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仓促兴师军心沮(下)

    无论李显忠多么悲愤,多么犹豫,时间也不会停止下来。

    而他在这短短几日之内,终究还是做出了决断,亲率淮东大军来到了楚州。

    没办法,真的没办法。

    从大的方面来说,忠于宋国就是李显忠的立身之本,他是根本不可能放弃的,也不可能拒绝一封由皇帝通过宰执签发的圣旨。

    至于皇帝与宰执是否合法,那也不是他一个武夫该考虑的事情。

    从小的方面来说,之前李显忠才是主持两淮军事之人,他的老部下遍布大军上下。

    赵构担心李显忠抗命,方才将邵宏渊提拔到他之上,这也不代表着两淮大军已经被彻底清洗一遍。

    时间上也来不及的。

    如今邵宏渊靠着圣旨虎符带着淮西大军北上,算是标准的临阵换将,如果李显忠不随军行动,很有可能酿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无论如何了,十一月三十日,五万宋国正军加上六万仓促征调而来的民夫于楚州誓师北伐,随后架设浮桥,渡过淮河,攻入山东境内。

    “虞相公果真是深谋远虑,唉,可惜了。”

    自从李显忠加入北伐后,邵宏渊就处于一种十分亢奋的状态,仿佛不世之功业近在眼前一般。

    见李显忠面沉似水,邵宏渊也不在意,只是侃侃而谈:“你说虞相公是何时对飞虎子作后手的?就比如这些早就准备好的浮桥渡船,李太尉总揽两淮军事,难道虞相公就没提前通知一番吗?”

    李显忠沉默半晌方才点头:“自然是知道的,不过都只是知会到我这里罢了。虞相公从当日巢县大战之后,就已经下令准备了,当日北伐时那般迅速,不就是因为这些物什早就准备好了吗?至于这些军卒……”

    李显忠转头,看向了正在通过浮桥渡河的士卒,叹了口气:“也终究是虞相公的遗泽罢了。

    虞相公此次入洛攻晋乃是有全盘计划的。陆相公出关西,吸引西金主力;两淮大军则预先集结,随时应变。

    而虞相公则要带领襄樊主力一路向北,攻下洛阳之后丝毫不停,进入晋地。

    趁着东金主力与刘大郎厮杀时,一举攻破太原,以居高临下的形胜之地,压制河北,让刘大郎不敢妄动。”

    李显忠转过头来,直视邵宏渊的眼睛:“而若是刘大郎不顾往日情面,撕破脸皮,与大宋争夺晋地。

    那虞相公就会就地转攻为守,以形胜之地,生力之军,消磨刘大郎的疲敝之师,并拖住汉军主力。

    与此同时,我军就要出两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略河南山东。可如今……”

    寒风之中,李显忠迅速丧失了说话的欲望,只能在马上连连叹气。

    邵宏渊此时方才听到虞允文的全盘计划,眼睛也不由得有些发直。

    虞允文的战略构想到最后能不能完成两说,但此等以千里江山为棋盘,以数万大军为棋子,将各方势力都算进去的计划听起来就很靠谱。

    总比自己那套趁着老虎打盹上去捶两棒子要靠谱的多。

    想到这里,邵宏渊有些恼怒的说道:“李太尉,你为何不说与我?”

    李显忠瞥了这厮一眼:“虞相公还在时,是为了保密。如今则是我是否说与你听,都无所谓了。”

    见邵宏渊皱起眉头,李显忠却是嗤笑出声:“难道告诉你,你就能指挥的了成闵与吴拱?虞相公都得亲身到前线方才能成!

    或者你与我一起抗旨?拒绝出兵进攻山东?!又或者你有撒豆成兵的本事,能跨过洛阳,直接让数万大军出现在晋地吓刘大郎一跳?

    既然都做不到,我说这些与你作甚?”

    李显忠说罢,也不再停留,直接带着自家仪仗旗帜登上了浮桥,向北渡河而去了。

    这次北伐当真是仓促,若没有个总管之人率先到淮河以北,说不定就会出乱子的。

    而到了夜间,全军渡河之后,最先察觉到军心不稳的依旧还是李显忠。

    “总管,俺就不明白了,为何要在此时,莫名进攻山东?”帅帐之中,李显忠所部悍将李子远几乎失态:“而且是邵宏渊那厮为帅!他能打出什么名堂?!”

    另一名悍将侯高朗同样皱眉:“总管,朝中果真有这般旨意吗?莫非是邵宏渊这厮矫诏?!咱们干脆用这个由头,将其宰了吧!”

    哪怕再悍勇的宋军终究脱不了一个兵痞风范,这不,短短两句话之后,就有人想要火并了。

    李显忠板着脸摇头:“小侯不要扯淡,是不是矫诏,老夫还能看不出来吗?”

    李子远当即跺脚:“那这事就更不对味了,北伐北伐,嘿,不去北伐金贼,反而北伐到袍泽身上来了?!飞虎郎君怎么就成了叛臣?!虞相公怎么就成了叛逆?!官家怎么就疯了呢?!”

    “我怎么知道?!”在心腹面前,李显忠终于有些控制不住情绪,暴怒出声:“我怎么知道为何会落得如此局面?!你以为我不急不怒吗?

    当日虞相公亲口保证,可以让我回到家乡故土,光明正大的安葬家人的,可如今,所有事情都进展得极为妥当,就差最后一掷,虞相公竟然殒了!

    你们说,你们问我,我又要问何人?!”

    帐中一时沉默,只余粗重呼吸声。

    而在片刻之后,还是李子远嘴唇蠕动,颇有一些激动之态,就连嘴唇上的豁口都有些涨红之态:“李总管,老戴是不是就是因为此事而被调走的?”

    李显忠闭上眼睛,片刻之后方才缓缓点头:“戴皋乃是虞相公早年提拔的心腹,朝中一朝反复,自然是不会相信他的。

    不过你们也不要担心他的性命,朝中惯例,是不会牵扯到总管、统制官这个层级的,最多也就是被闲置罢了。”

    李子远捶着膝盖:“老戴虽然是虞相公所提拔的,但是功勋却是实打实自己打下来的,这些年的大战,哪次他不是身先士卒的拼命?

    就因为朝中动荡而被闲置,这让大军上下心中如何能平?”

    侯高朗接口说道:“何止不能平?都可以算得上人心惶惶了。

    说句难听的,如今两淮兵马,哪个与刘大郎没有香火之情?哪个又没受过虞相公的提拔?老戴功劳这么大都被撸下去了,其余人又能如何?是不是要被一撸到底?”

    李显忠闻言也只是长叹:“我管不了,管不了这些……我甚至难以给一些保证。你们以为朝中不疑我吗?否则如何邵宏渊是招讨使,而我是副招讨使呢?”

    李子远闻言立即颓然,却在迟疑片刻之后,眼神中显出一分狠厉:“太尉,你听到北边的讯息了吗?”

    “北边的讯息多了,你说的哪一条?”

    “就是……刘大郎在修史的那件事,要跟着五代史之后,修个六代史。”

    因为南北相距甚远,所以讯息传递并不是很通畅,除去对于内宣的那些言语,能迅速而明确宣传到宋国的往往也就两三句话罢了。

    刘淮甚至懒得传他即将称帝的消息,只是在这一个月中将修史的消息散布到了两淮与南阳。

    这对于那些普通大头兵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读了一些书的宋国中高层官员来说,冲击无异于晴天霹雳。

    大宋怎么好好的就从天下正统,变成如南唐一般的割据政权了?

    正统怎么就只能从唐朝开始论了?

    可让人心情复杂的是,这根本就是无从辩驳的!

    因为亲手将宋国扫出正统序列的就是如今实际掌控朝廷的太上皇。

    ‘臣构言’是假的吗?

    宋国都向金国称臣了,宋国若是正统,那金国算什么?超级正统吗?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所谓正统轮流坐,明日到我家。只要能收复中原,一统天下,那之前所有的窝囊与怯懦都是卧薪尝胆,宋国也可以算得上有勾践之志。

    可如今赵构先杀岳飞,后杀虞允文,相当于谁想带着宋国恢复正统就杀谁,如同铁了心一般要做割据政权,这就很令人无奈了。

    “我自然是听说过,但你想说什么?”

    面对李显忠的不耐表情,李子远压低声音说道:“咱们与刘大郎乃是有香火之情的,如今眼瞅着国家要偏安到底,太上皇又是那般模样,为何不去投靠刘大郎?”

    李显忠面沉似水:“你是想让我去做不忠不孝之人吗?”

    李子远立即下跪叩首:“太尉,末将正是因为知道老太尉之事,方才想要劝谏。

    于忠义而言,我等忠于的乃是官家,如今形势,就是太上皇篡位!就算我等不能起兵勤王,又如何能效忠于太上皇呢!那样岂不是也成了叛逆?!

    而于孝道而言,俺知道太尉日夜念想的就是回到关西故乡,可如今大宋又要偏安,覆灭西金已经成了泡影,而若是让刘大郎腾出手来,从容灭了完颜亮,太尉又如何能堂堂正正回到关西……”

    “够了……”李显忠闭上眼睛,痛苦摇头。

    而李子远却是言语不停:“反过来说,若是我等投靠刘大郎,尊他为主上,有高官显爵自不必多说,来日一统天下,我等都是能入凌烟阁的……”

    “我说,够了!”

    李显忠终于暴怒,盯着李子远说道:“李豁子,你还将我当作将主吗?!”

    李子远跪在地上,茫然抬头,却在呆愣片刻之后突兀落泪:“俺都是为了太尉着想,太尉如何……呜呜呜……”

    侯高朗在一旁也是面容戚戚。

    李显忠见到连自家心腹如此姿态,一时间也是心乱如麻:“你们……你们让我好好想想,莫要外传……让我好好想想。你们……你们一定要严肃军纪,莫要做出不可挽回的事情来。”(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将北伐进行到底不错,请把《将北伐进行到底》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将北伐进行到底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