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在北面忙着改朝换代的时候,南面的萧氏诸王的战争也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独孤信、段韶攻下了襄樊之后,襄阳的当地的南梁军民并不信任这两位来自北方的将领,上下相疑。
李爽让萧詧坐镇襄阳之后,尚在安陆为萧誉训练兵马的萧詧没有了顾虑,前往了襄阳。
荆襄的形势本来已经一边倒了,萧誉、萧詧已经占据了襄阳、江夏两座重镇,下面便是合围江陵了。
处在危境之中的萧绎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一面调来了王僧辩主动进攻江夏,一面暗中诱降江夏管理水军的杜氏一族。
萧誉面对萧绎的两手准备,根本没有察觉,在得知前线水军倒戈,王僧辩已经接近夏口时,他仓皇之中,仅带着自己的部曲逃往了长沙。
可萧誉不知道的是,他留守在长沙的将领收受了萧绎重贿,又见江夏的战事分出了胜负,选择背叛。萧誉不备,被叛将擒拿,送入了牢狱之中,而后被斩杀,首级送到了江陵,被萧绎安葬。
此战之后,荆襄之地最大的庄家又变成了萧绎,他基本上已经掌控了除了襄阳、安陆以外的大部分城池,势力延伸到了岭南。
江东那边,建康的禁军攻克了九江,南下围攻南昌。
困守在南昌的萧续选择了认怂,打算以兄弟之情感化萧纲。
萧统、萧纲、萧续乃是一母所生,萧续在关键时候的认怂还是有用的,萧纲选择了原谅,也许也是因为荆襄之地的形势变化,让萧纲不得不原谅。萧纲允许萧续入朝,依旧保留原来的爵位。
经此一战,萧续没了心气,江东基本上已经为萧纲所据。
萧纲、萧绎各据一方,最大的获益者却是在广州的陈霸先。
如今岭南,各州郡的豪强大多选择了脱离南梁,各据一方,杀戮南梁宗室,唯有陈霸先等少数官员依旧尊奉梁室。因此,陈霸先成了双方拉拢的对象。
陈霸先并没有选择彻底倒向谁,而是双方都认,双方的好处都要。并且在此过程之中,陈霸先得到了最为重要的开府之权,总督岭南诸州军政,建立了自己的班底。
留在襄阳的萧詧在得知江夏失守之时,便想要南下,可无奈形势变化太快,襄阳的大军对于南下又顾虑重重。
等到萧誉身死的消息传来,萧詧再动兵也晚了。
如今萧詧想要报仇,唯有求助李爽。
襄阳城中,从洛阳城中的诏书传来,萧詧接过之后,咬紧了牙关,面色苍白。
而他身后的一众臣属,却都是松了一口气。
诏书的意思很简单,用两个字就可以形容。
不许!
李爽登位之后,萧氏诸王都被降爵,不只是投靠北方的萧氏诸王如此,便是在边境的一众大小封国的萧氏诸侯也是如此。
愿意接受的,同时得到了册封与庇护;不愿意接受的,则选择了保留爵位,投靠了南面萧纲、萧绎。
萧詧选择了接受,顺势成为了大唐的岳阳郡公、襄州刺史。
原本襄阳的一众南梁官员,也都归顺了大唐,不过依旧在萧詧手下做事。
只是,终究是有代价的。
那些不选择接受的,瞬间成了叛臣,变成了可以攻击的对象。
萧詧选择了接受庇护,那么便失去了独立性。
萧詧握着手中的诏书,等到洛阳的使者走了之后,才叹了一口气。
“圣人不欲兴兵,难道坐视萧绎那逆贼做大?”
萧詧如今实力虽小,可麾下有着柳仲礼、兰钦这样的名臣宿将,军队战力不俗。
柳仲礼在旁,劝道:
“长安营建,牵扯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上中原叛乱刚刚平息,朝廷又在变革内外制度,圣人不欲在此时兴兵南下,也是应当。”
萧詧苦笑道:
“怕不只于此!”
柳仲礼听了,不曾言语,另一旁的兰钦却是问道:
“郡公何意?”
“洛阳的使者不只是到了我这,也去了江陵。”
……
江陵。
萧绎双手负后,左右走动,心中很是焦虑。
洛阳的使者手持册封的诏书,到达了江陵城。对方的来意,萧绎也早已经知道了。
李爽要封他为楚王。
对此,萧绎不知道该不该接受?
若是依照萧绎的性子,他肯定选择将这份诏书扔到火堆里,然后称帝。
事实上,洛阳举行的那场禅让仪式对于诸萧的影响很大。
萧绎如果不这么做,那么他的合法性只会越来越低。
可真要这么做了,现实的反扑萧绎却不知道能不能承受?
周弘正走进了屋子,萧绎像是落水之人捡到了救命稻草一般,拉着他的袖子,问道:
“周公,建康那边可有信?”
周弘正摇了摇头。
屋中的两人都是聪明人,又如何会不明白,洛阳的使者既然到了江陵,又怎么不会到建康?
对于萧绎来说,如今的最优解其实是他与萧纲一起合作,对抗北方。
“若太子愿与大王联手,大王愿尊太子为帝么?”
周弘正这一句话,便将萧绎问倒了。
他当然是不愿意的。
可不承认,萧纲又如何会与他联手?
萧绎叹息了一口气,道:
“难道我萧氏的社稷真的要败亡了么?”
周弘正却是摇了摇头,道:
“唐皇变革制度,营建长安,还没有兴兵南下之意。大王若欲存社稷,此时唯有尊太子为帝,方为上策。不然,则受此诏书,为唐藩王,再待时机。”
“……”
——
洛阳。
显阳殿之中,李爽正在处置政务,殿宇之外,祖珽请见。
李爽让他进来,只见他脚步匆匆,气息微喘。
祖珽刚刚接到了南面最新的消息。
“圣人,南面有了信。”
“如何?”
“萧绎接受了圣人的册封,建康的萧纲见此之后,也不再推脱,接受了册封吴王之诏书。”
祖珽在旁,轻声道:
“臣闻萧绎对左右曾说,当年孙权亦称臣于曹丕,可一旦时机至,后亦反叛,建立了东吴,为一方帝王。他要臣下忍辱一时,再图社稷。”
李爽听了,笑道:
“学谁不好,学大魏吴王!”
……(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