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对赌协议
就是一种风险保障。
投资人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赚取超高额利润。
明星签对赌协议就是军令状,比如2018年底签,承诺自己在2019年可以为公司赚1亿,如果到2019年底结算的时候,明星没赚到年初承诺的1亿,那剩下的2000万就要明星自己掏腰包补上…
那这个时候,功利性就会变得很强,他们做出来的作品也就和以前用心制作的作品不太一样…
这类对赌协议看着好像能顺利完成…
但实际上,没有几个完成过!
尤其是18年之后,热钱撤离娱乐圈,这个时候,你想完成对赌,根本不可能!
原时空,杨蜜完成过对赌…
很多人说她一跃翻身成为资本…
一看持股比例…
好家伙,这踏马也是打工人啊!
然后很多人不明白,你一个打工人这么拼命赚钱的意义在哪?
帮着老板实现财富自由?
别说为了事业哦…
没看出来《暴风眼》、《斛珠夫人》对她的事业有什么加成…
甚至低于平均线水准!
杨蜜接着道:“那你也好厉害,你才出道三年,就赚了这么高的身价…”
沈言摆手:“赚钱对我来说太简单了…我要是只想赚钱,就不会做演员!”
“夸你两句…”杨蜜受不了了:“你还装上了?”
“…我不吹牛,你知道比特币吗?”
“不知道…什么东西?游戏币嘛?”
“不是,是一种虚拟货币,我去年买了5000个,买的时候是0.1美元一枚,现在已经涨到了26美元一枚!”
“哇!翻了260倍?”杨蜜惊讶:“那你卖了吗?”
“卖了2000,又买了5000,现在有8000枚…”
杨蜜算了一下总价值,然后摇头:“那也没多少钱…”
沈言嘿嘿一笑:“再等几年你就知道了!”
“你去纽约,我也去!”
沈言有点诧异看了看她:“你没有活动要参加嘛?”
《电话》票房破三亿,杨蜜饰演的变态杀人狂魔备受赞誉…
此外,《春娇与志明》也在上映。
这个时间段的杨蜜应该在各种跑宣传,或者参加活动才对…
不利用这个热度疯狂圈钱,还是大蜜蜜嘛?
“有啊…”杨蜜笑了笑:“但我想陪着你…感动吧?”
“…”
当然感动了,无以为鲍,只能再次倾囊相授…
这次让她感受了一下啥叫巅峰期的男人!
……
纽约有一堆独立电影公司。
大一点的如福克斯探照灯、索尼经典,由好莱坞大厂直接注资成立,很多时候的决策和运营听命于母公司…
小一点的独立电影公司则因为业务量小,电影部门(宣发、采购、公关)往往就会是一家公司的全部。
主要依托东海岸的艺术学院,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哥伦比亚大学、马里兰艺术学院、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爱默生学院…
在东部的同学们毕业后以纽约为主,有大量的独立电影制作工作室,和剧组会长期驻扎在纽约社交网络上会有很多独立电影人的群,他们之间会相互推荐介绍工作和项目。
当然,A24的业务并不包括制作…
他们走的是米拉麦克斯的路子——靠眼光!
哈维韦恩斯坦确实有眼光,1980年,国际人权运动如火如荼,米拉麦克斯花了大价钱买下两部英国电影,再找来专业人士,把两部电影剪辑成一部。
对的,两部剪成了一部——《秘密警察的另个球》。
这部人权电影为美国市场量身定制,果然反响热烈,米拉麦克斯有了第一部热门影片,票房大卖的同时,国际特赦组织对这部影片大加赞扬,认为有助于改善美国的国际形象。
从此,哈维·韦恩斯坦掌握了小众电影如何名利双收的密码。
此后,他把美国独立电影《性、谎言和录像带》《莎翁情史》《英国病人》送上神坛,也让托纳多雷名声大噪——《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以及《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按理来说,沈言应该找哈维合作…
但哈维这个人很强势…
而且不讲道义…
还是A24吧,至少他们相对来说,有原则一点。
这家公司有三个联合创始人,Daniel Katz,David Fenkel和John Hodges…
其中股份占比最大Daniel Katz曾在狮门影业工作七年,后来去了一家投行;
David Fenkel创立过立电影发行公司Oscilloscope;
John Hodges也曾任职Big Beach制片与开发部门经理——这家公司曾经制作过《阳光小美女》…
哦,沈言也算联合创始人,占股20%…
简单参观了一下公司,沈言拿出一个剧本:“你们看看这个剧本,有没有制作的价值!”
“《The Purge》…”
David Fenkel介绍:“沈是一名编剧,他的电影在亚洲卖了一亿美元!”
“北美市场跟亚洲市场不一样…”Daniel Katz一边说着话,一边翻开剧本,只看了剧情概述,他立刻改口:“这个剧本非常好!”
《The Purge》,《人类清除计划》…
纯粹以概念取胜的电影——未来由于地球人口过多,美国政府展开了一个12小时内允许所有犯罪行为的计划,以此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类数量的故事…
人类清洗,合法暴力!
有了这个概念…即便故事编成狗屎,也会有人去看的!
Daniel Katz曾经在狮门任职,一眼就看出了这个剧本的价值…
“剧本不错…”沈言看了眼Daniel Katz:“那你们做吧,省的我去找狮门了!”
“为什么要找狮门?”
“他们专门制作R级的恐怖片…”
Daniel Katz立刻道:“我们也可以做…”
“我肯定优先考虑我们自己的公司…”
“那…这个剧本…”
沈言摆手:“如果票房超过3000万美元,我要20%的利润~”
“全球票房?”
“北美票房!”
Daniel Katz点头:“OK!”
以他的眼光来看,《The Purge》300万美元差不多就能拍出效果…
至于票房…
运作得当——参加几个独立电影节,再在社交媒体宣传一波,票房有很大概率超过3000万美元…
如果是哈维,就算同意,也会谈的更仔细,比方说周边版权、DVD版权之类的…
但Daniel Katz直接就点头了!
人家默认利润包括这些。(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