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有事秘术干,没事……

    ……

    …

    辽国彻底灭亡了,以耶律大石为首的一些还忠于辽国的人(大概两百骑),想要西征复国。

    为了笼络手下的人马,耶律大石甚至还准备娶了这二百人马的核心人员之女萧塔不烟,想用联姻手段牢牢地抓住这二百人马。

    不想,就在耶律大石和萧塔不烟结婚的当天,萧普贤女奉赵俣的旨意,果断派大军捉了耶律大石等人,掐灭了西辽的源头。

    随后,萧普贤女和萧瑟瑟就带着耶律大石、萧塔不烟等人一块回到了东京汴梁城。

    赵俣将萧塔不烟收入自己的后宫,将耶律大石跟李乾顺、耶律延禧、王楷等人一块囚禁起来。

    大宋几乎兵不血刃地灭掉辽国了之后,赵俣将目前收复的辽东地区改名为辽宁路。

    大宋的户部、工部、交通部、铁道部遵照赵俣的旨意,用最短的时间,将辽宁路境内的公路、铁路、港口全部修建好。

    为此,大宋又有偿招募了三百万民夫、拨付了一千万贯的专项基建款项。

    至于往辽宁路这里投了这么多人力和财力,会不会影响大宋的财政,则是完全不需要担心。

    一来,这些年来,大宋在农业方面发展得飞快,不仅有高产水稻,袁倾城和她手下的农业研究人员甚至都已经将玉米、红薯、土豆进行改良了,使得大宋已经不缺少粮食了,哪怕这几年来,大宋的人口已经翻了一倍多。

    二来,这些年来,大宋开启了工业革命,促进了商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朝廷的财政收入暴增、国库充盈。

    三来,大宋打下辽宁路时,对辽宁路的各地进行公审和抄家,此地的所有金国的达官贵胄、士绅望族、豪门大户、豪商巨贾皆在公审和抄家范围内。

    初步测算,都不用对辽宁路全体金国豪绅贵胄官吏展开系统性的公审与抄家,仅针对那些女真勋贵,便可收获惊人财富。

    ——对女真人,无需公审,直接启动抄家流程即可。抄没所得,首要用途便是填补军费空缺,无论是前线将士的粮秣器械供应,还是阵亡将士家属的抚恤银两,皆可从中支取,且能完全覆盖。

    与此同时,大宋正着力推进的港口扩建与铁路铺设工程,所需巨额资金也能从中拨付。

    而且,就这,国库还能有可观盈余,赵俣个人还能得到大量的金银珠宝。

    而若是进一步对辽宁路的所有金国豪绅贵胄官吏启动全面清查,大宋将迎来更多的财富。

    用数字来说就是,据户部初步估算,仅辽宁路一地所得,几乎等同于大宋全年的财政收入。

    ——要知道,大宋现在的财政收入已经超过了三亿贯,比原来大宋巅峰时期的一亿两千万贯财政收入多了一倍还拐弯。

    这背后并非偶然。

    要知道,大辽帝国在两百余年的统治中,积累下了海量财富。

    自金国灭辽后,辽地的大半财富都已经被金国的达官贵胄、士绅望族、豪门大户、豪商巨贾所掠夺。

    而且,金人不仅抢夺活着的辽人的财富,他们甚至将埋入地下的辽人的财富都给挖了出来。

    如此,可想而知,大宋在辽宁路的收获能小吗?

    至于这么“抢”,好不好?

    怎么地?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这些年,胡人抢掠汉人、奴役汉人的事还少吗?

    铁木真不生产一把刀、不生产一把枪、不生产一匹马,怎么成为的成吉思汗?

    还不是抢来的。

    铁木真的老婆被敌人抢走了,札木合出兵帮他把老婆抢回来。

    结果,铁木真反手就带走了札木合一半的人马。

    跟铁木真一比,赵俣至少没有恩将仇报,也没有冲自己的朋友下手,真是好太多了。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草原规则,我们汉人就不这么干。

    这个只能是呵呵了……

    秦始皇、刘邦、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哪个不霸道,哪个老老实实的跟敌人讲道理了?

    再想想靖康之耻,许金人那么欺辱汉人,难道就不许汉人十倍百倍的还回来?

    反正,不管别人怎么看,在赵俣看来,许你做初一,就许我做初二到三十。

    萧普贤女和萧瑟瑟帮赵俣彻底消灭了辽国,而且将大量的辽人分散在大宋的各地,平稳妥善地接管了残辽人口,立下大功。

    因此,萧普贤女和萧瑟瑟回来了之后,赵俣为她们举办了盛大的宴会,并在宴会上封萧普贤女为贵妃,萧瑟瑟为贤妃。

    至于为什么萧普贤女比萧瑟瑟地位高?

    赵俣又不昏庸,怎么可能不知道,她们两个谁更忠于自己,谁又是迫于无奈?

    当晚,萧普贤女和萧瑟瑟就带着萧乌古论和萧塔不烟侍寝。

    萧乌古论在历史上籍籍无名,但在这一世,她可是实实在在的辽朝末代皇后,关键,年轻漂亮,还是处女皇后。

    她生得极美,眼眸承袭了契丹女子的深邃,眼尾微微上挑时,便有了几分漫不经心的疏离,可偏偏眼波流转间,又带着江南女子的柔婉,像极了汝窑瓷,釉色温润。

    看见萧乌古论的第一眼,赵俣就断定,‘好一个尤物。’

    萧塔不烟则是另一种风格的少女。

    她未着贵族少女常穿的绣金锦袍,仅一身玄色劲装,腰束银带,将纤细却挺拔的身姿勾勒得利落干脆。乌发高束成契丹女子特有的椎髻,仅用一根红绒绳固定,几缕碎发被风吹得贴在颈侧,反倒添了几分野气。

    她的眉眼是典型的契丹样貌,眼眸狭长,眼尾微微上扬却不张扬,瞳仁漆黑如墨玉,专注时像锁定猎物的海东青,锐利得能穿透风雾。鼻梁挺直,唇线清晰,不笑时带着几分疏离的冷意,若是唇角扬起,就会露出两颗浅浅的梨涡,瞬间中和了那份英气,多了几分少女的鲜活。

    历史上,耶律大石因与耶律延禧政见不合,决定西迁时,萧塔不烟始终相伴左右。西迁途中艰险重重,她不仅像男人一样英勇参战,还利用家族影响力,为耶律大石联络沿途契丹部族,募集粮草与兵力,成为耶律大石最坚实的后盾,为西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等到耶律大石去世后,太子耶律夷列年幼,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萧塔不烟果断临朝称制,改元“咸清”,成为西辽实际上的掌权者。她在位期间,冷静处理宗室纷争,稳定朝堂秩序,同时积极抵御周边势力的侵扰,维持了西辽的疆域稳定。

    金朝使者粘割韩奴出使西辽时,态度傲慢,拒不跪拜,还出言不逊。萧塔不烟毫不畏惧金朝威势,下令将其斩首,并将首级传至边境。这一举措不仅震慑了金朝,使其不敢轻易对西辽动武,也让西域诸国对西辽刮目相看,进一步巩固了西辽在中亚地区的统治地位。

    在萧塔不烟执政期间,她延续了耶律大石的治国策略,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促进农业与畜牧业发展。同时,她重视商业贸易,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使西辽成为当时中亚地区的经济交流中心。

    在文化方面,她尊重各民族信仰与习俗,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融合,推动西辽社会呈现出繁荣稳定的局面。

    总之,这是一个能力极为出众的奇女子。

    虽然萧乌古论长得更漂亮一点,但赵俣明显更喜欢萧塔不烟。

    这从当晚,赵俣就要了萧塔不烟两次、只要了萧乌古论一次上就不难看出来。

    次日。

    赵俣让萧普贤女和萧瑟瑟带着萧乌古论和萧塔不烟进入内阁,帮自己处理政务。

    经过一场严苛的检查和问询。

    ——这次,主要针对的不是处女萧乌古论和萧塔不烟,而是出去了两三年的萧普贤女和萧瑟瑟,毕竟,她们出去日久,虽然身边有皇城司、锦衣卫、东厂的密探看着,她们没机会做出绿赵俣的事,但该防的事还是得防一下。

    萧普贤女四女走完侍寝后的所有流程,萧普贤女和萧瑟瑟才带着萧乌古论和萧塔不烟来到了内阁。

    在这里,萧乌古论和萧塔不烟看到了一个很震撼的画面。

    这里竟然有近百位宫人在这里处理奏章,提初步意见。

    萧普贤女对萧乌古论说:“我内阁每日处理奏章少则数百份,多则数千份,官家一人精力有限,便从我等妃嫔中选些人,为官家读奏章、拟初步意见,无决策权……”

    赵俣的内阁和明朝的内阁有共通性,也有差异性。

    二者本质都是皇帝决策的辅助支撑机构,核心价值在于承接皇帝的部分事务性、参谋性工作,降低核心决策者的精力消耗。

    ——赵俣的内阁和明朝内阁,都是代皇帝审阅奏章、拟定初步意见,均扮演信息过滤器与决策参谋的角色。

    二者的权力虽都源于皇帝的信任,但赵俣的内阁,权力严格限定在事务执行范畴,仅负责传递信息、落实指令,无参与战略决策的权限,更无法影响大宋的核心经营方向,本质是执行工具;而明朝的内阁可通过票拟权深度介入核心决策,后期甚至能主导政务(如张居正改革),权力上限可触及国家治理核心。

    赵俣的内阁,都是由赵俣的妃嫔组成的,他们不仅是上下级从属关系,还是夫妻关系,她们完全遵循指令执行,无提出反对意见或影响决策的空间,仅需对事务的完成效率与准确性负责;明朝内阁与皇帝是合作辅政关系,阁臣(尤其首辅)可基于专业能力和政治威望,对皇帝的决策形成一定影响,甚至在皇帝怠政时成为政务实际的主导者。

    还有,明朝内阁虽非法定行政机关,但属于政治权力核心圈层,阁臣需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军事、赋税、外交等)的商议,承担政治责任,甚至可能因决策失误承担连带责任;赵俣的内阁则完全不属于朝廷法定的行政机关,更不属于政治权力核心圈层,赵俣的妃嫔也没有资格参与国家重大战略的商议(跟赵俣商议国家重大战略的是一众宰执,她们只是负责帮赵俣了解大宋的一切),当然,她们也不用承担任何政治责任。

    说穿了,赵俣的内阁,实际上就是一个巨大的秘术处,就是“有事秘术干,没事干秘术”的那种。

    经过萧普贤女和萧瑟瑟介绍,萧乌古论和萧塔不烟知道了,赵俣的内阁中妃嫔也分三等:下阁人数不定,她们主要负责帮赵俣读奏章、拟初步意见;中阁十八人到二十四人,她们每人负责一片区域,或是一项关键事务;上阁最多时九人,她们负责管理内阁,统筹全局、协调各方,将下阁与中阁妃嫔所呈上的初步意见进行细致梳理与深度整合,再呈递至赵俣案前。

    这上阁的九人,个个皆是才情出众、心思缜密之辈,不说有宰相之才,也得对朝堂政务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她们分别是:张纯,李琳,王懿肃,刘明达,章楠,萧普贤女,耶律南仙,完颜阿骨打的宣献皇后仆散氏,朱琏。

    就连萧瑟瑟,也只是中阁之一。

    萧普贤女对萧乌古论和萧塔不烟说:

    “我内阁虽非朝堂中枢,却掌奏章初核、意见草拟之责,每日数百上千份文书,皆由我等先行梳理。下阁辨其真伪,中阁分其领域,上阁总其纲要,层层递进,方使陛下能于万机中择其要、定其策。

    你二人万不可轻视此职,凡所提意见,或关乎民生疾苦,或涉军政调度,皆大事也,不可不慎之又慎。自今往后,当勤学政务、精研典章,凡有见解,尽可畅所欲言,于奏章中窥大宋利弊,于拟议中展自身抱负。恁地时,上可助陛下明断是非,下可护黎民免于流离。

    这后宫女子一二万,非人人可进内阁以才智涉政务、辅君上,大多仅能囿于椒房,期盼官家垂青。

    而我内阁之人,常与官家接触,但有表现,使官家侧目,何愁无宠幸之机也……”

    ……(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不错,请把《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