使节交谈之后,带着几名大臣去了偏殿。听说吐蕃人正在与天竺联手,对抗大食,大唐皇帝可能是想与手下大臣们,商议一下这件事。”

    金燕抬头望着通往偏殿的侧门,一脸担忧。

    在内领府时,她就一直关注天竺情况,只可惜去百济后,便断了消息,也不知天竺情况如何。

    倘若大食人真的攻入天竺腹地,只怕皇帝陛下不会置之不理。

    ……

    承庆殿,偏殿。

    李治高坐在龙椅上,军方重要成员李勣、程知节、尉迟恭、薛仁贵、裴行俭全都坐在下手。

    众人都全神贯注,听着王玄策讲述天竺的情况。

    只听王玄策道:“去年八月,大食人向信德国发起过一次猛烈的攻击,水路并进。”

    “南天竺协助信德军守水路,吐蕃人则帮助信德人镇守陆路进攻。”

    “在吐蕃人的帮助下,大食人陆路进军很不顺利,攻打一座城池时,久攻不下。”

    “吐蕃钦陵瞅准机会,亲自率领两万吐蕃军,出城反击,大败大食人。随后一路追击,节节获胜。”

    “然而另一边,大食人的水军,却击败了南天竺和信德军。一路直奔信德国的都城。”

    “信德军在没有通知吐蕃人的情况下,直接撤回都城,导致大食人的水军切断吐蕃人后路。”

    “被钦陵击败的大食军,又调过头来,夹击钦陵的吐蕃军队。双方血战了两日,钦陵派人向信德和南天竺求救,两军却龟缩不出,没有参战。”

    “最终钦陵的吐蕃军死伤惨重,钦陵死战得以突围,只剩下三千残军,撤回到信德都城。”

    李治听到此处,摸了摸下巴,道:“也就是说,吐蕃人让天竺人给坑了?”

    王玄策愣了一下,道:“陛下圣明,简单来说,就是这样。”

    尉迟恭骂道:“他娘的,天竺人这般打仗,就算咱们唐军去了,只怕也要输!”

    李勣捻须道:“由此可见,陛下当初没有派兵去天竺,是正确的选择。”

    薛仁贵低沉着声音,道:“吐蕃人毕竟是被咱们给说动,才援助天竺人,也难怪他们来讨要说法了。”

    程知节眯着眼道:“薛将军忒也老实了,吐蕃人精着呢,他们出兵是怕大食灭了信德,下一个目标是他们,这才出兵。”

    尉迟恭笑道:“不错,他们故意说是咱们害他们损兵折将,让咱们放了禄东赞做补偿,想得到美。”

    李治目光看向李勣。

    “李公以为如何?”

    李勣捻须笑道:“陛下,依臣来看,吐蕃人其实是故意开一个高条件,等咱们拒绝,再提个简单条件,咱们就不会拒绝了。”

    李治目光一闪:“怎么讲?”

    李勣道:“天竺的战事,无论是谁的责任,都已经无关紧要。眼下局面是,吐蕃人元气大伤,我大唐要消灭它,易如反掌。”

    李治听了后,怔住了。

    还是这些老将心黑手狠,蛊惑吐蕃人去跟大食人打仗,结果打输之后,还想着灭了人家。

    王玄策沉声道:“眼下落井下石,攻打吐蕃,有损我大唐声誉,也容易引起昆藏人的反抗!”

    李勣瞥了他一眼,道:“王副都护稍安勿躁,老夫只是将眼下情况讲明,让陛下清楚,并未说要攻打吐蕃。”

    王玄策不做声了。

    李勣接着道:“吐蕃人怕我们趁机吞并他们,故而派使节过来,试图让我们产生愧疚感,再顺势让我们释放禄东赞。”

    “倘若我们不答应,他们还会提出一个容易的条件。如此一来,我大唐被他们牵住鼻子,不会再考虑攻打吐蕃了。”

    李治点点头。

    国家之间,不存在仁义道德,一切应以本国利益为重,才是对本国百姓最大的负责。

    所以在面对吐蕃人时,他确实没必要心生愧疚心理。

    李治沉声道:“李公以为,他们接下来会提什么条件?”

    李勣道:“眼下大食军队已包围信德都城,吐蕃人定会提出,让我大唐出兵相助,若是我们不出兵,他们也会撤退,将信德拱手让给大食人。”

    李治目光从众人身上扫了一圈。

    “诸卿以为,是否要出兵天竺?”

    “臣不支持出兵。”

    “臣也一样!”

    “臣附议。”

    “臣也附议!”

    李勣、尉迟恭、程知节和薛仁贵一致反对。

    王玄策嘴唇颤动了一下,最终还是说道:“臣附议。”

    他在天竺待了多年,好几次死在天竺,对这片土地有着一定的感情,原本是希望大唐出兵,顺势占据天竺。

    然而,眼瞧其他将领一致反对,他也不好再提出异议。

    李治目光看向裴行俭,道:“裴卿,你怎么说。”

    裴行俭微笑道:“依臣之见,大食人打到天竺更好。咱们先静观其变,让大食人拉长战线,也许能借此机会,重创大食军队。”

    李治点点头,下旨道:“李卿,你负责去与吐蕃使节交涉,就说咱们拒绝释放禄东赞,他若提出让本国出兵,也一并拒绝。”

    李勣拱手道:“老臣领命。”

    商议完毕后,李治便带着几人,返回正殿,继续饮宴。

    李勣派人把吐蕃使节悉若请了过来,带他来到偏殿,代表大唐,拒绝了吐蕃提出释放禄东赞的请求。

    悉若脸色涨红,果然又提出让大唐出兵天竺,李勣依然拒绝。

    悉若咬牙道:“当初是大唐让我们出兵救援信德,如今我军兵败,信德岌岌可危,大唐难道袖手旁观?”

    李勣道:“并非我大唐不愿出兵,只因当年与大食签了合约,不得插手天竺之事,本国皇帝也很无奈。”

    悉若道:“贵国士兵可装扮成吐蕃兵,谁能知晓?”

    李勣怫然道:“本国皇帝一言九鼎,怎能做出这种偷偷摸摸的事?”

    悉若道:“既然大唐不管了,那我们也不管了。”

    李勣淡淡道:“那也由得贵国。”

    悉若听到此话后,脸色阵青阵红,怒视着李勣。

    李勣坦然与他对视,双眸如湖面一般古井无波。

    悉若的怒火,似乎无法对他的精神产生一丝一毫的影响。

    悉若在眼前这位老者的目光中,感受到一丝熟悉,脑海中,猛然想起了禄东赞当年的教诲。

    他深吸一口气,满脸怒色忽然消失了,朝李勣一拱手,低声下气的道:“倘若大食攻打我国,还请大唐救援。”

    李勣见他如此态度,也微感诧异,道:“我曾听人说,禄东赞长子悉若,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今日一见,倒与传闻有些不符。”

    悉若低头不语。

    李勣缓缓道:“你且放心,我们不会坐视大食人在天竺为所欲为。”

    悉若拱手道:“小使还有一个小小请求。”

    李勣道:“你说。”

    “能否让小使见家父一面。”

    李勣道:“这个条件,我可以答应你。”

    悉若道:“多谢。”

    李勣与悉若交谈时,正殿内也颇为热闹。

    靺鞨、室韦、奚国使节全部出列,向李治请奏,说高句丽又在征募新军,训练士卒,锻造铠甲,显然野心勃勃,已成为辽东地区最大隐患。

    他们还把高句丽袭击营州的事拿出来说事,请求大唐带领各国,出兵攻打高句丽。

    李治哪还不清楚他们的小心思,只说道:“朕知道了,你们退下吧。”

    几国使节刚退下,新罗太子金法敏又出列请奏。

    他先是一番祝贺之词,接着便说道:“皇帝陛下,我新罗自贞观二十二年,便臣服于大唐,年年朝贡,绝无异心。”

    “最近,本国国内涌入一群马韩细作,散播谣言,说我新罗要脱离大唐,不再朝贡,这显然是居心叵测之人,想破坏新罗与大唐的关系,还望陛下明察。”

    他这番话,是将责任推到百济,说是百济传出谣言,离间两国关系。

    道琛大怒,便要出面反驳,却被金燕拉住了。

    金燕低声道:“正使放心,大唐皇帝没那么容易被新罗人欺骗。”

    道琛抬头看去,只听大唐皇帝还是那句话:“朕知道了,你退下吧。”心中暗喜。

    金法敏心中一紧,正要再提卖马之事。

    道琛忽然出列,拱手道:“陛下,外臣和靺鞨使节、室韦使节、奚国使节,想一起向陛下献舞!”

    三国使节听到此话,先是一愣,随即恍然,道琛这是为讨好大唐皇帝。

    三人立即跟着出列,表示愿意献舞。

    李治笑着摆摆手,道:“难得三位外卿有心,准奏。”

    不一会,丝竹之声伴随着鼓乐声,在大殿内有节奏的响了起来。

    道琛几人各自献出本国舞蹈,动作虽不一致,却另有一种味道。

    众人纷纷呼啸喝彩,氛围顿时热烈了起来。

    道琛跳舞之际,朝着金法敏靠了过去,手臂挥舞间,逼得金法敏不断后退,最后退回到蹑席旁边。

    金法敏朝他怒目而视。

    在道琛等人带头下,大唐那群热爱跳舞的官员也纷纷脱下衣袍,加入舞队。

    不一会,一场宴会变成了舞会,李治悄悄离开了大殿。

    正当李治朝着甘露殿返回时,身后传来呼喊声。

    “陛下。”

    李治回头一看,原来是高侃追了过来。

    刘仁轨长期镇守营州,所以每年岁末,要么是派高侃回京,要么派刘仁愿回京。

    李治脚步不停,等高侃追上来后,问:“高卿也有事要禀奏吗?”

    高侃忙道:“启禀陛下,臣是奉刘都督之命,向陛下汇报一件瀚海都护府的事。”

    李治道:“讲。”

    高侃低声道:“臣冒昧问陛下一句,您在河东道时,是否下过旨意,召集东突厥各部酋长,在云州面圣?”

    李治想了想,道:“是有这么回事,上官仪和张柬之向朕上奏,让这些酋长伴驾,朕就准了。怎么了?”

    高侃这才将情况说明。

    原来因为长安的突发状况,李治没有前往漠北,而是调头回了长安。

    张柬之等人也随驾回京,便把云州等候的这帮突厥人给忘了,害他们在云州苦等了一个多月。

    其实也不是张柬之等人马虎,而是当时东宫出了事,皇帝又突然跟大队分开。

    如此情况下,张柬之和上官仪所有心思都在皇帝和太子身上,哪还顾得上云州那帮胡酋?

    等巡狩队伍回到长安后,东宫的案情告破,张柬之这才想起了他们。

    他派人给瀚海都护府打了声招呼,说让这帮人可以回去了。

    这帮酋长放下手头上的要务,在云州干坐苦等,白白浪费一个月光阴,却连皇帝的影子都没见到,还让他们直接回去?

    众酋长都非常恼怒,一番商议下,决定前往瀚海都护府,向大唐表示抗议。

    瀚海都护府的都护刘仁轨在营州,负责都护府日常事务的是一名长史。

    那长史见这帮酋长闹的厉害,只好将情况告诉了刘仁轨。

    刘仁轨当时正准备派高侃入京,参加岁末朝拜,便让高侃顺便把此事奏报给皇帝。

    李治听到此处,陷入了沉思。

    这件事,确实是大唐理亏,白白浪费了人家一个多月时间。

    可话又说回来,东突厥的酋长原本就是大唐刺史。

    若是别州刺史,别说等上皇帝一个月,就算等上一年半载,也不会多说什么。

    东突厥人如此兴师动众,正说明在他们心中,并未把自己当做大唐刺史。

    再者,过上二十年左右,东突厥就会造反,建立后突厥汗国。

    李治对这帮突厥人原本就无好感,此时听了此事,心中更是不悦。

    “高卿,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理?”他问。

    高侃道:“臣以为不是什么大事,只需派一人前往瀚海都护府安抚,他们就不会闹了。”

    李治道:“那好,正日结束后,你亲自去一趟瀚海都护府,除了安抚他们外,详察东突厥内部情况,看他们是否有叛唐之心。”

    高侃微微一惊,拱手道:“臣领旨。”

    李治与高侃分开后,迈步急行,很快回到了甘露殿,

    刚到殿外,便听到里面传来清脆的声音。

    “阿姊,不能下那里,要下这里才对,啊不对,还是下这边为好!”

    “哎,你别吵行不行,都把我的思绪弄乱了!”

    “哼,你们下哪里都没用,这一局我赢定了!”

    李治听了听,好像是高安公主、义阳公主和李勇的声音。

    迈步进入寝殿,抬头一看,只见三人正坐在自己的龙榻上,悠闲的下着棋。

    对弈双方是义阳公主和李勇。

    高安公主坐在义阳公主身后,指指点点,宛如一个小军师。

    三人见李治进来后,都跳下龙榻,各自见礼。

    “父亲(耶耶)!”

    李治走到榻上坐下,抬了抬手,道:“不必多礼,你们怎么会在这里?”

    李勇抢着道:“孩儿是有事来问耶耶,结果等了您没一会,妹妹们就过来了,闲来无事,我们就下起棋了。”

    高安公主跟着道:“我和阿姊是想来向耶耶请安。”

    李治朝李勇道:“三郎找我何事?”

    李勇道:“父亲,后天的禁苑狩猎,薛将军会参加吗?”

    李治想了想,道:“应该不会参加吧。”

    李勇不解道:“这是为何,去年薛将军也没参加,难道受了伤?”

    李治缓缓道:“勇儿,你知道国家为何每年都要举办禁苑狩猎吗?”

    李勇摇了摇头。

    李治道:“第一,是激励武将,防止他们懈怠,沉溺于安逸的生活中,荒疏武艺。第二,是为了从军中选拔人才。”

    “薛将军若是参加,毫无疑问会得到第一,这容易打击到下面将士的自信心,不利于年轻将领的成长。所以他主动请命,不再参加狩猎。你听明白了吗?”

    李勇笑道:“孩儿明白了,是薛将军太强才不参加,才不是因为他怕了姜恪!”

    李治奇道:“怕姜恪?”

    李勇哼道:“是啊,崇文馆就有人说,薛将军是因为怕了姜恪,去年才没有参加,简直胡说八道嘛!”

    李治听说是一帮小孩子吵嘴,便没有再多问,道:“好了,既然问题解决了,你还有事吗?”

    李勇露出讨好的笑容,道:“父亲,孩儿今年是不是也可以离宫开府了?”

    李治望着他,道:“你很想开府吗?”

    李勇用力点了点头。

    李治心想,李忠离京之后,成长颇大,所以让皇子独立一些,也是一件好事,当即点头道:“那好,等过几日朝会上,朕会下旨让你开府。”

    李勇大喜,道:“多谢父亲!”

    因为棋局还未下完,李治让他们接着下,李勇欣喜之下,摆出长兄风范,让了妹妹一局。

    三人下完后,告退离开。

    李治在寝殿里休息了不一会,忽然听到“咚咚咚”的脚步声。

    一个小身影奔了进来,朝李治喊道:“父亲,不好啦,母亲大发脾气,要打断贺兰表兄的腿,您快去瞧瞧吧。”

    李治抬头一看,来的原来是李贤,只见他气喘吁吁,小脸通红,显然是一路奔行而来。

    “别急,慢慢说,你母亲因为什么发脾气?”他问道。

    李贤嘟囔道:“是因为表兄替一个姓萧的官员求情。”

    李治道:“萧嗣业?”

    李贤拍着小手,叫道:“对,就是萧嗣业!”

    李治点点头,当即带着李贤朝立政殿而去。(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唐,我妻武则天不错,请把《大唐,我妻武则天》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